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 第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第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簡繁轉換
作者:洒家要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8-06 14:59:39 来源:源1

叶晨对《少年犯》这部作品是寄予厚望的,因为故事是导演张良的原创,所以他在内心描写以及人物弧光方面下足了功夫,整整修改了三稿,最终才算是定了下来。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眼看着就到七夕节了,叶晨深知自己的这部小说应该寄出去了。只不过投到哪家杂志社,这是个问题。他现在要做的是抢在刘心武十一月份发表的《班主任》前面,成为伤痕文学的开山怪。

然而叶晨心里很清楚,别看国内各个文学期刊已经准备相继复刊,可各大杂志社的编辑现在已经是杯弓蛇影了,在求稳的情况下,几乎没人敢去触碰雷池。

叶晨在《人世间》的世界里,魂穿周秉昆的时候,走的就是文学创作的路子,刚好也是卡在当下的这个时间节点,所以他很清楚谁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编辑。

复刊后在期刊上第一个刊登小说的杂志是《魔都文艺》,主编是钟望阳钟老,首期刊登的小说有邓友梅的《战友之间》。

《人民文学》虽然一九七六年一月就复刊了,可是上面多是一些诗歌、报告文学和理论文章,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发布的首部小说要比《魔都文艺》晚了整整一个月。

黄土高原的秋风一日紧似一日,卷着枯叶在沟壑间打着旋儿。叶晨将厚厚一摞誊写工整的《少年犯》手稿仔细装入牛皮纸信封,?上邮票,在信封上郑重写下“魔都市巨鹿路675号《魔都文艺》编辑部收”。

叶晨选择这家即将复刊的杂志,不仅因为其敢于率先刊登小说的魄力,更因为他知道,杂志社的主编钟望洋先生,是一位有胆识,有担当的老编辑。

信封投入邮局那墨绿色的邮筒时,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叶辰望着邮车卷起的烟尘,心中并无太多忐忑。他知道这部作品的分量,也知道历史的浪潮正需要这样的声音。

信件穿越千山万水,抵达了尚在筹备副刊、气氛紧张而期待的《魔都文艺》编辑部。老主编钟望洋戴着老花镜,在一堆亟待审阅的稿件中,拆开了这个来自黄土高原的厚信封。

“《少年犯》?“

钟望洋低声念出标题,眉头微蹙。这个题材在刚刚经历过嗡嗡嗡,大家仍都心有余悸的当下,显得格外敏感而大胆。

他给自己泡上了一杯浓茶,调整好台灯的光线,开始阅读。起初,钟望洋的神情是审慎而略带忧虑的,然而随着方刚的桀骜与迷茫、萧佛的狡黠与残存的义气、沈金明的沉默与伤痛、暴连星的阴险自私...………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钟望洋的眉毛渐渐舒展,神情却越来越专注,眼睛越来越亮。作为一名资深的老主编,他被深深地吸引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犯罪与惩罚的故事,更是一部深入剖析青少年犯罪根源,展现人性

挣扎与救赎可能性的力作!

这部作品笔触之细腻真实情感之深沉厚重,对少管所生活和管教干部工作的描写之专业,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尤其是冯志学这个管教干部的形象,既严厉又充满人性的温度,他对失足少年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信念,像一道温暖的光,穿透了高墙的冰冷!

“好,写的真是太好了!”

钟望洋忍不住拍案叫绝,声音在安静的编辑部里显得格外清晰,旁边的年轻编辑诧异的抬起头。

钟望洋的内心激动不已,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直面社会问题,不回避阴暗面,却始终传递着改造人,挽救人的信念和希望。

它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具备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而这恰恰是伤痕文学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深度,仅仅是控诉伤痕,更要展现疗愈的希望和力量!

然而,在激动过后,一般沉重的压力随之而来。兴奋冷却,代之以深深的纠结和忧虑。《魔都文艺》刚刚复刊,百废待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刊登这样一部直接描写少年犯的小说,风险实在太大了。

钟望阳拿着稿子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烟灰缸里很快堆满了烟蒂。窗外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低语着未知的变数。

刊,还是不刊?钟望洋深知自己的这个决定,关乎到一部优秀作品的命运,更关乎《魔都文艺》复刊后的第一步能否走稳?

一连几天,钟望阳都沉浸在巨大的矛盾中。稿纸被他翻了又翻,某些精彩的段落甚至能背下来。他欣赏叶晨的才华和勇气,更被作品中那份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关怀所打动。放弃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他觉得是对文

学,对时代的犯罪!

