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简行诸天 > 第1955章 下船

简行诸天 第1955章 下船

簡繁轉換
作者:不想当然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6 02:44:21 来源:源1

第1955章下船(第1/2页)

好在新野,已经距离下一站的樊城码头很近,到了樊城码头,船都没停稳,按在内舱办大事的吴少爷“吩咐”,船还未靠岸,就“驱赶”谢玉下船了。

虽如此,谢玉心里清楚,这场交易从一开始就不公平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实习在这时代太正常了,只有能顺利入学那黄州书院,才能真正改变原身的处境。

谢玉忍着嘲弄背着行李,两个鹞子半翻身,就翻上码头,这花哨动作还得到一点其他下船客的乐子称赞。

当谢玉随口问去黄州书院的路怎么走时,一个带着书童丫鬟的一身锦服商户打扮小胖子,疑惑看向谢玉,“小兄弟,真是好身手,你也是到黄州书院读书?”

见谢玉冷静点头,这小胖子到甚有兴致道:“那咱们以后就可能是同窗了,在下王国宝,不知道小兄弟如何称呼?”

国宝?嗯,确实有点像!

谢玉回礼拱手:“王兄弟好,在下谢玉?”

王国宝:“谢?可是会稽谢氏?或陈郡谢氏?”

谢玉心中一动,突然道:“不敢攀附,阳夏谢氏,不知王兄可有听说过?”

王国宝:“疑惑阳夏谢玉,好像,好像、好像……恕罪,谢兄弟,恕本人未曾听说过。”

谢玉无奈摇头状,“不过旁支蕃系,祖上南迁时正遇战乱,又散逝流亡,如今也不过零丁半点,今若不是王兄问起,一时心中感念,往日却是不敢提及的。”

王国宝又看谢玉身上装束,瞬间明白谢玉为什么这么说,刚只注意到谢玉身手和姓氏,却是没太注意其身上的衣料和自己身边的小厮差不多,定是现在落拓了,不敢提及祖上。

但也让王国宝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注意到谢玉了,因寻常的贫家子大多憨直、怯弱、自卑以及不经意间的讨好别人,这是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而谢玉衣着虽旧低,但那丝毫不怯自己的言辞和敢平交语气,好似有些背景的。

听谢玉刚才一说,也怎么算是世家子弟一系。

于是,王国宝赶紧找补道:“之前没小窥谢兄弟意思,在下王国宝,家上其实和谢兄弟一样,虽祖系金陵,但也是旁系一支早前迁至黄州如今也是沦落商籍了。

有儒学振兴,就有士农工商一说,商人虽有钱,社会地位确是相对底下的。

尽管如此,祖系金陵的王家商籍,起码在内承旨府挂过籍,就算不是皇商,也是内商一级。

往日这些商人可以仗着信息渠道迅速累计财富,国家有事时,也要出力的,虽赶不上央国企那种,有点那种意思了也。

谢玉自然也不敢小窥,好吧,能到黄州书院来读书的大概率是个都比原身现在的身份高吧!

谢玉拱手:”王兄这真是客套话了,只是有点不情之请,想叨扰王兄不置可否。”

王国宝:“当然好,正一路无事,和兄弟说说话,走咱们边走边说。”

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胖子王国宝因为长相问题,还有这身形至小没少遭到批判,旁人都用有色眼镜看他,那怕是府中的一些下人碍于身份,也是一样。”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身份适宜,虽瘦点,但面容也差不多的同窗,自然想好好亲近一番。

和王国宝一聊,谢玉知道这黄州书院果和他们黄州商人有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55章下船(第2/2页)

最早是二十年前,有黄州商人在襄阳郡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就合资建立一家方便黄周州人聚集的黄州会馆,后注意到子弟增多,就干脆建了一家黄州私塾,这黄州书院正是在这黄州私塾规模上扩大而建的。

只十年前才打算放开对外招生规模时,或是要避襄阳本地书院势力,就主动迁到与汉江隔江对望的樊城府。

也因如此,区区十年间,在黄州籍商人的不断赞助下,这黄州书院名头,已经在荆州附近传开了。

从王国宝言辞之间,他们王家也该是为黄州书院的建立和成长添过砖加过瓦。

说到这里,王国宝突然问谢玉是黄州书院几等生?

见谢玉不明白的表情,王国宝又向谢玉做出解释,在黄州书院读书的新生一般分为三等:

一等生,一年束修六两金,甲院读书,享一日三荤素餐,独立院舍,可带几名服侍的下去。

二等生,乙院读书,一年束修四两金,享一日三餐素食,单人宿舍。

三等生,丙院读书,一年束修二两金享一日两餐素食,四人舍。

谢玉暗骂吴家人一声,倒也不太怨,只是利用信息差,坑自己一下罢了。

真有六两金的束修,人家送自己人到襄阳书院岂不是更好。

无论小胖子王国宝说的黄州书院再好,也难和老牌的襄阳书院比较的。

见谢玉神色,王国宝也是宽慰说:“无事,不过三等生,只要谢兄弟认真读书,在月考中取得好成绩,黄州书院自会替谢兄弟升院的。”

那一旁小厮确嘟囔一句,“再升也不过乙院,可不敢和少爷的特等院比的。”

虽这样说了,得到王国宝一点训斥,但谢玉看王国宝神色,明白他就是想享受这种参差感觉。

于是,谢玉配合问,“王兄,不知这特等院是何院?”

王国宝:“也没什么,不过蒙祖上荫庇有些独立的院舍罢了。”

虽这样说,但这炫耀感是怎么回事!

谢玉也理解,不就人前显贵,和衣锦还乡的道理是一样的。

同样这这表明,谢玉换个环境的选择没有错,虽还正式入读那黄州书院,但从小胖子王国宝眼神中看自己已经不算奴仆下人,而是同等身份之人。

只还未说太多,王家接小胖子的马车已经过来,既然是同等身份,谢玉拒绝了小胖子邀请一起上马车的提议,而是说想看看这樊城风貌。

其实是谢玉肚子真饿了,毕竟在船上这两三日,食物有吴家人提供,人家也只按小孩食量,给谢玉一份,实在不够吃,要不是,之前用储物空间在唐县采买了些食物储备垫底,早就饿疯了。

只寻了一下,不愧是比邻汉江、汉水与唐白河交汇之地,鱼米之乡,米价比唐县还便宜几分,更便宜的是鱼肉比米价还便宜。

如此转了转,最合适的还是那些在樊城很常见,又很多的流动挑担的鱼肉粥摊。

所谓鱼肉粥,就是选鱼剔骨,加米,时令青菜或者干菜,加盐熬煮而成。

从味道上看自然越新鲜越现熬,材料越差,味道越腥臭。

喜欢简行诸天请大家收藏:()简行诸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