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不是吧君子也防 > 一百四十一、

不是吧君子也防 一百四十一、

簡繁轉換
作者:阳小戎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5 04:20:40 来源:源1

或许是少女勤快练剑的缘故,身体有些苗条匀称,胳膊手腕看起来都细细芊芊的。

按道理说,某一处明明也应该很平坦的,但是刚刚的那一眼却告诉了外人,她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很有料的。

这种特征,放在...

夜风穿过忆廊的廊柱,带着春末最后一丝凉意。林泽站在新挂的木架前,望着那行尚未干透的炭字,指尖轻轻抚过“破晓的光”三个字。墨迹微微晕开,像极了多年前他娘临刑前咳在雪地上的血痕??那也是红得温柔,散得缓慢,却深深烙进土地,再也洗不掉。

他转身走进静默屋,烛台早已熄灭,只剩灰烬中一根焦黑的灯芯。他蹲下身,用手指拨开冷灰,忽然触到一点温热。怔了片刻,他才意识到,并非余温未散,而是自己的掌心在发烫。这具身体,这些年走过了太多不愿回想的路:从归梦城的牢墙到桃树坡的醒心台,从北境驿站的雪夜巡查到南方书院的秘密传信。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可偏偏最痛的不是脚底,是心里那些明明记得、却不敢说出口的事。

他闭眼,耳边又响起那个男孩的声音:“我昨天偷吃了妹妹的糖,还骗说是蚂蚁搬走的。”

多么简单的一句话。

可正是这份简单,让他几乎站不稳。

他知道,真正的觉醒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一个孩子终于敢承认自己做了件小事上的错。就像当年他在村口老井边第一次看见水底另一个自己时,吓得拔腿就跑;如今再看,那影子不过是光与水的交错,是他不肯认的怯懦与真实。

门外传来脚步声,轻而迟疑,像是怕惊扰什么。林泽没有睁眼,只道:“是你回来了?”

“是我。”容真的声音低柔如雾,“白凌刚送来消息,京师那边……出事了。”

林泽缓缓起身,拂去衣角灰尘。“说吧。”

“宰相之子被软禁在家,其余学生虽未被捕,但太学已下令封闭三个月,所有课程改为‘修身养性’为主,禁止讨论时政。更糟的是,皇帝亲笔批下八个字:‘妄言乱心,其罪当诛。’”

林泽点头,仿佛早有预料。“那三位请辞的将军呢?”

“一人称病归隐,一人调往边疆戍守荒漠,最后一人……昨夜暴毙家中,死因不明。”

屋内一时寂静。窗外月光斜照进来,映在墙上那句“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要你在这里,真实地感受”上。字迹依旧清晰,可林泽忽然觉得它像一把刀,悬在头顶,既救他,也逼他。

“他们怕了。”他说。

“不是怕。”容真摇头,“是慌了。他们不怕我们说话,怕的是别人也开始听。一旦有人开始怀疑‘盛世’是不是真的,那整座楼就会从地基裂起。”

林泽沉默良久,忽而一笑:“你说得对。所以接下来,他们会换方式。”

果然,不到七日,朝廷便推出新政??“慈恩计划”。名义上是关怀民间疾苦,实则在全国各地设立“安心坊”,由官方派遣“心灵抚慰使”,为百姓免费疏导情绪、调解家庭矛盾。表面上温情脉脉,内里却暗藏玄机:每位前来倾诉者,皆需签署《安宁承诺书》,承诺“不再传播负面言论,积极配合社会和谐建设”。更有甚者,坊中设有“记忆温养室”,以香薰、音律、冥想引导人“放下执念”,实则悄然灌输美化后的公共叙事。

墨言连夜带回一份坊内手册,翻开第一页便是赫然一行字:“痛苦源于执迷,幸福在于顺从。”

“他们在用温柔的方式驯化人心。”白凌冷笑,“比悦忆剂更高明??这一次,连药都不用了,直接让人自己说服自己。”

林泽翻着手册,目光停在一幅插图上:一家人围坐桌前,笑容满面,背景写着“今日我家无怨言”。他忽然想起小时候见过的一个戏班,专演“孝子贤孙”故事,演到最后,台上台下一起哭,可没人知道,那些眼泪到底是感动,还是压抑太久的释放。

“我们不能让他们把‘平静’当成‘正确’。”他说,“真正的平和,是从风暴中走过之后的选择,而不是从未经历过风雨的麻木。”

