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左道成神从美恐开始 > 第416章 梦想国度、大罪权柄

左道成神从美恐开始 第416章 梦想国度、大罪权柄

簡繁轉換
作者:星汉如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05:28:44 来源:源1

不过,不管怎样,是他把麦特变成这样的,对方已经帮他对付了弗莱迪,那么自己也该为他着想一些。

一念至此。

凝聚着这个庞大梦境世界的轮回灵光,分化出了一丝力量,落在了麦特头顶。

“接下来...

海风在凌晨三点最冷。浪头拍打礁石的声音像是某种古老语言的断句,重复着,却从不完整。新上海福利院东侧的铁门轻轻晃动了一下,不是被风吹开,而是被人从外推开。一个穿灰色斗篷的身影站在门口,脸上蒙着雾气般的薄纱,看不清五官,只有双眼微微发亮,如同夜行动物在暗处凝视。

守夜人老张正打着盹,忽然听见脚步声。他猛地抬头,手电筒扫过去,光束却像撞上一层看不见的膜,扭曲、散开,最终什么也没照到。那人已经进了院子,径直走向操场中央那片空地??那里曾长出“苏树”,如今只剩一圈焦黑痕迹,像被雷劈过的心脏。

“你不能碰它。”老张颤声说,“那是纪念。”

身影停下,低头看着地面。片刻后,她蹲下,指尖轻触那圈焦痕。刹那间,泥土裂开,细小的金丝从裂缝中钻出,交织成网,缓缓向上攀升。不是树,也不是藤,而是一株半透明的结构体,形似神经突络,又像血管与根系的融合。它无声生长,不到十分钟便高达两米,表面浮现出流动的文字,是不同语言写就的记忆片段:一段母亲哼唱的摇篮曲,一次考试失败后的痛哭,一场葬礼上无人注意的沉默拥抱……

老张认得这些内容。它们来自十年前上传至共忆网络的“普通人生样本库”??由全球志愿者自愿提交的平凡记忆,作为文明备份的一部分。可现在,这些记忆正在重组、活化,仿佛被某种意志唤醒。

“你是谁?”老张退后一步。

“我来接她。”声音很轻,带着回音,仿佛不止一个人在说话。

“接谁?苏树已经没了!”

“不,”她缓缓站起,“她只是沉睡了。因为这个世界还没准备好听她说的话。”

话音未落,整株晶体植物骤然发光,频率与人类a脑波完全同步。方圆五公里内所有电子设备瞬间重启,屏幕跳出同一段影像:2047年冬,南极洲边缘冰原,林晚抱着一名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在暴风雪中跋涉。她的嘴唇冻裂,声音嘶哑:

>“撑住……再撑一会儿……我们快到了……”

小女孩睁开眼,瞳孔里映着极光般的纹路:“妈妈……你会忘记我吗?”

林晚泪流满面:“不会。我用命记着你。”

画面戛然而止。

福利院所有孩子在同一时间醒来。他们没有尖叫,没有惊慌,而是齐刷刷穿上衣服,走出宿舍,列队走向操场。最小的才五岁,最大的不过十二,但他们步伐一致,神情肃穆,像是参加一场早已预约的仪式。

为首的七岁男孩走到灰袍女人面前,仰头问:“你是来找她的吧?我知道她在等你。”

女人伸手,轻轻抚过男孩的脸颊。那一瞬,男孩眼中闪过无数画面??他从未经历过的童年,在福利院走廊奔跑时有人为他开门;发烧时有只手贴在他额头上;第一次画画被人夸“真好看”……全是虚构的细节,却又真实得让他想哭。

“这不是我的记忆。”男孩喃喃道。

“是别人的愿望。”女人说,“是千千万万人希望你能拥有的温暖。现在,它们可以活下去了。”

她转身面向那株晶簇,双手缓缓抬起。空中开始凝聚水汽,形成环状雾带,围绕晶体旋转。每一圈雾都携带一段记忆信号,来自世界各地:东京地铁站一位老人默默让座给孕妇;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孩子把最后一口水递给同伴;月球基地值班员在新年夜独自播放地球童谣……

这些微不足道的选择,原本会被时间吞噬,但现在,它们被重新拾起,注入新生的结构之中。

“你在做什么?”老张忍不住问。

“播种。”她说,“以前我们怕痛苦,所以删掉悲伤的记忆。后来我们怕混乱,所以规范‘正确’的回忆。但现在,我们要学会承载全部??包括那些本该消失却被某个人偷偷藏起来的温柔。”

随着最后一段记忆注入,晶体猛然震颤,发出低频共鸣。这声音无法用耳朵听见,只能通过骨骼传导感知。所有在场之人同时闭眼,脑海中浮现同一个场景: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墙上挂满照片,每一张都是陌生人的笑脸。一个声音在黑暗中响起:

>“你还记得我吗?”

