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 第一百一十章 金狮奖的野望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第一百一十章 金狮奖的野望

簡繁轉換
作者:快出栏的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8 23:53:0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路宽和冯远争两人把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撵走,一头扎进了欧美区流连忘返。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间节点,还没有掀起后世诸多运动的欧美,风气还是极为开放的。

没有太多跳脚的环保主义者、lgbt群体站出来鞭笞这些电影有物化女性的嫌疑,让观众们好好饱了眼福。

从《kenpark》出来,两人又去了《裸露》。

这是德国导演多莉斯多莉的新作,直截了当地在宣传剧照上就剧透了劲爆内容。

路老板看着标注为四级的分级和展厅外排起的长龙队伍,颇有些哭笑不得。

“冯老师,你说这帮欧美人成天的看猪跑,怎么对这玩意还这么兴致勃勃呢?”

严肃片他门可罗雀,四级片我重拳出击?

冯远争笑道:“小路,你还没结婚,不懂妾不如偷的道理,能在这样的艺术殿堂里看这样的片子,对于这些欧美人来说是更刺激的行为!”

路老板给见多识广、89年就赴西柏林学习戏剧的冯远争竖了个大拇指,两人排队进了影院。

又是一番银幕上的肉搏厮杀,但是现场观众好像并不太满意,时不时报以嘘声。

场边的德国导演和剧组团队脸色都很难看。

等电影结束两人出来的时候,看着座位已经空了三分之二,看来是提前离场的观众太多。

“看来这部《裸露》的场刊得分不会太高了。”

路宽赞同:“有些为色情而色情的意思了,打着艺术的旗号搞噱头,落了俗套。”

“特别这还是德国女导演的作品,也太豪放了些。”

冯远争笑道:“我在东德学习的时候,西柏林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买春场所。”

“别看德国人严谨、古板,这些人就像弹簧一样,平时把自己压制得狠了,只能在这些方面纵情声色来释放自己。”

两人在露天咖啡店坐定,等待下一部影片,刘伊妃不知道从哪儿又窜出来了,身边有刘晓丽跟着。

“冯老师,路宽,你们电影看完啦?”

刘伊妃背着刘晓丽向两人眨巴眨巴眼睛,调侃的意味很浓。

路老板一脸淡然:“是啊,刘阿姨,你们坐下喝杯咖啡吧,待会我们一起去看汤姆克鲁斯。”

“好啊!”

刘伊妃跟他混得熟了,自然是不拿自己当外人。

路宽继续和冯远争闲聊。

“冯老师,你就是在东德学的格洛托夫斯基吧?”

冯远争面色稍霁,有些落寞地喝了口咖啡。

“是啊,一晃也过去好多年了。”

“小路,你说这次我们的电影能获奖吗?”

刘伊妃母女瞬间投来关注的目光,哪个演员不希望自己第一部电影就有所斩获呢?

路宽笑道:“冯老师,电影节这玩意,讲究一个提名靠实力,获奖凭运气。”

“怎么说?”

冯远争是个戏痴,醉心话剧,对这些电影评奖的内幕远不如路老板了解地清楚。

“当今世界的权威电影奖项评选大致就两种模式,奥斯卡的大锅饭和三大的精英制。”

“奥斯卡是以量取胜,评委多达千人,这里面鱼龙混杂,便于剧组和资方进行公关游说,大大增加了获奖的不透明度。”

“这方面香江的金像奖是类似的,97年的《南海十三郎》为了获奖,在片尾加了一个‘全港编剧共勉’的字幕,就是打的人情牌。”

这事儿就跟小学生在试卷最后写“老师您辛苦了”,企图让批卷老师手下留情是一个道理。

关键是还奏效了。。。

那一年《南海十三郎》拿了金像奖的最佳编剧。

“但是戛纳、威尼斯这样的欧洲电影节走的是精英化路线,比如这一届的评委是巩莉,相对来讲对于华语电影是一个利好。”

“并不是说她就能堂而皇之地偏袒,而是能在大家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不让我们吃亏,或者在中西方有文化隔阂的情况下居中解释交流。”

刘伊妃兴趣大起:“那我们还是有些希望的咯?”

“精英化的评奖模式很考验评委的个人感官,但是有一个偏执的评审会主席也会让人很无奈,冯老师忘了97年的戛纳了?”

