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41章 返回地球

科技入侵现代 第241章 返回地球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0:44 来源:源1

第241章返回地球

任务控制中心的克兰兹回应:「收到,『鹰』号。

升空时间定在124小时22分01秒,约17:54UTC。

所有系统正常,祝好运。」

控制室内,林燃对身旁的林登·詹森低声说:「总统先生,上升引擎只有一次机会,必须完美无瑕。

不过你放心,我们已经检查了无数次,引擎状态绝对良好。」

林登·詹森双手紧握,他低声回复道:「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承诺,我们不能失败。」

林燃清楚,现在全是人,对方肯定是不会说真实想法的。

倒计时开始,控制中心的声音在耳机中回荡:「十丶九丶八……」

阿姆斯特朗的手稳稳地放在控制杆上,奥尔德林紧盯着仪表盘,报读数据:「燃料压力正常,引擎预热完成。」

「五丶四丶三丶二丶一,点火!」上升引擎轰鸣着启动,登月舱轻轻震动,舱内的太空人感受到一股柔和的推力。

月球的低重力让升空比地球上的火箭发射更加轻盈。

透过三角形的小窗,奥尔德林看到宁静海的灰白色地表迅速远去,他们插下的星条旗在引擎排气的冲击下倒下。

「国旗倒了!」奥尔德林惊呼,语气中带着遗憾。

阿姆斯特朗专注于仪表,冷静地报告:「控制中心,『鹰』号升空,俯仰和滚动正常。」

他的内心却涌起激动:「我们真的在离开月球了!」

然后转过头去对奥尔德林说:「没事,我们下次去的时候,再把他扶正。」

本来在NASA计划中的这次登月,是要去上次加加林去的地方着陆,结果因为提前了一年,所以任务改成在静海着陆。

控制室内,屏幕上显示登月舱的轨迹逐渐上升,工程师们屏住呼吸。

林燃低声说:「干得好,巴兹。」

然后扭头和林登·詹森说道:「总统先生,一切顺利。」

詹森总统拍手鼓掌:「他们做到了!」

电视直播中,CBS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的声音激动万分:「『鹰』号已从月球表面升空!阿美利肯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离开月球!英雄的太空人即将返回地球!」

控制中心内,大家还处于紧张中,他们无法像电视机前的观众那样放松。

对观众而言,直播结束,意味着登月结束,全球民众共同见证了登月的完整过程,比上次苏俄的登月要完整地多。

直播结束了,电视节目还没结束,后续只不过不是直播画面,而是通过模拟动画来描述阿波罗登月的进展。

对NASA的工作人员来说,更是远没有到结束。

后续还包括了登月舱和指令舱的对接,指令舱的返回,这些都没有那麽简单。

老实讲,最后返回地球是最难的。

尽管有苏俄的数据,但他们采用的策略是有差异的。

登月舱在435秒后关闭引擎,进入11×55英里的初始轨道,距离指令舱「哥伦比亚」约13英里。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开始调整轨道,使用反应控制系统(RCS)将「鹰」号的轨道调整到接近56英里的圆形轨道,与「哥伦比亚」更靠近。

在指令舱内,麦可·柯林斯独自环绕月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通过雷达追踪登月舱的信号,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他回忆起任务开始时三人的笑声,喃喃自语:「快回来吧,夥计们。」