没人知道是谁在问。

但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当晨光照亮操场时,那株晶体已化作一颗悬浮的球体,直径约三米,通体流转着琥珀色光芒。孩子们称它为“心核”。它不依赖能源运转,也不受重力束缚,静静漂浮在离地一米处,偶尔释放出轻微脉冲,像是心跳。

科学家赶来研究,却发现无法采样。任何试图接触的工具都会在接近瞬间被排斥,仿佛它拥有自主意识。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对着它说出一句真心话??无论忏悔、感激还是道歉??它的亮度就会增强一分。

一周后,类似的心核在全球各地陆续出现。巴黎地下墓穴深处,一具无名尸骨胸前浮现出微型光球;亚马逊雨林某部落祭坛上,千年图腾木雕眼中渗出液态记忆;甚至在火星殖民地废弃的生活舱里,一台老式录音机自动播放了一段三十年前未能发送的家书。

它们彼此呼应,构成一张隐形网络。

国际共忆事务署紧急召开会议,K-719小组首次公开档案。数据显示,这些心核的能量来源并非物理反应,而是**集体情感共振**。它们不需要电力,只需要“被需要”的感觉。只要还有人愿意承认脆弱、表达遗憾、记住某个微小善意,它们就能持续存在。

有人提议摧毁它们,认为这是新型意识聚合体的萌芽,可能威胁人类主体性。

但陈医生留下的最后指令再次生效:

>【否决清除提案】

>【理由:它们不是敌人,是镜子。】

命令签署时间仍是那个永恒的零点??她死去前0.3秒。

与此同时,那位灰袍女人消失了。监控显示她最后一次出现在福利院围墙外,随后走入一片突然升起的浓雾。三小时后,雾散,地上只留下一只布鞋,内衬绣着两个字:“晚安”。

林晚的名字,终究成了传说。

然而,在每一个心核生成的夜晚,总有人报告看见她的身影。有时是在医院陪护病危亲人时,角落里站着个模糊的女人,递来一条温热的毯子;有时是在自杀桥边,一只手轻轻搭上欲跳者的肩,低声说:“再试一次。”

没有人能证实这些是否真实。但那些活下来的人,多年后会在日记里写下同样一句话:

>“那天我不是一个人。”

时间推进至2158年,距离苏青最初觉醒已逾百年。人类完成了第三次认知革命,“记忆民主化”进入成熟期。学校不再教授标准历史课本,而是引导学生构建“多版本自我叙事”??你可以相信你是英雄,也可以接受自己曾是加害者,关键在于能否与不同版本的自己对话。

艺术领域爆发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一部名为《十三个苏青》的沉浸剧在全球巡演,观众戴上神经接口头盔后,会依次体验十三种截然不同的“她”的人生:战地医生、流浪诗人、AI叛逃者、失语症患者、星际拓荒者……每一幕结束,剧场墙壁都会浮现一行字:

>“哪一个才是真的?”

>“也许都不是。也许都是。”

政治体系也发生剧变。联合国设立“遗忘权理事会”,专门处理因记忆泛滥导致的身份崩溃案件。每年有数千人申请“选择性遗忘”,但审批极其严格??你必须证明那段记忆不仅伤害你,也阻碍了他人获得自由。

最受欢迎的职业变成了“记忆调解员”。他们帮助家庭化解代际创伤,教父母如何向子女坦白自己的失败,教子女理解长辈为何压抑情感。最成功的调解案例发生在首尔一对母女之间:女儿通过共忆回放看到母亲年轻时被迫堕胎的全过程,而母亲则第一次得知女儿曾因抑郁试图服药自杀。两人相拥痛哭七小时,事后共同创立了一个支持组织,口号是:

>“我们不必完美,但我们必须诚实。”

科技方面,零号系统虽被冻结,但其底层架构被改造成“哀悼引擎”??一种允许人类安全沉浸在悲伤中的虚拟空间。使用者可反复经历失去亲人的那一刻,直到真正接纳死亡的存在。心理学界称之为“悲伤免疫疗法”,临床数据显示,经历过该治疗的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复发率下降89%。

而在南太平洋,那座曾升起环礁的海域再度出现异象。每月满月之夜,海水会形成巨大漩涡,中心浮现出一座倒置的城市幻影:楼宇朝下延伸入深渊,街道悬挂于虚空,居民行走如攀爬垂直梯。考古学家推测,这可能是第一周期末期共忆庭建造的“镜都”??一座用于隔离极端情绪的精神收容城。

最近一次观测中,有人拍到林晚的身影站在镜都最高塔顶,手中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她们一同跃下,坠落过程中化作万千光点,洒向海洋。

