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对弈江山 >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压服各方之人

对弈江山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压服各方之人

簡繁轉換
作者:染夕遥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6 02:01:22 来源:源1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压服各方之人(第1/2页)

欧阳昭明苦笑一声,摇了摇头道:“这件事一直是个谜啊......叔父到死都没有弄明白,我从幽廷出来,也一直在查......为什么三个粮仓的储粮会少的可怜,叔父可是亲眼看着那些粮食被送进粮仓的,而且叔父亲自登记造册,核查无误的......唉,可惜一切都是徒劳,半点线索也查不出来啊......”

苏凌沉吟一阵,方道:“有没有可能......这粮仓中的储粮,被人动过手脚?......比如,当着你叔父的面,将粮食运进去,等你叔父核查完毕,离开之后,再将粮食偷偷的运走呢......可是就算这样,谁会需要这么多的粮食呢,这可是整个京畿和皇城的整整三仓的储粮啊......”

欧阳昭明摇了摇头,十分肯定道:“欧阳也曾经怀疑过,但......我觉得粮食被偷运出粮仓之事,绝无可能......!”

“哦?你为何能如此肯定呢?......事情总有个例外,凡事都不会那么绝对的......那粮仓有门,门上有锁,自然也就有开锁的管匙......就算你叔父日日夜夜将管匙带在身上,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保证管匙在他眼皮底子下吧......”苏凌觉得欧阳昭明太过肯定,一边摇头,一边开口说道。

欧阳昭明赶紧解释道:“非舍兄你有所不知啊,这皇城粮仓,关系着整个皇族朝臣,大族门阀,甚至京畿百姓的命运,所以那仓锁自然不可能与一般的门锁一样啊......实际上,那粮仓有门有锁,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管匙......”

苏凌闻言,有些疑惑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匙?这是什么意思,没有管匙,如何能打开粮仓的门呢?......”

欧阳昭明道:“当初大晋立国之后,便由工部寻得能工巧匠,打造了三只非同寻常的锁头,用来锁闭皇城那三处粮仓,这三处锁头没有任何可以插入管匙的锁眼,所以也就没有实体的管匙了......开启的方式,乃是那锁头之内暗藏了机关,只有负责粮仓的主官知道开启机关的办法,只要那机关开启,才能打开粮仓的门......”

“而这开启锁内机关的办法,乃是那能工巧匠亲口传授给第一任粮仓主官的,任何人不得而知,而那做这机关的巧匠,在传授了这开启机关方法之后,便在三日内,不是失踪,便是爆亡......此中的原因,相信欧阳不说,非舍兄也应该明白一二的吧......”

欧阳昭明说着,深深的看了苏凌一眼。

苏凌心中一凛,他自然明白欧阳昭明话中的意思,看来那些匠人们定然是被皇家派人灭口了。

苏凌点了点头道:“我明白,只不过,这管粮仓的主官,不可能一直都不换吧,打个比方说,你叔父之前的那任主官,不也同样知道这粮仓锁头机关的开启方法吗......若有人想要偷运粮食出去,寻了上一任粮官,那锁头岂不是就很轻易地能够打开了么......”

欧阳昭明又一摆手道:“非也,这机关的妙处除了没有实质的管匙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一旦有人启动这个装置,那机关便会按照此人启动装置的手法,自动记忆他的操作方式,待另外一个人接替上一个人之后,便会首先修改上一任主官启动机关的方法,所以,每一任粮仓主官启动机关的方法都不同,也是唯一的......”

苏凌听着,觉得欧阳昭明说的十分复杂,但自己却没什么不能理解的,所谓的独一无二的锁,不就是现在的密码锁么......

用密码或者某种手段去开启机关,后继任者修改了开启机关的密码或者手段,之前的开启方法立刻变废止了。

想到这里,苏凌点了点头道:“若真的如此,那想要避开你叔父,从粮仓偷运出粮食,的确几乎不可能......”

欧阳昭明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所以我叔父才会觉得震惊和不可思议,除了自己监守自盗,外人绝对是不可能偷运出粮食的,而且偷运出粮食的数目巨大到令人心惊啊......”

