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308章 顶级的外交官

科技入侵现代 第308章 顶级的外交官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26 03:01:09 来源:源1

第308章顶级的外交官

阿美莉卡代表阿瑟·戈德伯格连忙拍了拍麦克风纠正道:「抱歉,我们不相信来自苏俄坠落预测,我们不相信苏俄的技术,我们需要苏俄提供其核动力卫星的所有技术细节和此次坠落卫星的所有相关参数,NASA会在教授的带领下完成坠落预测。」

这话让枫叶国代表罗伯特·麦克唐纳一下就醒了过来:「没错,我们不要苏俄的坠落预测,我们要教授来进行坠落预测!

时间不多了,请苏俄方面尽快把相关数据」

戈德伯格纠正道:「不是相关,是所有!」

什麽叫明明只有一个席位,但是却有无数个发声筒啊。

哪怕现在是老特鲁多,枫叶国有一定的自主权,他们也照样唯阿美莉卡是从。

因为事发紧急,所以麦克唐纳和戈德伯格私下没有对好话。

不过这不重要,哪怕在会议现场,戈德伯格也能毫无顾忌地指挥麦克唐纳该说什麽丶不该说什麽。

「是的,苏俄方面必须把所有数据和技术细节都交出来!这才是足够负责任的行为!」

麦克唐纳放弃治疗了,直接把刚才戈德伯格的话进行复述,「我既然是傀儡,那干嘛还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费多连科猛敲桌子:「苏俄在航天领域的技术不容任何国家污蔑!我承认教授在航天领域的造诣,但这不是质疑苏俄的理由!

哪怕教授亲自在这里,也不能逼迫我们交出所有技术细节。

我们会尽到该尽的国际义务,提供必要的信息,但这不是阿美莉卡逼迫我们提供技术细节等非关键技术的理由,更不是藉机攻讦苏俄丶诋毁苏俄的理由!」

费多连科态度强硬。

如果是尼基塔在克里姆林宫,他也许不会如此强硬,但因为已经换成了列昂尼德,这位属于草草上台,在这个时间节点权柄还不够牢固,一定程度上他仍然要和柯西金丶波德戈尔内三人分享权力。

列昂尼德必须要强硬,强硬才能显示出他的正当性,尤其现在处于越战期间。

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今年年中柯西金访问阿美莉卡,和林登·詹森访问是列昂尼德故意给柯西金挖的坑。

今年年中葛底斯堡会议后,明年苏俄就要搞布拉格之春,等到71年的时候,柯西金将彻底失去在外交领域的影响力。

费多连科作为老牌外交官,活跃在双方对抗一线的战场上,他深知一个道理,软弱也许能够赢得一时的掌声,但强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真的要「软弱」,那也得是莫斯科方面通过电报的方式命令他「软弱」,而不能是他自己去示弱。

这里对费多连科个人倾向的猜测源自于他的背景以及在布拉格之春期间在联合国的发言,他毕业于莫斯科东方研究所。

戈德伯格轻蔑一笑:「呵,苏俄人的航天技术?是指科罗廖夫去世后,就再也没有办法独自登月?还是指发射核动力卫星,在教授的提醒下,还坚称自己没问题,直到卫星坠地才匆匆通知国际社会?

如果这样的航天技术都值得骄傲的话,那麽阿美莉卡的航天技术就是外星科技了。

我下次去华盛顿开会的时候,得好好问问教授,他是不是和外星人有联系。」

戈德伯格的话引来自由阵营代表们的笑声,显然这种既能让苏俄吃瘪,又能体现西式幽默的话语,让代表们很受用。

费多连科知道事实摆在眼前,自己继续纠缠这一点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他转移话题道:「我已经强调过,苏俄方面会提供一切必要数据,我相信以教授的能力,通过我们提供的数据能够计算出卫星的坠落位置。」

戈德伯格的表情从刚才的调侃变成严肃:「教授的能力毋庸置疑,但问题是,我们之所以坚持需要苏俄方面提供完整数据和具体技术细节,是因为我们担心苏俄方面提供的数据存在隐瞒的地方。

