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135章 教授,我该怎麽办?

科技入侵现代 第135章 教授,我该怎麽办?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17 00:04:42 来源:源1

第135章教授,我该怎麽办?

11月20日,华盛顿特区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大概几分钟的车程,甘乃迪在这里举办关于古巴危机成功解决的新闻发布会。

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古巴危机从燃烧到蔓延再到最终结束,最后苏俄军人把飞弹撤出古巴更是被阿美莉卡电视全程直播。

这为这届甘乃迪政府赢得了巨大的声望,成功挽回了猪湾危机后岌岌可危的声誉。

至少没人会认为甘乃迪年轻,所以无法解决复杂的国际问题。

单纯从这次古巴危机来看,甘乃迪无疑表现的非常好。

至于阿美莉卡也要把土鸡和意呆利的飞弹撤走,阿美莉卡不说,谁知道他们曾经在这两个地方部署过飞弹呢。

这里多说一句,整个冷战期间,苏俄击落过不下4架U-2,他们也完全有能力仿造U-2,之所以他们没有这麽做,是因为对苏俄来说,他们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两年之后的米格-25.

U-2配备的高解析度相机以苏俄的光学工业在解析度和小型化上的能力,也没办法做到直接复制。

但苏俄有自己的方式,能够确定阿美莉卡人把飞弹给撤走了。

「我想说,过去一个月的事件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深刻而严峻的考验。我们生活在一种危险的阴影之下,这种危险是很少有几代人经历过的。

但在这些日子里,我为我们人民的勇气和冷静感到骄傲,这种勇气和冷静使我们能够做必须做的事,同时避免可能将我们所有人拖入灾难的鲁莽或轻率行动。

我们赢得了一场胜利,不是对任何国家或人民的胜利,而是我们所有人所寻求的和平与安全事业的胜利。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问题的结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但这确实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更有信心地应对这些问题。」

甘乃迪说完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记者云集在这里。

此时后世传统意义上的白宫新闻办公室还没有启用,那个特定的房间直到1969-1970年才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此时白宫的新闻办公室还只是一个小型工作区域,供新闻秘书与记者日常沟通。

不适合当下这种大型场合。

起码来了超过五百名记者,同时还包括电视台的直播设备。

别说新闻办公室,就连白宫最大的房间东厅都塞不下这麽多人。

「甘乃迪总统,我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麦克,我想请问苏俄是否撤回了所有进攻性武器?」

「是的,从我们达成协议到一周前,全程都在全阿美莉卡民众的监督下,我确定他们已经撤走了全部进攻性武器!」

「甘乃迪总统,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乔治,请问阿美莉卡是否会继续对古巴进行空中侦查?」

「当然会,我们需要确保苏俄不会继续对古巴动手。」

「甘乃迪总统,有传闻说此次古巴危机,热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真的吗?」

「是的,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第一次建立联系就是通过热线,我们靠热线对各自的底线有了初步的判断。」

「甘乃迪总统,有传闻说,白宫航天事务特别助理伦道夫·林深度参与了此次古巴危机的处理,这是真的吗?如果是,这是否不妥,这放大了林助理的权力范围。」

「林参与了,他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为这次危机的处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不认为这有什麽不妥的,白宫有林这样的战略大师,难道我们要放着不用吗?」

林燃没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尽管白宫方面强烈邀请他去现场,林燃以NASA事务繁忙,红石基地正在积极开展一系列工作为由,推掉了新闻发布会。

但不代表他不关注。

他和詹姆斯·韦伯坐在沙发前,电视上就在放甘乃迪接受采访的电视直播。

詹姆斯·韦伯好奇问道:「教授,你为什麽不去现场。」

林燃眼神幽幽地盯着电视,说:「这是甘乃迪总统的高光时刻,我去不合适。」

这算是甘乃迪人生第二的高光时刻了。

第一高光时刻将出现在明年。

林燃想起了自己看到的阴谋论。

以参联会主席马克斯维尔·泰勒上将为首的军方将领积极请战,以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为首的文官则倾向于谈判。

双方意见不一致。

最终甘乃迪是直接让罗伯特·甘乃迪绕过各方,直接和苏俄的大使多勃雷宁进行私下谈判。

最后双方谈判成功。

整个谈判都绕开了军队,军队压根就不知情。

阴谋论认为这引起了军队的不满,甘乃迪遇刺身亡和此事有关,6年后的1968年罗伯特·甘乃迪在赢得加州和南达科他州的初选后也遇刺身亡。

让这种阴谋论更上一层楼。

林燃需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等待着甘乃迪遇刺的那天到来。

找机会拍下用高清相机拍下全过程,把这些照片提供给媒体。

他最开始想要制止这一切的发生,后来想到甘乃迪遇刺给华国争取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时间用于研发自己的原子弹,想到这个之后他还是打算不做任何动作,而是在甘乃迪死之后掀起更大的波澜。