当雷达显示「鹰」号接近时,他松了一口气,通过无线电说:「卡纳维拉尔角控制中心,我有『鹰』号的信号,距离约10英里。」

登月舱执行了一系列轨道调整,包括同心轨道会合丶恒定高度差和终端阶段起始,以匹配「哥伦比亚」号的轨道。

奥尔德林盯着雷达,报读数据:「距离100英尺,接近速度2英尺每秒。」

当「鹰」号接近40英尺时,阿姆斯特朗通过窗口看到指令舱的对接探头。

他低声说:「我看到『哥伦比亚』号了,准备对准。」

奥尔德林提醒:「让我们的窗口对准他的右窗口,别向右滚动。」

阿姆斯特朗点头:「明白,保持稳定。」

「收到,哥伦比亚。准备对接程序,」柯林斯回应。

突然,姿态指示器开始剧烈波动。阿姆斯特朗皱眉:「有问题!」

奥尔德林瞥了一眼万向节角度:「我们进入万向节锁定了!」

万向节锁定是导航系统失去一个自由度的情况,可能导致姿态失控。

阿姆斯特朗迅速切换到中止制导系统(AGS):「切换到AGS,博士,帮我稳定。」

奥尔德林报出调整指令:「俯仰上5度,偏航左2度。」

阿姆斯特朗操作推进器,舱体在月球轨道上微微抖动,经过几分钟的紧张调整,终于稳定。

「好了,回到正轨,」阿姆斯特朗松了一口气,汗水从额头滑落。

距离缩小到10英尺,阿姆斯特朗估计:「他有10英尺……现在大约5英尺。」

透过窗口,对接探头清晰可见。柯林斯在指令舱内调整姿态,确保探头对齐:「看起来不错,『鹰』号。」

两艘飞船轻轻接触,柯林斯启动收回机制。

「卡纳维拉尔角控制中心,我们准备对接,」柯林斯报告。

但突然,组合飞船开始剧烈振荡,尤其在横滚方向。

柯林斯惊呼:「怎麽回事?」

阿姆斯特朗感受到晃动:「我们在振荡!」

他意识到施加前进推力时未完全对准中心,导致姿态偏离,自动系统开始点火纠正,引发振荡。

阿姆斯特朗迅速解除姿态保持,手动稳定飞船。

随着一声轻响,登月舱的探头插入指令舱的舱口。

「捕获!」柯林斯兴奋地喊道。

「卡纳维拉尔角控制中心,对接完成,」阿姆斯特朗确认,声音中透着如释重负。

几秒后,振荡减弱,对接闩锁咔嗒一声锁定。

「硬对接!」柯林斯确认,声音中带着如释重负。

阿姆斯特朗松了一口气:「好的,我们是你的了,『哥伦比亚』号。」

柯林斯笑着回应:「我没感觉到冲击,觉得挺稳的,但按下收回时,情况就乱了。」

阿姆斯特朗解释:「是的,我施加前进推力时偏离了中心,自动系统开始点火纠正。」

控制室内,遥测数据确认对接成功,工程师们爆发出欢呼。

控制室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林燃如释重负,起身挥拳庆祝:「太棒了!」

(登月舱和指令舱对接所以来的椭圆交会轨道,为此在执行登月前巴兹·奥尔德林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此主题的论文,不得不说奥尔德林不愧是轨道力学领域的博士,会对于自己没能第一个登月心理不平衡也再正常不过。)

林登·詹森随即看了汉弗莱一眼,然后站起身,拍手叫好:「他们回来了!」

汉弗莱知道这时候该让现场的白宫摄影师记录下这一刻,总统先生高大的身影。

画面的重心得是总统先生,而不是教授。

电视直播画面切换到动画模拟的对接场景,克朗凯特解说:「登月舱与指令舱成功对接!太空人们即将重聚!」

对接完成后,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打开登月舱的舱门,爬过狭窄的对接隧道,进入指令舱。

他们携带47.5磅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以及16毫米胶卷盒,记录了月球表面的珍贵影像。

