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启人生 > 0067 教导主任:陈贵良品学兼优,向来

重启人生 0067 教导主任:陈贵良品学兼优,向来

簡繁轉換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12:15: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腊月二十八,中午。

“大姐,二中怎么走?”

“前面一直开,过几个路口有转盘。过大转盘再往前开,遇到路口莫去管,看到有红绿灯再左转。顺着那条路一直开,到了全是网吧的街道你再问。”

“谢谢大姐。”

记者陈锋踩下油门,六七分钟之后,来到网吧一条街。

这里的生意不怎么好,学生全放假了没客源,有些网吧干脆直接歇业。

问路又开一两分钟,终于来到学校门口。

但大门紧锁,校外店铺也全是关门歇业状态。

他只能下车到处转悠,走了好几分钟,总算遇到一个活人。

“大哥,我是《西华都市报》的记者。请问怎么找二中的校长?”

“我咋个晓得?你往那边走,从二中的后门进去,里面是教职工家属区。”

“谢谢大哥。”

陈锋又跑去学校后门,他运气还不错,直接从门卫那里搞到教导主任的电话。

“喂,杨主任你好,我是《西华都市报》的记者陈锋。”

“陈记者你好。”

“我目前在二中的后门,想要采访学校一下领导。”

“行行行,你稍等,我马上就过来。请问贵报想了解什么?”

“二中有位学生叫陈贵良,拿到了新概念大赛一等奖。而且他的文章很受重视,清北复旦北师大这些学校抢着特招他。”

“你是说陈贵良?”

“陈贵良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绝对没问题。陈贵良同学在我们高三的实验班读书,一向懂事听话、努力学习、团结同学、品学兼优。陈记者你稍等,我十分钟之内就到!”

教导主任杨振中,不住教职工家属区,去年在新城区买了套房子。

他抄起那破车钥匙就下楼,边跑边给校长打电话:“严校长,有大喜事!”

严校长笑道:“怎么,要给我拜早年啊?”

“你现在哪里?”杨振中问。

严校长说:“在跟一个朋友吃饭。正好郭小四回家过年,我托这朋友去请一下,让他下学期回母校讲座捐款。到时候,再请二三十家媒体宣传宣传。”

下学期,郭小四确实会来。

搞了一个文学讲座,顺便签名售书,再给母校捐款五千元。

但二三十家媒体记者的车马费,就花了老鼻子钱!

富世县太过偏僻,而且路况极差。就算是蓉城的记者,来这里都要耽搁两天。如果是魔都的记者过来,舟车劳顿耗时数日,一两千块钱根本打发不了。

杨振中说:“我们学校,又出了一个新概念一等奖。好像搞得挺大,清北复旦抢着特招。”

“你从哪听到的消息?”严校长惊喜道。

杨振中说:“《西华都市报》的记者都来了,就在学校后门等着呢。”

严校长道:“那你赶紧去接待,务必把人给稳住。我在市区,至少四十分钟才能赶到。”

“好,我去开车了。”

杨振中挂断电话,又给陈贵良的班主任打去。

“刘老师,你在哪里?”

“在走亲戚。”

“远吗?”

“黄葛镇。”

“让你老公赶紧开车,带你回学校后门。”

刘淑英完全摸不着头脑,对丈夫说:“开车回学校。”

“不吃完就走?”高瞻道。

夫妻俩今天提前回娘家团年,大年三十在自己家过,初二再走高湛父母家。

刘淑英说:“有急事,你快开车。”

高瞻只能骂骂咧咧,走向自己的奇瑞QQ。

刘淑英则跟亲戚们简单解释。

他们的女儿正在读大学,寒假也回家了,追出来问:“就算有什么急事,也该吃完再走啊。”

“你别管。”

开车回县城的路上,高瞻问道:“到底什么事?”

“不知道。”刘淑英说。

高瞻提车两个月,车技已经练出来了,把奇瑞QQ当赛车开。

紧赶慢赶来到学校后门,刚下车就有人迎上来:“高老师,刘老师,打扰两位吃饭了,我是《西华都市报》记者陈锋。”

“陈记者好!”

两口子连忙握手。

杨振中解释道:“是这样的。你们班那位品学兼优的陈贵良同学,这次在新概念大赛写了一篇好文章。清华北大都抢着要他。由于写得太好了,《文汇报》副刊编辑非常怀疑,当众给出题目让他写古诗。结果呢?陈贵良同学不负众望,来了一个当代版的七步成诗。”

刘淑英心想:陈贵良的留校察看处分,就是你亲自签的字,现在又说他品学兼优?

