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133章 诺贝尔和菲尔兹的双料得主

科技入侵现代 第133章 诺贝尔和菲尔兹的双料得主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17 00:04: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33章诺贝尔和菲尔兹的双料得主

「感谢大会给我这个奖项,老实讲不意外,不给我才是意外。」林燃说

台下响起一阵笑声。

「数学的美在于未知和挑战,我在哥廷根的时候经常会想,我能做出怎样的成果。

后人翻开历史,看到我这一页的时候,能够从我身上体会到多少来自数学的美感。

当时我其实很没有自信,能够做出这些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多亏了西格尔教授对我的指导,他告诉只有凡夫俗子才最相信自己的能力。你越是出色,你为自己定的标准也就越高。

他给了我很好的暗示,告诉我我之所以会陷入困境,是因为我给自己制定了太高的标准,不是我的问题。

虽然那时候我其实只是想发表一篇博士论文能够顺利拿到学位,但西格尔教授的暗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开始真的把自己的标准定的很高,我要解决费马猜想,我要震惊数学界,我要一出山就名动全球。

最后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样,我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也许如果没有西格尔教授的暗示,我可能只是一名发表了普通论文的数学博士,在为一个副教授的职位奔波于柏林和巴黎之间。

所以各位,数学的美在于它的未知与挑战,人生的美也在于此,我希望这一成果能激励更多数学家探索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领域。」

林燃说完后环视全场,他的发言引起了台下观众频频点头,很显然里面谈到的困难给了很多数学家代入感。

获奖感言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多伊林满脸懵逼:「教授,我怎麽不知道你是这种风格?」

西格尔反问道:「你又没当过我的学生,你怎麽知道我是什麽风格!」

多伊林说:「我听莫泽丶马勒他们说过。」

西格尔理所当然道:「人老了和年轻时候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莫泽是KAM理论奠基人之一,马勒则是着名的数论学家,都是西格尔的学生。

西格尔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从来不会觉得学生定的标准太高。在他自己的博士论文《bereinigeAnwendungenderTheoriederquadratischenFormen》中可见一斑。

等林燃回到座位后,珍妮在他耳边说道:「教授,你说的太好了,我必须给你做个专访,我相信全阿美莉卡人都想看到这篇专访。」

林燃一边跟扭头向他鼓掌欢呼的数学家点头示意,一边说道:「没问题。」

「教授,作为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双料获奖者,你觉得你成功的秘诀是什麽?」

在斯德哥尔摩的高档酒店会议厅里,阳光从窗户外面打进来,整个房间显得格外温暖。

同时阳光打在林燃的脸上,他整个人泛着金光,给人一种金光加身的错觉。

在珍妮的眼中,则只有一个感受:好帅。

60年后营养充分供给下的华国人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的健康程度都是一等一的存在,加上林燃本身的长相用俊朗来形容毫不为过。

这也是珍妮锲而不舍的重要原因,林燃本身的个人形象就足够有吸引力。

林燃不假思索道:「和牛顿爵士一样,这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

他们已经帮我们铺好了道路,我只需要做一些微小的工作。」

牛顿站在前人肩膀上,我站在后人肩膀上,这有什麽奇怪的吗?

「教授,你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做出了可能很多数学家一辈子都做不出的成就,这也让很多年轻数学家为你的事迹感到振奋的同时,也会感到沮丧。

你有什麽忠告给这些年轻数学家的吗?」

「我的建议是数学研究需要对所研究的对象极其感兴趣,这样你才能做到全神贯注。如果没有强烈的内在动机,你很难取得成功。

你如果对自己做的东西都没有兴趣,纯靠本能这会导致你非常困难,因为在刚开始迈入现代数学研究的头一两年,你会发现自己有那麽多的东西要学习,甚至一些小问题你都无法解决,你会非常怀疑自己的能力。

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源动力,很难帮助你度过这个阶段。

当你迈过这个阶段,做出一点微小的成果后,你从解决困难问题中得到满足感,满足感促使你寻找新问题或者做更难一点的问题,然后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这样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让自己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

对于年轻数学家来说,进入这样的良好状态后,你的数学之路才能算是正式开始。

能成为数学家的人自然也会具有从事其他行业的能力与兴趣,他们会面临着非常艰难的选择:是准备成为一名数学家还是做其他的什麽职业。

高斯就曾经在数学和语言学之间来回摇摆,帕斯卡早年为了研究神学曾经放弃数学,笛卡尔和莱布尼茨同样也是着名的哲学家。一些数学家后来成了物理学家,而另一些人正好相反,他们从物理学家变成了数学家。

数学从来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我除了数学家之外还是一个称得上卓越的航天工程师。

