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40章 成功着陆

科技入侵现代 第240章 成功着陆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0:44 来源:源1

第240章成功着陆

柯林斯作为将留在指挥舱的太空人,内心充满了对同伴的担忧和对任务的期待。

他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微笑着说:「祝你们好运,夥计们。我会在这里等你们。」

柯林斯声音平静,但内心却在祈祷:「请安全回来。」

12月20日,分离的时刻到来。

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进入狭窄的登月舱,关上舱门。

柯林斯通过无线电与他们通话:「『鹰』号,准备分离。祝你们顺利。」

阿姆斯特朗回应:「谢谢,麦可。我们会回来的。」

随着一声轻响,登月舱与指挥舱分离,缓缓驶向月球表面。

与此同时,全球各大电视台正进行着紧张的直播报导。

在阿美利肯,CBS的沃尔特·克朗凯特坐在演播室中,语气激动地向观众解说:「女士们,先生们,登月舱『鹰』号已经与指挥舱分离,开始向月球表面下降。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电视画面切换到动画模拟的登月舱下降过程,观众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

在英格兰,BBC的弗里曼少校则用沉稳的语调说:「此刻,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月球上。

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将再次踏上月球,向世界证明,地球人能够不止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壤,我们早晚有一天能够像征服新大陆一样彻底征服月球!」

霓虹NHK的解说员则用日语激动地喊道:「这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霓虹人民与阿美利肯人民共同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虽说也搞不清楚霓虹电视台的逻辑是什麽,但架不住他们就是这麽说了。

在印度,电视台的直播吸引了数百万观众。

学校停课,学生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老师们藉机讲解月球的科学知识。

登月舱「鹰」号开始下降,阿姆斯特朗手动操控,奥尔德林报读数据:「高度50000英尺,下降速度正常。」

突然,计算机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屏幕上显示「1202警报」。

阿姆斯特朗的心跳加速,但他保持冷静:「卡纳维拉尔角,我们有1202警报。」

控制室内,林燃猛地站起,片刻后又坐下:「计算机内存过载,但仍可继续运行。

指挥阿波罗11号,继续降落,监控警报。」

阿姆斯特朗听到指令,深吸一口气,选择无条件相信教授。

他继续操控登月舱。他发现自动导航正将他们引向一片布满巨石的区域,果断切换到手动模式。

汗水从额头滑落,他低声说:「我得找个平坦的地方。」

奥尔德林紧张地报读:「燃料剩30秒!」

控制室内,林燃紧握拳头,林登·詹森也跟着屏住呼吸。

「接触灯亮!」阿姆斯特朗喊道。

登月舱轻轻触地,扬起一阵月尘。「卡纳维拉尔角,宁静基地在此。『鹰』号已着陆。」

控制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林燃猛地挥拳,詹森总统激动地站起,拍手叫好:「了不起!他们做到了!」

即便提前知道,肯定会成功,但林燃也难掩内心激动和兴奋,因为这是在他全程参与下的成功。

60时空顺利,意味着20时空也会同样顺利。

这是在复制已有的成功,林燃内心默默想着,自己要开辟新的成功,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代。

消息通过NASA官方传递给各地的电视台后,电视台的评论员们也随之欢呼,克朗凯特激动地说:「阿美利肯单独登月成功!让我们共同欢呼!」

月球宁静海的灰白色地表上,登月舱「鹰」号稳稳地停驻,舱内的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正为踏上月球土地做准备。

地球上,亿万双眼睛紧盯着电视屏幕,心跳与期待交织,等待见证历史。

毕竟上一次加加林在月球着陆,人类的脚步历史上首次出现在月球上,因为苏俄的技术不行,所以没能直播让民众们看到。

也就是说,如果前面加个定语,首次直播登月,那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这确实是首次。

这里详细解释一下,登月过程中的直播是如何做到的。

不详细了解肯定很难想出来,为什麽他们踏出登月舱的瞬间会被拍到,这是不是摄影棚登月。

其实在未来岁月里,华国人对摄影棚登月的质疑只是在网络上,阿美利肯人自己对摄影棚登月的质疑除了网络还存在于现实中。

奥尔德林甚至还动手和现实中的质疑者产生过冲突。

回到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11号任务中使用的电视摄像机是一台由西屋公司制造的黑白摄像机,配备16mm镜头,重量约7.25磅。

