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45章 钱是个合适的人选(求月票)

科技入侵现代 第245章 钱是个合适的人选(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0:44 来源:源1

第245章钱是个合适的人选(求月票)

「钱?」

作为从阿美莉卡回归的华国航天航空领域的核心人物,米申自然知道这个名字。

「没错,钱会是个合适的人选。」格卢什科点头道。

他接着说道:「你需要明白,钱对华国的影响远不止航天和飞弹领域,他的足迹还遍布了半导体。

我们现在在用的熊猫牌收音机,华国用来抵押贷款的可携式计算器,甚至包括我们一直觊觎却没能获得的发光半导体技术,都和他脱不了关系。

钱一手主导了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当NASA由华人教授主导的时候,我想我们找钱也许会是一条不错的路,能帮我们解决N-2面临的问题。」

如果放在五年前,格卢什科的提议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和一个农业为主丶辅以少量轻工业的国家合作?开什麽玩笑。

但现在已经不是五年前,每年莱比锡贸易博览会上最受关注的苏俄阵营国家就是华国。

大家都好奇华国又带来了什麽好货。

如果说最开始,苏俄的泽列诺格勒微电子中心还会有要追赶的想法,那麽现在,他们对于追赶的念头已经越来越弱。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在民用品领域,他们不但看不到赶上的信号,甚至双方的差距还在拉大。

以收音机丶录音机丶可携式计算器和电视机为主的消费电子产品,华国就是整个socialism阵营里的第一梯队。

华国推出的熊猫牌电视机也还依然是基于真空管技术,和苏俄丶东德在技术上没有代差,但华国的产品使用体验丶设计感和良品率上就是要好那麽一点。

加上华国还有一定价格上的优势,这也导致华国在socialism阵营内部慢慢成为消费电子产地的代名词。

甚至东德都在和华国洽谈引进纯矽生产技术和发光二极体技术,双方正在谈技术交换。

所以现在,说和华国在技术领域合作,好像也不是那麽突兀。

再加上林燃的奇迹,未必就不能在苏俄复制。

米申思考片刻后说道:「钱也许会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你别忘了,我们还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苏俄和华国的关系并不好,我们之间想要达成这种层面的合作太困难了。

毕竟航天技术,尤其是火箭技术,关乎到战略武器。

越先进的航天技术,和战略武器的关系就越密切。

和华国合作未免有些太敏感了。」

格卢什科问道:「你担心的是R-36?」

米申点头道:「当然,如果华国的飞弹射程能像R-36一样有一万多公里,我想先睡不着的应该是克里姆林宫而不是白宫才对。」

R-36是大名鼎鼎R-36M的前身,去年开始服役,也是苏俄历史上第一款能够真正威胁到阿美利肯本土的洲际飞弹。

格卢什科摇了摇头:「不,我觉得你担心的太多。

火箭的核心是发动机,我们需要的是华国的同志来帮我们一起设计火箭,他们又不会参与发动机的生产。

像R-36,就算华国拿到所有图纸,知道我们的设计理念又能怎麽样?

甚至我说的更加具体一些,就算华国知道我们是怎麽设计的引擎,甚至里面的技术难点,是如何解决燃烧室尺寸过大问题的,就算他们这些都知道了,他们也造不出R-36同等级洲际飞弹所需的发动机。

因为发动机需要能够生产耐高温和抗氧化的特殊合金,用于燃烧室和喷嘴。

需要有足够高精度的关键组件,像喷油器和涡轮叶片,以保证可靠性和性能。

我们在材料领域卡住华国的脖子,光知道设计没有任何作用。

就像教授在NASA能够做到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得益于阿美利肯强大的工业基础。

即便是教授,他回到华国,难道就能和我们或者NASA对抗了吗?

恐怕也做不到吧。

所以我们就不应该害怕和华国合作,相反,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华国人的智慧,让他们的智慧为我们所用。

已经连续两届菲尔兹奖得主是华裔了,我们的阵营明明有着全球数量最大的华人群体,却不懂得利用起来,这不是最愚蠢的事情吗?」

在格卢什科的视角里,不和华国合作,简直是暴殄天物,和华国合作的收益远大于风险。

教授是偶然,陈德辉不又拿了菲尔兹?这也是偶然,华国在半导体领域不是发展迅猛?连东德都赶不上?

至于超远射程的洲际飞弹,苏俄都一直到1965年才列装,华国又要花多久才能克服高精尖材料和高精尖加工的问题?

