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 第17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17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

簡繁轉換
作者:加兰2020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1 03:18:37 来源:源1

第17章我们在太行山上(第1/2页)

沈乐揣上瓷瓶(X)古瓷窑特化搜索犬(√),直奔河北。巍巍太行,群山指路,他一头就扎进了山里,再冒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我这是到哪儿了?”

面前崇山峻岭,碧绿的山脉起伏绵延,一直到天际尽头。这些山峦,一座座高大巍峨,比起江南地区温柔的丘陵,这些才能称得上是山;

一座座覆盖了厚厚的绿意,比起西北的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它们的禀赋更为厚重,得到了更多的滋养;

甚至,它们的形状也并不陡峭,许多座山峰,都是从最下方笔直向上隆起,形成一个近乎方形的巨大台地,再从台地上继续堆出尖顶。

整座山峰的体量,看着就格外巨大,格外厚实,让人想着要把它扛起来、移开,会比挪移华山这样的陡山,耗费更多的气力……

更惊人的是,山脉当中,有许许多多笔直的峭壁,巨大的一面长方形,直上直下,顶部台地和下方山坡之间,裸露着近乎寸草不生的巉岩。

此刻,沈乐就仰望着这样一片峭壁,仰望着它山脚下一条如线如带的,呃,可能是道路,在那里发呆:

“所以我现在,距离我要去的目的地,还有多少公里?我要怎么过去?”

他是到太行山了没错,可是太行山它不是一座山,它是一座山脉!

北至八达岭,南到黄河,分隔了整个河北与山西,全长约500公里,宽约40-50公里。

光是比较大的、能穿越山脉的通道,就有八条,称为“太行八陉”!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岂是虚言?这座山脉当中,能藏下不知道多少游击队,把小鬼子打得找不着北!

呃,这是军队在里面移动的情况下。现在,换成沈乐自己一个人,在地脉的指引下一头扎进山里,他就傻掉了:

地脉传送只管带他到太行山脉,可不管他要去的,到底是太行山脉的哪里。基本上,如果没有明确指向,地脉传送,基本上会把他带到这座山脉当中,地气最厚的地方:

“让我来看看我现在的位置在哪儿……距离邢台还有多远……擦,把我扔到五台山了!离邢台还有300多公里!”

这倒也不能怪太行山或者铜片。归根到底,五台山是太行山脉的最高峰,主峰,毫无疑问是地气最厚的所在。

沈乐自己不选择好落点,来个模糊传送,人家不给他扔到峭壁当中不上不下就很客气了,更不用说,还给他塞到了主峰!

“行……吧……现在,我要自己找法子,走过这三百多公里路了……”

而且这三百多公里还是直线距离……还不是开车赶过去的距离……

对了,想要开车赶过去,沈乐一是要联系上当地特事局,让他们开车来接,二是,他得先找到下山的路,起码要把自己搁到公路边上。

哪怕是村村通那种公路,也得是公路,不能是只有户外玩家、甚至攀岩者才能上来的山坡!

沈乐唉声叹气,找了一片略微平坦的缓坡盘膝坐下,准备感应周围环境,好歹在挪移一次。只听一声嘻嘻轻笑,银色光团蓦然跃出,绕着他飞了一圈:

“沈乐!迷路啦?要我帮你找路吗?我去找一圈周围的电线杆,很快的!”

“青灯……你还是回来吧,我打坐一下就走了,很快的……”

沈乐头疼地向光团招手。举目四望,周围连一根电线杆、一座电塔都没有,可想而知,小油灯至少要翻一两座山头,才能找到目标。

然后呢?再给特事局打电话,确定位置,他飞到电线杆旁边,再找到公路飞下去,让特事局派车来接?

他又不是不会地脉传送,何苦呢。

“唉……有了新人,就忘掉旧人了,有别的法子,就忘了当年让我跑几个山头,几十里地,到处找电线杆的日子了……”

小油灯嘟嘟囔囔。沈乐听得额头青筋一跳一跳,抬起手,“啪”地拍在背包外面:

“别贫了!赶紧回来,准备出发了!坐稳,我们走——”

这一次,沈乐切出道路地图、卫星地图、旅游地图,来回比对,仔细背诵,直到能把太行山脉大小群峰的位置牢牢记在心里。

这才闭上眼睛,慢慢沟通铜片,沟通铜片上一枚一枚小小的光点:

“熊耳山,恒山,五台山,云台山,仙台山……沙河,磁河,滹沱河……找到了!就是这里!”

