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矛盾

国潮1980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矛盾

簡繁轉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4 12:24:3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如果非要给1989年做一个定义,或许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一年。

从国际形势上来看,这一年,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新的领导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这些人让民主制度和人性之光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可惜大部分却只是表面上的文章,真正的功过对错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在宝岛,***靠着拉找党内元老们,彻底击败了宋美龄。

不但把统治岛内的权柄和总统之位从蒋家人的手中夺了过来,也逼得蒋家后人只能远赴海外。

整个岛屿都在庆祝“民主之兴”,为了结束一人**的历史而兴奋。

然而对于宝岛人民来说,这真的是个正确的选择吗?

当然不!

历史会证明,在比烂的环境下,所谓的“民主自由”就是一个笑话。

在选择有限的客观条件下,有可能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无论任何一个执政人选都是错误的。

在南朝鲜,五十六岁的卢泰愚就任总统。

这个成功调和了南朝鲜各方面利益,缓和了各阶层矛盾,并且实行阳光外交政策,在任期内与共和国成功建交的政治家,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

在他出任总统的一刻,打开了民主的潘多拉盒子,是一个多么错误的选择。

“作茧自缚”这个词儿几乎就是为他造的。

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他很快就会陷入了自己设下的陷阱??会因军政时期的罪行以及接受贿赂、贪污等问题而被捕,成为首位被关进监狱的南朝鲜民选总统。

在法国,七十二岁的总统密特朗在选举中再次获胜。

这位努力增加法国社会福利获得大部分选民拥戴的法国总统,同样不会想到,他今天为法国人民争取的东西越多,未来就会为法国政府的财政增加更多压力。

未来的法国反而会因为难以承受的高福利,而难以摆脱经济的困境。

在美国,六十六岁的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宣誓就任,成为了美国的第四十一届总统。

这位第一个在就任后首先选择出访共和国,公然宣称“最爱华夏”的美国总统,注定要促成两国外交和经贸关系进入蜜月期。

然而也恰恰是在这一年,正是他所主导的布什政府在背地里给我们拼命出阴招,搞小动作,搅合得我们全国上下不得安宁。

这样的“爱”可真是另类啊。

在日本,长崎市长本岛市议会上直面回答日本**议员提问时,毫不避讳的宣称??我认为天皇确有战争责任。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作为一个封疆大吏,这位本岛市长选择正视历史的回答相当负责任,有勇气,可谓振聋发聩。

然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做出如此的发言是在天皇刚刚故去,日本国丧后不久。

许多日本民众的情绪上都感到无法接受。

尤其作为一个日本高级官员,竟然发出与政府不谐的声音,必然是犯众怒的。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不但有愤怒的日本民众写信给媒体,攻击长崎市长。

日本极右团体更是难得胆大,跳了出来。

他们借助日本民众的愤怒,对这位有良心说真话的长崎市长发出了生命威胁警告,宣称他“反日”。

仿佛经历过东京审判之后,那些杀人如麻的日本兵摇身一变成了参与昭和大建设的螺丝钉,成了慈眉善目的老人,中日建交也进入了近代以来少有的蜜月期。

这些侵略者们就可以抹去历史的痕迹,矢口否认当年的罪恶,逃过道德与人心,历史与正义的审判了。

真不知日本的民族性情是天真单纯呢?还是无赖下贱?

最可恨的是,从这一年开始,普通日本人作为战争侵略者,战争加害者的意识便开始不断地淡化,逐渐地模糊。

而日本战争受害者以及人类唯一经受原子弹伤害的角色,却在不断地强化,不断地为世界所认同。

这是这个世界堪称最无耻的因果倒置。

在共和国,情况也是差不多。

1989年可真是个多事之秋,通货膨胀,吃喝风、艾滋病,出国热,毒品,官倒,脑体倒挂,现代艺术,使众多的国人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状感到惶惑不安。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盲目的乐观、高歌猛进与弥漫着的郁闷、沮丧的情绪交织。

一方面,是愈演愈烈的经商热、斗富和炫富的风气蔓延。

另一方面,则是存在着的挫败感和无力感的怨恨。

社会发展给所有人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人们同时也看到了少数人收益更多,贫富分化加剧。

于是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现实逐渐浮现出来,变得越来越清晰。

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这一年即是改善生活的一年,同时也是令人困惑和难以下决断的一年。

人们想要拼搏,却又顾忌生存的稳定性会遭遇破坏。

他们仍然手头紧张,不够消费更多的东西,扣除维持基本的生活费用之外,也没有多少余钱了,只能看着那些有钱人寻欢作乐,这是新时代不可回避的现实。

除此之外,一方面,是文化界、知识界对现实问题的逃避和消解。

另一方面,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存危机和心理失衡。

这些问题,仅仅从电视机上播出的电视剧就能获得充分的体现。

这一年,充满乡土色彩的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一经播出,就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看到了对乡土华夏的刻画,并为枣花的命运触动了心灵。

与此同时,都市题材的电视剧方兴未艾,却呈现出了相反的作用。

《商界》、《大酒店》、《公关小姐》等电视剧给普通民众展示出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高级生活方式,让许许多多的渴求成功的人士寄予了某种梦想。

这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走不出的悖论,越是经济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剧院里越是要制造这种让人忘记忧虑的梦幻。

当年美国大萧条的时候,美国人普遍感到希望渺茫的时候,好莱坞的歌舞片就是像这样给公众悲凉的心情注入温暖,让人们在精神麻醉中暂时忘掉现实的惨淡的。

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

然而,一拥而上去表现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电视镜头只顾聚焦于富丽堂皇的场面,倾心去打造过于豪华的屏幕,这也投射出一种社会心理的浮躁。

