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 第116章 饭店大变

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第116章 饭店大变

簡繁轉換
作者:车窗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6:15:38 来源:源1

第116章饭店大变(第1/2页)

无论领导、记者、顾客,一走进食为天饭店,都有种仿佛来到了天上人间的感觉。店里有光线充足,近似于露天;光可鉴人的乳白色水磨石地面;高雅的墙布;如梦似幻的仿水晶灯;让人心醉的轻音乐;全新的新潮桌椅、餐具;严格的消毒处理;艺术品一样的壁灯、壁风扇,就是菜谱也别具一格。

每个走进饭店的人,第一感觉就是来到了这里,才是惬意的人生,就是享受生活,呆一会都感到心旷神怡。

人们发自内心地赞叹“高!”“妙!”“太好了!”领导们放心了,他们把承包饭店做为试点,看来成功是没有悬念了。

汪晟和把领导亲自带进一个大包厢,一张大圆桌可坐二十多个客人,十来个领导坐得非常宽松。坐椅全部是真皮软座,雪白的台布欺霜胜雪,白玉质般的碗碟……散发着严格的消毒后残存下的清香。

饭店提前出了海报,开业初,无论雅座、包厢、还是大餐厅,一律七折,活动维持一个星期。

人们都被饭店的装饰震惊到了,议论纷纷,但是谁也不敢高声说话,害怕声音打破这静谧和谐的气氛。

参观者统统变成了食客,谁都想在这里享受,亲自尝尝菜的味道,看看硬件无可挑剔了,更重要的服务员素质和菜质是不是也有所改进?

饭店的包厢、大餐厅,所有餐桌很快都坐满了。没坐到位置的只能等第一轮客人吃完后起身走人,空出来了坐位才有的吃。吃完饭的客人看到有那么多的人在等他们走人空出坐位来,也不好意久坐不走,用完餐就起身走人。

服务员的服装全部换上了洁白的统一服装,看起来一个个都是清洁的无可挑剔。一个个满面春风,笑容可掬,礼貌的问候语挂在嘴上。给客人一种回到家里,见到了亲人的感觉。

厨房的菜上的很快,不知大厨们用的什么法术,无间断地把各式美味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各桌顾客的舌尖上。

酒店满足各种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成了名副其实的黄州市餐饮第一家。

菜上多了,浓浓的香味让等待坐座的顾客们的喉结不断蠕动,狂吞口水。第一轮顾客用餐完毕,很想再坐一会,享受这难得一见的环境。但是看到有那么多的客人在等着,不得不意犹未尽起身离开。

相比之下,包厢里的顾客就好多了,他们一进包厢,把隔音极好的门一关,整个包厢自成一统,与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隔绝。时值十月,正是不冷不热的季节,若嫌空气不是太新鲜,可以把电风扇开点微风。

包厢还装了空调,气候很热或很冷,可以用空调来控制室内温度,比电风扇又上了一个档次。

包厢里还装有音乐播放,在未吃饭之前,便可以半躺在座椅上,一按开关,就能惬意地烹受醉人心脾的轻音乐了。

包厢的里的菜重在质量,不在数量。每一道菜都是舌尖上的享受,让人刚好吃完,不至于剩下很多。如果顾客意犹未尽,可以多点几个特色菜,多尝尝几样别有风味的美味。

包厢的消费要贵很多,但包厢的顾客有做皇帝的感觉,享受到了高质服务。饭后也不用看谁的脸色,想休息多久就休息多久。

饭店的二百五十个员工分成两班制,早晨六点到下午两点为早班,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为晚班。

员工一上班就各就各位,个个都忙忙碌碌,没有一个轻松悠闲,特别是采购员,刚刚才把菜送回来,厨房又告急了。这一天用了饭店以前两个月所需要的食材。

饭店晚十点打烊,没有吃到的只能等到明天。

这一天的营业额是过去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员工们一个个累的腰酸背痛脚打颤,但是没有一个人发出怨言。汪晟已经放出话了,一天算四天的工资,奖金在外。有了花花绿绿的钞票打底,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饭店开业一个月,就把所有的装修成本都赚了回来。员工们每个人拿到了四倍的工资,加上奖金,就是五倍了。等于现在干一个月,过去要做五个月,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再苦再累也心甘。

