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07章 林燃想要做的(5k)

科技入侵现代 第207章 林燃想要做的(5k)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05 13:59:01 来源:源1

第207章林燃想要做的(5k)

同样的理论,谁提很重要。

本来60年代就是各种新式教育理念层出不穷的年代。

什麽开放教育丶发现式教育丶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些理念在当下风起云涌,各种教育层面的思潮不断涌现。

像什麽约翰·霍尔特丶乔纳森·科佐尔丶赫伯特·科尔等等。这些人关注教育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这帮人总结一句话就是现在联邦的教育不行,应试教育不行,我们得改。

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他们提一万句,也没林燃提一句管用。

他们这样的批评家,只能在报纸上呼吁,呼吁要改变,教育系统要关注学生需求,不应该只关注考试和成绩。

最多就呼吁了。

但林燃前脚说了这话,后脚教育部门就能找他给建议,然后开始一些改进。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兴趣。

兴趣远比考试本身要重要得多。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兴趣,了解他们的兴趣是什麽,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挖掘。

现代理性已转化为工具理性,它被用于技术效率而非人类解放。

我们当下的应试教育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它将教育目标简化为考试成绩,将学生训练为适应社会结构的产品,而非培养他们成为独立思考丶批判社会的个体。」

林燃的话是霍克海默教授着作《启蒙辩证法》理念的体现,和他的身份是完全相符的。

他说的时候,内心在想,挖掘年轻人的兴趣,无论是六十年代越战失利还是后来的千禧年后,老美这帮年轻人的兴趣都是叶子。

各种各样的叶子。

想方设法的使用叶子。

阿美莉卡最后试图把教育拉回正轨的其实是小Bush,他掏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这个法案强调考试,并且要强制对教师进行问责。

他当时通过NCLB要求3至8年级学生每年考试,学校表现与测试成绩挂钩,如果成绩没达标学校就要面临重组或私有化。

如果学校连续五年没能达标,就要更换老师,转型为特许学校或者州政府接管,或者彻底重组。

总之这套法案非常变态,搞得老师苦不堪言,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学生和家长都苦不堪言。

所以才会在2008年的时候,全美教师协会几乎是不遗馀力的支持Obama,为的就是把这个赶快给废了,你搞这麽严格我们怎麽混日子?

等到Obama上来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把这个法案先是弹性调整,给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师们松绑,然后再把它变成《每个学生成功法案》。

什麽是成功?确保贫困和少数族裔儿童的教育才算成功,你考试考的好怎麽能算成功呢?

最搞的在于,Bush想做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考80分,大家都不能掉队,Obama想搞的是所有黑人都得上学,你们如果只能考20分,那麽所有学生考20分就算成功!

老黑们考不到80分,那我们就把成功标准给变一变,这不就是每个人都成功了吗。

至此,老美就在教育快乐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林燃接着说道:

「我们的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学生被要求适应考试的要求,而不是发展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或批判性分析能力。

教育将学生视为被填充的容器,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的情感和社会需求。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高压环境下焦虑和紧张,缺乏对自身兴趣和潜力的探索。

应试教育通过强调考试成绩和排名,强化了权威的角色:教师丶考试机构和教育系统成为学生必须服从的权威。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对外部权威的依赖,而非培养他们作为独立主体的自主性和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中知识的商品化趋势,认为知识被当作商品来生产和消费。

它将教育变成了一个生产合格工人的流水线,仅衡量学生的考试能力,而非真实技能。」

台下的社会名流们都陷入了沉思。

因为细想一下,林燃说的有道理啊。

老师只教你考试,实际上你到了社会上又要重新适应。

这样的教育模式难道不僵化,不适应社会需要吗?

显然,教育和实际脱节,无论在六十年前还是六十年后都是大家所诟病的现实。

可问题在于,在找不到更好办法之前,应试教育显然是最不坏的那个办法。

「除了我提到的这些缺陷外,我们当前的教育也是不平等的!

