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 第三百零四章 主旋律电影里程碑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第三百零四章 主旋律电影里程碑

簡繁轉換
作者:快出栏的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8 23:53:0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镜头切转,影片的笔墨挥毫向了胡君带领的救灾队伍。

成队列的车队艰难开进,战士们怀着恐惧、急迫的心情煎熬了一路,堪堪抵达塘山城郊。

曾经家乡的形貌已经被彻底颠覆,烟尘弥漫着久久不散。

仿若有一层厚重的灰色面纱罩在面上,让所有人都感到陌生和窒息。

再往里走,断壁残垣像狰狞的怪物,垂着恶涎向他们伸来炼狱的触角。

原本平坦的路面变得千疮百孔,裂痕如蛛网般向四周蔓延,有的地方高高隆起,有的地方深深塌陷,几乎没有一块完好。

给胡君开车的塘山籍战士孙超带着哭腔:“营长!这里哪里啊!我找不到家了啊!”

胡君红着眼摇头,他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熟悉这里的一切。

可现在眼前的一切,叫他看了也觉得无比的陌生。

孙超像疯了一样踉踉跄跄地从驾驶舱下车,还没来得及心如死灰,旁边已经有个焦急的声音传来。

“解放军同志!能救救我女儿吗?他就在那边的废墟里!”

一个面色惨淡的老父亲差点要跪在孙超的面前,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稍纵即逝的特写划过屏幕,继续摧毁着观众的泪腺。

“老乡!我们还要继续往震中开拔,请你等下后面的其他队伍!”

孙超强行按下心里的悲恸,回身准备上车,转身看到营长已经被嫂子拉住了胳膊。

周讯显然也是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地刺激到了。

她死死地拽着胡君不撒手,突兀的指节,暴起的青筋,血红的眼眶。

周讯几乎是一字字地泣诉:“结婚这么久,我从没想着沾你什么光,从没求过你什么。”

“我只想你派人去救救我爸爸。”

“就这一次,行吗?”

胡君是个极度大男子主义的性格,皱着眉头刚想说些什么,突然通讯员小跑着过来。

“报告!”

“上级命令,让我们即刻赶往陡河水库,有决堤风险!”

“你注意安全。”胡君一丝迟疑也没有,撂下一句话,转身就上了军车,驰援塘山西北部的陡河水库。

陡河水库形状近似三角形,北面和东南方向为燕山余脉,西南方为人工修筑的大坝。

大坝长约2390米,大坝一边有镇水铁牛和泄洪口,另一端遥望塘山发电厂。

现在大坝已经出现裂缝,一旦水库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通讯设施和电力控制设施都在地震中遭到破坏,只留下位于绞车房中的手摇绞车。

唯一可能启动两扇重达40吨闸门的手段,就是人工摇动绞车。

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胡君所属营部和北平军区直属高炮团8连的战士们。

周讯一脸绝望地看着他走远,只留给自己不轻不重的一句安慰。

她心里好恨!已经剪得极短的指甲深陷在掌心。

小安徽处理完了路障,招呼大家上车。

周讯不得不面对现实,跟着部队继续往震中开拔,父亲李雪建还在那里。

还有小嘉夫妻俩和孩子。

仿佛失了魂一般,周讯随着军车一路颠簸,车厢里是此起彼伏的抽泣。

不知道走了多久,小安徽突然停车。

周讯双眼无神地看着路边一个嘴唇龟裂的老头,身上还背着一具尸体。

她之所以知道那是具尸体,是因为他的一条腿似乎都没有了,却躺在肩头一动不动。

小安徽跑过来:“大爷,你去哪?”

老头面目模糊不清,黑灰、鼻涕、眼泪混合成一片:“回家,回家。。。”

“这是你儿子吗?”

“嗯。”

“他。。。”

“死了。”

小安徽忍住悲恸:“大爷,上车吧,我们要往市区去。”

老头双眼这才恢复了些神采:“好,走吧。”

他的话语平静地可怕,也催泪地可怕,这是最真实的灾后人群的面貌特征。

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歇斯底里,只有行尸走肉一般地去往心中那个锚点。

这一路走走停停,车厢里越坐越满。

有带着死去的亲人回家的,有自主前来救灾的好心百姓,有附近县里的幸存者。

生死无论,所有人现在只有一个想法。

回家。

台下的韩山平早年间也是峨眉厂的导演出身,这些年浸淫电影一道,自然看得出这部作品的三线叙事。

路宽版《塘山大地震》的三条线中,宋嘉线的主题叫灾难,周讯线的主题叫回家。

胡君线的主题是什么呢?