全身往下一沉,一排泥俑在前后左右出现,抬着他没入大地。

他要去的地方,在XT市和石家庄市中间,从井陉出山,顺着滹沱河向西。所以,只要找到对应的山川河流,直接传过去就是了!

地脉奔腾涌动,包裹着、推动着沈乐趋向前方。眼前再亮起的时候,沈乐站在山坡上,手搭凉棚,迎着阳光眯眼看过去,顿时胸襟一爽:

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站在泰山上,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叹。而此刻,沈乐站在山上向东俯瞰,就看见一马平川,从眼前直铺出去。

巍巍太行,分隔两省。西边是重峦迭嶂,四五十公里宽的山脉;

东边是华北平原,这会儿已经是初夏,麦浪翻滚,一大块一大块碧绿的平地,直接铺展到天际尽头。

公路如带,从山间蜿蜒出来,四面八方编织成网;滹沱河闪着银光从山中流出,一路奔腾向前。

分隔两岸,灌溉两岸,从东汉的滹沱麦饭,一直流淌到了八路军抗战的白洋淀,一代一代,养育了两岸无数百姓……

他努力睁大眼睛,想要看一看山形地势,揣测一下窑炉的位置,大概会在哪里。古人设窑烧瓷,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搭窑,而是有一定之规:

最重要的是要靠近瓷土产地,比如景德镇窑群靠近大量产出高岭土的高岭村;

比如龙泉窑靠近其特有的“紫金土”的产地;

比如邢窑,也是靠近其特有的瓷土产地。

其次,淘洗瓷土也好,运输瓷器也好,都离不开水脉。水运需要水流浩大而平稳,淘洗瓷土需要的水流虽然不那么大,但是,需要格外清洁纯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章我们在太行山上(第2/2页)

再然后,需要柴山环绕,才能有足够的柴火供给烧窑;

需要合适的地形,比如景德镇的龙窑,就要依山而建,才能利用自然坡度,形成抽吸的风力……

所以,脚下这一片地方,依山傍水、靠近河道、还有太行山余脉缓坡丘陵的地方,才是邢窑窑址的首选位置。

西高东低,河流纵横,到处是冲沟埝垅,有山有水。孕育出足够的瓷土,李阳河、泜河两岸,也有足够的清流供淘洗瓷土。

文物考古部门在这片土地上多次发掘,到现在为止,挖到了从北朝开始,经历隋、唐、五代,一直到宋元时代的26座窑址……

“北齐北周的只有一个啊……”沈乐在手机上翻着窑址信息列表,皱起眉头。

这些窑址,绝大部分都是唐、五代甚至更往后的,出一个隋朝的,已经算是十分稀罕。

唯一一个北齐、北周时期的,想要去看一眼,倒是并不为难:

这座窑址,当地也十分重视,累计争取到2840万元的国家文物保护资金,在当地建设了一个遗址博物馆,实施原址保护。

问题是,沈乐直觉,这座窑址常年累月,暴露在普通人的目光之下,被建设成一个科普基地,三天两头有游客、学生过来参观。

它再有多少灵气,估计都散得差不多了,不能再给反馈了啊!

“算了,还是先下山去看看吧。”沈乐切到地图界面,转来转去认准方向,接着往下传送。一程、两程,终于,从山边钻了出来,打算叫个网约车:

手机刚刚选好点,还没按下“确认”按钮,背包里猛然剧烈跳动起来。沈乐耸耸肩膀,颠了颠双肩包,又反手拍了拍:

“青灯啊,咱们先安静一下……”

【不是我!】小油灯可委屈地嚷嚷:

【不是我!我没折腾!是那个瓶子!瓶子在滚啊!】

啊这……邢窑瓷瓶?

这个古瓷窑特化搜索犬,是感受到了什么吗?