“那你叔父便是因此事获罪不成?......”苏凌问道。

欧阳昭明摆了摆手道:“那倒也不是,这只是我叔父危机的开始......”

“我叔父发现粮仓之中几乎无粮之后,虽然十分的惊恐,但还是迫使自己冷静下来,第一时间便夤夜前往户部尚书府,将此事报告了户部尚书大人......”欧阳昭明道。

“那户部尚书怎么说?......”苏凌问道。

“户部尚书年事已高,闻听此事直吓得当场就背过气去了,好在府上人抢救得及时,这才没有大碍......但户部尚书老眼昏花,头脑也不清晰,六神无主之下,便差府上人星夜去了户部左侍郎的府上,去请当时户部实际上的主官丁士桢,丁大人前来商议对策......”欧阳昭明。

苏凌心中又是一动,怎么哪儿哪儿都有他......看来此人就算在当年的户部贪腐案中,没有贪赃枉法,是清白的,也必然与此事有莫大的关联。

“那丁士桢到了之后,如何说的......”苏凌问道。

欧阳昭明回忆了一阵道:“据叔父所言,当时丁士桢快马而来,急匆匆地进了尚书府,见到了尚书大人和我叔父,我叔父将事情原原本本地通丁大人说了,更是叩头请罪......丁大人也十分的震惊,却半晌没有说话......”

“那尚书大人却是沉不住气了,毕竟他再有没多久便可以平安的告老回乡了,原想着能够荣归故里,现在出了这么一件天大的事情,自己的乌纱帽都保不住,还想什么荣归故里......”

“所以当时尚书大人冲冲大怒,便要绑了叔父,第二日早朝时,向天子请罪,让天子亲自发落......”

欧阳昭明叹了口气,一脸感激道:“多亏了丁士桢大人啊......要不是他,我叔父那次事情之时,已然人头落地了......”

苏凌有些诧异,没有想到欧阳昭明竟然也满是对丁士桢的感激,便问道:“哦?丁士桢为你叔父求情,向户部尚书开脱你叔父的罪责了?......”

欧阳昭明点了点头道:“当时丁士桢也跪在我叔父旁边,想户部尚书大人请罪,他说吗,户部上上下下,大小官员,皆是一体,都是唯朝廷当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此事泄露出去,必然会朝野震动,天子震怒,而且因为灾情严重,百姓们也会人心惶惶,这样的话后果实在是他们不能承受的,而且他本就是户部主官,户部出了这天大的事情,若要追究论死,他必然首当其冲......所以他求户部尚书大人,明日将他一同绑缚上朝,让天子发落......是死是活,他都甘心情愿......”

苏凌闻言,眯缝着眼睛,自言自语道:“这样看来,那丁士桢,倒是有些担当的......”

“何止是有些,现在大晋当官的,哪个不是有好事比谁都站得向前,有坏事,比谁都躲的靠后,出了事情,不是想着如何解决应对,而是先拼命地开脱自己,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再说,至于同僚......出卖的就是同僚!......”欧阳昭明有些鄙夷地哼了一声道。

苏凌呵呵笑道:“昭明兄,身陷囹圄,却不想对官场风气,如此深恶痛绝啊......”

“我虽身陷囹圄,但耳濡目染,冷眼旁观,见到那些形形色色,丑态百出的官员,多了去了......”欧阳昭明道。

说到这里,欧阳昭明又是一阵感叹道:“这丁士桢丁大人,真的是个好官好人啊,为官清廉,一心为民,现在京都龙台,京畿道百姓,只要提起丁大人,都呼为丁青天......”

