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 第五十七章 孙少平的憋屈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第五十七章 孙少平的憋屈

簡繁轉換
作者:洒家要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8-29 15:34:08 来源:源1

已经进入到深秋,黄原城早早披上了寒意。筒子楼三楼的走廊里,煤球炉子排成一列,吐着蓝色的火苗,各家锅铲碰撞声和炒菜声交织成烟火气的奏鸣曲。

叶晨家门口,一个崭新的铁皮烟囱,从窗户里探出来,呼呼的冒着白汽,这是大姐夫常有林用矿上的边角料亲手做的。

屋里十五瓦的白炽灯悬在头顶,灯罩是用报纸叠的莲花形,已经被油烟熏的泛黄。

灯光下,折叠圆桌摆的满满当当,一大海碗冒着热气的酸菜炖粉条,一碟油汪汪的煎豆腐,最扎眼的是中间那盆红烧肉,姐夫带来的五花肉炖的红亮酥烂,油珠子在肉汤上打着转。

“香!真香!”

常有用手朝自己的方向扇着,鼻子轻微的翕动着,矿工服袖子挽到胳膊,露出结实的肌肉,笑着说道:

“俺们矿上的大师傅都不出这味儿!”

贺秀英记着碎花围裙,正把最后一盘醋溜白菜端上桌,对着丈夫呵斥道:

“就你嘴贫!快尝尝这个,爹新亮着头道醋做的,特意让给你们带过来的。”

贺秀莲拿过装着头道醋的陶罐,深紫色的醋汁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晕,她小心地往碟子里倒了一点,醋香瞬间弥漫开来,她忍不住夸赞道:

“还得是爹的手艺,真是绝了!”

叶晨光拿着半瓶西凤酒给自己的姐夫斟满,笑着说道:

“姐夫每天出力最多,来多喝两杯,解解乏!”

常永林嘿嘿的笑着,从工具包里掏出个铝制饭盒,打开后,里面露出两副挂胶手套,然后就见他炫宝似的说道:

“看看这是啥?矿上新发的劳保手套,厚实着呢!你们小两口一人一副!”

挂胶手套在当下这个年月还是很少见的,也就是从事井下作业的矿工条件好,能有这待遇,普通工人见都见不到。叶晨和贺秀莲二人只觉得心里暖暖的,这就是一家人,有好东西总是会互相惦记着。

酒过三巡,常有林的脸膛泛红,话也密了起来:

“小晨,秀莲,你们是没见着啊!现在咱家醋坊门口,天不亮就排上队了,县供销社的老王说了,咱家的醋现在是他那儿的头牌!”

贺秀英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接过了丈夫的话头说道:

“最神的是县广播站,那天的大喇叭一响,全村人都炸了锅了!“贺家传统醋坊”,哎呦喂,当时咱爹正搅醋缸呢,手抖的差点勺都拿不住了!”

众人是一片欢声笑语,常有林滋溜的一口酒,接着说道:

“孙玉亭你们还记得吧?那天凑过来递烟,说啥“早就看出贺老哥不是一般人”!我呸!当初咱家起窑洞时,村子里就数他风凉话多!”

叶晨安静地倾听着,筷子间在醋碟里轻轻一点,蘸了点醋尝了尝。灯光在他的眼镜片上反着光,看不清眼神。他只是温和的笑了笑,然后说道:

“咱爹的手艺确实好!”

贺秀莲给身旁的大姐来了块肉,轻笑着说道:

“看把你和姐夫高兴的,来,快多吃点!”

“能不高兴吗?”

贺秀英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对着妹妹说道:

“现在村里人谁见了咱爹,都得喊声“贺老掌柜”!就连田支书见了面都主动递烟,听说......听说县里领导都夸咱家醋坊呢!”

常有林神秘兮兮的前倾着身子,压低了声音对妹夫问道:

“安亭县供销社的人说,是田主任......是田支书的弟弟,亲自打个招呼!小晨,是不是你......”

叶尘轻轻转动着酒杯,酒叶在杯壁上挂出透明的弧线,他小口抿了一口,然后夹了片白菜,在菜汤里仔细蘸匀,塞进口中轻轻咀嚼,说道:

“田主任是明白人,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咱家这个醋确实是越陈越香。”

贺秀莲看着丈夫平静的侧脸,欲言又止。她注意到,丈夫虽然笑着,但嘴角的弧度比平时浅几分,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着,像是在思忖什么。

饭后,常有林明显是喝高了,他拉着叶晨的手,大着舌头说道:

“小晨!等明年开春......开春咱把东头那间房也盘下来......搞个大的!让咱爹当......当厂长!”

贺秀英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笑着对丈夫说道:

“美的你!咱爹说了,啥厂长不厂长的,能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就行!”

姐夫一家走后,夜深人静,筒子楼里的喧嚣散去,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火车汽笛声。贺秀莲铺好了床铺,给叶晨打来洗脚水,效果正在书桌前若有所思的丈夫,一边帮他洗着脚,一边终于忍不住问道:

“晨哥,晚上吃饭时,我看你听姐夫说广播站的事,好像......没那么高兴?”

