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370章 月球基地的基石

科技入侵现代 第370章 月球基地的基石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29 03:46:33 来源:源1

也许林燃不这样做,也不会发生什么,不会有任何影响。

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林燃在白宫混迹多年,除了科学家这层身份外,已经是一个娴熟的政客,或者说政治家。

这是他过往经历从政治角度思考的结果。

欲取先予。

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在哪里?前者什么都能交易,为了个人利益,什么都能摆上交易桌;后者会有自己的核心坚持,会有理想抱负,在核心坚持上寸步不让,哪怕当下形势对自己不利,不得不让,让一步海阔天空,他也不会选择让步。

“林教授,唉,我很少把你当年轻人,和你平时打交道的过程中,只有看到你的脸我才会想起,你才那么年轻。

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认识,大多数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都未必能够学会的道理。

有人说林太行运气好,我看未必,他的教育理念可能超出了这个时代。”林中清感慨道。

林燃心想,啊,我爹除了打钱外,还对我有什么别的帮助吗?我这纯纯是靠自己摸爬滚打过来的。

“但其实你也未必要做到这一步,燕京对你肯定是百分百信任的,换谁来挑拨,都影响不了这点,你担心的点是很极端的情况,我认为在我们这个形势下,几乎不可能发生。”林中清接着说道。

林燃咧嘴笑了笑:“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名声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像钱院长这样的科学家,他在有的时候不也得随风起舞确保他麾下的核心科研机构不受影响么?

未雨绸缪而已,我也希望不会发生,相信它不会发生。”

燕京,林中清从申海交大调任地方前,他要去一趟燕京接受谈话。

“大致就是这样。”林中清汇报完之后。

坐在他对面的中年男子大笑道:“好一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林校长,我看林教授才是真正的妙人,什么都没说,但又什么都说了。”

林中清了然:“是啊,什么都没说,但什么都说了。”

什么希望不会发生,相信不会发生,还特意提到了钱院长,这不就是最好的明示吗?

当前形势是什么?是在阿美莉卡压力下,华国需要的是突破,科技突破绝对意义上的重中之重,别说林燃还不是圣人,就算林燃真的成圣人了,也不会有人拿他怎么样。

甚至同样的发言,他在外滩峰会上讲,杰克马会销声匿迹,但林燃去讲,只会被冷处理,绝对不会影响到他个人。

但这是现在,形势变了呢?如果华国超过了阿美莉卡,外部压力消失,那个时候,你还能享受这样无条件的优待吗?

林燃特意提到的钱院长,既是举例,也是在诉说他的抱负。

“好了,我知道了,不用去理会,我们不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大家各司其职,我们做好我们的事情,林教授做好他的事,聪明人之间不需要把话说的太明。”

旋即,中年男子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后生可畏,这觉悟,要是在科研领域天赋不是如此杰出,我都想让他去地方锻炼了,我还真挺好奇,他要是去到地方,能不能做到与光同尘,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最后又摇了摇头:“可惜可惜,天才总是这么的稀少,在林燃的安排上也没有办法按照我的个人喜好来办。”

“不是,校长,你这?”彭慧是校长助理,他是去年才评上的院士,之前是复旦高分子科学系的主任,一直从事的就是高分子材料。

今天来学校,惊闻噩耗。

前段时间,大家还在商量,要怎么才能和交大在申海地界上分庭抗礼,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交大在全国范围的分数线已经快要比复旦平均高出二十来分了。

二十来分,已经有梯度了。

而且像IMO金牌这种,过去只有燕大能捞到,水木有丘成桐的加持都很难捞到,现在交大偶尔也能捞到。

在外界,交大就是当之无愧的top3,复旦已经沦落到和浙大去争top4的地步了。

在申海这个地界,很多申海本地学生能擦边去燕大或者水木,过去选择留在本地挑个好专业,大家和交大五五分,现在首选是交大,然后才能轮到复旦。

面对如此局面,最近的光伏组件又是一剂新的加速剂。

这就好比大家都是在路上跑的赛车,比的是谁跑的快,大家本来速度差不多,但交大那边动不动就上个加速buff,已经超出一截了,最近又搞了个大的加速buff,一下又窜出一截。

复旦也在申请类似前沿科学研究中心的东西,他们申请的叫材料科学系材料科学智能研究中心,主打的就是人工智能在复杂科学问题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和材料学的结合。

报告打到教育部去,已经打了好几年了,从2018年开始打,现在这都2024年了,报告都还没批下来,转眼就听到交大那边特批了一个前沿科学研究中心,职能定位和他们想建的几乎一模一样。

给交大批了,意味着复旦获批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还面临交大连绵不断的打压。

像这次的光伏突破发文,复旦只去了两位青年学者,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打压,交大去了小50号人,我们只去了2个?我们在材料学领域比交大差吗?