我们需要这些东西来进行相互对照,保证用于计算最终坠落位置的数据是准确无误的,核污染不是小事,卫星碎片坠地更不是小事,我们不是觊觎苏俄的卫星技术,哪怕是核动力卫星,对阿美莉卡的价值非常有限。」

费多连科脸色铁青道:「苏俄绝不会提供误导数据!我们深知这件事的严重性,所以在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联合国秘书长,召开了紧急会议。」

戈德伯格同样寸步不让,「抱歉,我昨天才和教授通过话,我充分徵求过他的意见。

这是他的指示。

他表示,苏俄方面未必会给错误数据,但无论是你又或者是克里姆林宫,都无法确保苏俄航天局提供的数据是准确无误的。你们既然会发射核动力卫星,而且是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连续发射10枚,说明苏俄航天局对这款卫星有着充分的自信,因而忽视了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而这次坠毁,苏俄航天局内部的解释肯定是意外,他们一旦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数据,也许会被我发现这不是意外,而是他们的设计错误,或者是其他问题,那麽克里姆林宫会发现苏俄航天局提供给他们的报告出现偏差,那麽这些偏差是工作失误还是主观刻意我就不做过多揣测。

单纯从这个角度出发,从苏俄航天局为了掩盖其工作失误的角度,提供存在问题数据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需要完整数据,是为了确保数据之间的耦合性足够高,有问题的数据可以从物理学原理和数学本身进行洞察,进而最终做到把核动力卫星坠毁的精确位置找出来。」

戈德伯格说完后停顿片刻,「以上是教授的原话,他从年初的时候就在提醒苏俄方面,无论是我,还是林登·詹森总统,都对教授的判断充分信任,教授的判断既是出于专业知识,也是出于对人性的洞察,所以我会在这里敦促苏俄方面提供完整数据。」

在座代表们交头接耳,因为确实有道理。

哪怕是苏俄阵营的代表们,大家没有说话,但内心同样觉得有道理,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谁不知道谁啊。

麦克唐纳补充道:「戈德伯格大使,请代我向教授转达来自枫叶国最诚挚的感谢,其次我认为,苏俄方面一定要提供完整数据,这不仅仅是枫叶国一个国家的事情,这更是全世界的事。

苏俄航天局说大概率会在枫叶国坠落,但如果不是呢?如果苏俄航天局的估计错误,在其他国家坠落?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准备,这会造成多少伤亡?又会造成多少无法控制的污染?

我们需要更专业的人士来提供精确判断。

枫叶国的意见是,我们只相信教授做出的判断和预测。」

戈德伯格点了点头:「希望苏俄像其所说的那样,充分履行应尽义务。

而不是逃避,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才面对,我们需要在问题出现前就做出行动。」

费多连科已经恢复了平静:「主席先生,各位代表,这是一次技术意外,而非故意行为,我们已经体现了负责任的态度,阿美莉卡和枫叶国代表正在将此事无上限的政治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将教授搬出来为他们的说辞提供佐证。

但考虑到《外层空间条约》和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莫斯科方面会对枫叶国的提议进行进一步的研讨,我们会尽快给出最终的答覆,我在此呼吁国际社会冷静对待,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一名好的外交官,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你不能一直被动挨打,现在的战场既然已经摆明了不利于你,那你就要懂得创造新的战场,在这新的战场上,发起进攻。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外交丶辩论丶舆论攻防,这些的内核有很大的共性。

费多连科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外交官之一,他迅速捕捉到了能够进攻的点:

「另外我需要强调,一颗卫星的坠落尚且能够造成如此大的反响,在阿美莉卡和枫叶国代表的口径中,似乎会对枫叶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各位都知道,就在今年年会,阿美莉卡的林登·詹森总统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要发射一万颗卫星遍布在我们的天空。

