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传送门通历史,我上报国家 > 第26章 组织力脉络

传送门通历史,我上报国家 第26章 组织力脉络

簡繁轉換
作者:林跖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10 11:45:3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孟未竟:「……」

大佬就是大佬——不会好好说话!

按了按眉心,孟未竟琢磨了一下,方才理解,宋伟民的潜台词是什麽。

一个人,很难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保持长久的热爱。

如果宋教授是辩证的看待秦始皇,意味着他的态度是很客观的。

但他对秦始皇,对秦史,却又有一种很主观的狂热爱好。

宋伟民其实想问的是,宋教授的狂热爱好,其根本的核心支撑点是什麽?

对于普通人,这个答案可能就很简单了。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啊丶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啊等等。

但是对一位研究深刻的历史学教授,这个答案,未免就有些单薄了。

宋庭央只是沉思片刻,抬头说道:「伟民老弟,你这是要考我啊。」

「不敢,不敢。」

宋伟民嘴上说着不敢,脸上的笑意却分明在说,不好意思,我确实在考你!

宋庭央道:「伟民老弟觉得,秦能一统天下,是谁的功劳?」

「宋教授,怎麽变成你反问我了?」

宋伟民失笑,但还是回答。

「秦能灭六国,一因奋六世之馀烈,二因秦始皇雄才大略。

「从秦孝公时,商鞅变法,一直到秦惠文王丶秦武王丶秦昭襄王丶秦孝文王丶秦庄襄王。

「六代贤君皆励精图治,完善秦制,开疆拓土。

「到秦王政时,秦国国力之雄厚,实已超过其馀六国。

「加之秦王政雄才大略,每一个决策,都能顺应历史大势,集中权势,如此才能鲸吞天下。」

宋庭央边听边点头:「我的看法,跟伟民老弟一样,不过再多一点……」

他笑容微微促狭:「应该说,秦能统一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六世秦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结果!」

人民史观?!

宋伟民一下子坐直了。

见着宋庭央促狭的表情,宋伟民笑容渐渐无奈。

好麽,在这里等着他是吧?

不过,你身为一个教授,用这麽一句大话打发他,可不行。

于是正襟危坐,等待宋庭央接下来的观点。

宋庭央没卖关子:「我可不是用冠冕堂皇的话来敷衍你,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其实麽,也都是老调重弹了,以前都讲过的。

「我研究秦国秦史这麽多年。

「研究越深入,了解越多,就越发现,秦国与其他六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体。

「这种区别,可以说,是从商鞅变法时期就开始的,积累六代之后,使得秦国,从根本上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

他扭头转向苏理理:「就拿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举例。理理啊,学校里的知识还没忘吧?你说说,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具体是怎麽一回事?」

苏理理没想到点到自己。

不过这个重要知识点她肯定是没忘的:「秦国设立有公士丶上造一直到彻侯等二十级军功爵位,凡士兵上战场,斩首立功的,就可以晋升爵位。

「爵位越高,地位越高,甚至可以减刑丶免更卒兵役。

「俸禄丶田产丶仆从丶衣食住行,一切生活需求,都跟爵位等级挂钩。

「因此,秦人为了获取更好的生活,只能前赴后继,夺取军功。

「这也造就了秦军强大的战斗力。」

宋庭央点点头:「那麽,你自己,是怎麽看待二十级军功爵制度的?」

苏理理想了想,回答道:「我认为,这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一种先进的制度,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同时,这也是一种残酷的制度。」

宋庭央不置可否:「详细说说。」

「应当说,军功爵制度,在当时那个『身份制』的时代,是具有开创性的。

「为底层百姓,提供了明确的上升通道,塑造了大秦将士虎狼一样的勇猛作战力。

「但同时,它也将整个秦国,变成等级森严的军国主义国家,像一台战争机器。

「一个国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二十级军功爵制度的本质,其实是人为剥夺了普通百姓的权利,将人划分成严苛的三六九等,用剥夺来的权利资源,供养上层爵位。