沈乐赶紧快走几步,挑了一块格外平坦、格外松软的泥地,卸下双肩包,掏出瓷瓶放在地面上。刚一放下,瓷瓶就急不可耐地倾倒骨碌碌碌,往东北方向一通乱滚。

沈乐忍不住叹了口气:

太惨了,这就地一滚,莹白光洁、如银似雪的瓷瓶,瞬间就脏得不能看了——喂你不要往下滚啊!下面是石头坡!!!

他抢一样地把瓷瓶一把捞起来,紧紧握在手里。那瓶子还不老实,突突跳动,拼命想要挣脱他的手掌,如果不是瓶子有个喇叭口卡住手掌边缘,差点就要被它挣脱开去。

沈乐一脑门子官司,赶紧找块海绵给它包好,再用泡沫纸裹上几层,最后用封箱带牢牢缠住。这才伸手戳着瓶口,轻声道:

“你是要往那个方向去吗?要去,就跳一下,不要去,就直接躺倒——”

瓷瓶奋尽全力跳了起来。一时间,器身仿佛都带了一点弯折,从完美对称的流线型,变成了前面凹、后面凸。

半尺来高的瓶子,它足足跳起了一尺,一头撞到了沈乐膝盖上!

“这要是我膝盖中了一箭,还不能帮你找瓷窑了啊……好好好,我们立刻就走。”沈乐苦笑着,赶紧握住瓷瓶,塞回背包。

为了安抚它,不得不将背包反背,一只手伸进包里,时刻握着瓷瓶;左看,右看,确定周围没有人烟,也没有无人机恰巧飞过,微微闭目,沟通大地——

大地如波浪一般在脚下起伏。普通人看不到这种波动,也感受不到任何震荡,甚至地震局的仪器也测量不出来;

然而,自有一股力量,推着沈乐快速前行,顺着瓷瓶指示的方向往前。冥冥中,像是沈乐拨动了整片大地,拽着大地向后扯动,而他自己留在原地;

又像是那股力量,并不可能移动大地,然而反作用力作用在他身上,就托举着、拉扯着他前行。

一步十米,一步二十米,又一步一百米,沈乐整个人轻飘飘地毫不受力,只是贴着大地,迅速向前:

掠过一片片田野,掠过一座座缓坡,甚至擦过一个个池塘。瓷瓶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方向,坚定指向前方,不为所动;

飚出去一里,二里,五里,十里,蓦然间,沈乐一个急刹车,直接扑倒在地:

“哎呀!”

就刚才,对面坡上,慢慢走上来一个人!

差点看到他!

这要是看到了,岂不又出了一个都市怪谈,给当地特事局增加工作量?

沈乐提心吊胆,等待了好一会儿,确认没有惊动人才慢慢爬起身。想了一会儿,找到一个僻静所在,慢慢沉下地底,开始土遁:

我在地下你们总看不见我了吧!

如此磕磕绊绊,完完全全,终于在夜色快要降临的时分,站到一片平平无奇的黄土地上,周围全是一块一块的田地。

瓷瓶激动异常,在沈乐手里拼命跳动挣扎,沈乐一把它放下来,就看见它高高跳起,猛力往下砸:

砰!

砰!

砰!

“你要干什么?”哪怕包裹了好几层,它跳成这个样子,沈乐也怕它把自己砸成碎片,不得不伸手捞起:

“你要去哪里?地下?就这块地面以下?”

瓷瓶连连倾斜,像是身体固定住没办法点头,只能用鞠躬代替一样。沈乐叹了口气:

“好吧,我想想接下来怎么弄,是要先土遁,还是先找人挖开或者怎样。等等,那边是什么?”

举目四望,黄土地尽头,高高的草丛当中,仿佛戳着一块什么东西。

沈乐快步走过去一看,瞬间无语:

就这块平平无奇,像是菜田之间空地的黄土地边缘,竖着一块毕恭毕正的黑牌子,上面写着时间,内容,立碑单位,还有最重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瓶儿啊,这个瓷窑,已经被人找到了,被发掘过了。”沈乐好声好气地劝:

“咱们挑那没出土的指路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