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 第12章 不行就请教业内大佬吧!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12章 不行就请教业内大佬吧!

簡繁轉換
作者:加兰2020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1 03:18:37 来源:源1

第12章不行就请教业内大佬吧!(第1/2页)

“这瓷塔是什么窑的?”

讲真,沈乐虽然是古建筑方向的,不是瓷器修复方向的,他也大概能分辨出这瓷塔的品类和年代。

是白瓷,但是,釉面不是那种温润如玉、柔和如脂的白色,不是永乐甜白瓷;

也不是透明莹亮,如同孩儿枕那样的白色,不是宋代白瓷;

当然,也不至于胎体粗厚、釉质泛青泛黄,一看就颜色不正,所以,肯定也不是汉代、三国时期那种,没有把铁元素提纯掉的白瓷。

综上所述,大概是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白瓷,很可能是邢窑、巩义窑,或者白河窑、相州窑什么的出品。

但是,具体是哪个朝代,哪一类的窑,他就得……做实验,查书……

实验是之前已经做过了的。X光衍射实验,从瓷器表面,瓷器断裂处,瓷器底部,都扫描过。

根据光谱分析和大量计算(计算外包给师弟师妹们去做,也算给他们发点儿津贴),大致测出了瓷塔各部分的成分和元素比例:

胎体部分,二氧化硅含量62.5%,三氧化二铝含量27.8%,三氧化二铁含量0.85%;

最值得注意的是,氧化钾的含量相当高,达到了5.9%的程度。沈乐随手拿了几件家里的瓷器陶器,都没有测到这么高的钾含量!

然后,沈乐就得抱着一大堆书,一大堆论文,吭哧吭哧,往死里翻书。感觉翻到类似结论的东西了,再恭恭敬敬,来请教老师:

“教授您看,这瓷塔……是不是隋代的邢窑白瓷?”

“这一看就是啊。”他请教的老教授是一位六十来岁的女老师,已经退休,被学校返聘回来给学生们上课。

她推了推架在鼻子上的老花眼镜,绕着瓷塔转了一圈,毫不迟疑地得出了结论:

“你看这瓷胎,你看这釉质,你看这形制。南北朝的没那么精细,唐代又比它更生动。哦,你不是陶瓷方向的……”

陶瓷方向的学生,看过、摸过各种各样的陶器、瓷器,从上古时期的陶器,一直摸到民国时期的各种粉彩,斗彩,青花,不同颜色,不同器型。

看得多了,摸得多了,基本上一搭眼、一上手,就能看个**不离十。

当然,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这份功底,就不是别的方向的学生,想有就能有的……

老教授又推了推眼镜,接过沈乐恭恭敬敬捧上来的资料,一页一页翻过去。

沈乐不得不佩服她的专业知识,只是扫了一眼目录,就“哗”、“哗”、“哗”,直接翻到对应的数据页,再翻到相应的表格和图形。

沈乐注意到,她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那些原始数据,那些光谱曲线,时而翻过来扫一眼数据,微微点头。

这么麻烦的数据,居然能心算吗?

都不用翻书、翻论文,就可以直接对照,寻找出相关的信息吗?

沈乐笔直肃立在旁,目光投注在自己的实验记录上,只用余光轻轻扫过老教授。老教授一边翻阅,一边感叹:

“你们现在做研究的条件,比我们那时候要好得太多了。

我们当初入行的时候,只能靠眼睛看,靠手摸,靠感觉来分辨。你们就可以直接上仪器,仪器一扫,是什么就是什么……”

这样做,把那些玄之又玄的经验、感觉,瞬间拉到了脚踏实地的人间。

沈乐偷眼看去,老教授神色似欣喜,又似怅惘,好像在高兴,终于有了可靠的,可以信任依赖的,可以重复的研究方式;

又好像在感慨,之前他们花了几十年,研究、感受、揣摩的那些东西,都快要没用了……

“老师,经验还是非常有用的啊。”他微微倾身,恭敬相劝:

“这些感觉,这些经验,甚至对‘美’的感知——修复瓷器,初期可以依靠仪器,复原胎体,复原釉质。

但是,仪器不会告诉我们,破损的瓷器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像仪器不会告诉我们,维纳斯的断臂曾经是什么样子一样……”