当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林燃自然不想干扰甘乃迪活着的最大高光时刻,而是把整个舞台都留给他。

詹姆斯·韦伯看着电视上自信满满的甘乃迪,若有所思:「教授,你说的没错,我想没有人会再怀疑甘乃迪总统在国际事务上的能力了。

两年后的大选将再无疑问,如果尼克森聪明点就会选择六年之后再出来选。」

对老中来说,甘乃迪是美乐宗,是脑洞大开甘乃迪,实际上对阿美莉卡来说,甘乃迪是黄金时代的象徵之一。

他的突然去世,会帮助阿美莉卡民众无限美化其形象。

这其中有非常多因素,甘乃迪定下的阿波罗登月,成功阻止古巴危机的蔓延,第一次电视直播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民权法案》。

这一法案真正意义上奠定了阿美莉卡从白人国家到各种文化大熔炉的转变。

这也是阿美莉卡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民权立法。

说起这个,当时的黑人有选举投票权没错,但在南方州被设置的特别恶心。

黑人选民在投票前要通过一种叫「文化测试」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歧视你黑人选民受教育程度低,你得考试通过才能获得投票权。

够针对黑人吧。

更夸张的是,考试内容本身会设置的非常变态,有文化的黑人也通过不了。

1965年阿拉巴马州的一份文化测试样本包括:「如果一只鸽子在星期天飞过密西西比河,它会在星期一到达哪里?」

路易斯安那州要求黑人选民回答:「宪法中有多少个单词?」

类似问题根本没有答案,过不过全看白人登记官的主观意愿。

即使黑人选民正确回答,地方白人登记官也可以以「发音不准」或「理解错误」为由说你没过。

种种方式加剧了这一不平等。

别以为文化测试针对所有人,白人可以不用考试,他们有一个叫「祖父条款」的东西能够豁免考试,意思是一个人的祖先在某个特定日期之前拥有投票权,那麽这个人可以免除文化测试。

很明显1867年之前只有白人男性有投票权。

民权法案彻底废除了这些不平等,让黑人拥有了投票权。

林燃身处这个时代,加上这段时间和甘乃迪的相处,反而更能理解对方。

只是为了华国的原子弹能够不被蝴蝶效应所影响,你还是乖乖上路吧。

「在核时代,沟通与力量同样重要。热线证明了它的价值」

「危机管理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能够直接且即时沟通,对于避免可能将世界拖入核战争的误判至关重要」

「名副其实的诺贝尔和平奖」

「热线展示了国际关系中清晰沟通的重要性。它让两位领导人能够坦率表达关切,并在没有传统外交延误的情况下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从报纸到电视再到各界人士,都对这次古巴危机的和平解决中热线发挥的作用表示了高度肯定。

哪怕不喜欢林燃,不喜欢华裔带领NASA前进的保守派媒体这回也不得不承认,林燃的建议为世界避免走入核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没有解密,大家不知道罗伯特和多勃雷宁是绕开各方进行的谈判。

在外界视角里,是热线先发挥了作用,双方都表达了足够的克制,才让事态得以控制在可解决的范围内。

这件事为林燃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甚至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委员会有人提议,是不是应该第二次把这奖颁发给他。

「古巴飞弹危机始于1962年10月14日,当时阿美莉卡侦察机发现了苏俄在古巴部署的核飞弹,距离阿美莉卡海岸仅90英里。这一发现引发了为期13天的紧张对峙,全球处于核冲突的边缘。白宫与克里姆林宫之间已存在的热线为两位领导人提供了即时丶私密的对话渠道,成为缓解危机的关键工具。

热线象徵着双极世界秩序的进一步巩固。通过直接沟通,两大超级大国能够在不依赖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情况下,私下协商全球事务。这一机制使双方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削弱了其他大国的影响力。热线的使用可能让欧洲盟友感到被边缘化,因为美苏能够在不谘询北约的情况下直接解决危机。这一转变加剧了冷战时期全球政治的「双极化」,美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行为体.

基辛格」

署名为基辛格的文章发表在外交事务杂志上。

此时只是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的基辛格看着过去围绕林燃的报导,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要登上历史舞台了。

他此时找到了纳尔逊·洛克菲勒试图斡旋,希望能够在尼克森手底下谋一个职位。

在基辛格看来,尼克森早晚有一天会进入白宫。

而为了展现自己的价值,在外交事务上的这篇文章就是敲门砖。

「尼克森先生,两年后,你的宣传重点应该放在热线只能解决当下矛盾,解决不了核心矛盾,无法帮助阿美莉卡赢得冷战最终的胜利。

它而且非常依赖于双方领导人的判断力,依赖于双方的理性和克制,如果双方有一方态度强硬,热线会变成对抗的工具而非和解的桥梁。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热线。

你可以重点强调,甘乃迪的软弱才导致热线是一个合适的工具。

对你而言,你能直接带领阿美莉卡取得胜利,而不是通过热线。」

尼克森听完基辛格的长篇大论之后人都傻了,我才输,现在甘乃迪气势正盛,谁说我要两年之后和他选了?