最终,主编钟望洋下定了决心,但他需要一个更有分量,更理解文学价值的意见来支撑自己,或者说坚定自己。

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他的老同事、老朋友,住在武康路的巴金先生。虽然巴老尚未正式恢复工作,但他的文学眼光和人格力量,在钟望洋的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分量。

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钟望洋将厚厚的《少年犯》手稿仔细的包好,撑着一把旧伞,踏着湿漉漉的梧桐落叶,步行来到了武康路113号巴金的寓所。

巴金先生精神尚可,但是身体明显带着病后的虚弱。他热情的接待了这位冒雨前来的老友,声音温和而带着关切地说道:

“望阳,什么事让你冒雨跑一趟?”

钟望洋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拿出了包裹严实的手稿,神情郑重的说道:

“巴老,打扰您休息了。我这里收到一部投稿,题材......很特别,叫《少年犯》。我看了,觉得......非常好!好的,让我坐立不安,想请您帮忙看看,给我掌掌眼!”

“《少年犯》?“

巴金接过沉甸甸的稿子,眼中也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化为浓厚的兴趣,应声道:

“好,我看看。”

接下来的几天,巴老不顾身体病弱,在书房里,在窗前的躺椅上,就着台灯的光,认真地,一字一句地阅读着《少年犯》。他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叹息,时而又微微颔首。

这些天钟望洋每天准时准点来到巴老的住所,守在一旁,安静的等待着,心中七上八下。终于,在一个傍晚,巴老放下了最后一页稿纸,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他摘下了眼镜,揉了揉疲惫却闪着光的眼睛。

“望阳啊……”

巴老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轻声道:

“你坐立不安是对的,这样的一部作品,谁看了心里能平静?”

钟望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有些忐忑的看着巴老,试探着问道:

“巴老,您觉得怎么样?”

“好!”

巴金斩钉截铁的说道,眼神中满是毫不掩饰的赞赏:

“写的非常好!有胆识!有深度!”

巴老拿起稿子,指着其中描写方刚内心挣扎、冯志学深夜谈话、沈金明在劳动中找到自我价值,暴连星最终被揭露惩罚的段落,一一点评道:

“你看这里,他把少年犯的迷茫、痛苦和那一点点未泯的良知写的多真啊!不是脸谱化,是活生生的人!

冯志学这个管教干部写的好,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训导者,是真正理解,关心、引导迷途者的灵魂工程师,这才是改造的意义!

这部作品,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暴露伤痕和控诉上,它深刻的挖掘了犯罪的根源、家庭的缺失、社会的漠视、教育的错位,还有青少年自身心智的不成熟。

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在困境中,人性的挣扎和向善的可能!它写的是救赎!是希望!是光!

望阳,这部作品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学性,它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告诉社会,这些失足的孩子也是受害者,他们需要的是教育,引导和挽救,而不是简单的唾弃和毁灭!它呼唤的是一种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

巴金的语气越来越激动,他目光灼灼的望着钟望阳。钟望阳听着巴金发自肺腑的评价,连日来的纠结和压力仿佛找到了宣泄口,眼眶不由得湿润了,急切的问道:

“巴老,那您觉得......《魔都文艺》能发吗?刚复刊就发这个,风险可是很大的呀!”

巴金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落到那份凝聚着叶晨心血的手稿上,仿佛在掂量它的分量。最终,他抬起头,看着钟望阳,眼神异常坚定地说道:

“望阳,我们办刊物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发出这样的声音吗?不就是为了推动社会思考,呼唤良知吗?”

说到这里,巴老的语气顿了顿,语重心长,带着一种近乎预言般的肯定,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部小说,是真正的文学!它直面现实,挖掘人性,传递希望。如果《魔都文艺》因为顾虑而放弃了它,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一定会后悔的!”这六个字,像洪钟大吕,重重地敲在钟望阳的心上!

窗外,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夕阳的金辉穿透云层,恰好落在,巴金手中的稿纸上,将“少年犯”三个字映照的格外清晰。

钟望阳看着那金色的光芒,又看看巴金那充满信任和鼓励的眼神,连日来压在心头的大石轰然落地!所有的犹豫、彷徨、顾虑,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他站起身,郑重地从巴金手中接过那份承载着希望和重量的稿子,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无比坚定:

“巴老,我明白了!谢谢您!《魔都文艺》复刊第一期,《少年犯》发定了!”

走出巴金家的小楼,秋风带着雨后的清新拂面而来。钟望阳抱着稿子,步履轻快而坚定。

他知道,他抱着的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簇在时代转折点上点燃的火种,一个即将震撼文坛,引发深思的声音!