老教授凝立片刻,抬头看他,微微一笑。她也不说什么,只是点点头,翻开自己的手提电脑,飞快敲打。

没多久,调出一篇论文,把沈乐提供的资料与电脑屏幕表格叠在一起。细瘦的手指轻轻点在屏幕上,招呼沈乐来看:

“你看,这篇《邢窑白瓷传统烧制方法研究》上面提到,研究者测过化妆白瓷、细白瓷、透影白瓷、青白瓷片的成分。

其中,氧化钾含量超过5%,是透影白瓷的主要特征,和其他几种白瓷都不一样……”

沈乐凑过去细看一遍,也是不得不佩服。他为了查这点资料,不知道熬了多少天,跑了多少个图书馆,甚至把师弟师妹们薅来一起帮忙;

但是,这位老教授,只是扫了一眼他给出的测量数据,就飞快找出了对应论文,用时,大概只有他的千分之一!

“资料我也查到了,可是老师,我有点不敢相信。”沈乐皱眉站到瓷塔旁边,指尖轻轻抚上塔身:

“透影白瓷的资料我查到过,说是‘白而润,硬而轻,透藏光,入酒则显酒色,入茶则不改茶色’

——迄今出土的文物酒杯拿在手里,都有点透光的感觉。可这个……”

这么大,这么重,这么厚的一座瓷塔!

是什么样的人,才会用透影白瓷的烧造方法,烧这样一座塔啊!

甚至塔里面的瓷剑,都没有达到透光的地步!

“种类就是种类,仪器鉴定出的成分,釉质,符合这个特征,那就是这个类型的瓷器。”

老教授轻轻摇头,走到瓷塔面前,专注地、几乎贪婪地凝视着塔身上均匀的釉质,几次想要伸手去摸,又几次缩回手来。

最后,她只是轻轻叹一口气,在特事局防护装备连续不断的蜂鸣声中,向后连退几步,退到隔室:

“至于为什么会有人烧这样的瓷塔……为什么能烧这么大的瓷塔,是用什么方式烧的……是哪座窑烧的……

我只能说,现有的、已经发掘出来的窑址,都不具备烧造如此巨大瓷塔的能力……”

这座瓷塔,大概是隋代瓷器当中,论体积,论高度,独一份的大型器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章不行就请教业内大佬吧!(第2/2页)

沈乐设身处地替教授想一想,如果他是教授,大概也很想修复成功这座瓷塔,考证出它的前世今生,然后,把它好好地摆在博物馆里:

奈何,并不能。防护装备的蜂鸣和闪烁意味着,它有并不算弱的灵力反应,而且,会对普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影响。

哪怕在刻意防护之下,能近距离接触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蜂鸣变成啸叫,黄灯变成红灯之前,必须退出去!

老教授恋恋不舍,时时回望。沈乐小心翼翼,把她护送到大宅隔壁,和在这里干活儿的师弟师妹们重聚,心底默默抱歉:

老师,真不好意思。这座瓷塔恐怕不能给您——等等吧,等我把它修好了,我去蜀山那边再刨一刨。

他们曾经有十二座塔,也许,可能,有些塔经过漫长时间的消磨,已经失去了全部力量,可以平安地被放在博物馆里呢?

“至于这座塔的修复,我实在没有什么建议能给你了。”

老教授回忆着塔身的形状,塔内塔外的釉质和瓷雕,以及那些缺失的、暂时用石膏补起来的部分,和粘接瓷片的鱼鳔胶:

“你的修复工作相当细致,也相当出色。唯一的不同,虽然一般我们会用白色的AB胶,但是,你自己的东西,你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吧……”

沈乐向她反复致谢,告退而去。回身坐到瓷塔面前,长长叹一口气:

“好像,只有去找景德镇那位上古瓷妖,向他请教了……”

他没有和那位瓷妖直接打过交道,好在,老游和那位瓷妖,颇有点交情,甚至还从那位手里抠出来过东西:

当初修复兰妆的时候,那位瓷妖随手就给了老游几件瓷器,还给了一堆碎瓷让沈乐练手……

想要知道这座瓷塔作为法器,如何完整修复,想要知道它出身于哪一座瓷窑,大概,只能请教这位了。

景德镇出身,至少是北宋年间成道,大概,也许,希望,对于隋代的瓷塔,能有点儿印象,能知道点什么吧?

