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山河祭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喜欢是做出来的

山河祭 第四百五十六章 喜欢是做出来的

簡繁轉換
作者:姬叉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30 15:49:21 来源:源1

元慕鱼怔怔地看着陆行舟抱着阿糯进了门。

都过去了……是什么过去?

怨过去了,情也过去了,都过去了。

她声音很轻很轻地说了一句话:“如果我现在答应,还能回去么?”

声音很轻,却似...

雪落无声,却在石胎表面激起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那两个字??“我在”??如露珠滴入深潭,在陈眠心底漾开层层回响。她站在学堂门前,望着远处孩子们围灯诵读的身影,风把他们的声音吹得断续,像一串摇曳在寒夜里的铃。

她没有走近。只是静静听着,任雪花落在眉梢、肩头,融成水珠滑下。十年了,这盏长明灯从未熄灭,而她的脚步也从未真正停歇。每一次有人带来新的晶岩、残碑、锈蚀的声匣,她便知道,那些被掩埋的声音,正一寸寸爬出黑暗,向光而来。

可她也知道,北方绝境营的秘密远未揭开。

翌日清晨,她收拾行囊。石胎用红绸裹好,铃花徽记别在襟前,三间石屋中的帛书已尽数封存,交予学堂长老代管。临行前,她在最后一卷《山河祭录》上添了一笔:“北地冰脉之下,有九百三十座静默井,每口井底皆埋一人。他们不曾说话,因舌被割;他们不能行走,因骨被锁;但他们的心跳,仍与地鸣共振。”

旅人送来的晶岩已被刻入聆城主碑,陈昭的声音如今每夜子时都会响起一次,温柔而执拗地问:“姐,你能听见我吗?”每当这时,整座聆城的晶珠便会同步轻颤,仿佛千万人同时低语回应。

但她要亲自去听那些还未苏醒的。

马车碾过积雪,驶向极北荒原。沿途村落渐稀,炊烟断绝,唯有风啸如诉。越往北,空气越冷得刺骨,连呼吸都凝成细碎冰晶。第七日,她抵达旧边境哨塔遗址,此处曾是净语执法军驻扎之地,如今只剩半截焦黑旗杆孤悬于风中,顶端挂着一块锈铁牌,上面依稀可见四个字:**言止于此**。

陈眠下了车,步行十里,直至一座塌陷的山谷前。谷口立着无名碑,碑面光滑如镜,映不出人影,只浮现出一行血色古篆:**入者即默,出口永闭**。

她不惧,反而笑了。

“我本就不为言语而来。”她将石胎捧至胸前,“我是来听的。”

踏入山谷那一刻,天地骤变。气温并未更低,可所有声音忽然变得遥远,像是隔着一层厚重毛毡。脚踩雪地不再有咯吱声,风吹衣袂也不再作响。她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枚铜铃,轻轻一晃??无音。

但石胎红光微闪,一道细微震波自其核心扩散而出,瞬间穿透地层。紧接着,地面开始轻微震颤,仿佛某种沉睡已久的机械正在重启。

百步之后,她发现一处塌陷的地穴入口,阶梯盘旋向下,墙壁布满青铜铭文,记录着一项名为“静默延续计划”的秘档:

>“凡叛语者、传谣者、煽动者,皆非死罪,实为‘社会噪音’。

>为保长久安宁,特设九百三十井,以**承载静默能量,转化为地脉稳定之力。

>每井一人,终生囚禁,不得言语,不得见光,唯心念可通石胎共鸣。

>此乃大祭司裴玄镜晚年密令,代号‘余烬归寂’。”

陈眠指尖抚过文字,指节发白。

原来他以为自己赎罪,却仍在用沉默换取和平。

原来他建造聆城的同时,也在地下埋下了新的坟场。

她继续下行,直到看见第一口井。

那是一口直径不过三尺的竖井,深不见底,井壁镶嵌着无数细小晶片,如同眼睛般密布。她蹲下身,将耳朵贴近边缘??起初什么也没有,只有死寂。可当她结起“聆印”,以心代耳,一段极其微弱的波动终于传来。