于是,忆廊做出回应??开设“不安课”。

每周一次,由志愿者讲述一段让自己至今无法释怀的经历:有人说起父亲临终前握着他的手,问“你恨我吗”,而他当时竟答不出一个字;有人坦白曾因嫉妒好友升迁,在背后散布谣言,导致对方抑郁离职;还有一个年轻母亲,哽咽着说她有时真想扔下孩子独自远走,因为她觉得自己根本不配当妈。

没有人打断,也没有安慰。讲完后,听众只是轻轻拍肩,或递上一杯温水。然后大家围坐一圈,默默写下一句话贴在墙上:

“我也这样想过。”

“我不怪你。”

“谢谢你说了出来。”

这些纸条越积越多,像一片片剥落的旧皮,露出底下鲜嫩的肉。有些人来了一次就不敢再来,有些人来了十次仍泪流不止。但所有人都说,走出忆廊那一刻,脚步轻了些。

某日午后,一名陌生女子悄然来访。她穿着素净布裙,面容憔悴,眼神却异常清明。她找到林泽,递上一封信。

信是那位曾焚烧《人间证词》的讲师写的。她在信中说,自己清醒后才知道体内药物来源??竟是“安心坊”的一次“免费心理疗愈”。她本以为那是解脱,没想到却是更深的囚笼。如今她躲藏在北方边境小镇,靠替人缝补衣物维生,每日惶恐不安,生怕哪天又被“治愈”。

“她说,请你们不要原谅她。”女子低声说,“她说,她的背叛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她也曾相信过那种虚假的安宁。”

林泽读完信,久久未语。最后他取出《试错录》第七卷,在那篇忏悔书旁添了一段批注:

>“她曾迷失于温柔的谎言,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某个时刻选择闭眼。但她最终睁开了,哪怕代价是自我否定。这样的醒悟,比从未犯错更接近真实。”

他将信收好,交还女子:“替我告诉她,忆廊的大门永远开着。无论她何时回来,我们都等她讲完剩下的故事。”

女子含泪而去。

几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桃树坡。山洪冲垮了通往外界的唯一石桥,粮道中断,消息隔绝。众人原以为这会是一场灾难,却不料成了另一种契机。

断桥第三日,孩子们自发组织起来,在泥泞中搭起简易木筏,轮流渡河采药、取水。有个八岁女孩主动承担记账工作,把每一粒米、每一块炭都清清楚楚记下。她说:“我爸爸以前是账房先生,后来被人举报贪污,其实他只是多算了五文钱买糖给我吃。我不想让任何人再说我们家的人不可信。”

大人们看在眼里,默默跟上。原本因物资紧张而滋生的猜忌,竟在这场共患难中悄然消融。夜里,大家挤在未塌的谷仓里取暖,有人提议继续“寒夜书写”。这一次,纸条不再是投入灰烬,而是挂在横梁上,待日后晾干阅读。

一张纸上写着:“我昨晚偷偷多拿了一块炭,现在把它还回来。”

另一张写着:“我以为我不怕死,直到今天看见孩子差点被洪水卷走,我才明白我有多怕失去。”

还有一张只有两个字:“对不起。”署名是??“去年举报邻居藏书的人”。

林泽看着这些纸条在风中轻轻摆动,忽然明白:灾难有时反而撕开了日常的伪装,让人不得不面对最根本的问题??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雨停之后,桥未修,路未通,但他们之间的连接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牢固。

就在此时,南方传来惊人消息:一座“安心坊”突然起火,火势猛烈,整栋建筑烧成废墟。奇怪的是,坊内所有工作人员安然无恙,反倒是十几名前来“接受疗愈”的平民失踪。数日后,有人在百里外的山洞发现他们??人人神情恍惚,口中反复念叨着同一句话:“我很幸福,我没有痛苦,我是盛世子民。”

经查验,这些人脑部均检测出新型神经调控痕迹,疑似通过特定频率声波与光影刺激,强行重塑认知。手段之精密,远超昔日悦忆剂。

林泽得知后,立即召集核心成员议事。

“他们已经开始批量制造‘幸福’。”他说,“不再是控制少数异见者,而是试图改写整个群体的情感结构。”

墨言沉声道:“若放任不管,不出三年,天下将无人能感知悲苦,自然也不会有人质疑不公。”

白凌咬牙:“我们必须揭露它,不止用文字,还要用行动。”