高瞻先是一愣,快速反应过来:“陈贵良这个学生,我一向都很喜欢,早就知道他非常有才华。高二的时候,他拿着一本《纯粹理性批判》,跑来问我该怎么理解。才高二的学生啊,居然就开始看康德的书。”

这是真事儿,高瞻当时无法回答,便让陈贵良少看闲书。

没有良师解惑,陈贵良也只能瞎看。

“他高二就看康德?”陈锋颇为惊喜,掏出速记本记下。

高瞻说道:“他什么书都看……”

正说着,一辆出租车驶来靠边,语文老师李润泽也赶来了。

“陈记者,这位是陈贵良的语文老师。”杨振中连忙介绍。

互相握手问候,陈锋说明来意。

杨振中说道:“人都到齐了,不如我们先去吃饭吧。我来的时候,已经在饭馆订了位子。”

十分钟后,几人来到饭馆包间。

李润泽手里还拎着保温杯,喝了一口枸杞茶,颇为自得道:“陈贵良是我的语文课代表,我从高一的时候就教他。每次考完试,我必把他的作文,当范文讲给学生听。从高一到高三,他作文拿了两次满分,从来没有掉下过46分。”

陈锋刷刷刷在速记本写着:“他以前有没有展示过古文功底?”

“有,”李润泽说,“他高二开始学写古诗,还托我买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这本书,新华书店里找不到,他是在网上听说的书名。我给羊城的老朋友打电话,才寄了一套旧书过来。”

陈锋继续做着速记:“身为语文老师,看来你对他帮助良多。”

李润泽又喝了一口枸杞茶:“遇到好苗子,当然要培养一下。《汉语诗律学》没买到的时候,你猜陈贵良怎么学诗学古文?”

“怎么学的?”陈锋问道。

杨振中在旁边递了两支烟,又出去催服务员快点上菜。

李润泽笑道:“他一边背唐诗宋词三百首,一边背诵《古汉语词典》。”

“古汉语词典也背?”陈锋惊讶道。

李润泽说:“是啊。我当时也很诧异,就问他为什么背词典。他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他读的是村小,一个老师教全年级所有科目。那个老师还是民办的,月工资只有几块钱,年年都要去考公办。每次准备公办考试的时候,那个老师就不讲课,让学生自己背课文。陈贵良说他把小学课文全背下来了。”

“这倒是有趣。”陈锋笑道。

李泽润说:“后来他就养成了习惯,实在没书看的时候,还背过《新华字典》。农村孩子嘛,哪去找课外书看?”

陈锋感慨道:“很不容易啊。”

李润泽说:“他还拿着《庄子》来问我。不是问字词意思,而是问庄子的思想。我哪里答得上来?只能跟他互相探讨。这小子,我还见他看《老子》、《淮南子》和《周易通论》。反正都不是他这个年纪该看的书。”

还是得语文老师啊,陈锋感觉这次采访来对了。

李润泽继续说:“陈贵良以前很瘦。他家里穷,又喜欢看书,就不吃早饭、不吃荤菜,把钱省下来买课外书看。也就这段时间,可能是要冲刺高考,他才开始正常吃饭。”

刘淑英听得发愣。

她自以为很关心了解学生,却不知道还有这些事情。

菜终于端上来了,杨振中弄来一瓶五粮液。

“陈记者,边吃边聊。”杨振中帮忙倒酒。

陈锋伸手拦住:“太客气了。我还要开车回蓉城,酒就不喝了,路况不好怕出事。”

“路确实难走,我也开过。有几段省道比村道还烂,能把人全身骨头都抖散。”杨振中顺着他说。

吃了两口菜,陈锋问刘淑英:“陈贵良平时成绩如何?”

刘淑英道:“他中考成绩非常好,只扣了十几分,高一读的就是实验班。分班考试的时候,他数理化都是90多分。可能是热爱文学吧,非要读文科班。陈记者刚才也听说了,他的精力都用于读课外书。高二高三的成绩有些下滑,只能在一本线上下徘徊。”

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在一本线以下,偶尔超常发挥才能摸到一本线。

又吃了几口菜,陈锋问道:“他在学校有没有什么趣事?”

杨振中疯狂朝刘淑英眨眼。

什么趣事?

贴校长的大字报?还是把食堂的馊菜,连汤带水糊在校长室门上?

又或者带头在食堂闹事,把食堂的碗碟给砸了?

还是高三收了微机费,却不上计算机课,他联合学生签名要求退钱?

刘淑英搜肠刮肚仔细回忆,总算想到一件能拿出来讲的:“他高二的时候,高三有个同学白血病。学校组织捐款,陈贵良捐了二十块,捐款金额排全班第二。”

陈锋哭笑不得,这种事有什么好说的?

但又联想到陈贵良饿肚子买书看,似乎也值得赞扬一下。

“有那种奇人异事吗?”陈锋继续问道。

“没有。”刘淑英摇头。

陈锋心想:看来还要去采访一下陈贵良的初中老师。

??

(老王小学的时候,真就整本背诵语文书。老师是个50多岁的老太太,一把年纪还要复习公办教师考试资料。她整天整天的不讲课,又要求学生必须待在教室里背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