三条线将会如何交织呢?

镜头切转,即将给他带来答案。

胡君率部前驱,驰援陡河水库,眼见就要抵达陡河大坝附近。

卡车开上大桥,突然又是毫无征兆的剧烈晃动。

手持摄影带来的司机的主观视角,在4k大屏幕和体育馆现场的巨幕上晃得观众一阵心惊肉跳。

在场只有熟悉那场灾难的观众知道,这是后来那个高达7级的余震到了!

画面进入一段平行蒙太奇,同时交待这塘山震中和陡河大坝前冒死行军的胡君营部。

极度逼真的特效画面,把余震下像地毯一样起伏抖动的城市纤毫毕现,震中的塘山人民又一次陷入痛苦的挣扎。

另一边,镜头特写给到副驾的胡君,他从在电影中出场以来第一次面目狰狞,差一点丧失理智!

“踩油门!使劲!使劲!”

大桥在余震下摇摇欲坠,孙超差点把油门部的车底踩漏,军车像丧失理智的疯牛,在大桥断裂、军车坠河前惊险逃生。

在场有懂行的观影者,看出这就是所谓的主旋律的精神内核,和好莱坞大片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了。

陡河救险是历史上的真实事迹,只不过在观众们叹为观止的特效和惊魂夺魄的镜头语言下,即便是不知道这段历史的外国人,也完全可以看成是一部优秀的灾难大片。

下车的胡君长舒了一口气,额头的冷汗和上下滚动的喉头,将这位军汉面对天灾的一丝怯懦展示出来。

这部分在审查时曾遭到过质疑,认为有丑化军人形象之嫌,不过最后还是艰难过审。

剧组给出的理由是影片要真实地描摹人性,即便是舍生忘死的英勇战士,也应该允许他们具备面对天灾展示出来的,人性中难以抗拒的恐惧。

没有丝毫迟滞,胡君带着军车上跳下来的十几名战士奔赴绞车房。

镜头拉至俯瞰角度,陡河大桥已经完全损毁,剩余支援部队只能掉头绕路。

而胡君率领的十几位战士,已经没有退路。

在这个意味深长的镜头语言下,路老板的老影迷们似乎都体味出了什么。

绞车房在泄洪水道正上方,脚底就是巨闸。

但现在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巨大难题,是绞车房的外墙面已经层层龟裂,似乎随时都有垮塌的风险。

再不进去摇动绞车,陡河水坝决堤会淹掉整个库区,塘山电厂也会瘫痪,这对后续的救灾和生产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但如果进去摇动绞车,按照目前的架势,绞车房随时有坍塌的风险。

虽然只是平房,砸下来似乎不是太致命,但绞车房脚底就是四十多米的大坝,所有人面临着掉进这无尽深渊的危险。

镜头顿了几秒,这是给到观众思考局势的时间,但镜头中的胡君没有丝毫犹疑,果断地转身下令:

“四人一组,力竭就换人。”

他没有讲垮塌了怎么办,战士们似乎也已经忘记考虑这回事,只是眼睛通红地看着第一组的袍泽们进了绞车房。

胡君当头。

老塘山人和熟悉这段地震历史的观众都知道,最终陡河水库被强行救险,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但剧情走到这里,观众们依然揪心无比,屏气凝神地看着那摇摇欲坠的危房,只觉得自己心跳剧烈,呼吸急促。

“一二一!”

“一二一!”

酷暑天气让所有人瞬时汗流浃背,连胡君在内的四个战士,竭尽全力,一口气只能摇上二十圈。

而绞车每摇六十圈闸门才往上抬升1厘米,照这个提闸速度,最快也要6个小时才能将闸门完全开启。

四人一组轮换了三组,所有人几乎都陷入了力竭状态。

再次轮换进入绞车房的胡君带着大家喊起口号。

“大战平型关,嘿呀!敌寇心胆寒,嘿呀!”

“跨过鸭绿江,嘿呀!碧血洒邻邦,嘿呀!”

“血染战旗红,嘿呀!威名天下扬,嘿呀!”

