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接手之后

国潮1980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接手之后

簡繁轉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24 02:14:05 来源:源1

京都的金阁寺附近,有个很出名的“然林温泉旅馆”。

这里除了可以泡温泉之外,还内设有枯山水庭院的造景,而且除了主建筑,最近又增添了新馆。

1989年10月中旬的某天下午,“然林温泉旅馆”的新馆里的一间十八坪大小,为数三间,名为的“落雪”套房被租了下来,这是本馆最高级的客房。

来客数量为九人,被一辆中型的丰田旅行车送达。

天黑不久,这群客人在“落雪”套房里饮酒用餐,现场洋溢着酒宴般热烈的气氛。

因为言语不通,店家只知道是来自共和国的客人。

原本一切都很正常的,客人高兴,店家也会开心。

不过,当相处时间长了一些,店家发现这些客人特立独行的生活习惯后,让他们深感痛苦的噩梦也就从此开始了。

首先是这些人中成年人抽烟不分场合,烟头随意乱丢,还随地吐痰。

孩子是肆意揪花拔草,随手乱扔垃圾。

其次是这些人洗温泉,不知道应该先清洁身体,再入浴的常识。

而且泡在汤泉里,居然还用毛巾和肥皂搓澡,严重污染了池水,导致他们洗完,温泉池只能重新清理更换池水,更惹得其他客人纷纷抱怨。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些人无所顾忌的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其他客人的休息和体验。

白天也就罢了,关键是晚上他们也不休息,通宵打麻将牌。

原本安静的夜晚,半个院子都能听见他们“搓麻”的声音,以至于店家不能不连夜为新馆的客人更换房间,或者是送酒送菜,赔礼道歉。

于是乎,第二天店家无论如何都不肯再让考察团的这些人再留宿了,硬是把这些原本预定了三天客房的客人给强行送走了,彼此闹得非常的不愉快。

至于这些肆意妄为,不体面的客人到底是谁?

不是别人,其实是京都坛宫饭庄的出资方之一,以龚明程为首的内地考察团。

他们是受新的合作伙伴郭氏集团的邀请来日本的。

不过需要说清楚的是,虽然名义上,他们是来视察交接之后京都和大阪坛宫饭庄的运营状况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借公务之便来日本旅游罢了。

这一点仅从出国人员的名单上就能看出来。

实际上这八个人里真正有公务在身的只有三个人。

园长龚明程,服务局栾副局长,以及一个为他们服务的随行翻译,就仅此而已。

其他的四个成员只是龚明程和栾局长各自的亲属家人而已。

那么想都想得出,这些向来仗着龚明程和栾局长公职眼高于顶的人,究竟是以一种什么心态来出国的,对于个人不当行为举止,究竟能否意识到自我的问题。

再加上对于这次邀请,郭氏集团也没有经验。

他们不像过去宁卫民,在安排考察团出国前作足了准备。

先得发个小册子,由专人给上几堂课,先介绍一下日本社会基本情况,让大家起码了解下在日本的风俗与国内的不同,提前学些一些基本注意事项。

他们完全就没做这方面考虑,只是简单的认为,招待这些人集团,吃喝玩乐一番,再送点礼物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那么受邀前来的人无知且自大,邀请的人准备又不足,那么在接待的过程里,出现各种问题,变得麻烦缠身,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只能说,郭氏集团算是自作自受,过高的估计了龚明程和栾局长他们这些人的个人素质,才会把这帮不听劝又事儿多的“京大爷”和“姑奶奶”给请了过来。

