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151章 拉里金(4k)

科技入侵现代 第151章 拉里金(4k)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23 00:32:3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51章拉里·金(4k)

身穿深蓝色条纹睡衣,突然出现在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数学系的办公室里,哪怕陈景润走进房间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掐过自己的大腿,确定这是现实而不是在做梦,但他仍然有非常强烈的不真实感。

这种不真实感从接到电话的瞬间就已经开始了。

此时还没有来电显示。

来电显示听上去好像很简单,但这个功能一直要等到1976年,AT&T开始研究将呼叫者信息传输到用户设备的技术,而从研究到实际的商用化更是需要十多年的时间。

半夜来电本来就已经够惊心动魄。

因为此时比如海外或者哪怕是跨州打电话过来,都很可能是人工接线员来接通电话,问清楚你要打到什麽地方去,然后再转到对应的区。

此时的阿美利肯电话网络正好是一个从过去传统那套往全数字系统过渡的时期,陈景润的敏感身份在于,半夜如果是从华国或者从其他地方给他来电,都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而之所以选择纽约城市大学的公共电话给陈景润打电话,而不是找黄运基或者龙思凡。

前者作为《美洲华侨日报》的总编,身份过于敏感了,虽说从历史来看,对方一直稳稳当当活到了80年代,还参与报导后续一系列的大事件,但林燃不确定他的身份有没有暴露。

因为林燃觉得对方的工作虽说肯定也算重要,但绝对谈不上多机密。

而在自己出现之后,林燃无法确定黄运基在整个阿美利肯有关部门里的重视程度是多少。

后者更是危险人物中的危险人物,他爹去年才去世(1962),同样的道理,虽说燕京宫一直到建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来华国在阿美莉卡的工作人员供应餐食。

但林燃的出现,而且现在离1962如此之近,谁都无法保证龙思凡的可信度。

而林燃现在要给华国的这套《MIT辐射实验室系列》足足有28卷,加上麦克纳马拉配套给他的一些雷达设计方案,实在过于敏感。

甚至龙思凡哪怕完成任务,他只需要双方各给一份,林燃都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

所以林燃只有也只能找陈景润。

而陈景润这边,在听到铃声的那一瞬间,他的神经就已经开始绷紧了。

结果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不但没有让他放松,反而让他变得更加紧张。

教授深夜造访纽约,这中间可能蕴含的信息实在太多。

冰山上面是一个简单的电话,冰山下蕴含的信息让他从头到脚都绷紧了神经。

「教授是找我求救,还是有什麽绝密信息要交到我手里,又或者要拜托我去做什麽事。

如果找我求救的话,那我该怎麽办,能做什麽。

拜托我去做什麽事的话,又会是什麽事。」

从伦道夫楼到CUNY自己所在的办公室,这条他过去走过上百次的路,这次走内心却是充满忐忑和不安。

不过看到林燃穿着睡衣,一副等候多时的样子时,陈景润一下就感觉自己找到了主心骨。

「老地方,三天之后开始,也就是4月1日零点开始,每天都会有一本书会放在电话亭下面,你们去把书取了拍照后放回去。

放回去之后会有人放下一本。

一共30卷,都非常重要。

德辉,我知道你有很多疑问,但不该你知道的不要问,我走了。」

林燃说完后起身离开,没有给陈景润半点提问的机会。

而之所以是三天后,这也是给华国方面一个准备的缓冲时间。

从今天开始的话,万一华国在阿美莉卡的工作人员没有微缩胶卷相关的设备怎麽办?

毕竟当下华国在阿美莉卡的能量非常孱弱。

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莎办事处,拉里·金面无表情的走进白人主管的办公室:「主管,我想请一个月的假期。」

任务来的非常突然,突然而且十万火急。

对方采用了最高级别的传递信息方式,要求他立刻前往纽约,并且需要他在纽约呆一个月时间,接受进一步任务安排。

这让已经为燕京工作超过十年的拉里·金还是有些猝不及防。

林燃这次传递的信息华国方面获取后,认为十万火急,至关重要。

毕竟连续三十天,三十份资料。

很难想像这些资料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知道内情的钱学森和华罗庚甚至已经在猜测,是外星技术进一步的详细资料了。

因此他们不得不动用拉里·金。

此时在对外广播情报处工作的拉里·金,同时是翻译专家丶分析师和档案管理人员。

最后这个身份决定了,拉里·金能接触到大量的微缩胶卷和相关拍照设备。

如果有的选,华国也不会想着激活对方。

因为从加州跑到纽约去,一请就是一个月。

尽管都是阿美莉卡国内,不会触发内部的安全审查。

联邦雇员按照拉里·金的工作年限,有20天左右的带薪年假,加上事假,也就是13天的sickleave,连着请一个月是没问题的。

但这个任务还是很突然,带有一丝神秘色彩。

对于通常用死信箱或者加密通信传递信息的拉里·金来说,他感觉到了很强烈的异常。

白人主管点头道:「没问题,你想请多久?」

拉里·金说:「一个月。」

白人主管有些诧异:「金,你知道的,我们现在在密集关注华国的信息,对方进入到了原子弹研发的关键时期,这种时候一个月未免太久了。

下周IBM的人就要来了。」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两弹一星的研发时间不能提前,也不能涉及。)

「抱歉,从去年开始,我神经就一直紧绷,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特别不好。

昨天开车回去的时候,我还把车开到路边,我车都送去修了。

我想要去看一下我的精神问题,我预约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精神科医生,我想去纽约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正好能去看看IBM的技术方舟。」

