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05章 什麽顶级纸上谈兵专家啊 58

科技入侵现代 第205章 什麽顶级纸上谈兵专家啊 58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05 13:59:01 来源:源1

第205章什麽顶级纸上谈兵专家啊(5.8k)

「顾问算了,我最多观察一下。」林燃说。

麦克纳马拉听闻后有些失望。

在麦克纳马拉心目中,林燃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纵横纯数和应用数学无敌手。

擅长纯数的很多,但从纯数切换到应用领域,大多需要时间来适应。

像林燃这种可以无缝切换的少之又少。

而同时能在这两个领域做到顶尖的,那就更是没有。

在哥廷根神迹之前,麦克纳马拉是亲眼见证过神迹的。

那就是NASA现场指挥加加林返回地球,计算精度比IBM大型计算机集群还要更快更准。

在观察室目睹这一切发生的麦克纳马拉ohmygod喊个不停。

要不是因为战争机器在启动中,加上他身份敏感,出行有限制,安保临时安排也很麻烦,他在听说了林燃哥廷根演讲内容之后,早就一个飞机飞过去了。

后来媒体大肆报导哥廷根神迹后,麦克纳马拉还私下和林燃抱怨过,抱怨为什麽不提前告诉他。

如果提前知道,他一定要安排出一周的假期现场见证神迹的出现。

因此在现场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后,林燃已经不是神了,在麦克纳马拉看来就是上帝在人间的数学行走,比神还要更高一个级别的存在。

加上有《MIT辐射实验室系列》为林燃背书,而且打的是百越,又不是华国。

因此麦克纳马拉不假思索就发出了邀请。

他自己不但迷信数学指导战争,同时也是实际上的实践者。

二战时期,他用统计学来分析轰炸霓虹的效果,60年代,麦克纳马拉更是声称战争能够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进行可视化,1962年5月跑到百越去,更是声称「每个量化测量都显示我们正在赢得战争」。

麦克纳马拉在有些领域,甚至是堪比光头的微操高手。

他坚持对军人操作细节都得进行量化控制,像侦查飞行,他坚持要求飞行员要遵循严格的「目标时间」(Times-Over-Targets,TOT),即每天同一时间执行。

没错,听上去愚蠢无比,你这样做不就会增加飞机被击落的风险吗?

最开始,百越方面不敢置信,觉得阿美利肯是使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结果老美就真这麽蠢,一直按照长官的微观要求执行。

导致一系列飞机被击落,像查尔斯·克卢斯曼中校就被击落坠毁在石缸平原,并且被俘虏。

麦克纳马拉在战争方面就是信奉统计学入骨的一个人。

而在过去,他认为自己这一套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的计算能力还不够强。

我找整个地球上最强的那个人来帮我计算,我一定不会输!

麦克纳马拉属于是想了一万遍,也没想过是他的策略有问题。

我靠这套策略把霓虹炸了个稀巴烂,怎麽会错呢?

麦克纳马拉大概是认为,百越面积更大丶地形更复杂丶阿美利肯也没有亲自下场。

这回,「天兵」不但自己亲自下场,我还要请教授来帮我计算。

导致失败的因素解决了,这下总不会输了吧。

麦克纳马拉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林燃听说后,摇头道:「抱歉,我不想介入战争。

不过我不介意来白宫述职的时候,去观摩一下你们的具体作战计划制定。」

林燃确实不想干预,但他想让这个时空的阿美利肯在数据驱动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一点。

「教授,择日不如撞日?现在我们就去看看。」麦克纳马拉发出邀请。

林燃欣然同意。

走进作战室,就看到巨大的百越地图和各式统计图表。

地图上,彩色图钉密密麻麻,标记着双方的前沿阵地。

麦克纳马拉站在地图前,伸手向林燃示意,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标记,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从中窥见战争的未来。

林燃的出现让作战室内的低语短暂停顿。

麦克纳马拉转过身,脸上绽放出热情的笑容,伸出手:「教授,欢迎你的到来。我很高兴你能亲眼见证我们如何用数据驾驭这场战争。」

林燃微笑道:「麦克纳马拉,我就只是观察一下。统计学在战争中的应用是个引人入胜的课题。」

麦克纳马拉引领他走向地图,指向一片布满红色图钉的区域。「这是我们最新的情报,显示YG在这一带的活动。我们通过这些数据规划空袭和地面行动。」

他的声音充满自信。

林燃要是不知道他们僵硬的作战计划,还真信了。

「数据量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想问,这些情报的来源如何验证?在战区的混乱中,数据的可靠性是个挑战。」

