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我在印度当老爷 > 第374章 印度式中产

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374章 印度式中产

簡繁轉換
作者:炒腰果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26 03:01:06 来源:源1

第374章印度式中产

米拉路上的公寓,阿希什现在其实是不太满意的。

但他的家人很喜欢,尤其是母亲。

几年以前,还在乔格什瓦里的贫民窟时,阿希什的母亲曾在一本古吉拉特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栋房子,它窗纱飘逸,灯盏璀璨。

她当即求问神明:我们何时才能实现这样的梦想,何时才能走进这样的未来?

现在阿希什可以笑着指给母亲看,他们新家的客厅里挂着窗纱,一盏灯正从天花板上垂吊下来。

他当初刚搬进新居,每日门庭若市,来做客的主要是以前的老邻居丶七大姑八大姨丶他们的同事丶姐姐拉珠最开始的学生丶阿希什自己的朋友等等。

他们用了两代人的时间,才真正住进能称得上是房子的地方,才向成为中产阶级迈出了一大步阿希什一家的故事便是孟买的变迁史,他们最早从要塞区搬到了乔格什瓦里的贫民窟,又迁往米拉路上的新公寓。

这一切都得益于阿希什找了份好工作,他还帮助几个堂哥丶表哥也在苏尔电器谋个一差半职。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贫民窟人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慢慢的这些亲戚朋友手里有了钱后,也纷纷搬到了米拉路上的公寓。

他们自觉地向阿希什靠齐,团结在他周围,唯他马首是瞻。

他是家族的纽带,周围的人发迹全靠他,大家自然知道该怎麽做。

当然,米拉路上的房子确实不错,那是无数贫民窟人魂牵梦绕的中产阶级住房。

就说他堂哥一家吧,有生以来第一次,孩子们有了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

他们搬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安排了床位。现在,堂哥(赚钱养家也出资买下公寓的大功臣)和最小的弟弟帕里什睡卧室。另一个弟弟萨伊什在马拉提郊区当推销员,不常回家住。堂哥的母亲睡客厅的贵妃椅,父亲带第四个儿子睡沙发床,妹妹则在厨房边上打地铺。

在南孟买人看来依然局促的两居室,在堂哥一家眼中已大得不可思议。

「我甚至会不知所措。」堂哥和阿希什说,「房间太大,反而让我睡不着了。」

所以一家人又重新挤在客厅,在令他们安心的电视节目的嘈杂声中慢慢睡去。

哦对了,新买的苏尔电视机有「睡眠定时」功能,会在开启半小时后自动关闭。

从小只有一间房的他们渴望获得更多丶更大的空间,而一旦得到了,又不知该如何利用。

阿希什新家的客厅里放着手绘花瓶,从藤蔓环绕的窗户照射进来的光线固然充足,蚊虫的数量也同样惊人,屋子里的人却仿佛浑然不觉玻璃橱里展示着阿希什闲暇时的三幅作品,一幅画着艾菲尔铁塔,另一幅画着自由女神像,还有一幅画着脱衣时连带把皮肤也剥下来的男人。

他是正经的大学毕业,知识水平丶爱好都有点小资的味道。

客厅的一面墙上贴满深棕色的石砖,顶上的两只射灯努力想为冷硬的墙面增添一点温馨的气氛,与另外三面粉刷成白色的墙殊不相称。

人们以为石砖只起到装饰的作用,其实是因为后面的墙壁漏水了,不得不遮遮丑。

阿希什有苦难言,这间公寓交房没多久的新居已经四处渗水。但是当客人称赞石砖多麽有设计感时,他从不道破背后真正的原因。

阿希什还记得当初买这间公寓时的宣传册,那是最初让他丶他的家人和所有昌德雷什查乌的居民动心的源头。

宣传册以高饱和度的红黄蓝三色打底,散发着好似五十年代美国地产GG的俗气,虽然后者是为招揽客户在阳光灿烂的加州购房。

宣传册的文案有多处拼写错误,以华丽的粗体字这样写道:

80年时,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企业家有这样一个梦想:他们渴望在荒芜丶单调的都市建筑群外营造一处美丽祥和的绿洲。

在集团创始人,已故的斯里.昌德雷什.罗哈总裁的带领下,罗哈集团为孟买疲惫的购房者带来了郁郁葱葱的生机....如今,罗哈集团旗下的每一处房产,您的安身之所是温馨丶舒适丶明亮丶欢乐和繁荣的象徵。选择罗哈,就是走向幸福美满的大结局。

宣传册里的插图是孟买摩天大楼的剪影,又画有被棕榈树环绕的中低层建筑和建筑物前悠闲散步的夫妇丶整洁路面上开过的豪华轿车丶孩子们的游乐场和远处浪花朵朵的蔚蓝大海。

宣传册承诺会在小区建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公交车站丶网球场丶俱乐部和图书馆,这些承诺无一兑现。

但如果你正坐在乔格什瓦里的简陋窝棚,屋外污水横流,醉鬼荒腔走板的丶混混寻滋事的叫嚣,连同嗡嗡作响的蚊蝇一道从你家唯一的窗口飞进来,端详着色彩鲜艳的宣传册,你会愿意相信这些承诺是真的。