这些都是被称为万岁军的三十八军在历史上的辉煌功绩,特别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德川战役、三所里和龙源里的穿插狙击。

战士们悍不畏死,极其优秀地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战略部署。

一声声口号和呐喊,响彻在体育馆的现场。

那在寒风中回荡的热血和激昂,引得无数观众震撼落泪。

路宽的剪辑似乎妙到毫巅地掐准了观众的脉搏,还没等他们激动的心绪平复,又是一顿兜头盖脸的惊险情节!

绞车房房顶的水泥板塌陷了!

胡君下一声口号还没喊出口,右侧肩膀连同后脖颈都被砸得血肉模糊。

战士们目眦尽裂地回头。

“营长!”

“营长!”

胡君的面色极具痛苦了那么一瞬,手上的动作依旧不停:“继续!死不了!”

“血染。。。战旗红!嘿呀!”

绞车房内外的三名战士们死死压制着剧烈起伏的情绪,泪水混杂着鲜血,继续跟上胡君的口号。

“威名天下扬!嘿呀!”

屏幕又是一阵猛烈抖动,视听效果最大化的前排领导、嘉宾、井甜和周讯等人都情不自禁地坐直身体,面无血色!

再是铁打的汉子也扛不住接二连三的重击,胡君右小腿被碎石砸中,猛得跪倒在地上。

黑脸营长和另外一名战士双双惨叫后,旋即倒在了一片血泊中。

孙超三人忙将他们拖出来,七手八脚地撕下布条包扎伤口。

其余四人流连地看了一眼敬爱的黑脸营长,又前赴后继地冲进了绞车房,即便那摇摇欲坠的墙体已经不忍卒睹了。。。

台下的井甜再也坚持不住,哇得一声痛哭出声,涕泗横流。

没有人看她,没有人关注她,因为整个体育场已经湮没在一片泪海中了。

此刻神州大地上的一块块银幕前,没有人再能免于泪腺的崩溃。

镜头拉远,在塘山的震中、在陡河水坝下游、在已经七零八落的绞车房、在无数废墟和残垣断壁前。

65式草绿色军装的身影绰绰,络绎不绝地奔忙在救灾现场的各处。

绞车房前,胡君犹然生死不知地躺倒在黄土地上。

这一瞬,所有参加过《塘山大地震》剧组在抗震纪念碑前的发布会的观众们,脑海中不约而同地想起那一段碑文。

十余万解放军星夜奔驰,首抵市区,舍死忘生,排险救人,清虚建房,功高盖世!

三条叙事线中的两条,主人公都生死未知。

镜头切换到周讯,将以她为核心叙事视角,三线交汇,进入影片最后三十分钟的大结局、大**。

在胡君率部驰援陡河水坝的同一时间,周讯跟着军车一起抵达了震中的市区。

她疯了一样往父亲所在的卫生所跑去,迎面被一块碎石绊倒。

小姑子宋嘉眼中无比艳羡的白皙手臂顿时血流如注。

她顾不得疼痛,也完全丧失了往常云淡风轻的姿态,躲着断壁残垣和往来的伤者,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往前走。

市区的大路上,绿色的解放牌卡车排成了一条车队,偶有指挥车拉着警报通过,指挥行进。

市中心的大喇叭不住地播报各类稿件。

“爸爸!”

周讯听得心里一惊,这是父亲的声音!

她四处询问打听,踉踉跄跄地跑到了播音室外,被两名战士拦下。

“干什么的!站住!”

李雪建一瘸一拐地红着眼眶冲出来:“小讯!”

“同志,这是我女儿,请让我出去一下。”

周讯抱着父亲痛哭流涕,压抑了近二十四小时的情绪猛然间爆发,听得人心下怆然。

“爸爸,你逃出来了?”

李雪建奇道:“胡君呢?你不知道?”

“什么?”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卫生所值班,我们一堆人在院子里等救援,街道的孙主任就找到我。”

“应该是胡君给他打了电话,知道我腿脚不好,让他照顾我。”

有细心的观众回想起胡君在营部接到上级指令后,又迅捷无比地打了几个电话。

虽然镜头没有交待具体的内容,此刻算是解惑了。

周讯蹲下身子,心疼地轻抚着父亲在拾年中被打得留下残疾的右腿,哭得泣不成声!