叶辰微笑着望着妻子,伸手拉着她在身旁坐下,让她也褪去袜子,和自己一起洗。然后说道:

“不是不高兴,咱家醋坊生意好,爹和大姐姐夫一家一家日子过得红火,我比谁都开心。我只是在琢磨田福堂、田福军这兄弟俩的手段,确实不一般啊。”

贺秀莲的神情有些困惑,不明所以的问道:

“手段?什么手段?这不是好事吗?县里广播表扬,多有面子啊?”

叶晨轻轻叹了口气,眼神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说道:

“秀莲啊,这世上很多事,不能光看表面。当初田润叶落魄投奔杜莉莉的时候,我出于善意帮了她一把,田家,这是不知怎么知道情况了,在投桃报李呢。

只不过田家兄弟这一手“投桃报李”,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你如果感兴趣的话,我可以给你掰开揉碎了说说。”

“晨哥,你说嘛。”贺秀莲认真地点了点头,像是个等待听课的学生。

夫妻二人擦过脚后,处理完一切琐事,靠在床上,叶晨开始了自己的小课堂,给妻子逐条分析:

“第一层是最浅的,也就是还人情。我通过杜莉莉资助田润叶的事情,让他们意外的知道了。这份情田家人自认体面,所以他们必须得认也得还。

直接送钱送物,显得俗气,也容易落人口实。但通过公家渠道,给咱们家的醋坊来个“认证”,既体面又实惠,面子里子都给了,这说明他们懂规矩,讲分寸。

第二层,这是政治投资。田福军是县里的二把手,他哥哥田福堂在双水村也是说了算的。他们兄弟俩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成绩。

现在上级强调发展经济,什么是成绩?像咱家醋坊这样既能安置劳动力,又能壮大集体经济,还能提供优质产品、受到群众欢迎的社队企业,就是活生生的摆在眼前的成绩典型。

宣传贺家醋坊,就是在宣传他们石圪节公社,宣传原西县工作做的好!这报告递上去,是闪闪发光的。

第三层嘛,则是情感捆绑和关系加固。他们用这种“公对公”的方式回报我们,比私下里给什么好处都高明。这等于把咱们贺家,把我和他们田家,和组织更紧密的捆在了一起。

咱们的醋坊发展的越好,就越证明了他们当初支持我们是有眼光决策正确,以后随着醋坊的规模壮大,他们的这份知遇之恩和扶持之功就越发凸显,这是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比请客回礼要结实多了。

第四层,是田福军最精明的地方,他在进行风险规避和立场展示。秀莲,你别忘了,现在虽然政策松动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观望。

田福军位置敏感,他大力支持一个个体色彩浓厚的醋坊,有没有风险?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通过广播站,以宣传集体经济、发展社队企业的名义来进行,这就是绝对的正确,谁也挑不出来毛病。

同时,这也向外界表明了,他田军是积极响应改革号召,支持新兴事物的开明领导,这对于他的个人形象是非常有利的。”

贺秀莲听到这里,整个人都懵了,她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说道:

“我的天呐,这里面有这么多道道呢?”

叶辰淡然一笑,笑容里有些复杂的意味,继续说道:

“不只是如此,还有呢。至于这第五层,则是在千金买马骨,做给外人看的。田家兄弟如此厚待我们,其他人都看着呢。

尤其是那些真正有本事、有想法,但却还在犹豫的人会想:你看,只要像叶晨,像贺家这样有真本事、干实事,田福军就会支持你,县里就会给你机会。

这能鼓励更多人出来做事,带动一方经济,对他田福军来说,这治理地方的功绩,不就来了吗?而对于我们来说,无形中也成为了标杆,只能越来越好,不能给他砸了招后牌。

所以你看,只是这不起眼的一则短短的广播,背后是田家兄弟,特别是田夫君的深思熟虑。

既还了人情,又赚了成绩;既巩固了关系,又展示了立场;既然支持了我们,又宣传自己。一举数得,面面俱到,这手段,这心思,由不得我不感叹一句厉害啊。”

贺秀莲依偎在丈夫肩头,沉默了良久。今天叶晨可以说给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轻声说道:

“以前我只觉得田福堂精明,现在这么一看,他弟弟比他还厉害,想的可真深真远。晨哥,还是你看得透。”

叶晨揽着妻子的肩膀,看着窗外沉沉的月色,轻声说道:

“社会就是一本大书,处处都是学问。咱们以后的路还长,这些人和事,心里有数就好。他们虽然有用心的方面,但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好,对咱家,对双水村的老百姓有利,那这就是好事。睡吧,明天还要上课呢。”

灯光熄灭,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贺秀莲在黑暗中睁着眼睛,她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丈夫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写出动人故事的才华,还有着一份洞察世事的深刻智慧。而这则广播背后的波澜,也让她对未来的

路,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黄土高原刚披上薄薄的秋霜,孙少平蹲在硷畔上磨锄刃,砂石摩擦铁器的声音刺耳得像是在刮他的心。远处传来大哥孙少安癫狂的嘶吼:

“额没废!额能生十个娃!”

“少平,赶紧的!”