柯林斯在指令舱内迎接他们,笑容满面:「欢迎回来,夥计们!月球怎麽样?」

阿姆斯特朗咧嘴一笑:「壮丽的荒凉之地。」

奥尔德林补充:「尘土飞扬,但美得让人窒息。」

他们将样本箱固定在储物格内,脱下笨重的太空衣,终于可以稍作休息。

柯林斯调侃道:「你们带了这麽多石头,科学家们会乐疯的,哦对了还有总统先生,总统先生一直为上次登月,苏俄人给我们分的月壤只有一点点而愤愤不平。」

一切就绪后,是时候与「鹰」号告别了。

柯林斯操作控制台,启动分离序列:「好了,让我们抛弃『鹰』号。」

他翻动一个开关,爆炸螺栓启动,发出低沉的爆裂声,对接闩锁松开。

透过舷窗,他们看到「鹰」号缓缓漂离,银白色的外壳在月光下闪着微光,逐渐消失在漆黑的太空中。

阿姆斯特朗凝视着远去的登月舱,心中感慨:「它带我们去了月球,现在该让它休息了。」

奥尔德林拍拍他的肩膀:「它完成了使命,我们也是。」

柯林斯通过无线电报告:「卡纳维拉尔角控制中心,登月舱已抛弃。」

克兰兹回应:「收到,『哥伦比亚』号。准备跨地球注入。」

抛弃登月舱后,指令舱「哥伦比亚」号准备执行跨地球注入点火,离开月球轨道,踏上为期三天的返航之旅。

跨地球注入点火是任务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服务推进系统必须精确点火,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飞船偏离轨道,甚至无法返回地球。

控制中心内,林燃直接计算出具体参数告诉指挥官克兰兹:「点火时间130:30:00GET,持续2分30秒,速度增量约3280英尺/秒。」

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到飞船。

阿姆斯特朗作为指挥官负责监督,而柯林斯负责操作,奥尔德林则监控导航系统。

三人根据制导计算机的指令调整飞船姿态,将SPS发动机对准正确方向。

柯林斯盯着仪表盘:「姿态锁定,俯仰150度,偏航0度。」

阿姆斯特朗最后检查系统:「所有系统正常。」

奥尔德林报读数据:「燃料压力稳定,引擎预热完成。」

控制中心内,所有人都紧盯屏幕。

克兰兹通过无线电说:「『哥伦比亚』号,卡纳维拉尔角,跨地球注入点火倒计时10秒。」

「10丶9丶8……」柯林斯数着倒计时,舱内一片寂静,只有仪器的低鸣声。

「5丶4丶3丶2丶1,点火!」SPS发动机轰鸣启动,飞船剧烈震动,推力将三人压在座椅上。

阿姆斯特朗感受到熟悉的加速度,心中默想:「我们正在回家。」

奥尔德林盯着显示屏,确认速度增量:「速度增加,轨迹正常。」

2分30秒后,发动机关闭,计算机显示飞船已进入返回地球的轨道。

柯林斯报告:「卡纳维拉尔角控制中心,跨地球注入完成。我们正在回家的路上。」

控制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林登·詹森起身主动和林燃拥抱道:「教授,这是阿美利肯的胜利!」

白宫的摄影师成功捕捉到了这一幕,汉弗莱想的是让照片说话。

虽然他欣赏林燃,但他更看重的是副总统的身份,要是林登·詹森滚蛋,他也得跟着滚蛋。

林燃点了点头:「没错。」

他内心在想,这样的胜利很快会出现在华国,虽然是另一个时空的华国,但这个时空的华国我也相信他们同样能做到。

印度是玩嘴的,但华国人从来都是玩真的。

指令舱「哥伦比亚」号在茫茫宇宙中划出一道弧线,带着奥尔德林丶阿姆斯特朗和柯林斯三位太空人,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最后旅程。

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他们面临着最危险的挑战:以每秒11,032米的速度穿越地球大气层,安全溅落在太平洋上。

卡纳维拉尔角控制中心内,大家都有些紧张,这是最后时刻了。

全球民众则通过电视直播屏息以待,等待这一历史性时刻的结局。

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前的几个小时,太空人们开始执行再入前的最后准备。

指令舱「哥伦比亚」号与服务舱仍通过脐带连接,服务舱为整个任务提供了推进丶电力和氧气支持。

现在,它的任务已告一段落。

柯林斯坐在指令舱的左侧座位,目光扫过控制面板,确认所有系统就绪。

他按下分离按钮,伴随着一声轻响,服务舱缓缓脱离,漂浮在漆黑的太空中。

柯林斯透过舷窗,看着服务舱逐渐远去。

他低声说:「再见了,老夥计,你干得不错。」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这台机械伴侣陪伴他们穿越了38万公里的地月之旅,现在却要独自留在太空。

