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三百章:嘉靖也通倭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三百章:嘉靖也通倭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严嵩回到府里,先是请严世番来协调一下。

结果到晚上,严世番压根就没来汇报。闲的无聊的严嵩,干脆听了几处老家江西的新戏。

戏台上的旦角太年轻,唱词有些不稳。

严嵩虽然第一时间听出来了,也懒得去指出什么。干脆在太师椅上睡着了。

大半夜里,鄢懋卿串联严党对高翰文的弹劾在严世番的授意下已经直接递到司礼监了。

到晚上,本来就是道君皇帝嘉靖的清醒时间,这会儿看到鄢懋卿领头的弹劾,嘉靖是更加精神了。

清流那边还没动作,严党内部却先弹劾起来了。

“为解君忧,敢辞其劳,臣等冒死启奏”

这个开头,基本就是不承认这次巡幸倭国的索赔收入,要定下高翰文祸国殃民的罪行了。

第一件,就是擅开边衅,损兵折将。

很显然,据督查院御史风闻奏事,蛊惑钟太监向倭国索赔的就算高翰文,因此要对这次战败负首要责任。

第二件,就是违逆祖制,大逆不道。倭国是太祖高皇帝当年列作不征之国的。现在高翰文怂恿钟太监去征讨倭国,就是大逆不道。

第三件,就是通敌叛国。据督查院御史风闻奏事,泰西人在杭州开埠不到一年,获利超过百万两白银。高翰文捣鼓的开埠贸易,简直就是量中华之物力,结泰西之欢心。何况,高翰文本就崇尚泰西之学,吃里扒外基本石锤了。

此外,这次倭国故事,也是高翰文通倭的实锤证据。怎么可能恰好有几人指导银矿,不是先被按察使衙门发现,却被毫不沾边的高翰文知道了。另外,谭伦素来以清廉自守自居,此次火中取栗,很难说没有干系。

第四件,妄议圣学,误国误民。企图用泰西之学的逻辑改造儒学,简直是挖儒学的根,本质上就是诋毁圣学圣经,质疑圣学圣经。特别是最近鼓动搞仁义指数。圣学圣经的精妙是一两个指数能够衡量的吗?不过是故作神秘,蒙骗些愚夫愚妇罢了。

第五件,引进南洋粮食棉花,谷贱伤农,打击朝廷根本,简直是心腹大患。士绅兼并土地,发挥规模优势,一来提高农业与纺织工作效率,二来所得之财不过是为国守财。现在高翰文引进南洋棉粮,侵夺士绅、百姓之力,纯粹是日拱一卒地挖朝廷的根基。

第六件,结党营私,霍乱朝廷。君子立身立场鲜明。而高翰文则恰恰相反,一面与胡宗宪交好,一面又联络赵贞吉,此外还蛊惑张逊肤、颜均。常常穿梭于各大学派、政圈之中。由此可见,此人毫无立场,只知一路曲意逢迎。伪君子,真小人,将来必定霍乱朝纲。

第七件,

………………

林林总总十来件,桩桩件件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了。

要不是,嘉靖的织造局已经获利不下三百万两银子,嘉靖说不得就真生气了。

看完后,有些恍惚与荒谬。

因为鄢懋卿所列的东西,就算不是高翰文亲自做的,但也是在他影响与默许下做的。论事实基本是大差不差的。

同样的事实,结论却绝不相同,这种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起来。

以前嘉靖还没觉得儒学有什么问题。但以往儒学治国,大明财政收入堪堪千万两白银,少的时候甚至只有几百万两。

现在只是松动了一下,织造局获利三百万两,外加这次征窝索赔的五十万。光内帑获利就三百五十万两白银了。这才不到一年。

至于朝廷那边,杭州的税收基本按时结清,大灾之后不欠税就想当不错了。另外收上来的商税也有五万两。这比之前打法叫花子似的几百几千要要好太多。

而这些才是天下本该收上来的税,严党中饱私囊导致入不敷出就算了,居然还要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如果高翰文算通倭,谭伦算通倭,那裕王也通倭了?朕也通倭了?

退一步,越想越气的嘉靖,额上的青筋都冒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