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32章 争执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132章 争执

簡繁轉換
作者:青红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4 14:29:21 来源:源1

张居正趁着皇帝还没拍板,说道:

「俗话说,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此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皇上,恕臣直言,这不是咱们能下决断的,必须要徵询胡宗宪丶俞大猷的意见。」

张居正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皇帝都不能下的决断,他高拱凭什麽?

高拱自然无话可说,只得看向皇帝。

不过,若皇帝龙颜大怒,张居正则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朱载坖思忖良久,说道:「张卿言之有理,俞大猷丶胡宗宪他们更了解关外情况,执行者是他们,还是听一听他们的意见才好。」

张居正松了口气,李春芳也一阵轻松。

高拱却不死心,说道:「皇上,不若臣先准备着,如一切顺利,也好能更快推行。」

朱载坖哑然失笑:「如不能,你岂不是白用功?」

「臣不怕辛苦。」

「……好吧。」朱载坖微微颔首,随即看向张李二人,「此事容不得意气用事,朕不会偏听偏信谁。」

二人暗暗一叹,拱手道:「皇上英明。」

朱载坖又道:「对西域,三位爱卿有何看法?」

李春芳抢在高拱前头,说道:「西域不能急,不同于漠北,西域的价值相对更大,且投入相对更小,未来肯定能扭亏为盈。」

这次高拱没唱反调,事实却是如此。

张居正延伸话题,说道:「算算日子,哈密,吐鲁番,叶尔羌的朝贡使者团,也快到了,届时,朝廷可以就互市上,出台一个对朝廷有利,对他们亦无害的政令,以降低朝廷扶持西域之开支。」

顿了顿,「臣倒是有个不错的想法。」

「以麻换棉。」张居正说,「种麻收成,西域逊于关内,种棉收成,西域优于关内,如各自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不仅能提高财政效益,还能惠及百姓,更能加深互市贸易。」

「如今西域也是大明的一份子,至少法理上是,未来人心向明是迟早的事,以麻换棉若推行的好,会更高效的推动西域民心向明,无他,互取所需的加强,会令他们更脱离不了大明。」

朱载坖精神振奋,连连道:「爱卿此言甚妙,这个角度是朕没想过的……嗯,确极具可行性,不过西域可比不得大明,可拿不出足够的棉来换麻。」

「皇上圣明。」张居正拱手称是,「到时候多向使者团了解一下情况,再根据实情做出调整,臣有信心做成。」

果然,永青侯说的一点没错,朕并没有开发出他的能力……朱载坖暗暗苦笑,心情畅然。

「呵呵……既如此,就辛苦张卿了。」

「皇上言重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是臣的本分。」张居正连忙自谦。

李春芳见二人都谏了言,且都是大方向上的,衬得自己这个首辅很呆,遂也提出了自己的谏策。

「皇上,臣也有陈奏。」

朱载坖畅然一笑,温和道:「爱卿请说。」

「皇上,朝廷普及教育多年,至今已取得不俗的成效,金陵日报,苏州日报的成功,已说明很多问题,臣听闻,如今的扬州丶镇江……等地,也都有了日报。」

李春芳战术性的停顿了下,道:「臣以为,朝廷也当顺应时势才是。」

张居正丶高拱同时皱起了眉头,想说什麽,又有所顾忌,无奈选择了沉默。

「爱卿可是说……?」

「不错,大明日报!」李春芳说道,「堵不如疏,自普及教育开启之日起,就注定了信息的传递会走向高效,金陵日报走在了前面,朝廷也不能落后。」

朱载坖看向高张,见他们面露难色,轻笑道:「怎麽,你二人还怕说出不同意见,会惹得李卿不悦?」

不等二人开口,朱载坖便道:「李卿心胸宽广,有言直言便是。」

二人难得统一口径,异口同声道:「臣以为,李大学士此策弊大于利。」

「哦?说来听听。」

张居正瞧了高拱一眼——谁先说?