这种摄像机并非在月球表面提前设置,而是预装在登月舱的下降级上,具体位于模块化设备储存组件中。

模块化设备储存组件是登月舱的一个储物区,位于下降级的四号舱段,设计用于存放各种设备,包括摄像机和地质工具。

用人话说就是,登月舱的腿伸出来之后,摄像机就自动出现了,镜头就已经对准舱门了。

摄像头就在登月舱着陆的支架上。

(登月舱设计图)

着陆后,太空人需要激活模块化设备储存组件以启动摄影机。

具体的部署过程是由阿姆斯特朗在登月舱内拉动一根拉绳,解锁并打开模块化设备储存组件,使其像一个抽屉般展开。

模块化设备储存组件的展开不仅释放了摄像机,还将其定位在预定角度,面向梯子。

(登月摄影机,安装在登月舱的侧面,确保能够准确拍到太空人踏上月球的瞬间)

这一动作确保摄像机能够直接拍摄到太空人下梯的画面。

随后,奥尔德林关闭了一个断路器,启动摄像机的传输功能。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它连接了摄像机与登月舱的通信系统,开始将视频信号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

由于摄像机在运输时的安全考虑,初始画面可能会出现上下颠倒的情况,但地面控制中心会迅速进行调整,确保观众看到正确的图像。

直播信号的传输依赖于登月舱上安装的轻型天线,这根天线由38英尺细金镀线组成,能够在真空环境中高效反射信号。

信号通过统一的S波段系统传输,覆盖约25万英里的距离,从月球返回地球。

这一系统在阿波罗计划中被广泛使用,确保所有通信信号,包括语音丶生物医学遥测和视频,都能同时传输。

信号首先被澳大利亚的霍尼萨克尔溪跟踪站接收,随后通过加利福尼亚州的金石天文台和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射电望远镜等地面站中继,最终传送到全球电视网络。

英格兰的古尼利天线1号也参与了信号中继,这样确保欧洲观众也能够实时观看。

舱门缓缓开启,奥尔德林顺着梯子小心翼翼地向下移动。他的太空衣在低重力下显得笨重,每一步都像是在与未知试探。

他停在梯子的最后一级,深吸一口气,头盔内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终于,他轻轻一跃,右脚踩在了松软的月壤上,留下一道永恒的足迹。

「正如教授所说的那样,这是我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奥尔德林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回地球,平静中透着无尽的震撼。

那一刻,月球的寂静包围着他,没有风声,没有鸟鸣,只有无边的荒凉。

灰白色的地面上,陨石坑如时间留下的伤疤,远处山脉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天空是深邃的黑色,地球如一颗蓝色水滴悬浮其间。

奥尔德林的心绪翻涌。

他想起了地球上的家,想起了自己的妻子(还没闹翻版)和孩子(还没父子反目版)此刻正守在电视前。

他低声呢喃:「我们做到了。」

随后,他转头看向登月舱,阿姆斯特朗正准备跟随他的脚步,加入这场宇宙探险。

阿姆斯特朗从梯子上下来,动作略显笨拙,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月球的低重力中摸索。