这一万颗卫星的数量远远多于我们发射的卫星,坠毁的风险也远远高于我们所发射的卫星,那麽这一万颗卫星就是悬挂在人类天空的飞弹,随时有坠毁的危险。

故我在此呼吁阿美莉卡方,不能以防御为由,行危险之实,将人类安危至于不顾之地,按照教授在记者会上的说法,阿美莉卡同样会发射核动力卫星。

如果阿美莉卡的可回收火箭技术研发成功,我们很难想像,人类天空的核动力卫星会是10颗。

即便核动力卫星没有在地面坠毁,而是在大气层解体,核辐射也照样会随着气流,遍布全球,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核辐射丶核污染。

我在这里呼吁,应该成立国际技术委员会,充分对太空核技术进行评估,建立安全标准,确保所有国家的太空活动公开透明。」

你不是要我公开吗?那你也得给我公开。

正好我对你们要搞的可回收火箭丶核动力卫星也很感兴趣。

费多连科一下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把局势给扭转了过来。

他深知,哪怕都是自由阵营,也不是所有人都和阿美莉卡一条心,被阉割的德意志先不谈,光是英格兰和法兰西这两个国家,他们会想看到你老美所谓星球大战,所谓卫星铁幕打造成功吗?显然不会啊。

苏伊士运河之争才过去十年,那次可是美苏携手逼迫英格兰和法兰西交出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英格兰和法兰西早就想捣乱了,只是之前没有机会捣乱。

现在苏俄代表给了他们一个正大光明的捣乱藉口,那还不得使劲捣乱啊。

英格兰代表休·卡拉登勋爵丶法兰西代表丶西德代表等纷纷发言,表示苏俄应该公布详细技术资料和具体参数,但阿美莉卡的星球大战计划也同样应该放在联合国框架内接受监督。

这样的变化,让戈德伯格有些猝不及防。

两个议题进行了捆绑,看你接不接招。

「抱歉,我们的星球大战计划由教授负责,绝对不会出现和苏俄一样的情况,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保证地球的安全。」

戈德伯格反反覆覆就是这一套,我们先谈苏俄的问题,我们有教授,教授绝对不会出问题,我们不会导致卫星坠地。

一时间场面格外混乱。

印度代表拉梅什·辛格表示,可以由印度牵头成立国际技术委员会,来避免美苏双方影响到委员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当天会议结束后的联合国新闻室,挤满了记者,镁光灯此起彼伏。

由联合国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试图平息争议。

费多连科:「女士们,先生们,宇宙250号是一颗用于科学研究的卫星,因意外故障失控。

苏俄方面秉持着负责任的态度,已通知联合国和枫叶国,并将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冷静对待,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随后戈德伯格发言:「我们已和苏俄方面沟通,确保其提供卫星完整数据,由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对坠落地点进行计算,确保核动力卫星的坠落能被提前预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在卫星坠落后,我们会启动晨光行动,来清除其带来的核辐射。」

费多连科纠正道:「是可能的核辐射。」

戈德伯格直言:「抱歉,就是核辐射。」

当其他国家提出要公开技术接受监督之后,美苏双方迅速达成一致,苏俄方面提供核动力卫星的完整参数,阿美莉卡方面则负责对坠落地点进行预测。

其他国家的意见不值得一提。

苏俄的阴影蔓延是如此之久,久到六十年后,大毛闪电战打成了烂泥角力的烂仗,还有人鼓吹所谓上三常。

发布会后,全球媒体掀起热议。

《华盛顿邮报》头条称:「苏俄核卫星威胁北美」。

《真理报》反驳:「阿美莉卡借事故抹黑苏俄科技」。

林燃又成为了舆论热议的焦点,枫叶国和阿美莉卡民众都在期待着林燃给出的坠落位置。

位于亨茨维尔市的红石基地,现在应该叫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巨大的IBMSystem360计算机集群占据了大半个房间,要知道这个房间可不是一般的房间。

计算机集群概念已经深刻贯彻到IBM的计算机设计中。

(IBMSystem360)

