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52章 发射成功后

科技入侵现代 第252章 发射成功后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0:44 来源:源1

如果说b站的官方直播间清一色的6,那么现实中,在看这场直播的观众们反应又各不相同。

燕大的宿舍里传来一阵欢呼。

身为博士,是没有寒假概念的。

不过数学博士好点,能回去个十来天,和本科生比起来少得可怜,但和其他理工科博士比起来简直不要太爽好吗。

做材料的博士能回去七天都要谢主隆恩了。

国内科研环境不被诟病才怪呢。

当然,如此push的环境也是华国论文一篇接着一篇发的重要原因。

徐贤和李宜清都在B站看直播。

在发射前徐贤还特意发了条微信给林燃,提前预祝燃哥成功。

“燃神这也太狂了,不过仔细想想没毛病啊,燃神人生中确实从来没有失败过。”

“也不是,如果说没考上燕大水木算失败的话。”

“那怎么可能?能考上交大怎么都算不上失败吧,好歹是Top3.”

“老实讲,有燃神之后,我感觉交大还真有可能成为Top3了。”

“是啊,毕竟这也太牛了,半年入轨什么概念!

我听说大把交大学生都在阿波罗科技实习,阿波罗科技都搞成了交大学生实习自留地。

参与国内第一架民营航天公司的中型火箭研发,这条履历有点太过于无解了。

复旦还好,毕竟复旦走的主要是文科和理科,我感觉同济不得酸死啊,同样是工科强校,同济最强的是土木,土木18年之后什么样,那叫一个风雨飘摇。

结果像机械、电气这些传统工科还捞不到和交大一样的实习机会,同济在交大面前本来就矮一截,现在不得更矮了啊?”

徐贤和李宜清作为燕大在读博士,对申海三校那叫一个指点江山,丝毫不放在眼里。

“交大捡漏了,纯属走在路上捡到宝,凭空多了个横跨数学和航天的知名校友。

前者把逼格拉满,后者实用性无敌,逼格也同样高,感觉交大这几年能压着复旦打。”

“是啊,半年时间太夸张了,其他小型火箭靠模拟我能理解,燃神这8吨运载量多发动机捆绑的火箭也靠模拟吗?

半年时间,从设计到制造,肯定是没有时间送去风洞吹的。

这未免也太牛了一点,当年马斯克的猎鹰九号也失败了好几次才成功,燃神这火箭研发时间太短了,甚至地面测试次数都最多个位数。

你又没有去吹风洞,又没有进行大量的地面点火测试、原型测试,结果一次就成功。”李宜清感觉自己不在现实世界了属于是。

他是应用数学博士,这几天在刷了毕导和Tim的视频之后,去恶补了一些航天相关常识。

在他看来,林燃主导的这次火箭发射成功入轨,感觉不像是人能做到的。

“没办法,这就是燃神,神和凡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我估计那帮民营航天机构压力山大了。

燃哥这火箭运载量8吨一次成功,加上他们介绍的要往可回收领域改进,我严重怀疑国内这些民营机构的生存空间,会被阿波罗科技无限挤压。”徐贤说。

李宜清问道:“那你信燃神说的,今年就登月么?”

徐贤愣住了,片刻后点头道:“信!怎么不信!

这还有九个月呢,怎么不信?”

李宜清调侃道:“那你为什么不和知乎上那些网友赌?”

徐贤猛猛摇头:“信归信,赌归赌,赌吃粑粑还是太过分了一点,如果赌钱,类似一千块这样,我肯定赌。”

李宜清笑了笑,然后说道:“太不可思议了,虽然运载量8吨不算什么,只有猎鹰九号的三分之一,但半年时间实在夸张。”

在交大内部,校长办公室里,同样几个校领导在一起观看直播。

他们自然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交大孕育出了一家民营的航天公司,而且这家航天公司的创始人是交大的本科、交大的教授,这联系是多么紧密。

再加上交大工科强校的传统,等于是凭空开了个正面buff。

因此在林燃宣布成功,然后说出自己的人生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瞬间。

办公室里的校领导一边鼓掌一边讨论。

“林教授干得漂亮,年轻人就是得狂一点,我要是像林教授这么年轻,就又是菲尔兹又是发火箭的,我比他还狂。

我得说自己是世界之王。”