“是么?丁青天......可有夸大之词?......”苏凌不置可否道。

“没有,绝对没有!欧阳觉得丁大人当得起,我叔父获罪而死之后,我欧阳家一落千丈,我从幽廷侥幸脱身之后,便四处流浪乞讨,受人欺负,有一日我在乞讨时,碰到了丁大人,丁大人认出是我,十分的心疼和同情我的遭遇,将我带到他的府上,给我换了一套新衣裳,让我洗了澡,吩咐府中给我做了一顿好吃食,临走之时,他对我说,他也十分同情我叔父的遭遇,当年他们可是相互配合的同僚,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不想我叔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压服各方之人(第2/2页)

“说到这里,丁大人更是不住的掉泪......他对我说,贤侄,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尽管到我府上,我一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欧阳昭明一脸感激,泪水潸然道。

“贤侄?.....”苏凌有些诧异道。

欧阳昭明赶紧解释道:“其实他唤我贤侄,我也是受宠若惊的,我叔父当年为户部员外郎时,的确与丁大人关系不错,但也只是在公事上,印象中丁大人曾经到过我叔父家中,还吃过几次便饭,席前谈的也是公事,当时我就对这位丁大人的印象很好,所以我之前便见过他的,他亦曾勉励过我,要我好好做学问,将来堂堂正正的考个功名......”

“只不过,他虽然有话在前,我却无颜真的去找他接济我......毕竟我是贱籍,当时丁大人的声望很高,更是有望接替老尚书大人的位子,所以我怕我的身份,让他受到牵连和非议,因此没有前去找过他,不过,他有时却会专门去寻我.....给我些吃食和银钱,而且,我在城郊安身的一处小草房,也是他找的人给我修建的,虽然简陋,但总算能遮挡风雨......”

说到这里,欧阳昭明满心感激道:“人做一件事,贵在持之以恒,丁大人这样接济我,一直接济了四年多,只是现在他贵为朝廷户部尚书,位高权重,公务缠身,所以才接济我的少了,我欧阳毕竟是读圣贤书的,但凡能过得去,我定然也不会去找他......所以这四年多,除非丁大人前来找我,我从来都没有找过他......”

苏凌暗暗思忖,这欧阳昭明虽然如今到了这步田地,当时身上还是有着读书人的倔强和自尊的,竟然从来没有向丁士桢开口求帮,若是他乃趋炎附势之徒,凭着丁士桢如今的地位,给他安排个活计,自然不成问题,就算不给他安排什么,供给他些银钱度日,也不成问题。

可是欧阳昭明却始终没有卑躬屈膝,虽然迂腐得有些让人觉得不识时务,但这种人,却是真性情人。

“那丁士桢与你叔父跪在当时的老尚书面前,最后事情怎么说的......”苏凌又问起之前的话题来。

欧阳昭明道:“据我叔父所说,叔父不过是员外郎,可是丁大人可是户部举足轻重的人,而且一是为了大局,而是为了户部同僚的前途,三呢也是为了那老尚书自己,因此老尚书才没有追究此事,选择将此事隐瞒下来,不上报天子......”

“不上报?那三个粮仓仅仅只有三日存粮,这要不上报,到时候岂不是罪加一等么?......”苏凌有些无语道。

“非舍兄说得对,老尚书当时便提了一个条件,不上报可以,但是,据老尚书的经验判断,朝廷最少三日,最多五日,便会宣天子旨意,下令开仓赈济百姓,所以,在朝廷开仓赈济百姓之前,无论如何,必须想办法,将三个粮仓里面全部填满粮食,否则大难临头......他们三个人,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得掉脑袋......”

“三五日,三座皇城粮仓,全部填满粮食?这不是开玩笑么?谁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辰内筹集这许多粮食,便是丰年,也绝无可能,何况如今京畿还遭了灾呢......”苏凌一脸吃惊道。

欧阳昭明叹了口气道:“谁说不是呢,这根本就是个死局,我叔父当时就想放弃,可是却被丁大人截过话,说此事包在他丁士桢的身上,朝廷圣旨下来之前,必定将整个粮仓填满,若做不到,不需朝廷追究,自己便悬梁在粮仓大门前,自缢谢罪!”

“丁士桢这样说?......”苏凌震惊不已,睁大了眼睛,“他是不是想不开了,还是脑子出问题了,这除非请神,否则根本做不到!”

欧阳昭明点了点头道:“我叔父当时跪在那里,也是满心震惊,可是见丁大人说得真切,心中也不由的相信了几分,那老尚书闻言,这才心中安定下来,满心欢喜地告诉他们,坐等他们的好消息......”