如果你觉得你的使命就是数学,那我建议你尽快踏入这样的循环,不然你可能要发现世界上还有比数学更有意思的东西,那样的话,也许我们世界会少了一位高斯。」

珍妮听完后鼓掌道:「教授,你当然是卓越的航天工程师。

我和欧洲报纸的同行们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都一致认为没有你,NASA的发射不会如此顺利。

包括教授,你这次在开幕式的学术报告上,讲的也是计算机和数学相结合的领域。

你曾经讲过数学家是飞鸟和青蛙,这个观点受到了很多数学家的赞同。

那麽教授,对于横跨多个领域的数学家,像你这样横跨数学和航天,用飞鸟或者青蛙是不是不太适合了,你有想到什麽新的比喻吗?」

林燃想了想,「我觉得还是飞鸟,只不过是见识过更广阔世界的飞鸟。

过去飞鸟可能只是在数学这块土地上,而像我这样的飞鸟可以飞过学科之间的边界,看到另外一片大陆。」

林燃获奖后,外界的反响很平淡,属于是两年前你就该拿奖了,结果一直拖到今天才拿。

除了华人报纸大书特书外,在其他报纸上充其量在科学版面占一篇报导。

也就纽约时报,因为珍妮专访的缘故,在次一版全文刊登了林燃的专题报导加专访文章。

因为现成的热度摆在这,法拉盛新建好的专门针对华裔的T公寓侧面印上了林燃的大头照,下面写着华人之光,最新一届菲尔兹奖得主伦道夫·林的选择。

弗雷德管理公司的员工在跟华人推销的时候大肆宣传此事。

「先生,这是我们专门针对华人推出的伦道夫公寓,单个房间的月租金仅需60美元,比市面上同品质的单间公寓便宜足足30美元,两间卧室的公寓也仅需100美元,同样比市面上同品质的公寓要便宜40美元。

而且更重要的是,和市面上同品质的公寓相比,我们的公寓是新修建的,全新装修丶全新设计,有着当下法拉盛地区最大的空间利用率。」弗雷德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宣传时话术非常娴熟。

不过华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林教授是否在这里居住?」

「当然,这座公寓为什麽叫伦道夫大楼,就是因为林先生在里面居住!」工作人员义正言辞道,「林先生一般在华盛顿工作,但是回纽约之后会偶尔来这里住。」

工作人员知道华人们不傻,自然不信伦道夫这种身份会住廉价公寓,因此他们也只是强调偶尔,「我们和林先生有协议,他每年都要来住几天。」

对于华人来说,这里价格又低,然后还叫伦道夫大楼,地理位置也算可以,甚至还有可能见到林燃,简直完美。

另外说一句,弗雷德靠什麽赚钱,一方面是公寓满租的租金,一般公寓能租个百分之八十就已经算不错了,伦道夫楼仗着有林燃代言,吸引了大把华人住户,空置率不超过5%。

另外一方面,他的公寓主要靠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贷款支持建造,有林燃挂名的项目,能够拿到更好的贷款条件。

这两点结合下来,决定了他哪怕租金更便宜也有的赚。

林燃的声望和白宫的身份,导致了纽约作为驴党的基本盘,光是冲着他的面子就愿意给弗雷德提供便利。

FHA,也就是联邦住房管理局,这个机构成立于1934年,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部分,为的就是给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机会。

这个项目给的贷款利率在4.5%到5.5%之间,比同期6到8个点的商业贷款低得多,另外以弗雷德长期和FHA官员的合作,加上套上林燃的虎皮,他能把贷款做到比4.5%还要更低的贷款利率,和更长的还款期限。

对于地产商来说,地产是壳,壳下面的金融操作才是他们的利润来源,六十年后的许皮带如此,六十年前的弗雷德也是如此。

所以别谈什麽阿美莉卡没有政商交易,阿美莉卡的政商交易都摆在明面上,丝毫不介意被人发现。

不过,尽管林燃获得菲尔兹奖没有引起什麽讨论,但很快,一件事将引爆他在全球范围内的名气:

古巴危机。

10月林燃和往常一样在红石基地工作,只有有事的时候他才会离开红石基地前往华盛顿。

不过这天凌晨,他房间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

「你好,这里是伦道夫」还没等林燃介绍完自己,电话那头林登·詹森的声音传来:「伦道夫,现在立刻马上,会有专机接你来白宫,我在白宫等你。」

林燃打开灯,拿起床头柜上的百达翡丽数学家限定款,看了眼上面的日期:16日。

这块百达翡丽是珍妮为庆祝他获得菲尔兹奖提前一年找百达翡丽定制的,世界上仅此一块,通过Calatrava风格的圆形表壳象徵数学中的完美圆形和无限,表盘中心以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纹装饰,致敬数学中的美学经典。