他原来早就安排好了。。。

那个不善言辞的黑脸汉子,那个极度大男子主义的冷血营长,那个自己曾经一度认为看不起自己出身的新婚丈夫。

屏幕中的周讯,完全丢掉了过往名门淑女的雅致温婉,面目含糊纠结,像个孩子一样瘫坐在地,抱着父亲的右腿哭泣。

此刻的她还不知道在十几公里以外的绞车房外,在被太阳炙烤地滚烫的黄土地上。

她眼中的冷血丈夫,也失去了自己的右腿,正生死不知地接受命运的审判。

泪眼朦胧的观众们隐隐觉出,被周讯哭湿的父亲的这条腿,就是绞车房前的胡君。

只不过李雪建残疾的右腿是被周讯抱在怀里,胡君的身影,第一次走进了这位新婚妻子的心扉。

家国大义和儿女私情,以一种极端撕裂和催泪的方式交织呈现。

历史和灾难的大幕下,很难说观影者们此刻在怀着何种心情,去条分缕析这段极具冲击力的剧情。

他们只觉得在前90分钟的血泪横流,精神刺痛下,开始有一股暖流和热意在心间流淌。

这也是青年导演在拍摄之初就定下的基调,不以刻意煽情的悲惨催泪,给予生活和命运以希望。

爱就是希望。

周讯嚎啕大哭了一阵,猛得站起身来!

“小嘉!孩子!”

“爸,我要去救小嘉和孩子,你自己保重!”

李雪建声音嘶哑,却怎么喊不住奔逃出门的周讯,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一位绿色军装战士和跑下楼梯的周讯错身,递来一张条子。

“李大夫,这是刚刚牺牲的三名塘山籍的三十八军战士的名字,麻烦你播报一下,通知家属来认领。。。”

——

“让让!”

周讯被两声焦急的叫喊吸引,几十米开外,几个战士抬着个孕妇奔跑在主干道上,十万火急地送往临时医疗驻地。她被拥挤的人群挡住去路,心急如焚地摸索着往小姑子家的方向挤。

此刻的小资女郎再也顾不得风仪和姿态,直接上手扒拉开嘈杂叫嚷的人群。

好容易经过医疗驻地的营房,突然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哭喊。

那充满蓬勃生命力的啼哭像是一道惊雷,让麻木的人群微微动容。

又似乎更像是雏凤的一声清鸣,给生机殆尽后的世界带来了涅槃的希望。

周讯继续往前赶,手臂上的伤口又绽开,鲜血汩汩。

“啊呀!”

转角处,一个小女孩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脏污小脸上缀着两颗黑宝石一样的眼珠,我见犹怜。

“阿姨!我找不到妈妈了!”

周讯心急如焚,又不忍心就这么撇开她:“你叫什么?妈妈叫什么?”

“我叫小灯。”

“我妈妈就叫妈妈。”

小灯就是那个小演员小楠,这里路宽用了《余震》中的剧情,女角色方登小名就叫小灯。

爱是希望,灯也是希望。

孩子的清澈纯真是永远能治愈一切的,孩子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周讯无能为力又不忍抛弃,只有带着小灯一起往家的方向赶。

疾行了约莫半个小时,她终于回到了三十多个小时前,自己最后一次离开妹妹妹夫家的楼下。

“阿姨?怎么不走了?”

周讯抚着她的头:“到家了。”

“这里是你家吗?”

“对,我的家人在下面。”

周讯强忍住三十多个小时没怎么合眼的疲惫,中间也只是在军车上吃了些军粮。

她知道小嘉、妹夫、孩子就在脚下,就在眼前。

“小灯,你站在一边别动。”

周讯面无表情地四处寻了些工具,强行驱使着麻木的身体开始一砖一瓦地挪移着眼前的废墟。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

小灯也开始帮忙,不住地拿褴褛的袖口给周讯擦汗,又去救助站找来水和食物。

“嫂子!”

“嫂子!”

从天亮到天黑,已经摇摇欲坠要倒下的周讯蓦然回首,是几名三十八军的战士,打头的正是开车带他们回来的小安徽。

“你们?”

“这是营长妹妹家吗?”