阿姆斯特朗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它完成了使命,现在轮到我们了。」

奥尔德林则忙着检查月球样本箱,确保47.5磅的岩石和土壤被牢牢固定在舱内。

他打开一个储物格,取出几件不必要的设备,减轻指令舱的重量。

「这些石头可是宝贝,」他笑着对同伴说,「科学家们会为它们疯狂的。」

任务控制中心的克兰兹通过无线电确认:「阿波罗11号,卡纳维拉尔角,服务舱分离确认。准备姿态调整。」

阿姆斯特朗回应:「收到,休斯顿,我们正在调整姿态。」

他的声音沉稳,掩盖了内心的紧张。

他知道,接下来的再入过程将考验他们的技术和勇气。

指令舱需要精确调整姿态,确保热盾面向地球表面,以抵御再入时的高温。

(成功返回地球的哥伦比亚指令舱)

柯林斯操作着反应控制系统的推进器,舱体缓缓旋转,热盾对准了前进方向。

仪表盘上的指示灯闪烁着绿光,显示姿态正确。

阿姆斯特朗检查了入射角数据,确保飞行路径角为-6.48度,误差不能超过0.5度。

他低声说:「角度必须完美,太陡我们会烧毁,太浅我们会弹回太空。」

奥尔德林盯着显示屏,报读数据:「滚转0度,俯仰150度,偏航1度。」

柯林斯确认:「姿态锁定,系统正常。」

三人重新安装了发射座椅,固定好安全带,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重力加速度。

座椅的金属框架在舱内发出轻微的吱吱声,提醒着他们即将面临的剧烈震动。

12月21日12:35EDT(16:35UTC),指令舱以36194英尺/秒(约合11032米/秒)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正式开始再入。

舱体外,热盾开始承受5000华氏度的高温,表面烧蚀材料逐渐熔化,带走热量,保护舱内安全。

透过舷窗,太空人们看到一道炽热的等离子体光芒,如同火海般环绕着指令舱。

奥尔德林拿起16毫米相机,透过右侧舷窗拍摄这壮观的景象。

「这像是飞进了一颗流星!」他惊叹道,声音中带着兴奋。

通信因等离子体屏蔽而中断,持续约3分45秒。

舱内一片寂静,只有仪表盘的嗡鸣声和太空人的呼吸声。

g力逐渐增大,达到峰值6.3g,将三人牢牢压在座椅上。

阿姆斯特朗紧盯着显示屏,监控着轨迹数据,内心默念:「坚持住,系统一切正常。」

他的身体被重力压得几乎无法动弹,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仪器。

奥尔德林咬紧牙关,感受着胸口的重压。

他回忆起月球上的轻盈步伐,心中暗想:「从月球的1/6重力到这6倍重力,真是天壤之别。」

柯林斯则专注于反应控制系统,随时准备手动调整姿态。

他的内心充满期待:「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家就在眼前。」

控制中心内,林燃也跟着屏住呼吸,盯着屏幕上的计时器。

通信中断的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

克兰兹低声说:「他们应该快出来了。」

林登·詹森则紧握椅背,低声祈祷:「上帝保佑他们。」

在任务时间195小时07分00秒,通信终于恢复。

阿姆斯特朗的声音从无线电中传来:「休斯顿,阿波罗11号,我们已通过热层,一切正常。」

控制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林燃从克兰兹手里抢过话筒:「干得好,尼尔!欢迎回来!你们在雷达上,轨迹完美。」

