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33章 县官难当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33章 县官难当

簡繁轉換
作者:青红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5 13:14:3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县衙陷入死一样的寂静。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众人已然明白,这个教谕出身的举人老爷,根本不是来当官的,甚至都不是正常人。

气氛陡然沉闷下来,就连县丞和主簿也没了面对上司时的亲热和讨好,神色僵硬,面容铁青。

没人反驳,也没有反应。

好似海瑞刚才的话,所有人都没听到。

如此情况,换之一般的新任知县,定会服软,也只能服软。

无他,这些人可以让知县老爷什麽都做不成。

可海瑞显然不是一般人。

「既然没有异议,那就做事吧。」海瑞好似也没看到他们的无声对抗,淡淡道,「朝廷的公文你们也都看到了,整队。」

没人动弹,一众衙役依旧一副懒散模样,县丞和主簿默然不语。

见状,海瑞眉头皱的更深了,却没有立即发作。

「张县丞丶王主簿留步,其馀人等且先退下。」

众衙役无声行了个礼,退了出去。

张王二人暗暗冷笑,面上却多了三分恭敬。

海瑞走回书案前坐下,缓缓说道:「我的情况想来你们也清楚,举人出身,任职教谕,任教谕期间有些许清名,恰逢此地知县空缺,我大明又有教谕优先接任知县的规定,故才有幸以举人之身做这一县知县……」

二人不知海老爷葫芦里卖什麽药,便只默默听着。

「我刚来此地,你们便奉上了县吏的详细履历,士绅的详细信息……你们一个是正八品的县丞,一个是正九品的主簿,你们也是吏部选派的官员,知县难当,知县佐官亦难当,这些我不是不知道,也认可你们的出发点……」

这话若是放在海老爷上任第一天,二人不介意纳头便拜,再说一些场面话,给足海老爷面子。

可相处这些天下来,他们已然明白这位海老爷的行事风格,并不为所动。

海瑞不管他们如何作想,自顾自道:

「依照朝廷规定,一县的县丞丶主簿,巡按御史可以直接指挥丶调动;朝廷还规定,知县发政令,需县丞丶主簿签署才有效;上有省里的巡按御史做依仗,下有掣肘知县之权,表面看起来,若你们反对我的政令,我确实束手无策。」

「此外,你二人在淳安任职多年,无论在县衙之中,还是在县衙之外,都拥有不俗的影响力,本官不过从外地调来一个月,想有一番作为,只能依仗二位同僚……」

原来你都知道啊?二人神色终于缓和了下来。

海瑞继续说道:「然,巡按御史没权力调动知县,更没权力指挥知县;此外,朝廷还规定,知县与佐官公开闹矛盾,致使一县政务贻误者,无关双方谁对谁错,一律撤职。」

二人神色一僵。

就听海瑞淡淡说道:「我这个知县就是运气好捡来的,既然是捡来的,丢了也没什麽可惜的。」

二人一凛,又一怒,随即惶恐。

海瑞的潜台词很明显,我光脚,不怕你俩穿鞋的。

正常来说,知县的前途,比县丞丶主簿高了太多太多,光脚的应该是后者。

可海瑞说这个话,二人却是有些相信了。

纵观海老爷这一个月的举措,他似乎真的不在意好不容易到手的官职。

海瑞依旧不理二人反应,自顾自道:「我是知县,你们是知县的佐官,你们考核评语,由我书写,并提交朝廷。」

两人微微变了脸色。

张县丞沉声道:「海大人,作为同僚下属,我等非要与您为难,清丈田亩是朝廷的政令,是皇上的颁布的国策,我等自然会遵守,并辅佐海大人推行。只是……一县之地有一县之地的实情,还望海大人三思而行,斟酌谨慎。」

王主簿说话相对柔和,不过言语却更为犀利:「海大人是正统科举出身,我们只是监生出身。」

大明地方上的县丞丶主簿,基本都是监生,而且大多都是花钱买的;相比寒窗苦读多年,才考取功名的士子,成本要低的多得多。

此言意在提醒海瑞,我们才是光脚的!

