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凌将有关的疑点全部梳理了一遍,想着拿笔记录下来,结果找来毛笔,刚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觉着实在费劲,再加上自己的字写得实在对不起观众,索性就搁笔不写了。
他又想起欧阳秉忠一案,自己去了一趟架格库,却发现就连暗影司架格库里有关欧阳秉忠的案子有关案牍和卷宗皆是空白,自己更是一无所获。
虽然苏凌没有看到这卷宗案牍到底是怎么变成了空白卷宗,但苏凌可以肯定一点,暗影司中的确有奸细。
是这个奸细,未雨绸缪......
陈景明站在高坡之上,望着火光冲天的战场,心中却异常冷静。他深知此战若败,不仅西北将落入敌手,更会动摇朝廷根基。他缓缓抽出佩剑,目光如炬,低声道:“传我军令,中军稳守,左翼火攻,右翼佯攻,待敌阵混乱之时,主力突进!”
话音刚落,号角长鸣,三路大军迅速展开。
左翼由副将赵远率领,手持火油弓箭,悄然绕至敌军侧后方。夜风呼啸,火矢破空而起,划破黑暗,点燃了敌军粮草营帐。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四起,敌军大乱。
“杀!”陈景明一声令下,中军猛扑敌阵中央,敌军仓促迎战,阵型大乱。与此同时,右翼将领李靖率兵虚张声势,引诱敌军主力调动,为真正的杀招争取时间。
霍仲达立于高台之上,冷眼旁观战局,嘴角冷笑未减。他身旁的黑袍男子低声问道:“大人,敌军火攻已起,是否派出骑兵压制?”
霍仲达摇了摇头,语气沉稳:“不必。他们不过是想扰乱我军阵型罢了。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
果然,就在敌军稍作调整之际,陈景明亲率五千精锐,自中军斜插敌军腹地,直取霍仲达本阵!
这一击来得迅猛无比,敌军尚未反应过来,已有数百人倒下。陈景明一马当先,手中长枪横扫,连斩数名敌将,气势如虹。
“给我围住他!”霍仲达终于动容,亲自下令调集重兵围剿。
然而,就在此时,远方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报!先锋李崇文率军赶到,已从东面包抄敌军后路!”
陈景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立刻挥旗示意左右两翼合拢,形成包围之势。
霍仲达脸色骤变,怒喝道:“快,调兵回防!”
但为时已晚。李崇文铁骑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敌军阵脚彻底崩溃,纷纷溃逃。霍仲达见势不妙,只得带着残部退守凉州城内。
此役,虽未全歼敌军,却成功遏制其攻势,稳定了前线局势。
---
京城御书房内,赵昭听完战报,脸上并无太多喜悦。
“陈景明能以弱胜强,实属不易。”他轻叹一声,“但霍仲达并未被彻底击溃,此人老谋深算,必有后招。”
苏婉儿站在一旁,轻声道:“陛下,此战虽胜,但敌军仍有余力,且背后势力尚未浮出水面。臣以为,应当加强边关防守,并派人暗中调查霍仲达与异族之间的联系。”
赵昭点头:“你说得对。朕已命监察司彻查霍仲达叛变前的所有往来书信,发现其中竟有异族文字的密信,显然是有人在暗中协助。”
他顿了顿,目光微沉:“看来,这场战事,不仅仅是朝堂之争,更是外敌勾结之祸。”
苏婉儿迟疑片刻,终是开口:“陛下,臣有一事不解。霍仲达既然早有反意,为何偏偏选在此时动手?而且时机如此精准,几乎与李怀安案同时爆发……”
赵昭微微一笑,眼中寒光一闪:“这正是朕最在意的地方。霍仲达不是莽夫,他不会贸然行动。他的背后,必然有人操控全局。而这个人……”他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可怕。”
苏婉儿心头一震:“陛下怀疑……是太傅?”
赵昭摇头:“李承业虽然老谋深算,但他已被贬归乡,不可能再遥控西北军镇。更何况,霍仲达并非李家旧部,而是当年先帝亲自提拔之人。”
他回头望向苏婉儿,声音低沉:“所以,真正的幕后黑手,还未现身。”
苏婉儿沉默良久,低声道:“那陛下打算如何应对?”