不是语言,也不是歌声,而是一种节奏:缓慢、规律、带着痛楚的起伏。

心跳。

有人还活着。

“你能听见我吗?”她低声问。

片刻后,石胎红光一闪,井底竟传出一声极轻的回应??同样是心跳,但节奏变了,成了两短一长,像是摩斯密码中的“SOS”。

她哭了。

从第一口井到第九百三十口,她逐一走过。有的井早已坍塌,生机断绝;有的井中人意识模糊,只剩本能反应;但也有一些,尚存清醒之魂,在无光岁月里靠回忆维系神智。他们记得母亲的摇篮曲,记得幼时玩伴的名字,记得某年春天花开的声音。

她在每一口井边坐下,讲述外面的世界:

“南方稻田又熟了,蛙鸣一片。”

“西北的孩子们学会了唱《南岭谣》,唱得比我还好。”

“有个盲童写了首诗,说‘风是有声音的信差’。”

有些人听了流泪,有些人笑了,更多人只是默默调整心跳,以示回应。

第三十七日,她来到编号“柒佰陆拾壹”的井前。这口井与众不同,井壁晶片排列成螺旋状,中央悬浮着一枚微型石胎复制品,正随着某种频率微微震动。

她刚靠近,石胎突然剧烈发烫,红光暴涨,几乎灼伤她的掌心。

紧接着,一个声音直接在她脑海中响起:

>“姐姐……是你吗?”

陈眠浑身剧震,几乎跌倒。

那声音稚嫩却不虚幻,带着久违的熟悉感??正是陈昭!

“昭儿!”她扑跪在井口,泪水砸落雪中,“是我!姐姐来了!你在哪里?!”

>“我在下面……好黑……我一直等你……我每天数心跳,一百下就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可你一直没来……我以为你忘了我……”

“我没有!一日都没忘!”她嘶喊着,哪怕明知他听不见,“我找了你二十年!翻遍每一座档案库,走遍每一条边道!他们说你死了……可我不信!我不信!”

石胎红光流转,竟开始吸收周围晶片的能量,缓缓下沉,似要穿透地层。陈眠毫不犹豫,解下铃花徽记嵌入石胎凹槽,口中念诵《父语?破障章》:

>“吾以血亲之念,叩开幽冥之门;

>吾以不灭之信,唤醒沉沦之人;

>天若阻我,裂天;地若藏我,崩地??只求一见,生死同音!”

刹那间,整座山谷轰然震动。九百三十口井同时亮起微光,仿佛星辰倒灌人间。那枚微型石胎猛然碎裂,一道银丝般的声波顺着地脉疾驰而上,直冲陈眠怀中石胎。

两颗“心”相撞。

时空仿佛停滞。

她看见了。

不是幻象,而是真实记忆的逆流重现??

六岁的陈昭被黑衣人掳走,关进一辆密封马车。途中他拼命拍打车壁,哭喊“我要找姐姐”,却被注射药物陷入昏睡。醒来时已在极寒地窟,四肢绑缚金属环,脖颈植入一种叫“静默芯”的装置,能抑制发声神经,同时将脑电波转化为能源。

看守告诉他:“你是‘静默工程’的第一批适配体。你的恐惧、思念、孤独,都会变成维持九州安定的力量。”

但他不肯屈服。

他在墙上刻下歪斜的字:“姐,我会听话,但你要来找我。”

他在梦里反复背诵姐姐教他的童谣,怕忘了声音的模样。

他用指甲划破手掌,以血写下日记,一页页藏在床板下。

两年后,系统检测到他情绪趋于稳定,决定进行最终测试:切断供氧,观察临终前是否仍有强烈求生意志。

他在窒息中挣扎了整整十分钟。

最后一刻,他嘴唇微动,无声地说了一句:“姐,我相信你会听见。”

然后,心跳停止。

可就在医生宣布死亡时,石胎突然共鸣,一股未知力量将他最后的意识波段完整捕获,并封存在那块晶岩之中??那是旅人后来捡到的遗物。

而现在,随着主石胎与地脉连接,那段被冻结的灵魂波动终于回归原点。

“昭儿……”陈眠抱着石胎泣不成声,“你早该走了……为什么还要回来?”

