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 第1466章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第1466章

簡繁轉換
作者:佚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00:12: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字汉冲,陕西榆林人。

历史上的他投降建奴后,为建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跟随建奴南下时,他先后帮建奴抚定了五十一座城池,招降了一千五百多座营寨里的明军。

因功被授予少保兼太子太保。

不过...

由于历史上的吴三桂影响太大。

导致和吴三桂一起投降的高第没什么存在感。

既然已经知道了高第有问题,平辽大军内部肯定容不下他。

李宪忠说道:“臣觉得可以引诱他来抚顺,趁着他进城议事的机会将其拿下!”

朱慈炯缓缓摇头:“如果高第已经知晓吴三桂发起了叛乱,他不但不会上当,还可能像吴三桂一样发起叛乱,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派兵强攻呢?”黄得功问。

“也不妥!”朱慈炯再次摇头:“我军的首要任务是守住抚顺,海州本就易守难攻,兵少了攻不下,兵多了抚顺又会空虚。”

该怎么办呢?

众人泛起了难。

刘肇基忽然灵光一闪,迅速开口说道:“殿下,臣有一计。”

“说来听听。”

“以增兵为由,调高第北上沈阳。”

朱慈炯担忧道:“他可能会抗命!”

“他不会!”刘肇基一口咬定道:“高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效忠大明,二是投降建奴。”

“若是效忠大明,他就不会抗命!”

“若是投降建奴呢?”朱慈炯问。

“若是投降建奴,他就要想办法尽快跑到建奴那边与吴三桂汇合。”

“难道他不能继续留在这边,像吴三桂一样首鼠两端吗?”

“不能!”刘肇基非常认真的分析起来:“吴三桂为什么会突然叛乱?因为他暴露了。高第和吴三桂交往甚密,现在吴三桂出了事,他知道朝廷很难不怀疑他。继续留在这边,风险会很大。”

“沈阳距离前线很近,高第巴不得来这里。”

“所以无论他是否投降建奴,都会来沈阳。”

听完刘肇基的分析,朱慈炯又有了新的疑惑:“然后呢?沈阳就在咱们身后,如果高第像吴三桂一样掀起叛乱,咱们就失去了退路。”

“不让他进城!”刘肇基又分析起来:“高第麾下兵马自入辽以来一直待在平辽大军后方,几乎没有什么参战经验。攻城守城,他或许还行;但要是野战,他根本不行!”

“在他抵达沈阳前,命沈阳守军紧闭城门不让他进城。”

“同时把中路军撤回辽阳,北上沈阳;北路军也抽调一支兵马,从抚顺回援沈阳。”

“届时给他下达一份军令,命他进城议事。”

“他若进城,就趁机把他抓了。他若不进城,就名正言顺得出兵征讨。两面夹击之下,高第必败!”

“妙啊!”朱慈炯不由得对刘肇基高看了一眼。

这员猛将不但非常能打,还能献出这种计谋。

果然是大明的忠臣良将!

“诸位觉得怎么样?”朱慈炯问其他人。

“此计甚妙!”

“臣觉得可行。”

“臣也觉得可行,但是想补充一句话...”

众人商议了一会,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由于是刘肇基出的主意,所以具体执行也是由刘肇基负责。

随后。

朱慈炯又说回了之前的话题,他认真说道:“现在情况复杂,不能主动进攻建奴!但咱们也得在等待圣旨期间做点什么吧?如果无所事事的待着,恐怕会引起朝臣的弹劾,以及朝廷的不满。”

这...

众人再次犯了难。

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除了进攻,还能做什么。

李定国眯着眼睛想了一会,问巴克勇:“吴三桂叛乱前军中粮草还剩多少?”

“不足三日。”

“饷银是否有拖欠?”

“有!拖欠了两个月的饷银。”

李定国脸上露出了笑容。

朱慈炯眼珠围着眼眶转了一圈,自信地问道:“你想招降吴三桂的人?”

“不,”李定国轻轻摇头,“我想用计离间吴三桂和多尔衮。”

“还有,”李定国补充道:“如果可能的话,顺便离间洪承畴,让多尔衮对他失去信任!”

“离间计?这是锦衣卫的看家本领啊!”朱慈炯兴奋地直接站了起来。

他注视着李定国的眼睛却没有询问具体怎么用计。

毕竟...

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咳咳,”朱慈炯轻咳一声换了个话题:“诸位,最迟七天就能等到朝廷的旨意。但是在等待期间,咱们要商议一件大事。”

“殿下请讲!”黄得功带头回应。

“打仗需要用兵!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吴三桂已经投降了建奴,我军可用的兵力比原来少了一万多,而建奴却增加了一万多。”

“咱们...要不要让朝廷增兵?”

黄得功想了想,没说话。

李宪忠和刘肇基也没说话。

李定国欲言又止,同样没说话。

巴克勇更不敢说,只能低着头假装思考。

众人都不想打没把握的仗。

兵力越多,把握越大。

但问题是...

朝廷的兵力也不富裕。

陕西那边的蒙古人一直在闹腾,陕西三边的边军不能动。

四川山高路远,来不及征调。

京营士兵也不是很多。

继续抽调的话,京师就会空虚。

这些倒还是其次。

一旦继续向辽东增兵,相应的军费也会增加。

这对大明财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见没人说话,朱慈炯学着崇祯的样子开始点名:“李定国,你说说该不该让朝廷增兵?”

李定国调整呼吸,平静地说道:“臣以为不用增兵。”

“哦?”朱慈炯对这个答案有些意外,“不增兵也能平辽?”

“我不敢说能,但机会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说说你的想法。”

李定国双手抱拳,一脸歉意:“殿下恕罪,我觉得此时言之过早,待平息完高第的事后再说不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