这是最新版的System360,和1964年发布的首版比起来,这款IBM大型机除了支持动态资源响应外,还引入了高速缓存存储器,使得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比之前强了12倍。

机器发出低沉的嗡嗡声,穿孔卡片堆积如山,技术员们忙碌地输入数据。

IBM的技术工程师们也来到了现场,他们今天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证明最新款的System360在计算能力上比教授更强。

计算机的优势就在于计算能力,结果每次在关键的瞬时计算上,比不过教授也就算了,在大量数据的轨道计算上,发展这麽多年,总得比过吧?

对IBM来说,要是能够在计算上正面战胜林燃,这也算是一则不大不小的新闻了,放华尔街,那更是能极大程度提振IBM的股票。

林燃和NASA的轨道力学专家们丶IBM的工程师们都在等着华盛顿送来的具体数据。

数据一到,双方就会正式开始计算工作。

近两周的大气阻性和太阳活动数据已经记录在了黑板上。

先到的是电报,苏俄提供的数据包括倾角65°,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00公里,发射时间1966年9月18日。

这是简易数据。

完整数据则由专机送达。

数据到之后,工程师们将苏俄数据与NORAD的SPADATS空间探测与跟踪系统观测结合,输入计算机。

IBM的工程师们盯着印表机吐出的结果。

汤普森汇报导:「初步计算显示,卫星的轨道正在快速衰减。预计再入时间在6月15日左右,误差正负值在24小时。」

NASA的轨道力学专家,福斯特皱眉,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

他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宽广的区域,从太平洋一直到北美大陆。

福斯特:「大气密度模型是关键。

这个模型还不够精确,我们需要假设最坏情况。

汤普森,调整拖曳系数,考虑卫星的横截面积和质量。」

他们连夜工作,重新引入了Jacchia大气模型,对高空大气密度进行估算。

哪怕是最新的System360,计算一次轨道衰减也需要2小时,这还是建立在IBM工程师就守在现场,一出现问题,立马排查修复的基础上。

而林燃的答案早已写在一封薄薄的信里,放在桌子上,他已经去忙自己的工作了。

林燃只在自己办公室里花了半天时间就给出了答案。

当他走进这间充斥着机器嗡嗡声的房间,把答案放在桌子上的时候,IBM的工程师们都感到了强烈的挫败感。

人家就只要半天,他们哼哧哼哧干半天,一问精度,五千公里,正负一天。

IBM工程师团队的负责人,乔治·格林满脸苦笑,「教授,你这样会让团队里新来的小伙子们没有信心。

本来大家这回还挺有信心,我们新款的System360用到了很多新技术,你这有点太快了。」

林燃有很多身份,NASA局长丶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IBM的首席科学家。

这个身份不能放在明面上,联邦在1963年生效的P.L87-489以及《关于利益冲突和道德标准的备忘录》里明确强调了联邦高官不能在企业任职。

但规则是规则,实操是实操,IBM过去有首席科学家,1963年之后,这个职位还是有,但是职位上没有人,没有名字。

1965年之后,珍妮·赫斯特出现在了IBM董事会成员名单里。

林燃是IBM的首席科学家,属于是心照不宣的事实。

就像后世国会山股神一样,她不会承认,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林燃笑了笑:「小伙子受点打击挺好的,这是IBM在NASA工作的工程师们的必经之路,毕竟我不是所有事情都会参与计算,你们还是很有必要。」

乔治·格林又苦笑了,他问道:「教授,你说什麽时候,计算机能比你强?」

林燃头也不回地说道:「很快的,乔治,你肯定能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乔治·格林身旁已经在这干了五年的工程师吐槽道:「教授五年前也是这麽说的。」

乔治·格林侧身拍了拍他的头:「大家打起精神来,我们不能比教授慢太多!」

新来的工程师张嘴喃喃道:「BOSS,我觉得记者们说的没毛病啊!」

乔治·格林问道:「记者们说了什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