他内心甚至埋怨起了纳尔逊·洛克菲勒,你说这人是顶级操盘手,可对方也不高明啊。

这话压根就没展现出水平。

「好的,我明白了,教授。」尼克森很客气,实际上是疏远。

隐藏在客气表面下的是没看上。

压根没看上基辛格,觉得纳尔逊作为中间人的介绍夸张了对方。

什麽现实主义权力平衡大师,尼克森甚至想到了另外一位教授:伦道夫·林。

这才是他所理解的大师。

在当下的华盛顿,教授就代指林燃,不需要姓,不需要前缀,不需要强调华裔,只需要教授就可以了。

不过好在马上就能见到真正的教授了。

尼克森惊喜的发现,在1960年象党一次募捐晚宴的签字簿上,赫然写着伦道夫·林的名字。

如果单纯只有这个名字,还无法确认此伦道夫就是彼伦道夫。

再加上边上约翰·摩根,那就能确定了。

对尼克森而言,属于是天降之喜。

作为当过副总统的人,尼克森显然不会放弃重回白宫的机会。

但怎麽回,怎麽赢得选民,这是一个难题。

而有了林燃之后,一切都要容易不少。

如果说这是三国,那林燃就相当于吕布了,能为他平添不少战力。

争取林燃的支持,让林燃进入自己团队任职,有非常多的考虑。

包括了对方华裔的身份,林燃如果愿意和他合作,那麽等于是天然获得华裔选票。

对方战略大师的身份,这次热线经过媒体渲染之后,林燃被誉为现代地缘政治大师,认为他有着顶级战略家的思考方式,能够以数学家的思维直击问题本质。

有林燃加盟,意味着他们团队的专业。

另外还有像航天事务特别助理,意味着太空竞赛能够获胜等等。

总之在各个方面,有了林燃的加入,等于各种正面buff无脑上。

所以尼克森在会如此高兴,对方原来是支持自己的,只是迫于无奈才加入了甘乃迪阵营。

那次募捐晚宴是他的核心幕僚罗伯特·芬奇举办的。

不是核心支持者,压根参与不了。

尼克森已经受够了眼前这位犹太白人的喋喋不休,在他看来对方讲的全是废话,没有一点实质性帮助。

「教授,我觉得你的建议非常有价值,不过你的内容有点太多了,我需要消化一下,期待和你的下次见面。」尼克森客气道。

这话就是送客了。

基辛格微笑道:「没问题,未来的总统先生。」

尼克森更无语了,我两年前才输,你这不是在提醒我之前的失败吗。

另外再说一点,那就是现在尼克森的处境非常不好,他60年输掉总统大选,62年11月7日也就是前不久才输掉了加州州长选举。

他甚至公开说:「先生们,以后再也不会有个叫尼克森的人让你们踢来踢去了,这是我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

几天后阿美莉卡广播公司的一栏新闻评论节目以《理察·M·尼克森的政治讣告》为题对这场选举失败作特别报导。

如果不是这样的窘境,他也不会见此时只是大学教授的基辛格。

但这不代表他不想回到白宫。

此时的尼克森迫切需要一位真正的大师来帮自己指引方向。

见过了「假大师」基辛格,尼克森现在迫切需要见到「真大师」伦道夫·林,哪怕对方不愿意加入自己的阵营,那也得获得对方的指引。

所以前面才会说,那本签名簿是意外之喜。

甚至不是林燃来华盛顿见他,而是他风尘仆仆飞到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去见林燃。

这也是红石基地边上的城市,有亨茨维尔机场,这座机场二战时候建成,40年代末转为军用机场使用。

林燃很郁闷,他压根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甘乃迪的航天事务特别助理,所以和约翰·摩根去参加impart的时候,也大喇喇在签名簿上签上了自己的真名。

结果没想到尼克森千里迢迢非要来见他。虽说对方没威胁,但电话里惊喜的语气:「教授,没想到你居然是我的支持者。」

他都不用威胁,只需要接受媒体采访时候把这个消息放出去就行,自然会引起白宫方面的猜忌。

加上林燃确实对这位68年当选的未来总统感兴趣,所以林燃没拒绝和尼克森的见面。

只是对方见面后第一句就是:

「教授,我该怎麽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