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44章人类群星闪耀时
「世界分成两种,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任何理念的传递都要考虑时代背景。
别说现在和白宫的人讲世界是物质的,终究要靠物质上的胜利来取胜,哪怕到六十年之后,你跟白宫说世界是物质的,你想获得真正的胜利而非口头的赢麻,终归还要靠物质上取胜。
口号可以忽悠一部分人,但肚子是不会骗人的。
说的更准确一点,现在的白宫要务实得多,大家好歹能理解物质世界客观存在。
好歹想的是靠艾森豪和尼基塔进行厨房辩论,靠展示物质丰富来定义谁赢,而不是靠对着报纸丶电视喊话来定义谁赢。
「谁先登月,那麽谁会获得精神世界的胜利。
而谁先在人工智慧上取得领先,先达到那个技术奇点,谁将获得物质世界的胜利。
想像一下,工厂不需要人,机器会开足马力自动运转,汽车能够自动在道路上跑,商店的货架上会自动冒出商品。」
林燃给他们描绘的,正是不久未来人类能做到的。
从技术上来说,2020年,已经可以靠人工智慧技术打造类似从生产到运输再到搬运全部自动化的展示园区。
之所以没人这样做,是因为人力成本比机器更便宜。
「人工智慧主导的世界下,苏俄领导的联盟还是一个高度指令化的世界,人工智慧负责从生产丶研发到运输的全过程。
当他们实现这些技术后,自由世界还能赢吗?
当东德民众不需要工作就能获得大量物资,他们还会从东柏林跑到西柏林吗?
反而西柏林的民众该跑到东柏林了。
我讲的固然是很遥远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但大家会认为我们在60年代完成登月后,苏俄就会认输吗?
精神世界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它造成的影响会逐渐削弱,物质世界的失败才是致命的。」
越看历史越会觉得,从二战到冷战,除了两极对抗外,还有一条隐藏在水面下的主轴。
那就是由产业资本主导的西方世界,变成了由金融资本主导的西方世界。
货柜革命会加速这一进程,人工智慧所衍生的计算机技术同样会。
白宫的官僚们对林燃所说的很感兴趣,在仔细听完之后也很认同他的观点。
不过还不够。
从1963年的第一天开始,白宫陆续从全阿美莉卡各地找来了一批人工智慧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IBM丶德州仪器丶仙童半导体的业内资深人士们。
开会场地也从白宫面积谈不上大的总统椭圆办公室(75.8平方米)变到了白宫西侧艾森豪行政办公楼的大会议室。
「我们要邀请约翰·麦卡锡吗?」白宫的官僚团队们根据国防部提供的名单,打算挨个通知。
人工智慧在60年代不能算是多新的概念。
不谈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慧这一概念,并且探索机器能否模拟人工智慧。阿美莉卡国防部也在1958年的时候启动了一个叫ARPA的计划,旨在赞助超越传统军方研发的局限,探索突破性技术,而不仅仅局限于短期应用。
ARPA赞助的重点领域之一就是人工智慧。
所以白宫需要依赖于国防部提供名单,他们再去根据名单找人。
这里提到的约翰·麦卡锡不是政界的麦卡锡,而是计算机科学家。
白宫方面之所以迟疑,是因为麦卡锡的背景不是很好,从小接受苏俄教育,他自己会一口流利的俄语,父母在30年代的时候更是活跃的康米。
他父母如此,他自己也差不多,曾经多次前往苏俄和毛子科学家交朋友。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背景,以麦卡锡的背景,他是完全能直接为国防部工作,而不是留在学术界。
ARPA早期在人工智慧领域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就是语言翻译,他们希望能用计算机把俄语翻译成英文,用于简化获取苏俄情报的难度。
而此时研究项目是LISP语言开发和人工智慧理论研究的约翰·麦卡锡和ARPA高度契合,他因为背景无法通过国防部的高级安全许可。
此时白宫在准备找专家来开会的时候,麦卡锡的背景又让工作人员迟疑了。
确实不敢找约翰·麦卡锡,白宫的工作人员担心前脚找了麦卡锡,后脚白宫会议上的内容就出现在了克里姆林宫。
尤其现在人工智慧被教授提高到了冷战决胜关键的高度。
大家都只是打工人,谁也不敢做这样的决定。
「这样,我去请示一下奥唐纳先生。」
奥唐纳是白宫幕僚长。
最后层层上报,一直到林登·詹森那里,他才拍板决定把约翰·麦卡锡喊来。