所以相对于及时止损的“然林旅馆”店家来说,其实真正感到无比头疼的,越来越的痛苦的还是代表郭氏集团出面负责接待他们的人??日本两家坛宫分店的现任管理者??吴运杰。

吴运杰是新加坡人。

尽管他从小读书努力,但差了一些天份,他的成绩不算好,也不算赖。

再加上家庭出身普通,他自知无缘就读名牌高校,也没办法去从事医生、律师、金融的这些高端行业。

所以他便选择了更稳妥的一条路,去瑞士学习酒店管理专业。

并在毕业之后凭借海外拿到的学位,顺利进入郭氏集团的香格里拉酒店工作。

果不其然,凭借年轻干练和学位的优势,他在酒店内部迅速脱颖而出,短短三年就从一个普通的前台接待升任餐饮部副总经理。

这次郭氏集团把他派到日本来管理坛宫饭庄的两家餐厅,也算是对他的一次破格提拔。

因为原本按照集团的用人标准,起码要在工作年满五年,才能获得这样的海外工作机会的。

现在这个机会却给了他,无疑是把他视作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等于给了他一个有可能从中层管理者晋升为高级管理者的机会。

不用说,对吴运杰来说,这是相当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他非常激动,也非常珍惜。

自从得到任命,他满心想着就是到了日本之后,他该怎么大展拳脚,把接手过来的两家中餐厅怎么按照真正的国际化标准进行调整和管理。

想着如何在短期内,让经营数据再上一个台阶,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不过真等来了日本之后,他可没想到,在接手之前的几个月过渡期里,真正感到大开眼界的反而是他自己。

坦白说,宁卫民为坛宫饭庄制定经营策略和经营模式,完全有别于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中餐厅。

其核心竞争力,绝不是找个可靠的厨师长,装修豪华一点,服务要求严格一点这么简单的。

他打造的坛宫饭庄那是完完全以华夏文化为基础,以京城宫廷菜为噱头的主题餐厅。

要手艺有手艺,要格调有格调,要玩的有玩儿的,要看头儿有看头儿。

可以说他的根本就不是个餐厅,而是个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可以呈现立体享受的华夏宫廷美食博物馆。

别说是用人方面精挑细选了,甚至店里就没有一样陈设和摆件儿是多余的。

包括餐具在内,每个东西都是有来历,有文化背景,能在各方面体现出京城特色的特殊物件儿。

其实完全可以这么说,作为坛宫饭庄的管理者,要不是个兴趣广泛,又了解紫禁城的京城人,都不可能看懂坛宫饭庄的菜单。

那又何谈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运用好这些文化特色呢?

就拿吴运杰这个吃肉骨茶,咖喱蟹、叻沙长大的新加坡人来举例。

尽管他在瑞士学习了最先进的餐厅管理经验,但他所学的一切,其实在坛宫饭庄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要知道,坛宫饭庄的顾客可都是为了体验华夏宫廷菜的味道和文化氛围来的。

他却连炒红果和果子干儿都分不清楚,连双皮儿奶和宫廷乳酪都辨别不出,又怎么能够当个称职的管理者呢?

不得不说,宫廷菜可没那么简单,文化门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不低。

这种差距可不是原本就对华夏文化所知不多的吴运杰,通过几个月的恶补就能补足的。

所以他是越解坛宫饭庄的运营方式,他就对这个餐厅的创办者越佩服,对自己未来勉励的局面越惶恐。

临近真正饭庄交接的日子,吴运杰在来之前的骄傲和自大不但一扫而空,甚至还谦虚的要命,背地里可没少礼贤下士挽留骨干,尤其是针对优秀的厨师。

他真是担心,如果走了太多的老员工,自己玩儿不转剩下的局面。

只可惜他虽然也有自知之明,也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但他却和宁卫民这个餐厅创始人没法相提并论。

而且他和这些大陆员工毕竟是不同的国籍,相处的时光又很短,几个月的时光,是无论如何难以产生让人倒头便拜的王霸之气,和足以托付前程的信任感的。

所以最终大部分要走的人还是按照说好的投奔了宁卫民。

要么是去了东京,要么是回国歇了几天,转头又去了法国。

接下来的事儿也不出所料,在这些人员离开之后,坛宫饭庄的经营难度骤增,各种由此而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

