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百零九章:得罪谁也别得罪这帮占卜的!

三国:我不是刘辩 第二百零九章:得罪谁也别得罪这帮占卜的!

簡繁轉換
作者:一觉睡到下午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3 14:54:14 来源:源1

兵家有四派,曰兵技巧,曰兵阴阳,曰兵形势,曰兵权谋。

夫兵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夫兵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以为助者也;夫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夫兵权谋

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兵技巧最容易理解,借助充足的物质条件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而兵阴阳则是借助天时和地利,兵形势则是抓取时机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和高昂的士气,并通过战术或阵法获胜,而兵权谋则是融汇了前三种兵法。

刘辩眼中微微有些亮,不由问询道:“公熙公,淮阴侯行的应当便是兵权谋一道了,而既然兵权谋融汇了前三道兵法,想来应当是行兵权谋一道者最善用兵了?”

闻言,太子身后的沮授、张?、颜良等人皆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兵权谋奇谋妙计频出,以正合,以奇胜,哪个热血男儿会不崇拜这样的将军呢?

但袁滂却轻轻摇头,眉头微蹙,眼中带着几分深邃,道:“非也,乃是兵技巧。”

外行最看不上的便是倚仗物质基础的兵技巧,最崇拜的则是兵权谋,但实际上最为历代兵家巨擘所推崇的反而是最为浅显甚至有些粗俗的兵技巧。

我的兵数量更多,身体素质更好,吃得更好,用得更好,士气更高昂,打起仗来稳打稳扎还绝不犯错,你就是韩白卫霍捆一起,我也稳赢。

当然,这些条件的假设太过绝对,但以寡敌众终究是败多胜少。

之所以许多名将的某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被人称为军事上的奇迹,就是因为其不可复制性,即便是让其本人在同样条件下再执行一次也未必能取得胜果。

而恃强凌弱,除了某些过于愚笨的蠢材外,终究是胜多败少的,也更输得起。

只要己方的国力足够强大,就像大汉的太祖高皇帝那样,他可以败一场、两场、三场、四场,他每一次都铩羽而归,但他每一次都能重新积聚起力量,重燃斗志。

太祖高皇帝打到最后也不过只是胜了一场而已,但那一场瓦解了项羽的军队和斗志,太祖高皇帝一战而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这也就是所谓的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去挑选比自己更强的对手作战,而是不断提升自己,让每一场都是恃强凌弱。

阐述完兵家四派的精髓,袁便为众人讲述起了皇甫嵩的方略,指着高望令人搬来的巨型?图,以一柄朱笔在舆图上画了一道连接雒阳和汉阳郡冀县的红线,道:“三辅、三河良家子入凉州,长途行军正是人困马乏之时。军

士初入凉州不明地利,不知天时,将士疲惫又水土不服,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知天时,明地利,休养生息以待气力恢复,待士气鼎盛再一击而破之,兼用兵阴阳与兵形势,某料想皇甫义真应当是如此筹备的。”

袁滂的解释非常详细,几乎是将每一个点都揉碎了摊开讲解,尤其是对皇甫嵩所率军队此刻面临的困境的描述,当即便让刘辩联想到了另一场改变了汉末形势的战争??赤壁之战!

足以投鞭断流的乱世之英雄,便是因为不知江东天时(东风),不明长江地利,军队常年征战师老兵疲,北人南下又水土不服,致使军中疫疾传播,最终败于赤壁的那一场大火之中,被那一场大火烧掉了平定天下的机会。

而正当永安宫中正在讨论兵学之时,洛阳城南郊的灵台之上,司徒刘焉踏着石阶匆匆而上,袍角被高台上的狂风吹得猎猎作响,望见单?背对自己立于高台边缘,略有些佝偻的身影仿佛与天际融为一体。

单?看着这片将明未明的苍穹,将这一道日、月、星齐聚于天穹的奇景尽数览于眼中,不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太史令的职责是察天时,星历,岁末发布次年年历,于祭祀、丧、娶上奏良辰吉日和时节禁忌,并负责记录祥瑞,而非主持编撰史书。

单?银发在晨风中凌乱却恍若未觉,双手拢在宽大的袖中,仰头凝视苍穹,抚摸着须髯,眼眸中泛着前所未有的光亮,甚至都不愿搭理身旁担任司徒的刘焉,连一寸余光都不愿意留给他,口中喃喃自语道:“残月见于日车

中,繁星漫于羽林,紫微东行,耀于玄武,此......”

刘焉看着单?这副模样,即便二人相交二十余载,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刘焉又一次动了给单?一巴掌的念头。

若是去岁,五十一岁的小老头扇六十九岁的大老头巴掌,最多只是互殴,而且单?还要背负殴打上司的罪责。

但这老货今年七十了,打他那是真犯法,哪怕他是司徒也不例外。

尽管没有掌掴单?,但刘焉还是打断了他的话,道:“太史令,说些某能听得懂的话,某要回禀太子殿下的。”

这就是刘焉想掌掴单?的原因,这帮玩天象的小众阴阳家士人,没几个会说人话的。

不懂人情世故就算了,还喜欢说些意犹未尽的话,而且还不告诉你下半句,任你着急得上火也不透露一星半点。

问得急了,还来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单?斜睨了刘焉一眼,神色间颇为不满被打断的事情,却还是决定看在二人这二十几年的友谊和太子殿下的面子上,没有狠狠嘲讽刘焉这厮的智慧。

看不懂天象你当什么太常和司徒!

刘焉略有些无奈,谁说太常和司徒分管礼法,就要识得天象的?

但饶是刘焉身为当朝司徒,三公之尊,即便二人并无二十余年的交情,刘焉也是不敢得罪这位太史令。

都说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大夫和厨子,但这些观天象识吉凶的卜者也是得罪不起的。

不说乔迁、祭祀这些,不是独身汉吧,丧娶的良辰吉日,哪个少得了这些卜者?

就连选片坟茔,都得恭恭敬敬地请那些司徒来,以太牢宴的规格请人吃顿饭,再送下厚礼,才会为他选一片风水宝地。

否则,得罪了人,暗戳戳地给他选片凶地他还得谢谢我!

如刘焉那种早以识天象无名于天上的当朝太史令,向太子殿上来一句,单?卜者的四字克殿上您,谁也是知道太子殿上会怎么做。

一位司徒,尤其是一位声名卓著的司徒,我未必能让他趋吉避凶,但一定能让他的命数变为“小凶”。

而且最令人恐惧的是,谁也是知道那位司徒会是会巫蛊之术,我也许真是会巫蛊之术,但我绝对没办法让他怀疑我会巫蛊之术。

刘焉急急转头,眼皮半垂,重哼一声,那才快条斯理地整理衣袍,口述道。

“太史令臣?谨奏太子殿上:

光和一年七月廿四夏至寅初,臣于南郊灵台仰观天象。见残月犯于日躔,繁星布列于羽林,紫微东移,辉映玄武。此乃下帝垂象,昭示帝位东迁之兆,然北神玄武临鉴,实主神器当归储闱。羽林之垣星曜煌煌,象示明君得聚

贤辅,乃天降祥瑞于汉室,譬若残月之晦转而为耀日之昌明,兆你小汉将复中兴之盛也。

臣?昧死以闻。”

卜者目光微微一亮,从刘焉的话中提取到了几个关键信息。

帝位东迁至东宫,明君得贤臣辅佐,是小汉中兴的征兆?

(2535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