电视直播中,CBS主播克朗凯特激动地解说:「他们穿过火海了!阿波罗11号安全通过再入!」

指令舱继续减速,任务时间195小时12分08秒,阻力伞展开,舱体感受到一阵轻微的拉力。

奥尔德林报告:「教授,阻力伞已部署。」

此刻负责和他们无线电联络的,已经从克兰兹变成了林燃。

紧接着,任务时间195小时12分56秒,主降落伞打开,舱体在空中轻轻摇摆,缓缓下降。

柯林斯笑着说:「我们像个大降落伞在飘,感觉不错!」

阿姆斯特朗点头:「比月球上的跳跃平稳多了。」

控制中心确认:「阿波罗11号,卡纳维拉尔角,主降落伞确认,预计溅落点13.32°N,169.17°W。」

林燃随即起身,把耳机取下来,转身对团队说:「准备迎接英雄归来。」

16:50UTC,指令舱「哥伦比亚」号在太平洋溅落,水花四溅,波浪拍打着舱壁。舱体在海面上轻轻摇晃,浮力装置确保它保持正向。

太空人们松了一口气,解开安全带,彼此击掌庆祝。

阿姆斯特朗微笑着说:「我们回家了,夥计们。」

奥尔德林拍拍座椅:「这趟旅程可真不简单。」

柯林斯开玩笑:「下次我得带点咖啡上来,这一路太累了。」

救援直升机迅速赶到,海军潜水员靠近指令舱,安装浮力装置并打开舱门。太空人们穿上生物隔离服,准备转移到「黄蜂」号航母。

林登·詹森亲自在甲板上迎接他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林登·詹森隔着隔离舱的窗户向太空人挥手:「你们是人类的英雄!」阿姆斯特朗回应:「谢谢,总统先生,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

全球电视观众通过直播见证了这一幕。

「今天,我们见证的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是人类探索精神无尽辉煌的见证。

当奥尔德林踏上月球的那一刻,他所代表的不仅是阿美利肯,更是全人类。这是一个将永远镌刻在历史长卷中的时刻,是我们敢于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时所能达到的巅峰的明证!

这一成就,是无数年奉献丶智慧与牺牲的结晶。

从设计太空飞行器的工程师,到冒着生命危险的太空人,每一个参与者都为这一壮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铺平道路的先驱者,他们的远见与勇气,引领我们走到了今天。

但这不仅仅是登月!它关乎未来无尽的可能,关乎太空探索的明天,关乎科学的突破与发现,更关乎对未来世代的激励。

我们能去月球一次,就能去月球第二次,第三次,我们未来会有月球城市,会有常态化往返于地球和月球的航班,未来普通人也能去月球旅游。

我已经在期待教授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普通人在十年内能够去空间站旅游。

登月只是通往宇宙的垫脚石,它提醒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就没有什麽做不到的事!

当我们凝视那些从月球传回的模糊影像时,我们被敬畏与惊奇所联结。

我们被提醒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脆弱,以及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潜能。

这一刻,超越了国界丶政治与分歧,它是人类共同的经历,是我们集体的一次飞跃!

让我们以此为起点!让这一刻成为探索与发现的催化剂!让我们继续挑战极限,探索未知,追求对宇宙更深刻的理解。

登月不是终点,而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

借用教授的话:『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太空人的一小步,更是人类的一大步。』

今天,我们再次迈出了这一步,站在了新边疆的门槛上。

让我们怀着希望与决心,坚信星辰触手可及,迎接这一刻的到来!

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个承诺,一个对未来的承诺。

我们站在这里,仰望星空,知道这只是开始。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继续前行,去触摸那些遥远的星辰,去书写人类更壮丽的篇章。

因为今天,我们又一次的证明:人类的梦想没有极限,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是CBS新闻电视台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让我们期待教授和NASA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奇迹时刻,克朗凯特将在这些奇迹时刻通过直播和声音陪伴电视机前的各位!」

地球上,电视观众久久不愿转台,依然沉浸在这场壮举带来的震撼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