我们将学生的价值简化为一个数字,这些测试往往对经济背景较差的学生不利。

考试通常要求学生拥有大量的准备资源,如辅导课程丶家庭支持,这意味着富裕家庭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分,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则处于劣势。

这种不平等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还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我们的民权运动正是为了推动平等,当前教育的不平等非常明显。

考试本身正在加剧种族和阶级不平等,教育不应成为支配关系的工具。」

克朗凯特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林燃提出的议题过于宏大。

他本来以为,这个问题,只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林燃自己吹嘘一下自己,提一下自己过去是怎麽刻苦学习,是如何思考,然后他再跟着吹捧一下,不愧是教授,太厉害了。

我们只是互相吹捧一下,结果你突然跳到对联邦教育体系开炮。

对教育体系开炮也就算了,还扯到民权运动丶教育不平等上去。

他尽管是新闻主播,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但你这突然提这麽宏大的议题,真的让我很难接下。

克朗凯特决定把话题抛给林燃:「教授,那你觉得应该怎麽做?」

林燃说:「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以兴趣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

比如物理,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分成一个个的小组,让他们探索一个课题。

类似火箭发射丶飞机模型丶气象推测,让他们通过学习完成一个结果样的课题,把知识和应用联系在一起。

学习和实践进行结合。

至于更具体的改革,我想这是教育学家们应该思考的。

我只是觉得兴趣丶天赋和实践的教育模式,肯定要比单纯考试的教育模式好得多。

我如果不是自发对数学感兴趣,我想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林燃提的建议本身是很有道理的。

多元化教学本身也会在70年代完善。

林燃的提议里充分体现了批判主义的精神。

他的导师,霍克海默教授在这方面更魔怔。

他1961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德意志犹太人》,里面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使个体对任何迫害敏感,并反抗不公正的待遇。

所以林燃的提议不仅正常,也很符合他的身份。

同时林燃也很清楚,自己的提议绝对是没问题的,但架不住老美会玩过火。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了他的公开呼吁,结合百越战争,老美教育快乐化,只会来的更快更猛烈。

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家长和学生,大家都更轻松了。

会有人反对吗?

大家只会在这条路上一路狂飙,踩死油门。

至于这个时空,还会不会有小Bush出来踩一脚刹车。

或者说等到小Bush那时候出来踩刹车还管不管用,那就完全是未知数了。

如果没有林燃,阿美莉卡也早晚要走上这条路。

而以林燃的身份地位和名望,鼓吹两句后,会给这件事形成一个原始的推力,让它更快开始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林燃说的一点没错。

以小组为组织结构的教育形式,以项目为学习目的的教育模式,确实是有好处的。

适当加一些类似内容,从多元化教育的角度,绝对要好于单纯的应试教育。

未来有无数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多元化教育,肯定要好于单纯的应试教育,高水平的私立学校清一色采取这样的模式。

华国为什麽没跟,因为这样的教育模式意味着成本,意味着对教师的高要求,对家长的高要求,对教育模式的高要求,华国太大丶省份太多丶哪怕是同一个省份乡镇和省会的差距都十万八千里,它没办法跟。

而阿美莉卡能这样搞,当下的阿美莉卡就具备这样搞的资本。

只是林燃开启了多元化教育这条路,提倡了别应试教育,对少数族裔和底层不公平之后,阿美莉卡会沿着这条路怎麽发展,发展到哪一步,林燃就不知道了。

至少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哪怕采取所谓素质教育丶快乐教育,只会让这种不平衡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底层民众只能依靠基因彩票。

对于黑人来说,甚至只能依靠身体素质层面的基因彩票,因为在除亚裔外的群体里,好学生会被视为Nerd。

林燃很期待这个时空会朝什麽方向发展。

我提倡的是多元化教育,提倡的是公平,站在道德高地,就算未来有问题,也不能怪到我头上来。

就跟阿美莉卡的NGO们有各种包装的正大光明的理由,环保丶rq丶平等,数不胜数的口号和理念,但里面包裹的都是毒药,想要的都是深层次操纵,操纵资源和玩金融游戏。

林燃这不过是想让阿美莉卡提前为世界在教育层面开展探索罢了。

华国近现代就要探索各种各样的模式,现在阿美莉卡也得为人类开展一点小小的探索。

「教授的话很有启发,确实,如果我小时候,是以发射一枚火箭为目的来上物理课的话,我想我现在也许不是坐在CBS的演播厅里,而是坐在NASA的火箭发射中心和教授谈笑风生。」克朗凯特奉承道。

从他内心,也确实觉得林燃说的有道理。

因为应试教育的问题是显性的,是很容易理解的,是已经发生过的。

而林燃提出的包裹着挖掘天赋丶兴趣导向丶团队协作外衣的多元化教育模式,是没有经过验证的,听上去只能感受到这玩意的美好之处,而看不到问题所在。

坐在旁边的加加林,也在思考。

苏俄的教育模式就更变态了。

什麽奥林匹克竞赛,各类竞赛,从小学就开始考试分流,华国的高考几乎照搬苏俄这套模式。

所以加加林亲眼目睹过填鸭式教育对人兴趣的摧残,对家长的折磨,所以他更能和林燃所说的内容产生共鸣,觉得教授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教授,就是因为由兴趣当老师。