至少华国在半导体领域就要依赖于东德的光学系统,没办法自己搞定所有技术。

只要他们把控住材料和高精尖的加工设备丶生产工艺,华国掌握再多他们的技术发展情况也无济于事。

米申的担心压根就属于杞人忧天。

米申听完后若有所思,但内心还是有些犹豫,「但这件事的前提在于,钱真的有教授那麽强。」

格卢什科扶额:「不是,瓦西里同志,我们很清楚,教授是独一无二的。

尽管印度那边说教授是拉马努金第二,但我们很清楚,教授不是拉马努金能比的。

就算是阿美利肯自己也找不到第二个教授。

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一个足够有能力的合作者,主持完成N-2项目,我们都只能沿着科罗廖夫同志的技术路线走,跳不出他的桎梏。

我们需要有新的大脑加入进来,这颗大脑还要足够顶级。

我不确定钱能行,但我觉得和华国合作的可能性最大。

华国有着全球最多的华裔,过去我们能和阿美利肯争夺德意志的科学家,为什麽我们现在不能和阿美利肯争夺华裔科研人员的支持?

华裔有着足足7亿人口,这7亿人口里总有一天会有教授一样的人才涌现。

而我们难道不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和华国在科研领域展开合作吗?」

格卢什科是标准的实用主义者,他停顿片刻后说道:「瓦西里同志,要知道我们好不容易才等来这样的机会。

如果是尼基塔的话,那麽我们的要求一定不会被允许。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而现在换成了列昂尼德。

尼基塔不会做,所以列昂尼德才会。

你知道吗是为什麽吗?」

米申能做到局长,敏感度自然拉满了:「当然,为了证明尼基塔是错的,证明自己把对方给换了的正当性。」

格卢什科点头道:「没错,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现在列昂尼德上来之后,对于登月的渴求只会更严重。

尼基塔时期,加加林作为苏俄人,第一个踏上了月球的土地。

不管是不是苏美联合登月,总之上去的是苏俄人,手握月壤分配大权的也是苏俄。」

在登月之后,尼基塔去哪个国家,就给人家送上一克月壤作为礼物,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现在再去送月壤,只会让民众们不断回想起,这是尼基塔在的时候,完成的登月任务。

列昂尼德上来之后,可就再也没办法登月了。

更要命的是,我们的最大对手,阿美利肯还单独实现了登月。

所以未来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而N-2明显有着我们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

我们需要引进外部力量,来重新启动整个登月计划。

而外部力量,还有比钱更合适的人选吗?」

在当下的阵营里,第聂伯罗夫斯克南方设计局的费多罗维奇·乌特金也许会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但很明显,格卢什科的意思是,就要一股新的力量进来打破现在的僵局。

而南方设计局说白了和苏俄航天局内部没有本质区别,大家学的都是同样的招数。

格卢什科希望能够引进其他门派的高手来主导N-2的研发。

米申问道,「问题在于,N-2科罗廖夫同志生前无法解决该问题,我们也同样无法解决该问题,又如何保证钱能解决这个问题?」

格卢什科解释道:「我们未必要造N-2,我们需要的是一款能够把苏俄人送上月球的火箭,它只是叫N-2,它是不是N-1的改进款不重要。

它是采用N-1的技术框架,钱解决了多台发动机并联问题,还是说钱用了新的技术路线,这不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要把责任给丢出去。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克里姆林宫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迟迟无法解决,我们也很明白我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那让钱来试着解决,克里姆林宫的压力由华国同志们来帮我们分担.」

米申读出了格卢什科没说完的后半句台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只有这才能足够打动一位资深的技术官僚。

很明显,米申和格卢什科这批苏俄航天局的技术官僚,面临的压力不是原时空所能比的。

原时空,尼基塔没搞定登月,苏俄人没能上月球,苏俄更没有拿回月壤在socialism阵营里到处嘚瑟。

登月的巨大功绩,即便现在尼基塔已经下去了,列昂尼德也无法忽视。

这条时间线,被彻底改变后,列昂纳德只会给苏俄航天局越来越大的压力。

格卢什科一方面真觉得钱会是一个好选择,另外一方面也确实觉得华国同志是个完美的甩锅对象。

至于对方如果真的能做到,那NASA有教授,我们苏俄航天局有钱的助阵,这一点都不丢面子好吧。

米申显然也想明白了这一茬,「我明白了,我会和克里姆林宫充分汇报我们的想法的。」

至于克里姆林宫为什麽会听,技术官僚们都这麽说,克里姆林宫难道会不懂吗?