“好,好,好。

林校长,您看是不是和林教授商量一下,看看是不是同步启动可回收火箭的研发。

毕竟登月成功主要是象征意义,可回收火箭那才是经济效益和实际的政治意义十足。

对于他和阿波罗科技而言,能够获得最大的资源扶持。”

“我赞同老丁的观点,只要林教授搞定了可回收火箭,那么市面上所有的,我是说所有的做火箭的民营航天企业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因为有一家就已经够了。

阿美莉卡都只培育出了SpaceX,我们有阿波罗科技也够了。

国家层面对于民营航天企业的扶持全部都会倾斜到阿波罗科技来。

其他民营航天企业,要么转型做上下游配套的供应商,要么做其他细分领域,像太空旅游、电子卫星之类的去。”

“等林教授回学校我会好好和他沟通一下的。”林中清也觉得这一说法很有道理。

在他们看来,数学大师去做可回收火箭有着天然的优势。

而从燃烧一号半年搞定来看,大概率林燃掌握了一种新型的模拟方法,这种模拟方法能够避开大量现实世界测试,靠计算机模拟就能够完成测试。

那这同样意味着,研究可回收火箭也会事半功倍。

“下次申海教育系统开会的时候,老林咱们可是能好好在复旦面前秀一下了!”

“是啊,复旦数学强归强,一直说什么国内高校第二,比水木还强,可你们有本土培养的菲尔兹吗!”

“别说了,我和他们副校长去开防控安全会议的时候已经炫耀过了。

他们说什么十年内复旦要培养自己的菲尔兹奖得主,我就笑笑不说话。

十年内,我们都已经成为国内第一所登上月球的高校了!”

“哈哈哈哈”

“林校长,得和林教授提一下,到时候登月的时候记得把交大的旗帜也带上月球。”

“是啊,林校长,您下次去衡山宾馆汇报工作的时候记得把这个好消息和老领导说,他肯定会特别高兴。

和这次的燃烧一号同级别,同运载量的长征二号F火箭就是在他任期内研发成功的。

现在交大学子又自研成功了和长征二号F功能类似、运载量类似,在设计上更先进的火箭。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好事!”

对申海交大而言,这是一等一的好事。

这么说吧,不考虑登月有没有可能成功,光是自研中型火箭,已经足够振奋人心,在国内那是绝对的蝎子拉粑粑独一份。

而在交大内部的各类班级群,更是跟炸开锅一样。

清一色林燃的表情包。

林燃站在交大教室讲台上的照片,配上燃神驾到的文字刷屏了。

林燃是数学系教授,平时只给林燃数学班上课,另外就是还兼任了数院数论基础选修和解析数论这两门课,甚至兼任的这两门课大部分时候都是青年讲师来上。

选了这两门课的同学可能一个月只能见到林燃一次。

毕竟大佬总是有特权的。

但架不住林燃是申海交大最具人气的教授,随便上一次课,就一堆表情包流出来。

什么讲课发现大家都不会,林燃无奈摇头,被做成燃神震怒的表情包。

甚至林燃喝个水都能做成水火不容的表情包。

总之交大微信群玩林燃的梗图都成习惯了。

就跟当年最热衷玩**梗的就属交大学生是一个道理。

有辅导员在的群里,辅导员有的时候都会跟着一起玩。

“@努力奋斗中,张导,现在想去阿波罗科技实习怎么打申请啊”

“ 1”

“ 1”

一群 1跟了出来。

“是啊,导啊,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有眼无珠了,现在再想去阿波罗科技镀金还来得及吗?”

“当年我嫌弃昆山路远,嫌弃阿波罗科技这名字听起来怎么跟马可波罗瓷砖一样没有一点逼格,嫌弃燃神一个做数论的懂个屁的航天,现在我知道自己错了,希望燃神能再给一次机会,希望交大能够帮忙问问看,燃神那边是否还能收留我。”

“ 1,是我不懂天才的世界了!”

“燃神这太变态了”

“tmd数院那帮人也太幸运了,就我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上数院除了大三在考研、准备保研那帮人,其他年级的去阿波罗科技帮忙的比例超过了7成,凭空捡漏啊。

别到时候过两年毕业统计的时候发现,数院那帮人去航天口的比航天专业的还要更多,去向还要更好,到时候就招笑了。”

“我也听说了,数院带点半强制性质,我当时还觉得数院领导太谄媚,用得着用学生去讨好燃神吗?