父亲孙玉厚佝偻着背,从窑洞里出来,对着他说道:

“队里催着交粪肥呢,咱家还差三十担......”

孙少平闷头系着草鞋带,斜肩破洞露出冻的发紫的脚趾,他抓把甘草塞进去,就像塞入心里那些往外冒的怨气。

以前这个时候,大哥早扛着扁担往自留地送第三趟粪了。孙少安总说“念你的书去”,把他往学校的方向推。现如今,那本裹着牛皮纸的高中课本,早被灶火塘吞得只剩边角,母亲说糊炕洞时引火用了。

“日他田福堂先人!”东窑突然传来砸东西的声响,接着是母亲压抑的啜泣。孙少平攥紧锄把,手背青筋暴起。

他想起那个阳光很好的午后,田福堂亲自来家里,卷烟灰落在炕席上,那时,润叶姐和大哥还没有离婚,他对着孙少安说道:

“村里的初中马上就要建起来了,到时候让少平去村中学教书吧,和润生也好有个伴儿。”

当时孙少安正在炕上编草鞋,他突然把锥子扎进炕桌,语气强硬的回道:

“俺家不欠田家的人情!”

现在呢?村中学的红砖房盖起来了,田润生每天夹着教案,从他家门前过,胸兜别着两支钢笔。而自己只能跟着父亲吃生活费,臭气熏的连说亲的媒婆都得绕道走。

正当孙少平胡思乱想的时候,院外突然传来,田二扯着嗓子在坡下喊的声音:

“少平,公社要统计扫盲人数,你识文断字的,去帮个忙呗?”

孙少平刚要应声,却听见父亲孙玉厚慌忙回绝:

“不去不去!俺娃忙着呢!”

等到人走远后,孙玉厚这才小声嘟囔道:

“白干活不给工分,欺负老实人呢?!”

也不怪孙少平有这么大的怨气,他要是在学校里教书,刨去两个假期不算,一年就能挣二千六百工分,公社一个月还补助六块钱呢。要是暑假里出工劳动,队里还单另给记工分。

这样下来,一年比一个最好的劳力都挣得多。哪像现在,孙少平苦哈哈的在队里当社员,每天一个八分就到顶了,还得是好好卖力干活才行。

夕阳把影子拉的老长时,孙少平蹲在河滩上洗筐,水面上映出个头发乱如蓬草的年轻人,眼里的光比河底的鹅卵石还沉。

对岸传来村初中学生的念书声,是曾经的好友田润生在领读:

“祖国啊,我的母亲......”

孙少平突然把粪筐砸进河里,水花惊起饮水的麻雀,扑棱棱飞向村中学的方向。

天一天比一天凉了,夜里刮起了白毛风。孙少平缩在薄被里,冻的牙打颤,耳畔传来父母在隔壁屋的低声争执:

“把少安送去疗养院吧?听说公式里有指标......”

“屁!那指标是给五保户的!咱家出了个疯子,你还嫌不够丢人啊!”

“日头从谁家门前都会过。”

孙少安躺在土炕上睡不着,他想起大哥没疯时常说的话。可现在,太阳好像永远都照不进孙家的破窑洞了。

第二天一早,孙少平胡乱的喝了碗糊糊粥,正准备去把碗泡上。院外突然传来田海民隔着土墙的喊声:

“平娃!公社拉化肥,一天五毛钱,你去不去?”

“这就来!”孙少平赶忙应道。

去公社的路上,村里的几个壮劳力坐在装化肥的拖拉机上。金富金强两个兄弟正在那里说着风凉话:

“孙家真是烂泥扶不上墙!老大老二怂,当初要是乖乖让少平当老师,现在哪至于这样?”

孙少平把自己变成了聋子,头恨不得扎进裤裆里。

干活的时候,孙少平把化肥袋摔得砰砰作响。氨气味呛的人流眼泪,他却觉得比呆在那个充满疯癫笑声的土窑洞里强。汗水混着化肥颗粒蛰在脸上,像是被无数根针扎,滋味别提多酸爽了。

日落时分,孙少平攥着五毛工钱往家里走。路过村初中时,他停下脚步,教室新安的玻璃窗映着晚霞,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田润生正在黑板上演算方程式。

孙少平下意识地跟着默念,手指在裤腿上划拉着公式。直到田润生觉得异常,疑惑的看向窗外,他才慌忙躲在老槐树后。

因为田润叶的事情,孙少平是有愧疚的,他总觉得自己没脸去见田润生,哪怕这些年他一直是自己最好的兄弟。

孙少平有些出神的望着老槐树的树身,上面刻着两行字,是他当年和润生一起刻的:“少平润生,永不分离。”不知道什么时候,上面的“少平”二字被刀狠狠刮过,只剩下模糊的疤痕。

孙少平到家的时候,窑洞里飘出熬中药的苦味。孙少安正把尿撒在灶台上,嘴里嚷嚷着“田福堂你喝呀!”老母亲徒劳地用抹布擦拭,眼泪滴进冒着热气的药罐里。

孙少平突然爆发力抢过药罐,狠狠的砸在地上,黑褐色的药汁溅了满墙,像是幅泼了墨的山水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