“嗯!就在我站的这个位置,他们住在二楼。”

战士们面面相觑,似乎想说些什么,机灵的小安徽连忙招呼几人上前帮忙。

一个瘦弱娇小的女人带着个孩子,加上五名战士,就这么一言不发地开始挖掘生命的希望。

如果此时的镜头拉高俯瞰,这一刻,这样的情景发生在塘山的无数角落中。

四天过去了。

再次出现在屏幕中的周讯和战士们指甲剥落,血肉模糊,只剩最后一点苦苦坚持的意志撑起一次次挥动的双手。

周讯面色可怖,颧骨耸起,双眼血红,涕泪在脸上混着烟尘的脏污。

拍摄这一段的周讯已经按照路老板的要求瘦到了几乎不到85斤,加上凌厉凄苦的妆容,看起来着实揪心得很。

“嫂子。。。”

“嫂子!”

“嫂子你不能再挖了!你坚持不了的,你看着我们挖行吗?”

小安徽似乎比周讯还要多泪,死死地拽住周讯的胳膊不撒手,后者有些无力地想要甩开他。

“这里。”

小灯在三米开外,突然表情夸张地对着大家指了指自己面前的一片残垣断壁。

“这里!我听到有人哭!”

战士们当即不管不顾地冲过去,小安徽死死把右脸贴在断裂的水泥板上,所有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一丁点动静。

“有!有声音!”

小安徽机灵,神色振奋道:“我去找连长带人来,你们先挖!”

此时距离地震当天已经快五天过去了,震中的废墟被清理了大半,无数伤员死难者都被妥善处理。

听说这里还有幸存者,附近的军民当即狂奔而至,连长经验丰富,指挥若定,开始组织有序挖掘。

周讯面色枯槁,眼看一阵风好像都能把她吹倒,被“勒令”待在一边。

训练有素的战士们效率极高,很快周围的人都能听到婴儿的啼哭,这平凡日子里似乎让大人们烦扰的声音,此时却是最美的仙乐。

周讯挣脱了小安徽的搀扶,情不自禁地走近了哭喊:“小嘉!保强!”

连长突然下令:“好!停!下面开始徒手!”

婴孩的啼哭声减大,战士们开始赤手空拳地掘地三尺。

这时候李雪建也一瘸一拐地赶来了,他这几天也来看了女儿几次,生怕她伤心过度遭遇不测。

“先停!”

“这里已经到砖土层了,沙尘太大,万一被吹进去会呛到孩子无法呼吸。”

医学教授的经验见识还是丰富,他让人取了水来,均匀地浇在已经被锁定目标的洞口,把周边的灰尘泼湿。

“哇!哇!”

婴儿的啼哭声越来越大,屏幕上、银幕前的所有人都在热烈地期盼着,一直到小安徽拿血肉模糊的双手,搬开了最后一块水泥板。

一幅震惊世人的画面呈现在众人眼前。

天空阴云笼罩,凄切的蝉鸣,黏腻的空气,到处充斥着的灰、白和血色。

在众人围拢的这一方废墟之中,周讯步履蹒跚地走上前,无助地趴在坚硬尖锐的石板和钢筋上,伸手去触碰眼前的一家三口。

一对夫妻身体呈弓形相互依偎,紧紧地护着怀里的婴儿,呈三角形状构筑起一个安全的空间。

周围倒塌的建筑碎片、扭曲的钢筋和飞扬的尘土所代表的压抑和绝望,似乎无法渗透这种温暖和安心。

周讯小心地伸手去抱孩子。

似乎是哭累了,似乎是感觉到了亲人的味道,婴孩在母亲怀里吮吸着,恬静地闭上双眼,进入睡眠。

周讯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嘴巴,手面青筋暴起,整个人都不能自抑地颤抖,不敢哭出声来。

泪水滴在婴孩肥嫩的小脸上,让他起了几分痒意,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挠。

周讯伸手抚着小嘉的脸颊,倏然见到她耳边的一绺发丝凌乱,按着她喜欢的办法,小心地伸手帮她理顺。

傻妹子,一直在学自己呢。

李雪建忍不住出声:“小讯,带孩子去检查吧?”

周讯点头,小心地抱着婴儿踏出废墟。

战士们一拥而上,把这对悲天感地的父母抬了出来。

小安徽凑了过来:“嫂子,她手里有张纸。”

周讯单手接过,有些讶然地打开,是歪歪扭扭的一段文字,甚至能看出来是两个人的笔迹。

姐:

俺哥不是坏人,他只是不知道怎么说,你去部队找俺哥吧,俺不需要人照顾。

如果你去了,有空记得回来看俺,俺看到你,心里就欢喜。

一滴泪干脆地砸落在信纸上,周讯恍惚间转向小安徽。

“胡君呢,你们营长呢?”