华国方面会不会同意,他们则完全没有考虑过。

毕竟对华国而言,这可是难得的可以掌握苏俄火箭研发技术的机会。

哪怕这像格卢什科所说的那样,没有高精尖加工能力和材料制造工艺,就算有技术也没用。

但有比没有管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丶志在长远的国家,华国不会觉得这个没用。

攀枝花天气晴朗,这里哪怕冬天都有着充足的阳光,和燕京灰蒙蒙的天气截然不同。

51区在地图上甚至都找不到。

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建筑内,房间不大,却充满了庄严气息。

办公桌上堆放着大量文件和几本来自阿美利肯最新的科技杂志(翻译版)。

钱院长每次来这间办公室都感慨万千。

他来的很多。

几乎是眼睁睁看着这间办公室的军事类书籍慢慢消失,变成最新的科技杂志。

而科技杂志的边缘能看出明显经常翻阅的痕迹。

窗外只有鸟叫,其他声音一概没有。

整个51区就像是沉默的怪兽一样匍匐在西南腹地。

钱院长能看到对方手里拿着的信封上印着锤子与镰刀的图案,图案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对方皱起的眉头也充分展现出事情的非同小可。

「您找我?」

「钱院长,坐下说。

我有个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收音机的低鸣和窗外的微风声交织在一起。

「苏俄的柯西金同志即将来燕京拜访,同时他们还带了苏俄航天局的同志一起前来,莫斯科方面点名表示希望你能够出席,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苏俄方面希望你来负责N-2火箭的研发。

而这次在燕京的见面就是一次面试。」

此言一出,钱院长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微微皱眉,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重复道:「N-2火箭?苏俄要我去负责他们的登月火箭研发?」

「是的,根据我们的猜测,阿波罗11号的成功登月,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科罗廖夫同志的去世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N-2火箭的研发接连受挫。列昂尼德同志显然是急了,希望藉助你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追赶进度。」

此时的华国人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还有跨国提前甩锅这一招。

「这是个出人意料的请求。

但考虑到我在51区任职的经历,我实在不能也不愿意在这个时间点出国。

我们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的计划正处在关键时刻。

在此时我绝对不应该接下这个任务。

但毫无疑问,这是巨大的机会,是能够让我们同志接触到苏俄航天核心技术的机会,我也同样不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

既然有面试,那意味着他们也不确定我可以,那麽我不合适去,我们可以派一个一定可以的同志去。」钱院长沉声说道。

「哦,谁?」

「我认为王曦继会是合适的人选。

我的想法是这样,以我工作繁忙为由推托,然后让王曦继和苏俄航天局的同志见面,我全程陪同。

提出联合研发的模式,王曦继人在莫斯科,我们经常线下见面讨论项目进展,燕京方面提供远程技术指导。」钱院长说道。

「苏俄方面会同意这样的合作方式吗?」

「尽人事听天命,树莓派要比苏俄的火箭技术重要的多。

我们只是单纯秉持着能不错过就尽量别错过的想法谈谈看。

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办法参与到阿美利肯和苏俄的航天竞赛中去,但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这场竞赛中会出现我们华国的身影。

既然如此,那现在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技术上的储备。」钱院长说道。

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先辈的付出,未来的世界,华国不但坐在了这张牌桌上,甚至这张牌桌上只有华国和阿美利肯的身影。

「我相信熙及的水平足够主持N-2,越是有压力,他越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再加上华国的支持,我相信他能圆满完成任务。

包括这次面试,我也有信心。

只要苏俄真的想寻求外部帮助,我们会是最合适的合作对象。」钱院长补充道。

「钱院长,我还想问一下,那就是搞清楚他们的火箭设计,对我们造洲际飞弹有帮助吗?」

「有帮助,但帮助有限。

我们搞清楚他们的理念,学会他们的方法,从长远来看,对我们肯定是有巨大帮助的。

短期来看,他们在燃烧室和发动机领域的设计我们能用到的地方有限,毕竟我们在材料领域太孱弱了。

中期来看的话,如果可以,我会和熙及充分沟通,让他在主导该项目的时候,可以试着用一些我们能造的出来的金属去打造发动机进行测试。

这样这部分结果我们就能直接拿来用。

而我们也能通过远程传真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树莓派的实时计算能力,这样相当于完全是花苏俄的资源去研究我们自己的航天发动机技术。

不过具体的理由我还要好好再和熙及商量一下。

要怎麽包装这个项目,包装成是为N-2着想。」

「那我们有没有可能搞到苏俄航天领域的合金配方?」

「有一定可能,毕竟和他们合作过程中总是能够获得具体参数,靠这些参数和他们透露的信息,逆向破解是有可能的,但我们别报太大期望,这只是有可能。

因为对方有可能是误导我们,我觉得可以做,但没有太大必要。」

钱院长深谋远虑,短中长的收获都想好了,希望把这当成前所未有的良机。

而苏俄又犯下了惯性思维导致的错误,把华国当成其他socialism阵营的盟友国家了,会甘愿只做苏俄分配给他们的一摊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