赵昭轻轻一笑,目光深远:“朕已命人秘密调查西北异族动向,并派密探潜入凉州,务必查明霍仲达背后的真正主使。至于京城……”他眼神一冷,“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也该让他们现身了。”
---
凉州城内,霍仲达负手立于帅府之中,神色阴沉。
“没想到陈景明竟能挡住这一击。”他冷冷道,“看来此人并不简单。”
黑袍男子低声问道:“大人,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霍仲达缓缓转身,眼中闪过一抹狠厉:“按原计划,继续拖延战局,让朝廷陷入泥潭。另外,尽快联系那位‘朋友’,告诉他,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援。”
黑袍男子点头:“属下这就去办。”
待其离去后,霍仲达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漆黑的夜色,喃喃自语:“赵昭,你可知道,你亲手提拔的这些人,最终都会成为你的催命符?”
---
与此同时,在一座隐秘的山林深处,白衣女子静静地坐在溪边,手中握着一封密信。
她抬头望向夜空,月光洒落,映照出她清冷的面容。
“赵昭,你终于开始察觉了吗?”她低声呢喃,“可惜,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她缓缓起身,收起密信,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赵昭正伏案批阅奏折,忽觉心口一阵悸动。
他停笔,抬头望向窗外,夜色沉沉,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命运。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来临。
而这场棋局,早已不再只是权谋之争,而是一场关乎江山、人心与命运的生死对弈。
赵昭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夜色沉沉的宫墙外,心中却无法平静。霍仲达一战虽胜,但并未彻底击溃敌军,反而让他更加确信,这场叛乱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
“陛下。”苏婉儿轻步走入殿中,手中拿着一封密报,“监察司刚刚传来消息,霍仲达在凉州城内秘密召见了一名异族使者,疑似与北狄王庭有直接联系。”
赵昭眉头微皱:“果然如此。看来,他们早已勾结多年,只等时机成熟,便一举发难。”
他缓缓转身,目光如炬:“传朕旨意,命兵部紧急调拨三万精锐,由李崇文统率,配合陈景明围攻凉州。另外,派密探潜入西北,务必查明霍仲达与北狄之间的具体协议内容。”
“遵旨。”苏婉儿点头应命,却又迟疑道,“陛下,若此战旷日持久,恐怕朝中会有人借机生事。毕竟……太傅一党尚未完全肃清。”
赵昭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抹寒光:“朕早有准备。即日起,京中所有官员调动皆需经朕亲自批准。同时,加强监察司对六部的监视,尤其是兵部、户部,若有异常,立即上报。”
苏婉儿微微颔首:“臣明白。”
待她离去后,赵昭独自坐在案前,翻阅着各地呈上的奏折。忽然,一封来自江南的密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却字字如刀:
“陛下,臣已查明,霍仲达之变,并非孤立之举。其背后之人,乃昔日先帝旧臣??萧怀远。”
赵昭瞳孔骤缩,手指不自觉地收紧,纸张被捏得咯吱作响。
萧怀远……
这个名字,在他登基之初便已消失于朝堂之上。此人曾是先帝心腹重臣,因反对新政而被贬出京城,自此销声匿迹。没想到,他竟蛰伏多年,暗中布局,直至今日才显露獠牙。
赵昭缓缓起身,走到御案前,提笔写下一道密旨:
“命监察司即刻彻查萧氏旧部,凡与其有过往来者,一律软禁。另,派出暗卫前往江南,务必找到萧怀远踪迹。”
写罢,他将密旨封好,交给守候在一旁的太监,低声道:“送去苏婉儿处。”
---
与此同时,西北前线,战火未息。
陈景明立于营帐之中,望着沙盘上的凉州地图,眉头紧锁。
“大人,敌军死守凉州,我军强攻不下,伤亡不小。”副将赵远低声禀报,“而且,据斥候回报,敌军似乎在等待援军。”
陈景明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霍仲达不会坐以待毙,他必然另有打算。我们必须抢在他之前行动。”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匆匆闯入大帐,单膝跪地:“启禀大人,先锋李崇文将军已率军抵达,请求进帐议事。”
“请。”陈景明抬手示意。
不多时,李崇文步入大帐,神色凝重:“陈大人,末将带来一个坏消息??敌军援军即将抵达,且极有可能来自北狄!”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北狄?”赵远皱眉,“他们怎敢公然介入我大赵战事?”
李崇文沉声道:“正是因为北狄,霍仲达才敢如此嚣张。据可靠情报,北狄王子耶律察罕已亲赴凉州,与霍仲达密谈多日,甚至可能已经达成某种盟约。”
陈景明眼神微冷:“看来,这一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他缓缓起身,环视众人,语气坚定:“既然敌人想拖,那我们就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传我命令,明日辰时,全军出击,务必拿下凉州外围三座关隘!”
众将齐声应诺,斗志昂扬。
夜色下,战鼓雷鸣,杀机四伏。
而千里之外的京城,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