麦克纳马拉语气坚定:「我们有多种渠道,空中侦察丶地面报告丶俘虏审讯。我们通过交叉验证来确保准确性。」

他指向一旁堆积的列印纸,「这些都是最新的伤亡和物资数据,每天更新。」

林燃鼓掌:「真是个好办法。」

想靠庞大数据捕捉战争本质。

林燃心想,你们不得买爆华国的电子计算器啊。

老实讲,换其他人当这个国防部长,华国的计算器都卖不了多少。

偏偏是麦克纳马拉,按照林燃现实中和他的接触以及看历史资料对其了解,他敢肯定,通用电气的电子计算器哪怕一万美元一台,麦克纳马拉会给国防部的每一个雇员都配上一台的。

现在亲眼见证了麦克纳马拉的作战室,林燃更加确信这一点。

他说:「交叉验证是个好方法。

但在战争中,信息往往零散且充满噪声。

你们有没有考虑用统计模型来填补空白或预测趋势?」

不行,这点数学方法用的还不够,还得再加加码,林燃心想。

麦克纳马拉眼前一亮,教授果然是我的知音,用华国典故来说,这叫高山流水觅知音:

「我们正在用运筹学优化物流,比如线性规划来分配物资。但在战略层面,我们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工具。」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这就是我邀请你的原因,教授,我希望你的专长能为我们指明方向。」

他们继续交谈,麦克纳马拉带林燃参观了一批嗡嗡作响的IBM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着敌军死亡人数的曲线图。

「这是我们的核心指标之一,」麦克纳马拉自豪地说,「通过追踪YG的伤亡,我们可以判断我们的行动是否有效。」

林燃盯着曲线图,眉头微皱的样子,内心却已经笑嘻了。

死亡人数?如此单一的指标能代表什麽?

想靠死亡人数来反映战争的整体进展。

你们难道是想把这个打成一个永无止境的消耗战?

再说,YG用的策略可是游击战,敌人的数量压根就不是关键。

看到这个的时候,林燃内心感慨,麦克纳马拉纯纯属于统计学魔怔了。

比赵括还要赵括。

「很棒的工作!」林燃微微点头。

作战室里早就对麦克纳马拉不满的军官们面面相觑。

大家肯定知道林燃是谁。

本来以为林燃来,要对麦克纳马拉狠狠驳斥一番,他们都能看出来的问题,他们不信当代最顶级的数学家看不出来。

结果林燃居然一顿猛吹,这让他们没想到,同时内心感慨,不愧是能以华裔身份在白宫混得如鱼得水的人物,这睁眼说瞎话的能力太强了。

至于为什麽他们不敢反对麦克纳马拉,还不是因为对方势力庞大,背后有多股力量在支持,压根就不是他们这些普通雇员敢反抗的。

麦克纳马拉停顿了一下,目光从图表移到林燃脸上:我果然是对的!教授都这麽认为了!

他接着解释道:「不过实际情况会比简单的数字要更复杂一些,但我们需要一个可量化的标准,向国会和公众证明我们在前进。」

麦克纳马拉顿了顿,补充道,「数据是我们决策的基石。」

林燃点头道:「这是个很棒的主意,我一直都坚信一点,数据比人可靠!另外你们也许可以尝试着探索其他指标,比如经济或社会稳定指标,来更全面地评估局势。」

再多买几台可携式计算器,给基层的工作人员设置更复杂的数学计算模型和更丰富的数据指标。

到不买可携式计算器不行的程度,林燃思忖。

麦克纳马拉听完后叹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问题在于,这些指标难以测量。在战区,获取可靠的经济数据几乎不可能。」

林燃说:「即使如此,我想尝试是值得的。

统计学擅长处理不完美的数据。

你们可以尝试着用抽样调查或代理变量来估计这些指标。」

林燃思索片刻后补充道,「比如通过空中侦察照片分析农业产出或人口流动。」

麦克纳马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抽样调查在百越那样的环境中如何实施?听起来很有挑战性。」