包括李雪建在内,周边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因为刚救出一个小生命的喜悦顿时荡然无存。

周讯生来聪慧,环顾了一周,哪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淡定地把信纸叠好装进口袋,双手环着孩子往临时医疗驻地走。

步履蹒跚间,周讯突然有些后悔,那个下午小嘉把孩子递过来,自己应该去抱的。

至少能先熟练熟练。

是吧,孩子?

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了。

镜头从围拢的众人过肩给出去,周讯低着头,噘嘴逗弄着刚刚睁开双眼的婴孩儿,脸上泛着温婉的笑。

阴云之中笼罩住的金光乍现,似乎随时都要捅破这层阴霾,再次将辉光播撒人间。

镜头中,周讯瘦小的身影越走越远。

画面黑白定格,像是一幅画卷从上下向中间收起,首尾呼应。

王非演唱的《心经》响起,银幕前,全世界的观众们卸下了心防,跟着这空灵的曲乐澄澈身心。

此刻神州大地无数影院中的观众们刚想抹泪退场,突然一段彩蛋出现。

正是那一场由幸存者和罹难者后代担纲群演,拍摄的震中戏份。

银幕上,坐在导演椅上的路宽拿起步话机说了句话。

随即起身,向着刚演完一场激烈的雨戏,彼此搀扶的市民们微微鞠躬。

“感谢大家,这条过了。”

那一瞬间,所有演员都精疲力尽地委顿于地,搀扶着彼此,安慰着彼此,却又齐齐地痛哭流涕。

他们趴伏在彼此的肩头,抽动战栗的身躯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和委屈。

压抑了三十年的悲痛欲绝,和埋葬了三十年的故土难安,在这一刻得到彻底的释放。

不出所料得,这一幕彩蛋的效力甚至要比正剧还来得震撼人心。

一万多人的体育中心里,从第一声清脆的掌声伊始,瞬间像是人浪一般都开始起身鼓掌。

空旷的体育馆内回音阵阵,海啸般的声浪直冲云霄!

他们哭着舞动双手,脸上却是带着笑的,大家都从电影中看到了希望。

是啊,幸存者们和罹难者们的后代,共同演绎出了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力作,去告慰这片土地上的先灵。

这不是希望是什么?

12月的冀北大地,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

寒风料峭中,没有提前组织过的观众们仍在自发地鼓掌,不愿退场。

路宽无奈带着周讯、胡君等人再一次返场,在台上不断鞠躬、伸手致意,感谢这片土地上的观众的认可。

台下的赵书记仿佛也抛却了自己高官的身份,就像个普通观众一样不吝自己的掌声,双手拍得通红。

于他而言,刚开始跟问界谈合作是不大顺利的。

路老板的姿态、性格都极为强硬,要控股、要主导剧本,一幅不容他人置喙的模样。

索性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一次的合作,塘山方面是坐享其成的。

他身边的韩山平今天也是格外的激动。

按理讲他跟青年导演关系密切,对于他这部电影的水平和质量应该是深信不疑的,这会儿看起来却跟旁边的井甜一样雀跃了。

其实小平头是拿自己的分散性思维做了延伸。

原来主旋律电影可以这么拍?

不是所有人都是伟光正的正面形象,面对灾难一点怯弱和犹豫都不会展露。

这种把小人物放在时代洪流中去雕琢和剖析他们的际遇,再主题进行传递和升华的叙事和拍片模式,可以说在当今国内是开创性的。

韩山平突然想起了即将到来的60周年国庆,局里已经开始吹风,届时必须要有优秀的文艺作品为祖国母亲庆生。

可不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再请他路宽导演来一遭呢?