他仿佛已经看到,这部来自黄土高原的《少年犯》,即将在黄浦江畔掀起怎样的波澜!而叶晨这个名字,也注定着将伴随这部作品,走入千万读者的视野。

钟望阳是个心细如发的人,他注意到了叶晨的邮寄地址是山西省柳河镇贺家湾公社,他判断叶晨的身份有很大的概率是一名知青。

钟望阳知道这群知青的日子过得有多苦,他希望能给叶晨带去一点点甜,更想亲自见见这部小说的作者,和他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于是乎,一封邀请作者前来魔都改稿的公函,就这样从《魔都文艺》杂志社寄往柳河镇贺家湾公社。

秋风卷着尘土,掠过贺家湾公社的黄土塬,这个大队部门前褪色的红旗猎猎作响。这天的平静,被一辆叮当作响的邮递员自行车彻底打破了。

邮递员老李捏着一封与众不同的信,走进了公社大院。这信来自遥远的魔都,信封上印着醒目的红色刊头”《魔都文艺》编辑部”,落款是“魔都市巨鹿路675号”,透着一股子大城市才有的气派,收信人一栏写着“贺家湾公社

知青叶辰同志亲启”。

“刘文书!刘文书!有魔都来的紧急公函!”

老李的嗓门洪亮,声音穿透了办公室的窗户纸。公社文书刘建国听闻声出来,接过了信,手指捻捻那厚实的信封,又仔细辨认着那印刷体的刊名。

“《魔都文艺》?给叶晨的?公函?这哪跟哪都不挨着呀?!”

刘建国对于叶晨自然不会陌生,毕竟这是村里的能人,他结婚的时候,刘建国还去庆贺婚礼了。只不过“公函”二字在公社一级的分量可不轻,通常只有县里、地区甚至省里的红头文件才配得上这个称呼。

一份来自魔都的,点名给一个知青的“公函”,太不寻常了,刘建国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捏着信的手都紧了几分。

“快,去叫叶晨来!”

刘建国一边吩咐旁边看热闹的通讯员小赵,一边小心翼翼的把信放在自己那张掉了漆的办公桌上,仿佛这是什么易碎品。他自己则转身快步走向隔壁,敲响了公社G委会主任王满屯办公室的门。

“王主任,出事了!魔都......魔都那边给咱们这的知青叶晨发了个公函!”

刘建国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王满屯正在看一份关于冬小麦播种的简报,闻言“腾”地站了起来,浓眉拧成了疙瘩:

“魔都?公函?哪个部门?叶晨一直在贺家湾呆着,就算是惹祸,也不至于惹到那边去呀?!”

王满屯对叶晨的印象极佳,毕竟这是贺家湾公社的劳模,不仅工作做的出色,不论是知青点,还是与下面贫农的关系都异常和谐,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找他帮忙,他都从不推辞。

刘建国赶紧把信取来,递给了王满屯,然后解释道:

“不是公家部门,是......是一个叫《魔都文艺》的杂志社!”

“杂志社?文艺杂志?公函?唱的是哪一出?叶晨光那个臭小子到底干啥了?”

王满接过信封,翻来复去的看。他对“文艺”二字的理解,还停留在样板戏和宣传口号上,一封杂志社给知青的发函,这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办公室门口已经悄悄聚拢了几个公社干部,都抻着脖子往里瞧,脸上写满了惊疑和好奇。刘文书也是一头雾水,回道:

“不清楚啊主任,信封上就这么写的,小赵已经去叫叶晨了。”

就在这时,通讯员小赵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后面还跟着一脸茫然的叶辰。他刚从地里回来,裤脚上还沾着泥点子,被这突如其来的“传唤”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主任,文书,叶晨来了!”

王满屯唬人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打在叶晨身上,他啪的一声把信封拍在桌上,语气严厉的问道:

“叶晨,这怎么回事?魔都的杂志社给你发公函,你背着公社搞什么名堂了?”

叶辰的心脏猛地一跳,随即,一股巨大的惊喜如电流般瞬间传遍四肢百骸!来了!《魔都文艺》的回音,比他预想的来的还要快!而且是公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方极其重视,极有可能是要刊用!

叶晨强压下几乎要冲出喉咙的激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静,然后回道:

“报告主任,我没有搞任何名堂。这封信......应该是我之前投稿给《魔都文艺》杂志的小说,编辑部给我的回音。”

“投稿?小说?”

王满囤和刘建国,连同门口围观的干部们都愣住了。投稿他们听说过,但一个知青写的稿子,能让魔都的杂志社发“公函”回来?这得是什么级别的稿子?

“你写的啥小说?叫啥名?”

王满囤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疑虑并未完全消除。在当下“写小说”本身在他们看来就有点“不务正业”。

叶晨深吸一口气,随即坦然的回答道:

“报告主任,小说名字叫《少年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