食为天饭店不再是靠财政补的企业了,而且每个月要纳不少税金。这个以前的包袱,现在成了摇钱树,市领导喜形于色,给予了吉昌公司承包饭店极高的评价:“吉昌公司是政府的好朋友,好帮手。”“为亏损企业走出了一条可喜的新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6章饭店大变(第2/2页)

汪晟一举成名,成为吉昌公司新杀出的一匹黑马,名闻遐尔。

大洋彼岸,纽州。华夏吉昌公司在张龙的的介绍下,租到了如意商贸大楼,整整一层楼房,取名华厦吉昌商贸大厦。西强国的人对华夏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非常好奇。开张始伊,顾客如云,络绎不绝。

顾客看到华夏商品如此廉价,又美观耐用,都非常的喜欢,购买的人日趋增多,生意越来越好。工作人员忙得焦头烂额,还是忙不过来。

李明的前世是大总裁,这样基层的操作却懂得极少,甚至可以说是白板。这里是在海外又不是国内,李明有点不知如何处理了。

李明把这个情况告诉张大山:“张伯父,我们的人少的可怜,一个人顶十个人也忙不过来,你看如何是好?”

张大山笑着说:“这是好事啊,人手不够就地招聘。纽州的华裔子弟不少,只要薪水合适,就会有人来应聘的。”

李明:“这里的薪水太高,我们付不起呀。”

张大山:“做这么大生意了,就不能太抠了,要学会算账。一个员工一天所赚到的利润总会超过他的薪水二十倍吧。那就是说,他赚了二十元钱,有十九元是为你赚的,他本人只得了一元,这样一算,你还会觉得付不起,吃亏了吗。”

李明恍然大悟:“对,伯父说得对,不过我无有招聘员工这方面的经验,怎么样才能招到合格的员工呢?”

张大山:“这样吧,从大华公司这边调两百个有经验的老员工,到吉昌公司去工作,大华公司另外再招两百个进来。

不过我看以吉昌公司这种发展趋势,这两百个也应付不了多久,赶快发电报给公司总部,要总部不断为海外分公司输送员工来。”

李明大喜:“谢谢伯父,就照你说的去做!”

西强国的吉昌公司已经稳定,业务蒸蒸日上,业务在天天激增。

张大山急忙从大华公司调派人手到吉昌公司来工作,局面稳定发展着。招收员工事不宜迟,李明赶急给汪玲发了电报要人。

这些时候,国内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了纽州,漂亮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厦。纽州忽然多了华厦制造商品,国内吉昌公司的货架上多了许多的洋货。

一来一往,双边兴旺,利润更不得了,吉昌公司的发展速坐上了火箭,一天一个样,天天翻番。

李明没有被喜人的形势冲昏不脑,而是冷静地每天忙予市场调查。策划发展方向,规划具体步骤。

李明知道,正确的决策,来自于细致的调查,市场调查才是决策的第一步。

李明在市场调查中惊讶地发现,吉昌公司从国内发来的货与纽州当地的同样产品,价格相差一倍。凭心而论,国内的产品质量比别国生产的还更胜一筹,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明请教大华公司董事长张德勤:“张董,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华夏与纽州同样的商品,价格相差一倍,我们的质量还好,他们的质量还要次一点,为什么是我们的商品价格反而要少一半,而纽州的商品反而要贵一半呢?是不是歧视心理在作怪。”

张大山:“理解错误!西强国是个高消费国家,对一般消费品的质量要求不是很讲究,重在美观。人们把买来的新商品用过几次就扔了,有些甚至用一两次就扔,质量再好也没用。

他们看重的是美观。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吧,你看看华夏商品对包装极为忽略,有些甚至没有包装,就象是垃圾一样放一堆。

纽州的商品包装都很精美,有些包装本身就像是精美的工艺品,其包装价值甚至超过了商品价值。这就是我们华夏商品价格低廉的原因。”

张大山说出的原因,李明就想起了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原来故事并不荒唐,有同样喜好的大有人在。

李明问张董:“如果我们在纽州办个包装厂,需要多少成本,把这些商品重新包装,是赚还是赔?”

张大山在计算机上忙碌了半个小时,告诉李明:“纽州的工人工资高到你不敢想象,各行生产成本也非常昂贵。在这里建一个包装厂虽然也会赚钱,但赚得不多。没必要长期办下去。长久之计是在国内办包装厂。把商品重新包装之后再发货,商品就会身价倍增,而花的成本只有百分之二三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