而台下贴满了暖宝宝的井甜,很自然地把目光都集中在了弱不禁风的周讯身上。

她被周讯的表演深深地震撼到了。

再看向她身边微笑鼓掌的青年导演,井甜不禁长叹了一口气。

如果自己也能被路老师指导就好了。。。

史上最浩大的首映礼圆满结束,但今天这场从开幕到放映、结束的盛大活动,还没等到第二天,已经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普通观众们都抑制不住激荡的心情,登录博客、问界视频、豆瓣话题进行评论。

“我的女友是洗衣机粉丝,非要拉着我来支持他,但平心而论,电影是极度出色的,一包纸巾女友用了一张,我用了剩余的所有,上一次这么哭还是在《妈妈请在爱我一次》!”

“洗衣机这个人一直给我很强的割裂感,他的私生活风评之恶劣、对我的神仙姐姐之残忍令人痛恨,但他从《返老还童》到《塘山大地震》的两部电影却无一不充满着极具力量的家国情怀,奇了怪哉!”

“我今年五十多了,电影中中的很多场景和道具都勾起了观众对那个年代的回忆,比如冰棍是用纸包着的、暖壶、茶缸子、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等,这些细节令人感动。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影片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段珍贵的时代记忆。”

“看了《塘山大地震》的前半部分,我是后悔的。不是电影不好,而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来看,太残忍太伤感。但到了最后四十分钟,就像是废墟中开出的小白花,影片在不断地向观众传达着希望,这一点令人激赏。”

“北平土著,16号花了60块钱在国贸的问界嘉禾看了场《无极》,有如吃屎。今晚狠狠心又花了80在巨幕厅体验了把4k高清,除了牛逼无话可说,就当我140看了场《塘山大地震》吧!”

当然,来自评论界的声音少不了,只不过是褒贬兼有之。

路老板的电影深得草根影评人的追捧,顾小白、魏君子、周黎明等人都是他的忠实拥趸。

【顾小白】: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应该怎么去定性?

一部在叙事和情节上都能与优秀故事片媲美的主旋律电影?

还是充满人文精神与家庭关系反思的特效大片?

亦或是传达了温暖而不是冰冷绝望的灾难片?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要比一周前的《无极》好上一万倍!

【魏君子】:曾有幸作为影评人代表到问界的补天映画参观过,大地震前后的这些特效流程,请大家关注问界视频,届时将会有官方的花絮放出,非常震撼,代表了国内甚至现在亚洲的最高水平。

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郎咸平老师给补天映画的估值是不准确的,再加10亿!

【周黎明】:路导在业界有多种称呼,譬如路老板、路总、路大师(不知道怎么来的)、路导、路校长。

刚刚看到最近那位花了1500万买下画作的路导拥趸,才发现她喊的是路老师。

对此本人深表同意,你是周讯、刘伊妃这些演员的老师,但我觉得你更应该做某些国内导演的老师,好好教教他们怎么讲故事。

几天前吃的那口《某极》的屎,我至今没有缓过这口气!

但同时,他也深受朱大珂、黄世贤等原体制内的严肃文艺评论家的抨击。

自奥运和《塘山》,以及大屠杀电影的消息公布之后,楠方系和豢养的公智们也盯上了他。

《楠方》某社评:胡编乱造的狗血桥段,扁平粗糙的人物塑造,为了拼凑出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想必我们的第六富豪先生也是绞尽了脑汁的吧?

深夜,心浪网上有一位生面孔出现对电影发表评论。

博主是拥有100万粉丝的华清大学哲学系教授,肖英。

以往路宽导演的电影,我一向都是从艺术角度进行评论,那我今天不妨就从另一个维度来发表意见。

什么维度?良心。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衷心地劝告这位内地富豪,不要再打着爱国的幌子去吃这些人血馒头,你银行账户上那一长串的零,是建立在无数塘山人民的痛苦之上的!

路老板的黑粉头子看来今晚还第一时间买票进场,贡献票房了。

只不过他的博客短时间内就被各种看不下去的粉丝和路人攻占。

“人家电影还没上映,就捐了8000万给地震带的孩子们盖楼,你是眼瞎还是心瞎?”

“我就是塘山人,我今晚在现场看电影,全场一万个塘山人看完都不舍得走,谁告诉你我很痛苦?滚你妈的。”

肖英看着短时间就盖起来的千楼冷笑不已。

虽然被痛骂,但小鬼子的钱收的的舒服啊。

不但能涨粉,还是带彩头的蹭。

纷纷扰扰不足为虑,翌日,问界控股总部。

高骏、陈芷希等所有相关业务人员齐聚,看着九点多刚出炉的票房,数字不是非常乐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