搞得好不容易来个菲尔兹就得把他供起来一样。结果是人家数院领导有眼光,知道这是去镀金。”

这是机械学院的群,讨论的非常热烈。

微信群的聊天实际上是一句句拆分,这里对格式做了一定的合并,总之意思到了就行。

航天学院则都在号召辅导员赶快去找林教授谈,他们没去实习的现在都要去实习。

别说昆山,就算在姑苏,他们都得去。

至于数院,属于是稳稳的幸福。

有什么比捡漏更能温暖人心的吗?

再加上他们在阿波罗科技实习,很清楚,林燃所说的一年登月不是空穴来风。

一旦一年登月实现之后,整个商业航天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他们已经提前占坑了,等着毕业进入最头部的阿波罗科技,妥妥躺赢人生好吗?

就跟18年半导体行业的所有人都踩在风口上原地起飞一个道理。

原地起飞了。

《半年造出8吨火箭?!我在中国版“SpaceX“发射现场见证奇迹》

这是在发射成功后的第二天,Tim团队紧急剪出来的视频。

一经推出,就迅速登上了b站热搜榜的榜首,播放破百万。

视频一开始,赤褐色戈壁滩上,35米高的银白色火箭矗立于发射架,晨光在箭体蒙皮上流动。

特写镜头给到Tim,Tim的手掌贴在冰凉箭体上,镜头从手掌拉远至全身,随后Tim转身面对镜头,身穿定制工装夹克,左胸绣着火箭的logo:

“朋友们,我身后这枚火箭,林燃教授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燃烧1号,从设计图到发射台只用了182天!它能把8吨卫星甩上太空,相当于把一辆校车送上近地轨道!而今天,我们要亲眼见证它的发射!”

场景转到总装车间,背景布满碳纤维骨架与3D打印燃料阀。

Tim用AR手势调出全息火箭模型,HUD界面悬浮于画面,点击发动机区域触发爆炸视图。

“为什么能这么快?答案藏在这7台并联的发动机里,它们像蜂群一样自主协同!”

随后切实验室镜头,工程师用游戏手柄操控7台发动机矢量喷口同步偏转。

“传统火箭需要数千人调试数年,而阿波罗科技用仿真系统把试错成本压进代码世界,你看这个!”

播放模拟3D动画视频:火箭在虚拟世界里不断解体。

红字弹出燃料震荡FAIL涡轮泵过载FAIL,最终才定格成SUCCESS绿光。

Tim的画外音适时出现:“这半年他们的服务器烧掉的电费,够给我的工作室买200台MacPro…,画面切到阿波罗科技办公楼堆成山的咖啡罐。”

弹幕上清一色的致敬!

发射的时候影视飓风团队则是把8K的全景机架设在2公里外山顶,为的就是拍摄整个升空弧线。

毕竟这也算是b站官方任务了,别的可以不重要,但发射过程中,b站logo划过天际的画面一定得拍的足够清楚。

热成像仪则对准发动机喷口,高速摄像机阵列去捕捉点火瞬间。

在发射台500米处架设防爆箱,内置GoPro和声压传感器来实测发射时190分贝冲击波。

“我们可以看到,激动人心的时候即将到来,我心跳真的很快!”

在点火升空的时候,也就是T-10秒开始,环境音消失,只剩Tim喘息声和心跳监测器“嘀”的声音。

T-0.5秒静默屏幕全黑,突然轰鸣炸裂,画面从热成像色的喷口蓝焰切换到晴空中的火箭尾迹。

无人机追拍火箭穿越云层,配上汉斯·季默风格的电子交响乐。

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盗梦空间的配乐都是汉斯·季默负责制作的。

弹幕上的观众开始记录实时速度,速度4.2km/s↑高度70km。

视频中的对比动画,传统构型的长征二号F火箭与燃烧一号并排冲刺。

成功入轨后:

控制室欢呼镜头,林燃和Pony握手,工程师们都在欢呼庆祝。

最后镜头给到面对夕阳的Tim,戈壁风沙吹动头发:

“有人问:民营航天能改变什么?看看这群人,他们用182天走完旧时代十年的路,把火箭研发变成‘软件模拟迭代’。

当华国年轻人不再仰望星空,而是亲手参与改变太空中,这才是真正的太空革命。

太空革命不能没有华国年轻人的身影。

最后我也要格外感想林教授接受我的采访,给我这次参观的机会,我希望下次,我还能有机会来现场参观。

我想我会成为教授的终身粉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