约翰·麦卡锡和马文·明斯基一起坐上白宫方面给他们安排的航班。
马文·明斯基也是人工智慧领域的专家,达特茅斯会议就是由他们两组织召开的。
麦卡锡和明斯基之前都在MIT工作,此时明斯基还在MIT,而麦卡锡已经去斯坦福当正教授了。
也就是因为假期,所以他回到了MIT。
和成分不是那麽好的麦卡锡比起来,明斯基的成分要好得多。不过也不是那麽好。
他是犹太人,他妈是资深的犹太复国主义活动家。
总之那个年代,阿美莉卡的顶级科学家,不是犹太复国,就是亲毛子,或者是德意志NAZI。
像林燃这种出身「清白」的华裔,都算是难得的良家子了。
阿美莉卡方面对林燃的调查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也确实没有找到任何对方在成年后从其他城市来纽约的证据。
对方就好像凭空出现在纽约一样。
而有西格尔和霍克海默为其背书,阿美莉卡方面也只好相信对方是欧洲哥廷根学派培养出来的千年难得一遇的人才。
当然有人不信,但问题是你找不到其他任何蛛丝马迹能证明他的背景有问题。
空白加上大佬背书,就是最好的保护伞。
哥廷根学派加上法兰克福学派在这个时代,就是两块大大的金字招牌。
「教授真是能折腾。」明斯基挥舞了一下手上的报纸,上面大大的技术奇点,成为了全美的讨论话题。
麦卡锡苦笑道:「谁能想到,这麽快就有人能造出一台能够击败人类棋手的人工智慧机器呢。
不愧是教授。」
二人都是普林斯顿的数学博士,明斯基做的是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叫神经网络,麦卡锡是纯数博士,做的是偏微分方程。
在那个时候,明斯基就设计了一个神经网络结构模型,包括;饿输入单元丶处理单元和输出单元,网络中的连接强度还会根据外部反馈变化。
甚至还包括系统通过奖励和惩罚信号调整其行为。还引入了随机过程来保证这个模型的随机性。
这也是未来人工智慧神经网络的基础,属于是开山之作了。
作为人工智慧概念的提出者,在看到深蓝报导之后,心情是激动的,本来对IBM持怀疑态度。
毕竟这逼公司为了卖计算机丶从国防部拿预算,吹过太多实现不了的牛逼。
但看到IBM又是展览又是对大众开放,加上有林燃的背书,他们看到人工智慧在有生之年实现的曙光。
「这次应该就是讨论人工智慧。
如果人工智慧真的是决胜的关键,那麽人工智慧研究一定需要获得大量的预算扶持。」约翰·麦卡锡说道,「这对人工智慧发展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到华盛顿特区之后,如他们所料,偌大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专家和企业高管,除了台上坐着的白宫官僚外,台下几乎都是熟悉的面孔。
毕竟在这个时代,做人工智慧的学者也就没几个。
「欢迎各位人工智慧领域的专家们的到来,白宫希望尽可能听各位关于人工智慧技术的意见。
林主任,围绕人工智慧提出了技术奇点这一概念,认为技术奇点的到来,将彻底改变现有人类社会的格局。
研发只是它能够起到作用的一方面,从工业生产到货物运输,它能彻底取代人类。
而谁先到达技术奇点,将对后来者形成对方无法赶上的优势。
希望各位能够围绕这一观点畅所欲言。」
约翰·麦卡锡环顾四周,他认识的就是做人工智慧或者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专家,不认识的,要麽是企业高管,要麽是白宫官僚。
他不由得感慨于林燃的影响力。
随便一番话,能够把这麽多人请到白宫来开会。
冯·诺伊曼作为原子能委员会委员,在发现身患癌症,在华盛顿瓦尔特·立德军医中心治疗期间,阿美莉卡的国防部长,陆丶海丶空三军参谋长齐聚在他的病房开会。
在麦卡锡看来,林燃这地位和影响力和冯·诺依曼教授也不相上下了。
「教授,我是国防部ARPA的主任杰克·鲁伊纳,我昨天特意去纽约参观了深蓝再赶来华盛顿的,我去参观的时候它的胜率是70%。
这对一个机器来说已经非常高了。」
杰克·鲁伊纳,波兰裔,电气工程领域的博士,不过没有太多学术成就。
在他的任内,把ARPA的预算从1.6亿美元提高到了2.5亿美元,而且提高的这部分预算大部分都给他一手主导成立的信息技术办公室。
可以说他是林燃天然的支持者。
「而且它和过去IBM给我们展示的乔治敦实验室技术也截然不同,它完全依赖于机器自己进行规则上的计算。
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一种规则计算,只是把手工制定好的编码规则和小型词汇表变成了制定好的规则和编码表。
这会让我产生怀疑,你所说的人工智慧是否真的能实现?