林燃微笑着解释:「我认为可以尝试着训练当地人员进行小型调查,或者利用情报数据进行间接估计。当然,这需要创新和严谨的分析。」麦克纳马拉沉思片刻,然后说:「这听起来很有潜力。我会让我的团队研究这些方法。」

他转向一旁的分析师,低声吩咐了几句。

谈话逐渐转向技术细节,他们讨论了贝叶斯统计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决策理论优化战略选择。

林燃提到:「贝叶斯方法可以让我们根据新数据动态更新假设,尤其适合战区的不确定性。」

麦克纳马拉点头,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一种在迷雾中导航的方法。」

在对话的最后,麦克纳马拉握住林燃的手,真诚地说:「教授,你的见解非常宝贵。我希望我们能继续合作,探索统计学在战争运用中的更多可能性。」

林燃回以微笑:「抱歉,总统先生给我的主要任务是在NASA,我也不忍心看到战报。

你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的数字,但是我会去想这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我实在做不到,能够对此心如钢铁。

用华国古话说,这叫视人命为草芥,我做不到这点。」

林燃脸上出现悲痛的神色。

后世这场战争相关的档案被白宫方面解密后,百越人纷纷声讨林燃,觉得华国人太坏了,装作无辜实际上给百越人的痛苦上不断加码。

不过在百越人看来,最坏的肯定是麦克纳马拉,某种意义上,几乎是他一手主导了这场战争。

参议员韦恩·莫尔斯将这场战争称为「麦克纳马拉的战争」,意思是你一个人搞出了这场战争。

从1962年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实况调查团,都是麦克纳马拉派去百越的。

甚至麦克纳马拉还整出了,用空军在富安山区大规模喷洒稻田除草剂的计划,以饿死YG的顶级烂活。

你喜欢打游击战,那我直接让你断粮,麦克纳马拉在对付百越这件事上属于狠人中的狠人了。

除草剂被叫停了,但百越区域的橙剂可没停过,从1962年到1971年,阿美利肯空军在百越喷洒了近1900万加仑的除草剂,其中至少1100万加仑是橙剂

而1964年的北部湾事件,「马多克斯」号和另一艘驱逐舰「特纳乔伊」号最初报告说,它们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在国际水域遭到百越鱼雷艇的袭击,但不久之后又报告说,可能没有发生袭击。

麦克纳马拉通过太平洋舰队上将格兰特·夏普二世向赫里克施加强大压力,迫使他承认其舰船遭到了鱼雷艇的袭击。

随后麦克纳马拉来到国会,提交他所称的针对北部湾国际水域海军军舰的袭击的证据,并表示国会必须尽快通过这项决议。

然而实际上麦克纳马拉在所谓的「马多克斯」号遇袭事件上误导了詹森,因为他隐瞒了太平洋司令部指挥官反对实施空袭的建议。

几十年后的1995年,麦克纳马拉会见了百越的前国防部长。

对方声称8月4日的袭击从未发生过,麦克纳马拉最终接受了这一结论。

当然麦克纳马拉想打,利益集团们才是最核心的推手,光靠他个人意愿,怎麽都办不到这件事。

这场战争前后加起来烧了2500亿美元以上,这可是那个年代的2500亿美元。

国会投票也能说明这是集体意志,在打百越这件事上,国会投票只有两名议员反对。

林燃接着说:「不过,麦克,我得提醒你,统计学是强大的,但它需要与直觉和领域知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1965年春

华盛顿国家机场,数千名观众在晴朗的天空下聚集。

阿美利肯和苏俄的旗帜并排飘扬。

加加林身着太空人制服走出飞机,微笑着挥手,人群响起了热情的欢呼声。

欢呼迎接这位首次登上月球的太空英雄。

过去甘乃迪没让他来阿美利肯访问,这回轮到林登·詹森了,林登·詹森主动邀请对方来阿美利肯访问。

为的就是展现这届白宫向往和平的一面。

至于要打百越,迅速解决战斗,那就不叫破坏和平,那就教训小朋友。

毕竟不久前,也就是今年的2月,YG才袭击了位于波来古的阿美利肯机场,造成8名阿美利肯士兵死亡和10架飞机被摧毁。

在林登·詹森看来,他们的出兵是正义的,理由是正当的。

站在讲台上,加加林用英语说道:

「亲爱的阿美利肯朋友们,今天能站在你们面前是我的荣幸。

我们的月球之旅不仅是苏俄或阿美利肯的胜利,这是全人类的胜利。我们共同超越了分歧,触及了星辰。

我希望我们在太空中的合作能激励地球上的和平与友谊,证明即使在困难时期,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人群报以热烈的掌声,被他的真诚所打动。

显然,华盛顿特区及周边还是以进步派选民为主,大家偏向于和平。

林登·詹森随后发表讲话:

「今天,我们欢迎尤里·加加林,这位勇敢的人登上了月球,现在来到了我们的国家。

他的成就与阿美利肯的智慧相结合,证明了我们共同努力所能取得的成就。阿美利肯为这一合作感到自豪,这展示了科学丶决心和人类精神的力量。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也面临着地球上的挑战。让这种合作成为一盏明灯,引导我们走向一个国家因进步而团结而非冲突的未来。」

他的话得到了更热烈的掌声。

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看来,尽管是苏俄人先登上月球,但阿美利肯在航天技术上的优势毋庸置疑,在登月中表现出来的制导精度足够让任何国家胆寒。

当天晚上在白宫的欢迎晚宴上,加加林见到了自己神交已久的伦道夫·林。

他直接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教授,多谢,我很清楚,如果没有你,我应该躺在月球上回不来了,一直到下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都不一定能把我的遗体带回地球。」

作为自己会设计飞行器的太空人来说,就更清楚林燃的牛逼之处了。

后面苏俄航天局方面也反覆复盘过。

无线电频道是共享的,林燃指挥加加林的时候,苏俄航天局也在频道里,林燃指挥都被他们给录下来了。

无论是指挥的精度还是时效性,事后复盘都让苏俄和加加林本人深感佩服。

至少换他们来绝对做不到。

加加林很清楚,林燃以及NASA对于他能成功返回地球,起到了多大的帮助。

这可是救命之恩。

林燃笑道:「我们不能看着英雄牺牲。」

在没有媒体的时候,林燃非常直白:「科罗廖夫的做法就是罔顾太空人性命,为了登月而登月。

按照你们之前的做法,就算真的上去了,又能怎麽样。」

加加林有些尴尬,他解释道:「教授,我在事前充分了解了风险,这是我自己的意愿。

我愿意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付出一切,哪怕是我的生命。」

林燃转念一想,和后世对方在1968年和飞行教练在例行飞行训练中,驾驶米格在基尔扎奇镇附近坠毁不幸丧生比起来,哪怕对方真的在登月过程中去世也要幸运的多。

甚至还有各种传闻,说加加林死于内斗,是KGB动的手。

对加加林而言,为人类航天事业牺牲和死于训练事故,都是死亡,但意义截然不同。

因此,林燃也没有再纠结,至少自己避免了最坏的情况,也避免了次坏的情况,人类登上了月球还成功返回了地球,NASA和白宫甚至没有因为登月的是苏俄人而受到过多诘难。

这已经是顶好的结局了。

「好吧,恭喜你,也恭喜我,我们共同创造了奇迹,人类登月的奇迹。」林燃举杯道。

加加林和他碰杯后,说道:「那麽教授,期待明天在哥伦比亚电视台的见面。」

哥伦比亚电视台在华盛顿特区的演播室内灯火通明,背景上醒目的台标映衬着这一历史性时刻。

加加林和林燃并肩而坐,两人虽来自对立的国家,此时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来却显得格外和谐。

加加透露出一种超乎寻常的自信与谦逊,林燃也同样如此。

无论接受过多少次专访,出现过多少次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的民众还是会不由得感慨:伦道夫实在太年轻了。

不仅和华盛顿的政治人物们比起来年轻,和以年富力强着称的太空人比起来也是如此年轻。

演播室里,由克朗凯特进行采访,他面带笑容,内心激动,从来没有如此因为自己的工作自豪过,毕竟这可是采访教授和加加林。

任何一个单拧出来作为嘉宾,都足够让主持人此生无憾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