「身为庶民,不仅要承担严苛的田赋丶户赋等各种赋税,还要服更役丶劳役丶兵役,在吃穿用度的等级上,全部都有律法限制。

「只有从战场上获取爵位,才能够摆脱底层残酷的生活。

「不过,根据史料研究,哪怕是最低一级的公士爵位,庶民获得的比例也很低。

「再往上,能升四五爵的庶民,凤毛麟角。

「左庶长往上十爵,基本都是为贵族准备的。

「更多的庶民,都是在追逐爵位的过程中,死在战场上。

「所以,秦国因商鞅而强盛,但秦人,却未必感谢商鞅。」

硕士的知识储备,明显比大二导游更深刻一点。

宋庭央点点头:「你说的没错。秦国的强盛国力,是以严苛的律法,将百姓变成战争机器的零件达成的。

「假如有十个人,让他们去选择前往战国,也许七个会选齐国,两个会选楚国,可能只有一个人,会去秦国。

「秦制毋庸置疑是残暴的。

「但我的观点是,秦制无疑,也是更团结的!」

团结?

孟未竟丶苏理理,神情俱都不解,这什麽意思?

宋伟民若有所思:「团结……你的意思,应该是……集权?」

宋庭央摇摇头:「『集权』这个词是带有偏向的,会歪曲我想表达的观点。还是『团结』这个词,最恰如其分。」

孟未竟想了想:「所以宋教授的意思,是说秦国的制度,更能够集中所有人的力量……嗯?集中力量办大事?」

宋庭央赞赏地朝孟未竟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纵观历史,我将人类的社会发展,在理论上总结成两条脉络。

「其一,是生产力脉络,以『先进』和『落后』来划分。

「其二,我称之为,组织力脉络!

「以『团结』和『离散』来划分。」

宋伟民思忖道:「这是一个,近似于『生产关系』的概念,但又有所不同。」

宋伟民点点头:「我的确是从生产关系中出发,总结出这个概念。

「不同的是,生产关系,是从个体与个体交互的角度出发。

「而『组织力』,则是从一整个群体的角度出发。

「相比之下,这是一个,本身就更偏向『团结』的概念。」

大佬授课,孟未竟丶苏理理听得全神贯注,努力才能跟上。

宋教授继续道。

「秦国的制度残暴吗?

「当然是的!

「君王一句话,直接把国民分成三六九等!

「看似是给出一条明确的上升渠道。

「但只要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套制度最开始的时候,相当于把所有人,都打落在最底层!

「理理刚才说的,剥夺所有人的权利,供养特权阶级,这个说法是准确的。

「这无疑,是一种典型的,夺民力而归君王的集权手段。」

随即他话锋一转,眼神极具压迫感:「但是,这套制度,仅仅只有残酷吗?

「不是的。

「秦制之下,所有人的积极性,全部都被调动起来!

「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更高的爵位,甚至单纯是为了建功立业,所有人,都必须卯足了劲往上爬!

「方向一致,目标一致,万众一心!

「这就是,更『团结』!」

孟未竟丶苏理理听得一愣一愣的。

可这不就是……更集权吗?

宋伟民双眼却是很明亮,下意识抽了一张白纸,动笔记录下来。

他看了孟未竟和苏理理一眼,提点道:「这些话,不能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来看,而要放在战国时代的生产力环境中去看,以人民史观的视角去看。

「宋教授,您继续。」

宋庭央道:「人是社会性动物。

「我认为,对一个社会集体来说,组织力与生产力,其实同等重要。

「历史上,像清朝时面对西方,单纯生产力被碾压的情况,其实偏少。

「更多时候,大家的生产力水平,都是相差不大的。

「这个时候,组织力,就反而比生产力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就比如战国时代,秦国为什麽能战胜六国?

「有些观点认为,秦国的生产力更先进,从青铜时代,逐步进入铁器时代。

「但针对临淄遗址等的各项考古证据告诉我们,楚国和齐国,出土的铁质武器,更多更精良。

「秦能胜六国,究其原因,在于超越六国的,更『团结』的组织力!」

「耳目一新!」

宋伟民的眼眶明显上扬,有点顾盼生辉的意思了:「以宋教授这套理论,大约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历史了。

「元灭宋,明灭元,清灭明,本质上,都是『团结』的组织力,战胜了『离散』的组织力。

「历代王朝末年,生产力相较开年,差距未必巨大,但为什麽走向覆灭?