还包括了月相和万年历。

毕竟百达翡丽的工坊就在日内瓦,和基本上不接受定制的劳力士,和在当时独特性丶规模比不上百达翡丽的江诗丹顿比,百达翡丽绝对是最好选择。

不过林燃的注意力没有在表本身,而是在日期,这是一个熟悉的日期,全靠来到这个时空之后猛猛补课才熟悉起来,换之前,他只知道有古巴危机,怎麽可能知道这件事的始末,怎麽可能把时间点记的如此清楚。

和林燃猜测的一样,当他在下午一点走进白宫西翼的内阁办公室时,里面密密麻麻坐满了白宫高管,一块白板上贴满了照片。

「伦道夫,来,坐。」甘乃迪让林燃坐到自己的身边来。

林燃知道这是「热线」起到的作用。

热线是因素,除了热线外,林燃自身的表现也是因素。

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大脑之一,当然要参与到这个时代最难的问题讨论中来。

现场除了甘乃迪和林登·詹森外,还有安全顾问邦迪丶司法部长罗伯特·甘乃迪丶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丶国务卿腊斯克和空军代表李梅。

林燃坐下后,讨论甚至还中断了一会,由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给后来的林燃大致介绍情况:

「伦道夫,U-2侦察机在昨天,也就是10月15日飞跃古巴上方的时候发现了疑似中程弹道飞弹发射场,昨天在经由国家摄影翻译中心分析后确认了发射场的存在,以及飞弹的存在。

苏俄方面建设了发射场,同时已经部署了部分中程弹道飞弹,我们预计这些飞弹有可能携带核弹头,并且能够直接威胁到阿美莉卡本土。」

林燃听完后扶额:「真是糟糕的消息。这对我们来说不能接受!」

实际上作为一个华国人,站在第三方中立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这完全是阿美莉卡一手作出来的。

你自己先在意呆利和土鸡部署了45枚中程弹道飞弹,离莫斯科的直线距离只有2000公里。

然后又搞出猪湾事件。

苏俄会选择在古巴对等报复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他现在的身份导致他只能义正言辞的表示,毛子实在太过分了,你们这是大逆不道。

说白了,苏俄也是怂,但凡不怂,真在古巴扎下钉子了,你能多续几年。

而且扯的是,古巴成为socialism国家,靠的不是你的制度,靠的是卡斯楚61年在联大上的发言,我说我是,我就是了。

更扯的是毛子都不是了,它还是。

听到林燃的发言后,约翰·甘乃迪跟着说道:「这确实太令人震惊了。

苏俄怎麽敢在我们的后院部署核飞弹?他们以为我们会坐视不管吗?我们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麦克纳马拉说:「我建议我们可以考虑用海军封锁古巴,阻止更多的武器被运进去,这既能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又能给苏俄留一条退路,为谈判留出空间。」

李梅摇头道:「不不不!封锁这太软弱了!我们必须立刻空袭古巴,摧毁飞弹基地,给苏俄一点颜色看看。

古巴敢说自己是socialism国家,我们就敢给他们一点教训尝尝。」

李梅不愧是李梅,满脑子都是飞弹轰炸。

腊斯克想了想,然后说道:「即便苏俄不会有所反应,我们这样做也有很大的风险。

外交上会引起一些后果,这会导致我们的欧洲盟友们反应强烈。

我建议从外交渠道解决问题,一方面通过联合国施压,另外一方面和苏俄谈判。」

罗伯特甘乃迪,也是甘乃迪的弟弟,他说:「我赞同腊斯克的观点,空袭会让我们在道德上失分。

霓虹偷袭珍珠港,我们对他们强烈谴责,我们也干这种事,那我们和霓虹有什麽不同?」

林燃听了之后觉得和后世的阿美莉卡比起来,现在这帮白宫官僚还是要点脸的。

至少没有太双标。

也不会给你整出拳头.jpg星条旗.jpg火.jpg这样的顶级大活出来。

现在的白宫好歹是一帮正常人。

林燃大致听完后,对于各方意见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李梅想的就是轰炸丶开打,麦克纳马拉的建议是封锁,一种软性的对抗,没有轰炸那麽强硬,腊斯克和罗伯特·甘乃迪希望的是谈判,通过国际社会施压,然后谈判解决问题。

约翰·甘乃迪则在这些意见中摇摆不定,他追求的底线是解决问题,绝对不能让古巴继续有苏俄的中程飞弹。

至于林登·詹森,他没有意见,和林燃一样全程一言不发。

大家讨论了很久都没有讨论出结果。

麦克纳马拉打断道:「各位,我想我们有顶级的数学大师在这里,我们应该听听教授的意见。

他在博弈论上教会了我非常多东西,我想教授应该会有比我们更好的主意。」

林燃从笔记本上的数独游戏抽离出来,抬起头看着都扭头望向他的白宫高官们:「我想说,我们为什麽不直接问问尼基塔,他想要什麽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