我们都知道看上去能做到和理论上能做到之间有差距,而理论上能做到和实际上真的能做到之间就更加有差距了。
你如何保证,那个看上去美妙的技术奇点,我们真的能做到?」
作为ARPA少有的,罕见的,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术型官僚,杰克·鲁伊纳的问题非常的一针见血。
其实这个锅还是得给IBM。
IBM为了拿补助丶拿项目,把国防部都给忽悠瘸了。
以他提到的乔治敦实验室为例。
阿美莉卡想要实现俄语和英语的快速翻译,想靠着计算机实现这一点。
然后IBM说我能做到,在1954年的时候,也是1月,1月7号,在纽约的总部把国防部官员们和各界记者们请到现场来做展示。
通过一台IBM701计算机,将61句俄语短句自动翻译成了英语,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新闻上报导有限,但在军方内部形成了实际上的影响,那就是给IBM乔治敦实验室提供了非常多的研究经费。
但每次问就是进展很好,实际效果却非常一般。
IBM和乔治敦联合研发的这个机器翻译,一直停留在一个很粗糙的水平。
一直到三年后,新成立的自动语言处理谘询委员会发现乔治敦IBM项目远不及预期,整个项目经费被砍到只剩下一点点。
不过现在军方对乔治敦他们的耐心也在急剧减少,直接就体现在杰克·鲁伊纳对IBM的不友好上面。
林燃解释道:「我们用已有的数学工具可以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来证明人工智慧带来的技术奇点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将技术水平定义成随着时间t增长的函数.」
林燃把未来技术奇点的数学模型拿出来,说完后接着说道:「我觉得这只是论证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这是有可能的。
刚才鲁伊纳主任提到了IBM和乔治敦联合做的机器翻译项目。
他们进展缓慢,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废物。
他们的重点放在规则层面,实际上以现有技术完全能够实现比十年前好要好得多的效果。
只需要两个月,我远程指导他们两个月时间,他们的效果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林燃话音落下后,台下坐着的IBMCEO沃森直接说道:「IBM会尽全力配合教授。」
坐在林燃边上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我很期待,教授亲自指导后的翻译机。」
林燃接着说:「人工智慧的构成由机器丶算法和学习内容这三者共同构成。
机器的计算能力决定了它的智能程度。
IBM制造的大型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让它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算法则能决定它能发挥多大的威力。
最后的学习内容,则决定了它的智慧程度。
人工智慧,它一定和人类似。
人的智慧程度取决于他接受的教育,他的智商和他的经验决定的。
智商对应的是算法,包括逻辑推理丶问题解决丶记忆和语言理解等先天或遗传决定的能力。
教育是人类通过系统性学习获得的知识丶技能和思维方式,它类似于人工智慧中机器的能力,机器的计算能力为智能的实现提供支持。
经验则就是数据了。
在乔治敦这个项目中,他们用的机器是IBM701,算法是一个纯规则的算法,而语料则是一些俄语和英语对照的句子。
从IBM701提高到IBM最新的机器,增加语料的丰富程度,对算法进行优化,它体现的效果自然会好得多。」
和国防部但凡是知道乔治敦项目的,都会对林燃提出的技术奇点概念,表示质疑。
因为他们觉得这不现实。
而林燃要做的就是直面这种质疑。
既然做好了要把老美预算烧进人工智慧这个无底洞,林燃早就做好了充足准备。
就怕你不提乔治敦项目。
还好台下有捧哏。
林燃要的效果就是让在座的人都意识到,人工智慧在他的主导下,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教授,我赞同你的观点。
人类大脑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元,当机器的电晶体数量达到这个量级之后,我们是完全有可能让机器实现和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
只是我也会有疑问,大脑的神经元它处理的信号包括了模拟信号和离散信号,可电晶体也好电子管也好,都只能处理0或者1的电子信号,它是一个离散的电子信号。」马文·明斯基说。
哪怕是人工智慧专家,在当下也会怀疑,机器真的能达到和人一样的水平吗。
「电晶体也能处理连续的模拟信号。
而且IBM从701到7090只花了八年时间,就把运算能力从2000次每秒进化到了10万次每秒。
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和人类一模一样的大脑,它会慢慢成为人的工具,这也是一种技术奇点。
只是这种技术奇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奇点影响那麽大。
从只能用于数学计算,到可以用来进行机器翻译,再到现在的可以在西洋棋领域下赢人类棋手,机器的进步速度远超我们的理解范畴。」
在白宫开了足足半个月的会,后来也被认为是人工智慧的奠基会议。
尽管阿美莉卡成立人工智慧委员会,以及给人工智慧相关企业丶科研机构经费拨款要等到新的乔治敦翻译机亮相,但人们还是把这场1月会议认为是人工智慧的奠基仪式。
至于为什麽,人工智慧明明在阿美莉卡奠基,最后华国把技术奇点实现了,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