冯远争一愣,随即苦笑着摇头。

这是一桩常年被华语电影人抱屈的公案。

1997年戛纳电影节,王佳卫带着《春光乍泄》参赛,当时巩莉作为戛纳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评委参与投票。

那一届的评委会主席是阿佳妮。

阿佳妮被称为“法国第一神颜”,也是个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拿到手软的巨咖。那一届的戛纳,《春光乍泄》是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巩莉当然想要为它保驾护航。

关键影片质量的确是上佳,让她有底气为华语片呐喊助威。

很不幸阿佳妮也是这么想的,她也承担着为法国电影捍卫荣誉的重任,特别是在戛纳这样的主场。

于是这两位大女主就在评审会上拍桌子撕逼,看的一众男评委瑟瑟发抖。

最终还是找了个平衡,王佳卫拿了最佳导演奖,但表现绝佳的梁超伟与影帝失之交臂。

这段故事还有个后续,巩莉在2017年找了个男友,是法国电子乐大师让·米歇尔,而阿佳妮曾是他的未婚妻。

也许这是时隔20年后巩皇的复仇?

无论如何,上述种种都可见一个够分量的评审会主席是多么重要。

田状状和路宽在抵达威尼斯第一天就去拜会巩莉,存的也就是这个心思。

只是这时候的路宽有些疑惑,冯远争这个一向淡泊名利的戏痴对获奖哪里来这么大的执念?

冯远争对路宽的疑问报以苦笑,仿佛陷入了痛苦的回忆。

“1986年,东德的梅尔辛女士来人艺交流,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格洛托夫斯基表演流派。”

刘伊妃眼神亮晶晶地听着他讲述,毕竟她现在也是以格式表演流派传人自居的!

路宽点点头,那几年是中西方艺术交流的蜜月期,在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之外,国内第一次知道还有格洛托夫斯基这个流派。

后来人艺的副院长林兆华去德国请来了梅尔辛,这位年逾六十的老艺术家自费在北平教学。

她带来的格洛托夫斯基给戏痴冯远争带来了极大冲击。

“1989年我去了西柏林,在高等艺术学院注册入学,跟着梅尔辛女士学表演。”

“那时候我们不仅是学表演,还要学灯光、修舞台美术、修服装设计、修形体,除了勤工俭学外,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到学习中。”

“梅尔辛女士觉得我很有天赋,不应当在年轻的时候花时间去赚钱补贴,她就把我接到接到家里住,每个月还给我800马克的生活费。”

路宽三人都有些吃惊,上一个能这么不求回报的还是白求恩。

“冯老师,那你后来是怎么回的国?”

刘伊妃联想到了自己,她是为了做演员回国,难道冯远争也是?

“梅尔辛女士把我当做她的儿子一样照顾,但是梨园虽好,却非久留之地。”

“按照她老人家的规划,我会一路读到戏剧学博士,然后继承她的衣钵,把格洛托夫斯基发扬光大。”

“但是!”

“但是我想做演员啊!我去人艺就是为了表演,在德国我只是个跑龙套的异乡人,永远成不了主角。”

刘伊妃扫了一眼路宽,她想到那天在港岛梅燕芳宅,路宽对她说的话。

支持你成为真正演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喜欢表演,仅此而已。

优秀的人总是千篇一律,梅燕芳是这样,冯远争也是这样,坚持源于热爱。

气氛有些沉闷,路老板开起玩笑:“幸好梅尔辛女士没有留住你,否则《爆裂鼓手》将失去一位伟大的男主角。”

冯远争落寞地摇摇头。

“在德国的最后半年,我非常煎熬,我同她谈了三次,最终还是决定回国寻找做演员的机会。”

“刚到西柏林的那一天是她的接的我,那时候柏林墙还在,她从东柏林穿过来。”

“走的时候柏林墙早已经被推倒了,但是梅尔辛女士的身影却一直没有出现。”

冯远争眼眶微红,可见这位在异国他乡像妈妈一样照顾、教导他的女艺术家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刘伊妃是个共情能力很强的人,她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你后来没有再回去看过她吗?”

“去过,很多次,我在国内小有成就之后带着礼物去看望她,但是她一直在生我的气,坚决不肯见我。”

艺术家都是偏执的,她可以全心全意把冯远争像孩子一样培养,心灰意冷之下也可以形同陌路。

“小路,我之所以很关心《爆裂鼓手》能不能获奖,或者是我自己能不能获奖,就是想证明给她看。”

“我回国是正确的选择,我做演员是正确的选择,我把格洛托夫斯基真正地在表演中实践,去推广,这是比我做一个戏剧学教授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路宽了然地点点头,冯远争2022年做了人艺院长,也是第一个演员出身的人艺掌门人。

这位戏痴一直在贯彻和实践自己的理想。

“来吧!举杯!祝愿《爆裂鼓手》能在几天以后有所斩获!”

电影宫的广播蓦然响起,惊起了丽都岛露天广场边的一群白鸽。

无论是实现前世电影梦的路宽,还是刚刚初窥表演门径的刘伊妃,亦或想要向恩师证明自己的冯远争。

都在这一刻随着展翅的白鸽思绪纷飞,憧憬着《爆裂鼓手》能在威尼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