无论菜品还是服务的水平,甚至是员工的心气儿,都开始逐步下降。

尤其宁卫民还带走了两家饭庄的古物和不少摆设,而且对于胭脂米、宫廷黄还有栗子这几道特殊食材,也实行了断供。

此举让不少坛宫饭庄的回头客很是失望,从此不再光临,导致饭庄的营业收入也开始受到影响,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变化。

当然,吴运杰也展开了浑身解数,想了不少办法来改变这种下坡路的趋势,比如引进欧洲高档食材,采用金箔衬托食材,还有去找一些新的装饰品填补餐厅装饰的空白。

奈何这些措施收效甚微,有些事不是他凭一己之力得住的。

而且这还不算,常言道,屋漏偏逢连夜雨。

都没等吴运杰想出好办法解决问题,偏偏高桥治则迁怒的打击又接踵而至。

受宁卫民的连累,大阪和京都的坛?饭庄都被高桥治则的EIE集团刻意针对。

不了解内情的高桥还误以为这两家餐厅仍然是归属于宁卫民管理,购买下餐厅的不动产后,对于大阪和京都两地的坛宫饭庄往死里刁难,差点就逼得吴运杰做出餐厅迁址的决定来。

不过好就好在吴运杰终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背靠大树,还有郭氏集团撑腰。

最关键的时候,吴运杰跟郭氏集团总部汇报了日本这边的情况。

新加坡那边派人出面与EIE集团的不动产部门联系,进行磋商,很快便解释清了其中的误会。

随后作为变相赔礼,EIE集团不但给了坛宫饭庄几次宴会作为“误伤友军”的弥补。

而且针对宁卫民双方还达成了局部的同盟,在娱乐产业联起手来。

另外就是京城那边,天坛公园和区服务局也还是坛宫饭庄的股东。

对于吴运杰感到人力方面欠缺的抱怨,龚明程和栾局长一直在想办法。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他们终于又通过从重文区的其他老字号挖人的办法,往日本派遣了十几名优秀的厨师,算是缓解了日本这边厨师的短缺问题。

再有,就是坛宫饭庄的名气在日本各地已经打响,而且宁卫民又在京都和大阪一直模仿东京的做法,和许多艺和陪酒女有着特殊的提成协议。

吴运杰也延续了这一做法,所以坛宫饭庄的客源还是有基本保障的。

特别是在这些“饭托儿”的帮衬下,大阪和京都的坛宫饭庄尽管遭遇了各种困难,营业额有了高达三成左右的下降,但仍旧保持着每日八百万?以上的营业收入和百分之五十的毛利率。

也就意味着两家饭庄每月至少两亿五千万?的毛利。

对比其他的同档次的高级餐厅而言,坛宫饭庄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特别是十月份过后,又到了临近年底餐饮业的旺季,忘年会的预定接到了不少。

这样一来,吴运杰手中的坛宫饭庄也就逐渐实现了营业额的触底反弹,又重新呈现出逐步兴旺的态势。

所以,说是投桃报李也好,说是加深联络感情也好,正是基于以上的这些情况,才有了吴运杰给京城的两家投资方发出邀请,把龚明程和栾局长他们请到日本来考察的这个行程。

虽说原本吴运杰也没指望把投资方请来,就真的能对坛宫饭庄的经营起到什么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或是提出什么切实可行的指点。

但有宁卫民遗留珠玉在前,不是很清楚坛宫饭庄创办历史的吴运杰总觉得能够出资办起这样中餐厅的投资方必定是那种学识渊博,见识不凡之人。

对于像投资人当面讨教一些有关餐厅运营策略的事,他还是抱有不小的期待的,总觉得兼听则明,起码能长点学问。

而且顺带着,他还想跟来人商量,能够尽快建立起一条新的供应渠道,恢复日本这边胭脂米、宫廷黄和栗树磨这些特殊食材的供应,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可结果又如何呢?

只能说真应了那句话了,见面不如闻名,相见不如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