“叔父与丁大人除出了尚书府后,叔父便拉住丁大人,向他倾诉肺腑之言,告诉他莫说三五日,怕是三个月都凑不齐整整三仓的粮食,他谢过丁大人,能保他的人头在他项上三五日,已然是天大的恩情了......”

“可是那丁大人却捻髯大笑,拍了拍叔父的肩膀,告诉他,让他安心,他的人头会在他的头上长得牢牢的,丁大人说,筹措粮食的事情,无需他操心,只是需要将粮仓开启锁头机关的方法告诉他,一旦粮食运进去,他必须要保证足数,而且此事只有他们二人知晓,不能外传,叔父问他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日,筹措这如此多的粮食,丁大人却是笑而不语......只说,三日后,让我叔父前去粮仓一观便好......”

苏凌心中一动,似乎发现了关键问题所在,忙脱口而出道:“也就是说,曾经有一段日子,粮仓锁头机关开启的方法,除了你叔父之外,这个丁士桢也会?......”

欧阳昭明点了点头道:“不错......原本叔父想着等这事情过去,他再去重新修改机关.....可是还未来得及做这件事,便获罪处斩了......”

欧阳昭明顿了顿道:“不过,非舍兄不要多心,粮仓无粮的事情,根本就不在丁大人知道锁头机关开启之后,而是在之前,所以,这件事与丁大人没有任何关系......”

苏凌默然不语,总觉得哪里有些问题,可是却说不上来,他点了点头道:“好吧......也许是我多心了......”

“那结果呢,粮食可曾筹到了?......”苏凌问道。

欧阳昭明却并没有着急回答,又道:“丁大人告诉我叔父,他负责筹集粮食,眼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由叔父来办......”

“什么重要的事情?......”苏凌问道。

“丁大人说,此次赈济京畿道受灾百姓,事关重大,虽然范围只在京畿各处,但京畿之地,乃是大晋百姓最多的区域,旱情之严重,远远的超出了想象,他这几日也去了京畿各处巡查,几乎颗粒无收,所以,必须要做两手准备......”

欧阳昭明顿了顿道:“第一手准备就是丁大人在最短的时日内筹集粮食,填充粮仓,到时候粮仓粮食失踪的事情,便可以瞒天过海,受灾百姓也可以有赈灾粮过活;但毕竟就算三仓粮食全满,也毕竟有限,未免万一粮食还是不够,天子怪罪到户部头上,问一个赈灾不利的罪责,便不好办了。所以,这第二手的准备,必须要我叔父去做......”

“你叔父去做,到底是什么事......”苏凌问道。

“丁大人说,在来尚书府之前,他已经写好了朝会时上奏天子的奏折,倡议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皇亲国戚,门阀大族,捐银捐粮,只有他们统统行动起来,才能共克时艰,灾情影响才能最快最大限度地降低到最小。”欧阳昭明道。

“既然是丁士桢想出来的这个法子,为何他不直接在朝会上奏报天子,而要你叔父去做呢?......”苏凌疑惑道。

“不不不......”欧阳昭明摆了摆手,“奏报天子一事,自然是丁大人亲自去做,但丁大人说了,自己不过是户部左侍郎,其上还有户部尚书,还有三省令君,还有司空大人......自己人微言轻,奏报的还是让皇亲国戚、文武朝臣、大族门阀出银出粮的事情,所以阻力不可谓不大......”

苏凌点了点头道:“这倒是真心话,他一个侍郎,自然是不可能让这些人配合的.....就算天子点头,这些人也不可能配合......”

“所以,丁大人说,需要叔父去见一个人,去的时候,要拿上此次灾情的案牍和文册,一定要让这个人,亲身感受到灾情严重,刻不容缓,只有这个人重视起来,才能全力支持丁大人的倡议,只要有他全力支持,就不怕那些皇亲、朝臣和门阀们不配合了......”欧阳昭明一字一顿道。

“哦?何人有如此大的本事,竟然能压服所有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捐银捐粮?......”苏凌一边思忖,一边问道。

欧阳昭明先是不语,半晌方沉沉说道:“这大晋,这天下,若说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怕是只能是......当今丞相,当时的司空大人——萧元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