“老游啊……”

沈乐叹着气给游隼打电话。对面传来的声音激动到尖利:

“老板!老板您有什么吩咐!您只管说,我赴汤蹈火,也要为您做到!”

啊这,赴汤蹈火是真的不必,只要帮我约个人就是了。得到沈乐的吩咐,老游亲自展翅去了景德镇一趟,奉上沈乐的手写拜帖;

很快,对方的消息就传了过来,非常友好:

随时欢迎!

如果那座瓷塔不方便移动,也可以上门来看一眼!

瓷塔还是方便移动的。黄玉桐展开一座大门,笔筒里几个抬妆泥俑跳了出来,把瓷塔包裹好、捆扎好,晃晃悠悠,就抬进了古宅。

然后,经由地脉传送,嗖的一下准确来到瓷都,再顺着老游给的地址,打了辆车往郊区走:

“外地来的?要去瓷窑?”

随机找到的网约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用余光瞟着沈乐,发挥全国司机都有的热情和好奇心跟他聊天:

“您是做研究?创业?收购瓷器?还是自己开工作室烧瓷器?”

“您看我像什么?”

沈乐微笑着举起双手。司机趁着红灯扭过头,仔细打量了一遍:

“都不像。做研究的没你那么有钱,你身上的松弛感,至少已经财务自由了;

创业的,哪怕是最小的小老板,人也要活络得多;

收购瓷器,又没有那种财大气粗,老子不缺钱的样子;

自己开工作室,说真的,您真不是手艺人的样子,尤其不是做瓷器的手艺人样子……”

“怎么说?”

“指甲缝里没有瓷土,脸一看就没有被瓷窑熏过,眼睛不是看过火的眼睛——好吧现在用电炉烧挺多的,但是脸上手上,都没被热气烫过……”

沈乐只好笑着摊手,承认自己只是来访友。司机一脚油门,顺着大路向前飞奔,直接把沈乐送到一个郊外的产业园门口。

直到沈乐走进园区大门,消失在里面,那司机还在琢磨:

“所以这位到底是干啥来的呢……”

他都不让我直接送到里面!

这个园区好大的!

从门口走到最里面那栋楼,保守估计要走半个小时,一个不好就得迷路的那种!

里面居然没有人来接他,这位拜访的朋友,真的靠谱吗?

朋友靠谱不靠谱沈乐不知道,沈乐只知道,这个园区应该相当靠谱。从大门开始,瓷元素就密集得让人眼晕:

各种颜色的碎瓷片镶嵌出整个园区的名字,在大门口拉划出一道彩虹;

两座至少两层楼高的瓷花瓶,炫技似的矗立在大门左右,标榜着整个园区的烧造实力;

再往里走,一栋一栋小楼的门口,墙上,摆放着、镶嵌着或繁复或简约的瓷器:

有衣袂脆弱婉约,如同薄纱的白瓷舞女;

有从粉红、桃红,到铁锈红、豇豆红,所有红釉依次呈现,如同摆了一张色卡的梅瓶;

有薄到半透明,能够透过日光的瓷碗,也有用碎瓷片镶嵌的瓷画,各种首饰,各种软装……

有高高的红砖房,疑似旧厂房改造而成;

有通体玻璃框架做成的小楼,恨不得把所有产品都放在窗边展示;

有巨大的古法瓷窑,甚至能够看见工人手工淘洗瓷土;

有年轻的情侣说着笑着,从小楼里走出来,各自捧着一个歪歪扭扭,惨不忍睹的瓶子,一看就知道是来体验陶瓷手工制作的……

总之,业态相当丰富。

沈乐顶着大太阳在园区里慢慢行走,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看的很开心。

一直走到园区最深处,左一绕,右一绕,穿过一个疑似八卦阵的建筑群,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高挑,洁白,峻峭如保俶塔的瓷塔,在烈日下反射着湛湛明光,灵气吞吐。

瓷塔下,白衣美男子微笑而立。

“哎呀,原来您在这里!这整个园区,都是您的道场,不,已经快要成为您的秘境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