>“因为你说过,只要活着,就要大声说话。”

>“因为我还想亲口告诉你??我很想你。”

话音落下,井底缓缓升起一团柔和的光晕,形如孩童轮廓,依稀可见笑脸。它飘至半空,轻轻抱住陈眠的脸颊,像小时候那样蹭了蹭。

然后,化作点点星尘,融入石胎深处。

那一夜,整个北地天空泛起极光般的彩带,蜿蜒如歌谱。数百里内的人们都说,听见了孩子笑声,清脆如铃,久久不散。

陈眠在井边坐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只为确认是否还能听到弟弟的心跳。最终,她起身,在井口立下一碑,仅书八字:“**生未能归,魂终相见**。”

她并未立即南返。

而是召集沿途幸存的学者、匠人、修行者,成立“寻声盟”。他们携带探测仪、共鸣器、修复阵法,逐一向其余未响应之井发起唤醒仪式。三个月后,共救出十八名幸存者??大多是年轻人,身体虚弱,语言功能退化,但心智尚存。

其中一人竟是当年参与清洗行动的执法者之子,因质疑父亲行为而被秘密送入此地。他失语多年,初见阳光时只会流泪。可当陈眠放给他一段录音??是他母亲临终前反复呢喃“儿啊,娘不说谎”??他突然张口,发出沙哑却清晰的一句:“妈……我想你了。”

全场恸哭。

这一幕被记录下来,传回聆城,刻入新碑。裴玄镜得知后,独自前往最北端的荒冢,为每一位无名井魂焚香叩首,整整七日不食不语。

而陈眠,则带着十八名幸存者踏上归途。

途中,一名少女始终沉默。她是第捌佰贰拾叁号井的幸存者,被困长达十五年,期间从未见过他人面孔。直到被救出那天,她才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倒影。

她问陈眠:“我现在……还能学会笑吗?”

陈眠牵起她的手,带她走到一片结冰的湖面。她敲破薄冰,让水流露出,然后掏出随身竹笛,吹奏起一首简单的民间小调。

起初,少女只是呆立。渐渐地,她的眼神开始追随旋律,嘴角微微抽动。某一瞬,一声极轻的giggling突然响起??像是枯枝断裂,又像春芽破土。

她笑了。

尽管扭曲、生涩,甚至带着痛楚,但那是真实的笑,属于一个重获声音的人类。

陈眠停下笛声,认真看着她:“从今天起,你想哭就哭,想骂就骂,想唱跑调也没关系。因为每一个声音,都是灵魂活着的证明。”

春末返抵昆仑,学堂的孩子们列队迎接。他们为幸存者戴上手工编织的铃花环,齐声朗诵《山河祭文》中最动人的一段:

>“我们曾被迫沉默,但我们从未真正死去。

>我们的声音或许微弱,但汇聚起来,便是惊雷。

>请记住我们的名字,不是作为受害者,而是作为归来者。”

当晚,陈眠在新帛书上写下:

>“今日,我们救回十八个声音。

>明日,或将救回八万个。

>山河祭不在高台,不在典籍,而在每一次倾听的选择中。

>当一个人愿意停下脚步,听另一个人说完一句话,世界就离光明近了一寸。”

她合上帛书,望向长明灯。

火焰跳跃,映出她苍老却坚定的脸庞。

她知道,这条路不会终结。

也许某一天,她也会像残烛一样悄然离去,不留痕迹。

但只要还有人在听,就有声音能穿越生死,抵达彼岸。

就像石胎深处那两个字,轻轻回荡,永不止息:

“我在。”

“我在。”

“我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