不过彭慧万万没想到,自己前脚还在和校长商量对策,校长后脚就投敌了。

“是的,组织已经决定了,我要调任交大,担任交大的校长。

我也不是谦虚,老林要离职,如果要从申海本地教育口选人的话,我肯定是最合适的那个。”金利解释道。

彭慧傻眼了,你确实合适,但问题是,你是复旦出身的,跑到交大去当校长,这合适吗?这是投敌啊!

他喃喃道:“不是,校长,我们不是说好要振兴复旦,把交大打趴下吗?”

彭慧实在不敢想,自己之前所说的那些,类似打趴交大的话,在交大校长耳中会作何感想,他更想不到,复旦校长有朝一日会变成交大校长。

金利义正言辞道:“是啊!我本硕博都是在复旦念的,我对复旦的感情毋庸置疑!

我这次去交大,也是为复旦谋出路,我去了交大之后,就能搞清楚交大这几年是为什么发展这么好,我去交大取取经,到时候回来搞好复旦。”

彭慧彻底无语,你这说的是不是太扯了一点。

交大怎么崛起的,我们不是讨论过很多次吗?还不是因为运气好,出了林燃这样一号人物,直接带交大起飞?

要是深红、阿波罗科技这些企业和复旦关系密切,复旦学子能够去这些地方实习,实习后无缝入职,复旦分数线也会水涨船高。

多了顶级学者有一定作用,但多了两个不是校办企业,胜似校办企业的巨企,这才是最关键的。

问题是,复旦要到哪里去搞两个巨企?还是难度最高的航天和人工智能。

而且金利去了真的会回来吗?彭慧很怀疑,这恐怕想的是一去不回,去了之后直接和交大校长一样,从高校行政体系跳地方吧。

也就是对方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彭慧不得不保持修养,不好开麦质问,但他还在复旦,还得为复旦争取:“校长,是这样,燕京那边不是批了交大成立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吗?

您过去当校长,这个中心能不能给一部分的职位给到复旦的青年学者们,这样它名义上是交大办的,实际上变成复旦和交大合办。

后面可以先和燕京申请,让它变成交大和复旦合办的科研机构,做出成绩之后,再从一个高校下辖科研机构,升格成申海地方甚至是燕京直属的科研机构。”

彭慧的想法是,先实际上这样运作,再谋求名义上的合办,升格那都是画饼。

金利点头道:“那肯定,不过这也不是我说了算,你知道这中心成立是因为谁,我哪怕是校长,在林教授那边也没有话语权啊!

我肯定帮复旦尽力争取!”

尽力争取就是不会争取,这潜台词彭慧太懂了,他是校长助理,这已经算是高层职位了,这些行政辞令他太懂了。

毕竟他对下属有的时候也会用类似的辞令。

至于林教授,彭慧更不抱期望了,你指望一个交大人对复旦另眼相看吗?还是才毕业没几年的交大本科出身、名满天下从未遭受过挫折的年轻人。

彭慧最后问道:“所以校长,我看前沿科技中心应该也缺一位主管行政事务的副主任,您看我?”

金利点头道:“我看你就比较合适,我试试看。”

为什么这又会答应?因为金利去交大也得有自己人,像副主任这种职位,新成立的机构,安排自己人不就很合适吗?

二来,林燃是主任,副主任经常和林燃打交道,安排自己人,间接拉近关系。

可以说算盘打的非常精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林燃早有安排,只能说机关算尽也没算到,林燃会安排自己的爹来接这个位置。

在简中互联网上,对阿波罗科技的月球基地建设项目,关注度一开始达到一个峰值,此后慢慢下降,最近则又慢慢回升。

这和他们高调宣称的月球超导计算中心有关,但同时还是因为这是一个基建项目,基建项目是有实物的。

它是一个大型的基建项目,肉眼可见地在扩张。

在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陨石坑边缘,永恒的阳光洒在已扩张至数平方公里的光伏阵列上。

这些阵列不是平铺的,而是垂直的,垂直阵列能够减少尘土积累,月尘问题可要比地球严重得多。

NASA找来的供应商采取的月球光伏发电方案是月球光伏车,太阳能板在车上,然后需要收集太阳能的时候,太阳能板就平铺,不需要的时候,就从平铺切换成垂直,避免月尘的堆积。

而华国采取的就直接是垂直,因为得益于投放成本低,所以华国可以牺牲一定的光电转化效率,用来获得更高的稳定性,更长的使用寿命。

这些硅基光伏组件是专门针对月球环境设计的,每一块面积约2平方米,效率在23%左右,由阿波罗科技的多次发射任务运来,总输出已达50MW,足够支撑整个基地的能源需求。