不料,海瑞根本不在意。

「且不说,你们没有十足把握与我两败俱伤,即便有,我一不取乡绅分毫,二严格贯彻朝廷国策,即便因『同僚不合』被撤了职,我还能回去做教谕,反观你们……」

海瑞冷冷道,「最好的结果,怕是也只能做吏了。」

王主簿的笑意顿时凝固。

张县丞更是神色难看到了极点。

这一刻,他们终于确定了,海瑞真是来玩命的。

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妥协,脸上重又绽放笑意,语气也多了几分恭敬。

没办法,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张县丞乾笑道:「都是同僚,海大人如此说,就未免伤属下的心了,海大人您是主官,您发了话,我们作为佐官,哪有不遵之理?」

王主簿接言:「海大人言重了,也着实误会我们了。」

海瑞僵硬的脸柔和了少许,取出书写好的政令,「既然二位没有异议,签字吧。」

二人颔首,爽快的签了字。

海瑞拿起政令书瞧了一眼,起身便走。

「海大人去哪儿?」

「吏房。」

张县丞还想说些什麽,王主簿却拉住了他。

待海瑞离开之后,才道:「这个海老爷太天真了,真以为如此就万事大吉了?都不用你我出手,仅是下面的小吏,就够他喝一壶的,看着吧,他什麽都做不成。」

闻言,张县丞也露出冷笑,道:「不错,不能和光同尘者,早晚要出局。」

顿了下,「不过,这人倒真是个不要命的,你我还是悠着点才好,可别真被他拉下水了。」

王主簿微微点头,叹道:「咋就碰上这麽个浑人,真的是……简直是茅房的石头,又臭又硬。」

张县丞亦有此感,气郁道:「放眼大明,也没几个这样的人,偏偏被你我碰上了,真是点背啊!」

王主簿想了想,道:「做官的哪个不想升官,他不比我们,虽是举人,却是正统科举出身,努努力,未来做个知府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说起来还是为了清名,为了仕途。等撞了几次南墙之后,自会转变性格。」

「这话倒是在理。」张县丞冷笑道,「咱们这辈子,基本也就这样了,就不信他还真敢舍得一身剐。看戏便是!」

……

事实不出二人所料。

政令下达之后,半个月下去,没有丁点水花。

田亩与黄册完全吻合,没有一亩地是多馀的,没有一亩地是遗漏的,完全对得上帐。

海瑞自然知道是小吏杂役敷衍,可就当下而言,他还真没反制措施。

大明律规定:府官不许入州衙,州官不许入县衙,县官不许入乡村。

这是太祖朱元璋的规定!

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对官员有着骨子里的不信任,此举,意在防止上级官员打着公务的幌子,去下一级地方藉机敛财。

此举出发点是好的,结果也是好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府官去州衙揩油,州官去县衙揩油,县官去乡村揩油,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不过,如此一刀切的做法,也有诸多弊端。

尤其是县官,本就处处掣肘,再加上这样的限制,许多事只能依仗乡绅。

可这一来,却不可避免的提升了乡绅的话语权。

这也是皇权不下乡的原因之一。

可也不能说朱元璋不对,一县之地,百里之域,百姓数十万,大事小情知县一把抓,若是时不时下地方,公务必然贻误。

故此,才选择了一刀切。

如今,海瑞就被卡在了这儿。

没有正当理由,他没办法去亲临乡村去监督。

瞧着海老爷无能为力的模样,两个佐官快意的同时,也大为放松。

在他们看来,也用不多久,海老爷就会认清现实,选择与他们合作,与士绅合作,大家一起和光同尘,该捞钱的继续捞,朝廷交代的事,面子上做好,大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

海瑞并没有如何动怒,很沉稳,很冷静,酝酿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

只是落在别人眼中,这是无能为力的体现。

~

苏州,巡抚衙门。

杨慎躺着,沈炼站着,太医坐着。

许久,

太医收回手,说道:「杨大人,恕下官直言,您现在的身体已不支持处理政务了。」

杨慎幽幽呼出一口气,轻轻点头:「如此,就麻烦王太医作个证,本官也好向朝廷上书辞职。」

「这个……」

王太医有些犹豫,讪讪道,「还是进两副药看看再说吧,兴许杨大人就转危为安也说不一定。」

杨慎勉强笑了笑,不做勉强,「如此,就有劳了。」

「哎,杨大人好生歇养,下官这就去抓药。」

「我送王太医。」

「沈大人留步,留步。」王太医讪讪摆手,快步离开。

沈炼叹了口气,走到门口将房门关上,这才说道:「杨巡抚勿忧,下官这就上疏朝廷,想来,皇上会准许杨大人辞官还乡。」

杨慎微微摇头:「我回不去了,不用为我奏疏,我一日不死,就一日是巡抚,不过,我现在是真没力气处理公务了,衙门的事就全权交由你了。」

沈炼没有推辞,爽快应下,问道:「杨大人可有交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