至于台下华盛顿的名流们想法大差不差。

大家对林燃所说的教育模式那一块很感兴趣,但对所谓平等就不那麽感冒了。

哪怕华盛顿民众已经是进步派占绝对多数,但在教育方面,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少数族裔也和他们的下一代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和上升通道。

至少教授已经够可怕了,要是其他华裔也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那白人的后代还不被淘汰啊。

这和认知无关,这是**的人性。

包括林燃在阿美莉卡能够肆无忌惮,这同样是人性,他对这里没有归属感,哪怕他坐到了高位。

因为他深知,这里就是白人为主导的国家,自己是华裔,自己作为个体能够获得顶级的权力,但华裔作为一个群体,自己哪怕真成上帝的人间行走了,也无法让华裔获得和白人同样的地位。

林燃笑着点头道:「我希望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

20世纪什麽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在人工智慧的技术奇点达到前,我们和苏俄的竞争就依赖人才。

而人才的涌现程度,正是体系优势的体现之一。」

林燃说完后看向加加林:「我们是和平的竞争,是良性的竞争。

如果没有苏俄,阿美莉卡也不会投入如此多资源在航天上,我们也不会这麽快迈向星空。

同样,如果没有阿美莉卡,苏俄同样不会投入这麽多资源在航天上,人类固守在小小地球上的时间不知道会拖多久。

苏俄的存在是阿美莉卡前进的动力来源,我们的存在同样也是苏俄前进的动力来源。

希望我们能够引领人类不断前行!」

林燃的话引起了台下一阵掌声。

大家显然被这段即兴发挥的演讲所感染。

「华盛顿的传闻没错。」布朗低声和旁边的女伴说道。

「什麽传闻?」

「说教授虽然是数学家和航天学家,但是精通法律和演讲,对国内法律和国际条文能够具体到多少点的多少小点,演讲更是极其富有感染力。

比起在电视里听教授的演讲,在现场听,教授的演讲要有感染力的多。

华盛顿和教授打过交道的公务员们都说,如果教授出身在阿美莉卡,哪怕是黄种人,他也有机会当上总统。」布朗说道。

其实还是林燃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当总统,或者说他没想过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如果一开始知道的话,他就会麻烦霍克海默帮自己编造一个本土出生华裔的身份。

然后去抢占Obama的生态位,和马丁路德金交好。

马丁路德金的挚友加指定接班人,加上自己的声望丶人脉和履历,再找个黑人老婆,足够卡掉Obama了。

不过林燃不想,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总统。

别说总统,哪怕成为Bush家族那样的正八旗也不是林燃的目的。

从根本上点燃整个世界,让六七十年代的火焰不要熄灭才是林燃的真实目的。

林燃在知道OGAS捏合东欧四国之后,觉得实现这点更有希望了。

苏俄的完蛋靠自己无法逆转,那麽减缓阿美莉卡的崛起,让世界存在火焰的国家和地区更多。

不至于说清一色是动物朋友,让世界的形态更加复杂,让人类贫富差距极端化的准赛博朋克社会延缓甚至不要到来,这才是林燃在这个时空除了技术本身外想要做的。

后续又讨论了一些登月相关的话题,但无论是台下听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注意力都不在此了。

「很高兴能够听到二位围绕登月丶航天以及个人的一系列见解,教授也分享了个人成长的秘密,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CBS新闻节目,希望下次还有机会采访二位!」克朗凯特觉得太值了。

这次的节目,林燃关于教育的提议,肯定会被当成热议话题爆炒。

本身应试教育从6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被诟病,各种教育学家频频抨击。

这回有了林燃的站台,他们肯定不会放过如此良机。

其次是像马丁路德金这种活动家,跟捡到枪一样,又有了新的控诉他们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理由,又能狠狠在媒体上占据版面和视线。

而对于白宫而言,民权法案是甘乃迪的遗产,林登·詹森难道不希望自己有关于民权的贡献吗?

现在教授已经给了你机会,教育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你说林登·詹森会不会抓住这一机会。

克朗凯特光是想想,都知道这回围绕教育,从华盛顿到纽约,从北方州到南方州都会闹的沸沸扬扬。

而CBS的新闻节目就会被拉出来反覆播放,名气和金钱,他全都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