林泽望向窗外,远处山坡上,几个孩子正合力扶起一棵被风雨吹倒的小树。他们用绳索绑住树干,又垫上石块加固根部。动作笨拙,却无比认真。

他忽然有了主意。

三日后,忆廊对外宣布启动“感官复健计划”??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进行为期四十天的“真实生**验”。内容包括:每日记录三种身体感受(如寒冷、饥饿、疼痛)、写下三个不愿面对的情绪瞬间、完成一次向他人坦白过往错误的对话。

报名者络绎不绝,短短半月,已有上千人参与。有人在沙漠中徒步三天,只为重新体会干渴的滋味;有人主动前往贫民窟居住,记录下每一次因贫穷引发的羞耻与愤怒;更有夫妻携手走进“诚实屋”,面对面说出十年婚姻中最伤人的那句话。

一位参与者的日记被公开传阅:

>“今天我打了儿子一巴掌,因为他打碎了奶奶的遗像。可我知道,我不是气他弄坏照片,而是恨自己没能好好陪奶奶最后一程。我把这件事告诉他,抱着他哭了很久。他说:‘爸爸,我也害怕你不爱我。’原来我们都藏着那么多不敢说出口的疼。”

林泽读完,将这篇日记抄入《未竟录》附录,并加了一句评语:

>“当我们允许疼痛存在,它就不再是敌人,而是通往彼此的桥。”

然而,朝廷终究不会坐视。

五月十五,一道密令下达:凡参与“感官复健”者,一律视为“煽动情绪动荡”,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得参加科考、不得担任公职、子女入学受限。同时,全国通缉林泽等人,悬赏千金,斩首赐爵。

消息传来那晚,忆廊灯火通明。

众人齐聚醒心台,气氛凝重。有人主张转移阵地,有人建议转入地下,也有人提出反击??公开刺杀几名“情感矫正师”以儆效尤。

林泽听着,始终未语。直到所有人说完,他才缓缓起身,走到那棵“醒木”旁,伸手抚摸焦黑的树干。

“你们还记得它怎么活下来的吗?”他问。

无人回答。

“不是因为它强大,也不是因为它抵抗。而是因为它断裂之后,依然选择了生长。哪怕方向歪了,哪怕速度慢了,它还是要长。”

他转身面对众人,目光如炬:“如果我们现在拿起刀剑,我们就成了他们。如果我们躲进黑暗,我们就输了。真正的抵抗,是继续活着,继续说真话,继续教人感受。”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却更坚定:“明天,我一个人下山。”

全场哗然。

“不行!”白凌猛地站起,“你是他们的头号目标!”

“正因如此,”林泽微笑,“我才更要走出去。让他们看看,一个被通缉的人,可以怎样堂堂正正地走在阳光下。”

“你这是送死!”

“不。”他摇头,“我是去播种。只要还有人愿意听一句真话,我就没死。”

第二日清晨,林泽独自背起行囊,手持一根竹杖,缓步走下桃树坡。山路泥泞,露水沾湿了他的鞋袜。山风拂面,带来远处田野的气息。

他没有回头。

而在他身后,忆廊的孩子们早早集合,每人手中捧着一支未燃的灯芯。他们来到清水池边,轻轻将灯芯放入水中,然后齐声诵读《未竟录》扉页上的那句话:

>“世界不会一夜醒来,但每一个不肯入睡的灵魂,都是破晓的光。”

声音随风飘散,越过山岭,传向四方。

与此同时,在数十个城镇的街头巷尾,有人悄悄张贴一张新传单。上面没有口号,没有檄文,只有一幅画:一只手伸向水面,触碰自己的倒影。下方写着一行小字:

>“你有多久,没看过真实的自己?”

而在京师最繁华的茶楼里,说书人正讲到最新一回《君子防心》:

>“话说那林泽孤身上路,沿途百姓闻讯相迎。有人跪地泣诉冤情,有人默默递上干粮。官府派兵追捕,可每当官兵逼近,总有一群孩童突然涌出,围着林泽唱歌??唱的正是清明祭典上那首无名童谣。士兵们面面相觑,竟无一人敢动手……”

台下听众屏息凝神,有人眼角泛光。

谁也不知道,这场看似微弱的觉醒,会在未来掀起怎样的浪潮。

只知道,当一个人敢于直视水中那个颤抖的影子,并轻轻说一句“原来是你”时,某种东西,就已经永远改变了。

山外有山,路外有路。

真相或许沉重,但绝不孤单。

因为总有人,在黑暗中执笔,在寒夜里低语,在风暴中心,静静地说出那一句:

“我不怕疼,因为我记得,我是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