在沙克尔顿陨石坑的阴影区域里,这些光伏组件的占地面积扩张速度非常快。

阿波罗科技每次的发射任务,最多的就是这些光伏组件。

然后这些光伏组件,因为缺乏能源的缘故,所以一开始是需要宇航员自己去搭建。

也就是说在过去几个月,都是韦旭航、钱飞和赵建国这些宇航员亲手铺设:穿着宇航服,拖着组件,一块块固定在月壤支架上。

过程枯燥而危险,月尘静电吸附,组件容易滑落,而且要考虑到月球重力仅为地球1/6,让每一步都像在水里面行走。

从直播视角,就是宇航员把人类造物铺设在月球表面,第一次看很新奇,之后就越来越没意思。

但到达底部就会上升,因为你铺设的面积越来越大,视觉效果越来越直观。

华国人天然就喜欢这种种田的感觉。

加上这次和过去有所不同,因为光伏组件和配套供电设施的建设完成,这次是第一次机器人在月球作业。

此后,哪怕没有人类宇航员在月球上,机器人也会自动作业,铺设光伏组件。

这是一款名为吴刚的六轮履带式机器人,重约300公斤,装备机械臂和激光扫描仪,能自主导航并铺设光伏组件。

它使用最新的算法,基于SLAM技术,在月球地形上规划路径,避免坑洼和岩石。

能源来自小型锂硫电池,结合光伏自充,能连续工作72小时。

这次,是机器人第一次独立作业——人类只需监控。

韦旭航站在控制舱的观察窗前,双手交叉胸前,显示屏上实时传输着机器人的视角:“这该死的月球打灰生涯终于要结束了。”

赵建国纠正道:“这不是打灰,这是铺光电板。”

韦旭航无语:“月球铺光电板和地球又不一样,月球铺这玩意有月尘,这和打灰有啥区别?随时宇航服上都沾有尘埃。

不过好在,第一步终于完成了,不再是人类宇航员在月球上当苦力打灰了。”

赵建国瞥了他一眼:“你以为后续就不用打灰了?你没看规划图?”

韦旭航哭丧着脸说道:“你说的对,这里刚干完,下一个工程又来了,就不带停息的。

这宇航员和工人没啥区别,干的都是体力活。”

下一步是什么?下一步是建造电磁发射轨道。

从沙克尔顿延伸到德格尔拉赫陨石坑的轨道。

这里的轨道是平铺形式的,既能用来当做是脱离月球轨道的飞船发射,也能作为往返于两个陨石坑之间的运输装置使用。

有点类似于地球上的磁悬浮列车概念。

而为了避免月球上的复杂环境对这条电磁轨道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先铺设以月壤为结构材料充当地基,然后安装轨道,最后再将结构材料给覆盖上。

更直观一点说就是,要用月壤作为挡土、支撑和辐射架的骨架和基础。

整个铺设骨架的过程能由机器人来做,但最后的组装,加速模块的拼接,这些靠机器人精度是不够的,最终还是得宇航员们来。

先铺光伏后建铁路,纯纯苦力。

地球上阿波罗科技的官方直播间,主播倒是很兴奋,“看!我们的吴刚先用激光扫描地表,计算坡度。

如果超过5度,就自动调整支架高度,确保组件倾角优化到23.5度,匹配月球自转轴。”

能在阿波罗科技当官方主播,起步得是理工科双九硕士,在经过培训后专业知识那叫一个信手拈来:“光伏阵列的效率取决于入射角,在月球南极的准恒光区,能达年平均80%容量因子。

至于大家所担心的如果月球沙尘暴来袭,机器人的可靠性,这点我们早有考虑!

吴刚有振动清洁系统,能抖落尘土。”

主播接着说道:“各位观众,你们正在见证历史!这是月球上第一次由机器人自主铺设光伏组件。

吴刚正从基地出发,履带碾过月壤,速度约2米/秒。为什么这么慢?因为月球地形复杂,它必须实时计算重心,避免翻车。

而这些光伏组件是砷化镓薄膜型,重量轻,抗辐射强,能在月球真空下工作20年。

现在,机器人伸出机械臂,抓取组件,完美对齐!它使用超声波焊接固定支架,强度是地球钢材的1.5倍。”

直播画面切换到机器人第一人称视角:机械臂精准拾起一块光伏板,扫描地表,喷射少量胶凝剂固定底座,然后展开面板,连接电缆。

整个过程流畅如水,耗时仅5分钟一块。

主播继续解说:“这不只是铺设,这是我们月球基地的基石!

光伏阵列扩张后,将为3D打印工厂和核裂变站提供冗余电力,支持氧气生产和水循环。

这也是整个能源自给的开始。”

直播间的弹幕在刷屏:

“太酷了!机器人比人类稳多了,终于不用看宇航员手抖了!”

“我想问下机器人AI是基于什么框架?TensorFlow还是PyTorch?”

“月球版光伏铺路机!”

“老中不愧是基建狂魔,在月球上也开始基建了。”

“不是,什么时候种菜?我想看种菜了。”

“历史时刻!人类征服月球的第一步,从能源独立开始。”

在弹幕中,机器人完成了第一排铺设,阵列边缘再度扩张了10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