一味的炫耀财富和消费,鼓吹成功学,在大多数受众心里只能增添空虚、沮丧和无谓的焦虑,对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这种现象就是商业时代传媒界共有的弊病,电视上的生活与百姓生活脱节,其结果往往是增加观众的隔膜感,拉大心灵上的距离。

当然,与之类似的还有人们对国外生活的想象,还有出国热给社会带来的冲击。

而且这件事对人们情感上所造成的伤害和带来的负面作用,还要远胜于其他。

因为往往有人出国了,总会因为两地分离导致一些感**彩浓厚的,或许还有点令人撕心裂肺的故事发生。

自从心里有了出国的念头之后,桑静的心就再也踏实不下来了。

她想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她不想像普通人那样循规蹈矩地过一辈子。

如果她不折腾一下,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没机会了。

如果自己也像别人那样找个单位待下去,比如在国内的医院做个内科或者儿科的大夫,那生活就太没什么意思了。

“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她每次设想这样的情景,都会喃喃自语道。

所以她才会这么努力的找门路想要出去,哪怕宁卫民那边一直不回消息,她也没有灰心,反而利用起全部的关系网谋出路。

而一个人要是有充足的动力是会创造奇迹的。

桑静很努力的在学习英语,她托福的成绩很好。

父亲那边有个老同事的关系可以利用,人家是七十年代就出去了,现在美国已经定居了,表示愿意为她提供经纪担保。

接下来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签证了,最近这一年来去美国的签证可不好办,好多人申请好多次都被驳回了。

结果没想到桑静的运气简直让人为之赞叹,她才第一次跑大使馆,第一次见签证官,她就顺利通过了,这样一来她接下来的难题也就是怎么对小陶说,还有就是凑学费了。

桑静跟小陶摊牌的日子,选在了新年过后,两个人还是约在了西单那家二楼的咖啡厅里。

和桑静所料想的差不多,这件事她才开口,小陶一听脸色就耷拉下来了,而且从此之后,她就再没从小陶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虽然没有说出反对的话来,但是不情愿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

于是,桑静也开口抱怨上了。

“别装蒜。你要不高兴就直接说,犯不上给我脸色看。我来亲口告诉你,是因为在乎你。再说了,我又没偷着藏着,我怎么想的,你不是一直都知道嘛。”

“我知道,你得出去闯闯。”小陶叹息了一声,把面前的一杯烈酒一饮而尽。、

按理讲,洋酒味儿怪,这杯酒他得咂摸个半小时才能喝下去的。

“知道你还这幅样子,给谁摆脸色啊?”

“不是,我就是不明白了。我们在国内挺好的,干嘛就非得跑到异国他乡去?人生地不熟的,语言也不通。你就非得去刷盘子啊。何况你还是去美国,那么老远,万一有点事儿怎么办?”小陶的声音流露出了乞求,无助的眼神

停留在桑静的脸上。

“去了慢慢就熟了,而且我的英语水平没问题,否则也考不了那么高的分数啊。再说了,还有我爸爸的同事关照我呢。”

“人家只是你爸爸的同事,毕竟不是你家亲戚,你的期望不要太高。”小陶轻声嘟囔,“都是你那个好姐妹撺掇的你,我要见着眉,我非得问问她,干嘛非得拆散我们,她到底是何居心?”

桑静笑了,“你怪人家干嘛,本身是我想出去嘛。她最多也就帮我参谋了一下哪儿的学校最好。你可不要迁怒于人。

“那你怎么就不能再等等,要能去日本,我也放心点啊。”

“你就别不放心了。唠唠叨叨的,有什么用。真有用处,那就得你陪我出去才行。怎么样?你能做到吗?”

这句话登时让小陶哑巴了,陷入了沉默。

桑静看着也觉得自己语气有点生硬了,靠近他抚摸他的头,“别这样,我出去只是暂时的分别,我还要回来的。”

“就算为了我,你能不能不走?”小陶充满希望的问,急于要证实自己在女朋友心里的份量。

然而桑静却把脸扭开了,她望着舞池上空闪烁着镭射球,过了一会儿才开口。

“小陶,我不是不喜欢你。但你想过没有,我要是为了你留下来,放弃了这个机会。那我以后的心态会是什么样的?一年,两年,你觉得我能随随便便就放下嘛。人就是这样的,越是得不到就越想,我要是想一辈子,想起来

就后悔。这难道是你愿意见到的?真的,小陶,除了这一条我不能答应你,其他什么我都可以答应你。

这些话十分坚决,没有给小陶再留下任何的机会。

“这不是件小事,你得好好想想。”

“我早就想好了,不用想了。”

果不其然,尽管小陶并不甘心,可没有再商量的余地了。

就这样,两个人都不说话了,这个时候他们都清楚的意识到,似乎从一开始,他们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一个想出国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一个想在京城做点小买卖,就这么过一辈子。

在即将分别的日子里,在一种即将分离的情绪下,他们忽然看到了他们之间那道深不见底的裂缝,让人触目惊心,让人筋疲力尽,让人束手无策。

但是即便如此,有些人也不愿意正视现实,或者说,还在一厢情愿的为了爱情付出,甘愿一条路走到黑。

这一天在分手的时候,小陶陪着桑静等公共汽车的时候问,“你出国需要钱吧?需要多少,告诉我。’

桑静惊诧莫名,她故意没有提及费用问题,是因为知道小陶此时心里的感受。

她可完全没有想到,小陶居然还会主动提起这件事来。

“不,这笔钱太多了,我不能用你的钱……………”

“你要想和我分手就别说了,但如果你还把我当成男朋友,你就告诉我......”

一时间,桑静室真的有点感动了,但她一点也不敢吭气。

因为她清楚,只要出声,也许就会说出“我不走了”这四个字。

而这样的情愫只是一时冲动,她不能因此放弃得之不易的追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