他迈出第一步时,忍不住笑了出来:「博士,这感觉太奇妙了,像在跳芭蕾!」

奥尔德林点头回应:「小心点,尼尔,现在可是在直播。」

两人在月球表面行走,每一步都像慢动作电影中的片段。

他们跳跃着前进,避开尖锐的岩石和深浅不一的坑洞。太空衣的厚重让他们像穿着盔甲的骑士,但内心的兴奋让他们忘记了一切不适。

奥尔德林抬头望向地球,惊叹道:「它真美,像个发光的灯塔挂在黑暗里。」

阿姆斯特朗则专注地看着脚下的月壤:「这地方安静得让人毛骨悚然,但又美得无法形容。」

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插上阿美利肯国旗。

这回就只有阿美利肯国旗,没有苏俄国旗。

这对白宫来说很重要。

奥尔德林从登月舱取出折迭的旗帜,阿姆斯特朗帮忙将它展开。

在月球的真空环境中,旗帜无法随风飘扬,他们用一根横杆支撑住,让星条旗挺立在月球表面。

阳光下,红白蓝三色在灰白色的背景下格外鲜艳,仿佛在向宇宙宣告人类的到来。

插旗那一刻,他们停下动作,庄严地敬了个礼。

阿姆斯特朗低语:「为了阿美利肯,为了全人类。」

奥尔德林则在心中默想:「我们的名字将与这面旗帜一起,刻在历史里。」

接着是收集月岩的科学任务。

奥尔德林用钳子夹起一块块岩石,仔细观察它们的纹理。这些不起眼的石头承载着月球亿万年的秘密,将为地球上的科学家揭开宇宙的谜团。

阿姆斯特朗则掏出小铲子,像个淘金者般小心挖开月壤,将样本装进密封袋。

他们一边工作,一边与卡纳维拉尔角控制中心通话:「控制中心,样本收集顺利,这里的石头比我们想像的还多!」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电视直播将这一幕传遍全球。在美国,CBS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的声音几近颤抖:「女士们,先生们,人类登月了!这是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画面中,太空人在月球上跳跃的身影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热泪盈眶。

在英格兰,弗里曼少校语气沉稳却难掩激动:「我们再次跨越了地球的边界,人类的足迹又一次成功印在月球上。」

霓虹NHK的主播同样难抑兴奋:「全人类的壮举!霓虹与世界共同欢呼!」

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史密斯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守在电视机前。

父亲约翰拍着桌子喊:「这就是阿美利肯的伟大!教授果然能够做到!」母亲玛丽擦着眼泪:「我为他们骄傲。」

南方州的保守派白男们也同样支持教授,他们很清楚,换其他人来,绝对不会这麽顺利。

实用主义的赢学需求压倒了种族主义的想法。

孩子们则在客厅里跳来跳去,模仿太空人的动作,梦想着自己也能飞向月球。

卡纳维拉尔任务控制中心内,气氛紧张而热烈。

林燃内心已经平静下来。

工程师们盯着数据,监控着太空人和登月舱的每一项指标。

工程师走上前来低声说:「教授,他们状态良好,系统一切正常。」

林燃笑道:「继续盯着,别松懈。」

林登·詹森总统坐在一旁鼓掌道:「太棒了!他们是我们的英雄!」

任务完成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最后一次环顾月球。

荒凉的地表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们的足迹静静地留在月壤上,像一幅无声的画卷。

阿姆斯特朗轻声道:「这只是开始,宇宙还有太多秘密等着我们。」

奥尔德林点头:「对,尼尔,我们的下一站可能是火星。」

奥尔德林不会知道,他的下一站还是月球。

他们返回登月舱,即将准备带着样本和人类的希望升空。

月球宁静海的灰白色地表上,登月舱「鹰」号静静伫立,周围是太空人留下的足迹和散落的科学仪器。

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在完成月球行走后,回到狭小的登月舱内,准备执行任务中最关键的一步,从月球表面升空,返回环绕月球轨道的指令舱哥伦比亚。

指令舱叫哥伦比亚,也被认为是林燃在纪念哥伦比亚大学,当然这麽认为的主要是哥伦比亚的师生和校友,其他阿美利肯人可不这麽认为。

他们认为是1773年第一艘绕行全世界一周的阿美利肯船只:哥伦比亚帆船。

地球上,卡纳维拉尔角任务控制中心内,林燃丶白宫的高官们与工程师团队屏息凝神,全球亿万观众则通过电视直播,紧张地等待这一刻。

登月舱内,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消毒水的味道,仪表盘上的指示灯闪烁着绿光,显示着系统的正常运行。

阿姆斯特朗坐在驾驶位,目光扫过每一个开关和仪表,确认上升引擎的状态。

他的手指轻轻触碰控制杆,内心平静又紧张。

奥尔德林站在一旁,检查装有47.5磅月球岩石和土壤的样本箱,确保它们被牢牢固定在舱内。

他打开一个储物格,将两台相机丶生命支持背包和靴子取出,放在月球表面,以减轻登月舱的重量。

他抬头看向阿姆斯特朗,咧嘴一笑:「尼尔,我们把月球收拾得像个家了,但现在该回真正的家了。」

阿姆斯特朗点了点头:「准备回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