或许那一晚当你入睡后,你会梦见自己的孩子在绿草茵茵的游乐场玩耍,你的妻子在铺了大理石的料理台边做饭,而你正在周六的夜晚从公交车站走回崭新的公寓楼,你脚下的道路那麽宽,

乡间的空气那麽清新。

实际上小区的运作及维护极其糟糕。大楼的墙面凹凸不平,墙体中本应铺设电线的管槽空空如也,挖开了,任由它们敲着。

电梯井里自然也没有电梯,就连楼梯都没有完工。开发商承诺会在小区打造公共花园,并为每家每户安装符合「印度国家标准」的热水器。

但花园没见着影子,倒是应该建花园的地皮上又造起了一栋房子,而热水器的安装则完全没有了下文。

阿希什于是进行了投诉,结果上门安装完毕的是一台功率小得「连给耗子烧洗澡水都不够」的东西。

但正如合同上写的:这也算热水器。

这可笑的机器不但小,对水量还异常敏感,如果馀量不足就不工作。

而管子里的洗澡水是隔天供应的,他们一家迫于无奈,又在阁楼装了水箱蓄水。

饮用水就更少得可怜了,一周才输送一次。除非贿赂司机每车一百卢比,否则对方都不肯把水罐车开进小区。

但这点水又哪里够,所以业委会额外请私人公司每天运三车水到昌德雷什查乌,每车三百二十五卢比。

这些运水公司的负责人是米拉路上最有权有势的人,他们垄断这一地区的所有运输路线,不许市政府额外铺设任何送水管道。

在昌德雷什查乌,排水和送水一样艰难。下水道和排污管几乎名存实亡,业委会不得不每月另付四百卢比,请人排空地上的积水。

若排水系统彻底瘫痪了,主妇和文员会坐到铁轨上造反,直到政府出面,暂时替他们解决困难。

此外,居民还要自掏腰包请清洁工,至于清洁工会把生活垃圾运到哪里,他们就无力关心了。

如果仅仅使用市政统一丶每两周才清空一次的垃圾箱,势必造成小区臭气熏天丶污物遍地。

因为米拉路地处市郊,公交车到不了,业委会一度花钱雇了一辆八人座的面包车,请同为小区居民的司机接送住户往返火车站,每人两卢比。

米拉路上的三轮车夫不乐意了(他们收每人二十卢比),车夫团团围住面包车司机,吓得他再也不敢接生意。

居民报了警,警方和当地议员赶到后,却统统站在了三轮车夫这边。

因此米拉路上的人们每月花去大半工资,只为获得他们本应享有的丶最基本的设施保障:供水丶排污以及交通。

米拉路恰好位于孟买市政公司的外围,这就是它之所以有吸引力,也之所以有致命缺陷的原因:它是三不管地带,所谓的城乡结合部。

好在苏尔电器这两年发展飞速,阿希什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小区的自来水丶拉偏架的警察,他只打了个电话就全部搞定。

外面的那些三轮车夫,再也不敢为难面包车司机。

小区开发商昌德雷什查乌更是亲自出面解决了供水问题,他还暗示阿希什如果需要,他手里有更高档的公寓。

阿希什拒绝了,就像前面说的,这里有太多的亲朋好友。

他搬去了高档公寓,他们却没法跟着去。

家人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相互照应,

但总的来说,阿希什一家比过去舒心多了。从前的时候,他们更早发迹的亲戚会来乔格什瓦里看他们,打量着他们的小窝棚,问他们为什麽还不搬走。

简直到了让人心烦的地步,阿希什当时暗暗嘀咕,难道他们不想搬吗?

以前父母生病花了一大笔钱,家里根本没有存款罢了。

还住在乔格什瓦里时,他从不把家庭地址告诉大学同学。他也不去他们家做客,免得要回请。

但现在他不用遮遮掩掩了,亲戚可以来过夜,朋友可以来串门,任何人随时都能上门做客。

瞧,这满屋子都是亲朋,就住在他们周边的几栋。

阿希什招招手把堂哥达门德拉叫到一边,卖片的事到底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

「你老婆的弟弟不是在金布尔区摆书摊吗?」

「对啊,怎麽了?」

「别卖那玩意儿了,挣不了几个钱。」

「其实有些杂志卖的还行,那种衣服穿的很少的杂志。」达门德拉给了个「你懂的」眼神。

「解不了渴的图片罢了,有电影赞劲吗?」

「电影?」

「是,成人电影,各种类型的都有。」

「你是说卖录像带?那东西太贵了,买的人少。」

「不,瞧瞧这个。」阿希什掏出一张光碟。

「?」达门德拉接过来稀奇的翻来覆去。

「这叫VCD光碟,和录像带一样,能放各种电影。不过价格却便宜很多,一张十几二十卢比。

而且没录像带那麽娇贵,你放进水里拿出来晒乾后都能继续用。」

「真的?」达门德拉一亮。

「当然,你可能想像不到,这种光碟大可以自己制作。」

接下来阿希什就把VCD的事情说了一遍,重点是如何烧录光碟丶怎麽操作丶该怎样宣传。

还别说,堂哥达门德拉立即就心动了。

这种能自己掌握货源,甚至创造货源的买卖,大有可为啊。

身为印度男人,他太清楚人们对这方面的渴求了。

那完全是永无止境,毕竟生活怎麽能少得了那种事呢。

兄弟俩商量之后,都觉得VCD会火,光碟生意更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