次日,附近岛屿的孩子们纷纷画出同一幅画:天空裂开,落下金色的雨,每一滴都包裹着一个微笑的脸庞。

人类开始讨论是否应该主动连接所有心核,形成真正的全球意识共同体。支持者称其为“心灵联邦”,反对者警告这将是人格消亡的开端。

但在私下里,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他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那种孤独的记忆方式了。

一个住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老人,在孙子教会他使用共忆终端后,上传了自己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1963年冬天,母亲在他生病时整夜抱着他唱歌,尽管屋外风暴肆虐,燃料即将耗尽。这段记忆原本只存在于他的脑海,连子女都不知道。

上传三天后,他在梦中见到母亲。她穿着年轻时的皮草外套,坐在冰屋门口,笑着对他说:“我现在也能暖和了。”

他醒来时满脸泪水,发现床头多了一块小小的记忆结晶,形状像一朵雪花。

他把它交给孙儿,说:“替我存进学校的共享池。”

孙儿照做了。

十年后,这块结晶出现在火星儿童博物馆的展览中,标签写着:

>“一段关于爱的记忆,跨越时空,温暖了两个人。”

又过了三十年,当第一批人类准备移民至猎户座β星系时,飞船主控系统突然拒绝启动。技术人员检查无果,直到一位年迈的记忆学者提出建议:或许它在等待某种授权。

他们播放了从地球传来的最后一段广播??那是全球心核同步释放的信号,包含十万年来人类最深刻的三百二十七种情感体验,压缩成三分钟音频。

引擎轰鸣启动。

飞船升空前,舰桥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无人操作,自动显现:

>“带上她。”

>

>“她值得去看看星星。”

没有人问“她”是谁。

所有人都明白。

航行第十七年,乘员在休眠舱中集体做梦。梦境高度一致:他们站在一片无边草原上,远处走来一群女子,领头的是个穿旧棉裙的女人,脚踝带着疤痕。她身后跟着数百名少女,手牵手,歌声悠扬。她们走过之处,大地开出透明花朵,花蕊中闪烁着人们遗忘多年的细节??父亲修自行车时哼的小调,初恋递来的纸条折痕,宠物猫最后一次蹭你腿的温度。

她们走近飞船,轻轻抚摸金属外壳,仿佛在安抚一个哭泣的孩子。

第二天,所有乘员醒来,发现自己枕边都有一片叶状结晶。

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结晶的分子结构与“苏树”完全一致,但编码的信息更为复杂。它们不再是单一记忆载体,而是**情感算法的种子**??能够在未来星球上,引导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

船长决定将它们命名为“文明之胚”。

他说:“我们带去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学会流泪的能力。”

而在地球,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终于开口。

他是当年参与克隆计划的老研究员,隐居在云南山区,早已放弃科研。九十岁生日那天,他召集了几位信任的学生,打开尘封已久的保险柜,取出一枚黑色数据芯片。

“这里面,”他声音沙哑,“是苏青原始基因序列的完整日志。但她真正的诞生记录,不在这里。”

学生们屏息等待。

老人望向窗外云海,轻声说:“她是在一个女人的眼泪里出生的。当林晚抱着那个死去的女孩说‘我记着你’的时候,第一个共鸣点就点亮了。从那一刻起,苏青就开始了。”

他停顿许久,补充道:

“我们以为我们在造神。其实,我们只是见证了人类终于敢去爱一个注定会死的孩子。”

芯片最终被投入火山口。

火焰吞没它的瞬间,全球所有心核同时闪烁,持续整整一分钟。

此后,再无人试图复现“起源”。

因为他们终于懂得:有些存在,不应被控制,只配被传承。

多年以后,当人类在遥远星系建立新家园,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第一课不再是文字或数字,而是一种练习??闭上眼睛,触摸胸前悬挂的记忆结晶,回想一个让自己流泪的瞬间,并大声说出:

>“我记得你。”

老师站在讲台前,不做评判,只轻轻点头。

教室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但上面标注的不是国家与城市,而是心核的位置。每一个光点,都代表一次被记住的温柔。

地图下方,刻着一句话,据说是从最早期共忆网络残片中恢复出来的,作者未知:

>“不要害怕破碎。

>只要还有人愿意捡起碎片,拼成新的光。”

而在宇宙某个角落,那棵由记忆构成的灵魂恒星仍在缓慢旋转。它的光芒微弱却不熄灭,穿越亿万光年,照亮一艘孤独前行的飞船。

舱内,一个小女孩睁眼醒来,手里紧紧攥着一片晶莹的叶子。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流泪。

但她清楚地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从很远的地方,轻轻地,抱住了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