拉里·金嘴角勉强拉起,笑了笑,一副你不给我请假我就要倒地的样子。

情报分析工作压力大,在不找别的藉口的前提下,精神疲惫是最好的理由。

休假期间顺便参加百老汇演出或参观大都会博物馆更是受教育中产们的常见活动。

对方听说拉里·金是去纽约,一下神经就放松了下来。

「你记得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好,等忙完这段时间,我也要去纽约看看。」白人主管道。

技术方舟已经取代百老汇,成为纽约的新打卡点了。

尤其对于他们这类工作带有翻译性质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

他们属于东亚事务司,最近也被分配到了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和巴别塔项目的工作人员接洽,负责开展英语-中文翻译机器的前期研究。

显然,这要比英文-俄语的翻译难上不少。

两天后,拉里·金出现在纽约街头。

戏要做全。

他以「精神压力过大」为由,申请了30天假期。

拉里·金预约了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科主任劳伦斯·科尔布,对方同时还是长老会的资深成员。

诊室门轻轻敲响,拉里·金推门而入,手提一个黑色公文包,身穿深灰色西装,领带略松,面容疲惫但眼神警觉。他微微点头,向坐在桌后的科尔布致意。

他简单环顾了一下四周,诊室光线柔和,桌上有钢笔和笔记本,墙上挂着精神分析学会的证书。

科尔布抬起头,摘下眼镜,微笑着说道:「你好,金先生,请坐。我是劳伦斯·科尔布。预约表上说你从加利福尼亚州过来的?旅途还顺利吗?」

拉里·金在胡桃木座椅坐下后,放在膝上的手轻轻握拳,语气平稳但略带犹豫:「谢谢你,科尔布医生。旅途还好,飞机略微有些颠簸。

em只是,嗯,没错,最近感觉不太对劲,所以才来找你。」

「没关系,我们慢慢聊。你提到预约时有些睡眠和压力的困扰,能否具体说说?是什麽让你觉得不太对劲?」科尔布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记录,语气温和道。

拉里·金低头,揉了揉太阳穴,疲惫感从浑身上下散发出来,「主要是睡不好,医生。晚上脑子里总在想事情,翻来覆去,可能两三点才能睡着。有时候觉得自己有点焦虑,工作上的事,家里的琐碎,压得我喘不过气。」

说完后,拉里·金停顿了片刻,抬头看科尔布,眼神似乎在观察对方,「听说你在这方面很专业,所以我特意从加州过来。」

科尔布目光专注,语气平静:「嗯,失眠和焦虑确实很常见,尤其在高压环境下。你的工作听起来很繁忙,是做什麽的?不用太具体,只要大概说说,可能帮我了解你的压力来源。」

拉里·金微笑着慢慢说道:「我在政府部门,嗯,广播情报这一块,主要是翻译和分析文件。工作需要一直盯着细节,脑子停不下来。可能是我太较真了,总是担心漏掉什麽。」

「这很正常,金先生。像你这样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确实容易让人绷紧神经。你提到家里的事,是有什麽具体困扰吗?比如和太太丶孩子的关系?」科尔布:一边记录,一边鼓励道。

拉里·金一下眼神就柔软了下来,装出感慨的样子:「家里还好,太太很支持我,孩子们也听话。我小时候在燕京长大,父母还在那边,联系少了,心里总觉得有点空落落的。可能最近想的多了,晚上就睡不着。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

科尔布:「这不叫敏感,Chin先生。移民的生活会让人有种根基不稳的感觉,尤其在你这个年纪,回忆和责任感会更重。你有没有试过什麽方法来缓解?比如运动,或者写日记?」

拉里·金摇头:「运动试过,散步还行,但效果不大。日记……我不太习惯写,怕写下来反而更乱。医生,你觉得我这情况严重吗?需要吃药,还是别的办法?我打算在纽约多待一阵,定期来找你看看。」

科尔布微笑着说道:「现在还不用急着下结论,Chin先生。你的症状听起来是轻度焦虑,可能和工作压力丶思乡情绪有关。我建议我们先每周见一次,聊聊你的感受,试试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如果需要,我可能会推荐低剂量的镇静剂,但得先观察。」

接着科尔布翻开日历:「你说要待一个月,住在附近吗?」

拉里·金点头,语气自然道:「对,我在华盛顿高地租了个小公寓,离这儿走路十来分钟。想在这儿好好休息,顺便到处走走,散散心。我想纽约最近很热闹不是吗,也许对我缓解精神上的疲惫有帮助。」

科尔布语气赞同:「很好,纽约的确是个能让人转换心情的地方。华盛顿高地这边安静,离哈德逊河也近,适合散步。

尤其最近教授这家伙搞出来的深蓝,让纽约平白多了很多游客,我很多同学和老朋友都在跟我谘询,什麽时候来能够预约上IBM的技术方舟。」

提起技术方舟,科尔布显得有些无奈,他作为纽约本地人,一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去过一次,可见有多火爆。

拉里·金听说后:「是的,技术方舟在新闻上非常火,同为华裔,教授不愧是我们华人之光,我这次来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去技术方舟看看。」

科尔布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期待下次见面的时候,你给我讲讲技术方舟的见闻,那我们定下来,下周二下午三点复诊?期间你可以试试每天固定时间散步,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想工作的事。如果有突发情况,随时联系我的办公室。」

拉里·金起身,握手感激道:「谢谢你,科尔布医生。我会试试你的建议,下周二见。」

拉里·金转身离开时,除了体态依然紧绷外,神情中一闪而过的冷静,丝毫不像是精神疲惫。

不过很快,他的精神就要疲惫起来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