高拱一向当仁不让,这次也不例外:「如朝廷开办大明日报,会大大增加统治成本,等同于直接打明牌,这会让朝廷陷入被动……皇上,许多事不报还好,一报事就多了啊,而且,许多事都是秘而不宣……这样不好。」

张居正颔首,恭声道:「臣附议。皇上,如朝廷开办日报,报什麽,不报什麽,或许前期尚且能控制,可时间一长……定然会往不可控上发展。」

「繁盛如大明,亦有许多不足之处,总有不好的一面,如若暴露在万民面前……实非好事。」

「此外,日报日日更新,朝廷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还是要下放地方,这等同于给了地方一把刀,一把能裹挟民意的刀,届时……朝廷如何应对?」

高拱深以为然,沉声道:「臣附议!」

李春芳却道:「信息流动这道口子已经阻不住了,金陵日报的成功,已经引人侧目,就当下而言,参与其中的绝不止一家,两位以为朝廷不办,就能杜绝你们说的情况?」

二人难得统一战线:「说多错多,不主动说,就有主动权,说了,就要对说的话负责。」

李春芳辩驳道:「朝廷不说,自有人说,安知朝廷的沉默,不会让人误以为是默认?」

「朝廷可以不认,可以反驳,可以反对发表日报的一方!」

「这不具有可行性!」李春芳说道,「三人成虎,舆情一旦形成,澄清千难万难,不认,反驳,如何取信于人?至于反对……王朝若什麽都能反对,又岂会有王朝更迭?」

末了,嘀咕了句:「前朝还反对太祖起事呢。」

朱载坖:「……」

高张却格外固执,没理也要赖上三分,直接道:「即便如李大学士所言,朝廷也不能办日报。」

「为何?」

「百姓愚昧!」两人异口同声。

李春芳说道:「普及教育已经发力了,发力好些年了。」

张居正淡淡道:「再发力百年,也一样愚昧。」

「不错!」高拱附和。

二人都是政治强人,都崇尚以个人意志主宰万民,李春芳则不同,他性格温和,致力于中庸丶中正。

双方观念迥然不同,看待事物自然也不一样。

高拱更为激进,谏言道:「臣恳请皇上颁布政令,全面摧毁报刊,这个东西会动摇国本。」

朱载坖没想到会吵成这样,不禁头大不已。

早知道就不问了……

朱载坖揉了揉眉心,说道:「日报还是有很多正面作用的,其实,朕也觉得朝廷可以开办报刊,这既有亲民之美,又降低了沟通成本,此外,握刀柄未必是地方,也可以是朝廷,只要运作妥当,只会加强朝廷的权柄,弱化地方……」

「如海瑞,海瑞为何能在淳安掀起波澜?为何能做那许多事……就是因为他绕过了乡绅,直接与百姓面对面。」

朱载坖说道:「朝廷的初心都是好的,可随着层层传递,经过既得利益者的略微改动……到了真正要执行的时候,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百姓不理解,地方乡绅拿国策说事,地方官亦是惯会向上转移矛盾,末了,受伤的还是朝廷。」

李春芳深以为然,恭声道:「皇上圣明。」

「皇上三思,此事万万不妥!」

高张就没这麽团结过,团结到朱载坖丶李春芳都觉得不真实。

张居正深吸一口气,道:「皇上只看到了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坏的一面,是,如此是能有效沟通,可沟通是与解释划等号的,不解释到位,沟通就无效,就只会起反作用,可解释这个成本……太高了啊。」

「是啊皇上,很多事没办法解释,连提都不能提,不然,民心必失。」高拱不好说的太直白,可话中意思,在场之人却都跟明镜似的。

官场从来浑浊,清流亦从来不清,没人能接受真正的真相,而且人性最大的缺陷就是容易情绪化,极端化。

尤其是民智远未开的当下,只要让百姓看到一点明面上的黑暗,那他们就会认为全是黑暗,没有一点阳光的地方,会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当权者,会以为上至皇帝,下至官员,都想要他们的命……

这个副作用太大了,大到不能承受。

二人坚决反对。

朱载坖能理解他们的忧虑,却觉太小题大做了。

「唉……两位爱卿说百姓愚昧,可你们真就清醒,真就公正吗?」朱载坖叹道,「这些都是最坏的情况,而且有太多办法可以避免了,反之,如果朝廷不办,这把刀才会真正落入地方之手。之前,海瑞在应天府清丈田亩,为民争利,为何还会名声受损?不正是因为乡绅掌握信息传递,挟私报复麽……」

朱载坖或许不如高张二人聪明,可他的话却更为客观,反而高张二人,过于情绪化了。

李春芳看得明白,甚至高张二人自己也知道,可他们依旧坚持。

高拱叹道:「皇上认为我们不够公正,是,我们是不公正,可我们却是基于百姓的心态啊……」

张居正:「只要朝廷不办,朝廷永远有退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