「实因其组织力从『团结』走向『离散』,无法再团结大部分人的生产力!」

宋庭央颔首。

「我应该有点明白了。」

有了一点思考的时间,孟未竟也渐渐能跟上宋教授的思路了。

「宋教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秦制的『集权』,只是表象和手段,『团结』才是根本核心?

「就比如,秦被汉取而代之,是因为秦国暴政,使得百姓民心『离散』,以至于组织力无法再『团结』。

「反而秦国百姓,因暴秦压迫而联合,代表了更加『团结』的组织力!

「更『团结』的,打败更『离散』的。

「所以秦二世而亡!」

秦自然比汉更集权。

但秦末的集权,已经不是为了团结,反而破坏了团结,所以秦才败亡。

难怪宋教授强调『团结』二字。

核心根本不在『集权』,也不是『集权』,而是『团结』!

这是正儿八经的,人民史观!

宋庭央再次惊讶地看了孟未竟一眼:「你领悟力很强啊……有没有兴趣跟我读个社会学研究生?」

孟未竟脸上一僵:「宋教授,您继续,继续。」

「再说就要专门开一节课了。

「总之,先进的生产力,势必取代落后生产力。

「『团结』的组织力,也必将取代,『离散』的组织力。

「纵观古今当代,莫不如此。

「我之所以对秦史丶秦始皇感兴趣,纯粹是觉得,秦打开了人类社会组织力量的第一把锁,是组织力发展脉络的源头。

「那些开天辟地的创举,所带来的影响千年的意义,让我着迷。

「了解组织力脉络,是如何一步一步向更『团结』发展,有助于我们在当下,寻找组织力的再发展。

「人类啊,个体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要想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生存下去,唯有团结!

「但怎麽团结,用什麽方法团结,团结的利益如何分配,却是天大的学问。」

最后一句讲完,整个指挥室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不只是宋伟民丶孟未竟丶苏理理三人在听,边上还有一群手头空闲丶或者只盯着屏幕的人,也早早就竖起耳朵,听得聚精会神,陷入沉思。

良久之后。

宋伟民方才慨叹道:「团结,好一个『团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秦汉两千年中华文明史,王朝兴替,也只讲了这一件事!

「人人都说,中华文明五千年,生产力发展比不上西方工业革命两百年。

「今日听君一席话,方知大错特错。

「在组织力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远比西方,多走了两千年!」

他站起来,心悦诚服地尊敬道:「宋教授,受教了!」

宋教授也站起来:「我麽,只能搞搞理论研究,动动嘴巴。真要落到实地,还得靠你们。」

「宋教授,我要先去宴会厅准备了,希望后面,我们有机会,再详聊。」

「大善!」

宋伟民先去一步。

孟未竟和苏理理,还沉浸在新知识的洗礼中,不可自拔。

理论结合实际,越是回想,当代百年的历史,越能咀嚼出,宋教授「组织力团结论」的精妙之处。

「团结就是力量……

「难怪宋教授一口回绝嬴政。

「秦国在战国时代,代表更团结的组织力。

「但对比当代,那就是极其不团结的剥削和压迫!

「宋教授是追求团结的人,怎麽可能会加入这样的不团结中去呢?!」

大佬!

外表看起来十分变态,内里却是真大佬!

孟未竟拥有超凡之力,唯我独法,甚至轻易可以征服一整个世界!

但此时此刻,在宋教授的面前,他却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星辰大海,我所欲也。

「文明知识,亦我所欲也!

「二者……可以兼得,要星辰大海,也要文明知识也!」

苏理理略微迟疑一下,好奇问道:「宋教授,探索发展力脉络……为什麽总是追着嬴政,问他的家事呢?」

宋庭央手腕一僵。

随即若无其事道:「秦国自华阳夫人始,多楚国外戚。了解嬴政的家庭构成,有助于建构秦时朝堂外戚的权力构成,对照记载,更进一步认识历史。」

苏理理将信将疑。

大佬!

不愧是真大佬!

变态八卦起来都理直气壮!

孟未竟忽然想到,扭头对苏理理说道:「要是把这套理论,讲给嬴政听,你觉得他会是什麽看法?」

苏理理眼睛大睁,惊恐地看着孟未竟,仿佛在看魔鬼!

你嘴巴一张提个意见就可以,我可是真要翻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