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 第90章 张家团聚

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第90章 张家团聚

簡繁轉換
作者:车窗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6:15:38 来源:源1

第90章张家团聚(第1/2页)

张大山感慨地说:“没想到你把我们兄弟之间的家常话都记到骨子里去了,四十年了还依然那么清晰,可见手足情深。

那些话能帮到你,让我意外,更让我感动,还让我惊喜。这个李总与玫儿是同学,那也就是十九岁左右啰?”

张夫人也是一脸震惊和感慨。

张大川:“关于李总的事,太神奇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让玫儿跟你说吧,她比我清楚的多。”

张玫一脸堆笑,像一朵盛开的牡丹,不施脂粉也惊艳,这时接过话题爽快地说:“这个李总名字叫李明,与我同岁。本是考第一名的才子,去年高考考上重点大学,但他认为读大学不如创业,就弃学经商了。”

张大山夫妇大奇,大山说:“放弃上大学成为天之骄子,真是无奇不有。你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玫:“他说现在创业的机会千载难逢,创业做生意比上大学更重要。四平八稳地端铁饭碗没什么意思,创业才能体现出人生价值。”

张玫看了看伯父伯母,两人都听得很专注,便继续说道:“走上商场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劫匪入室抢劫他的货主老板。他的人品好,在别人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斗劫匪,惊来警察制服劫匪,救了货主老板。

由此而认识了吉昌公司的董事长汪霭。汪霭是个体批发商,被打劫的是她的侄女。

那时候汪霭得了尿毒症在医院住院,在对话中汪霭认为李明人品好,有商业头脑、能干会干,运气也特别好。就把自己库存的一百七十多万元的货借给李明做本钱,使李明几天之内就赚了两百二十多万,赚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汪霭在背后筹划出资,李明出面成立了吉昌股份有限公司。汪霭注资六百万,李明注资两百万,省国营针织厂注资一百万,县信用社注资一百万。汪老板任台后的董事长,李明担任台前董事长。

在李明操作下,吉昌公司出世后,一天一个样,几何式的翻着倍变,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个注册三百万的有限公司现在发展到了拥有数亿资产,一万多员工的大公司,是全省都排得上前三的民营大公司。”

一说到商界,张大山的兴趣就更浓了:“从三百万到几亿,这种发展速度太惊人,这是在变魔术还是在骗人?就是变戏法也没变得这么快,不可能会是真的!”

张玫笑道:“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兴起,催生出新的商品市场。吉昌公司是个商品批发公司,正适合新兴市场需要。批发商品不是零售,也不是生产工厂,周转期极短,最快的可以在一两天内就资金回笼。”

张大山:“是的,你们这里百业俱兴,正当蓬勃发展的新兴时期,确实是千年难遇的好商机!”

张大山:“正因为大环境下新经济的兴起,就出现了工厂产品积压而零售商货源不足的奇怪现象,批发公司适逢其时,衔接了上下游的需求,成为供应链中的中间环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暴利的产生也就不奇怪了。

我惊讶的发现,批发公司的利润竟然比我们零售商的利润还多。

吉昌公司从农村的承包责任制里得到启发,首先推出业绩与工资挂钩的管理方法,员工为了多得薪水,拼命想办法提高业绩。

吉昌公司赚了大钱,也让地方得到了大量的税金,员工拿到了高于别单位两至三倍的工资,三方都得利,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谁都没理由不乐意。

吉昌公司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工作效率又那么高,天天在扩大经营,从只有十几个员工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员工,员工增加了七八百倍,公司扩大了多少,利润增加了多少,可想而知。

李总的眼光是超前的,新产品还没出厂,他就能预测出哪些商品是畅销的,提前就与生产工厂签订了合同。他的信息是灵通的,哪里有什么工厂在生产什么新产品,他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工厂生产新产品,总是需要一段时期费大力气来宣传推广。对于工厂来说,有人提前就来订货,当然会大力欢迎,而且会大让利。吉昌公司就是这样一直行走顺风船,直达藤王阁。”

张大山:“你这一说,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个李明能创造出这样匪夷所思的奇迹来,和他一起合作的伙伴当然会跟着占便宜。这个吉昌公司的股东还有谁。”

张玫:“我刚刚说过,公司里的另两个大股东——湘州针织厂、东县信用社,这两个股东除了各出了一百万元原始股金外,什么事都不用做,就各赚了一亿财富了,真是天上掉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0章张家团聚(第2/2页)

张大山:“有机会我们大华公司也要与他合作一把,沾沾他的好运气!”

张玫:“好啊,吉昌公司筹划成立外贸部,就是专门做外贸的。我是外贸部长,伯父伯母,侄女还从没做过外贸,你们要帮我一把,让侄女做出些成绩来,别让人看笑话。

说实在话,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我谁也不怵,就是比不上这个家伙,模拟考试次次都是老二,成了个百年老二,气死我了。

光这样也还罢了,老二就老二吧,可偏偏命运还要捉弄人,老二在意外事件中名落孙山,反倒是成就了几个比较优秀的第二梯队。”

张大山惊问:“高考的时候怎么就出了意外?”

张玫把高考失利的原因说了出来,还把李明从拚命相救的事也说了。

张大山夫妇叹息不已,对李明也赞不绝口。

张夫人说:“红颜命薄,所言不虚,我可怜的侄女,连遭灾难,令人唏嘘。不过以后有我们在,就不会再让人欺侮你了。”

张玫漂亮乖巧,亲近人又善解人意,张大山夫妇一看就喜欢上了。张夫人笑着对丈夫说:“大山,你多上心,是要帮帮侄女,弟弟就只有这个掌上明珠。这个侄女儿我一看就觉得特别亲切,和张碧一样亲。”

张碧是张大山的女儿,张夫人这是把海霞比作女儿了。

张玫:“我也觉得伯父伯母和爸爸妈妈一样亲。”

张大山:“张玫不错,为了照顾年老的爸妈,做好了当一辈子农民的打算,光这一份孝心就足够感动我了。

那个李总能够在泥土中认识明珠,算得上有眼力。而且那种扶困助贫的人品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到黄州了一定要好好地和他聊一聊,深入地认识这个人杰。”

张大咱:“你要想和李董聊一聊的话,现在就可以聊的。我不是和你说过,是他送我们到这里来的吗,要不然黑天鹅酒店我们只怕还找不到呢。

五十年之前,我们一家还是张家院子的乡下农民,连火车都没见过。”

张大山拍了拍额头:“你看我这记性,你刚刚说过的话,我就忘记了。既然他都来了,为什么不进来坐坐呢?”

张大川:“这个年轻小伙子是个善解人意的大聪明人,他也想与你聊聊,了解海外市场,之所以暂且离开,是为了给我们这对四十年没见面了的老兄弟有个畅诉衷肠的机会。”

张大山点点头:“嗯,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张大山抬起手看看手表说:“时候不早,已经深夜了,大家回房休息吧,明天再谈。”

张大川父女告别张大山夫妇回自己的房间,路过李明的房间,敲了敲门。李明还没睡,立即把门打开了。

李明把张家父女让进房,三人坐下后,李明问:“见到大伯老先生了,四十年的相思之情得到了尽情的宣泄吗?”

张大川点点头,把和哥哥见面的情况都说给李明听了,李明大喜,只要张大山有合作之意,有乡梓之情,外贸生意这一块就有了个良好的起点。

李明:“伯父,你们回房休息吧,明天我们回黄州。到了黄州,闻着家乡的气味,再和大伯好好谈谈。”

张大川来告诉李明,意思就是让李明提前做好准备,要和大华公司谈些什么,怎么谈,先绸缪一番。听了李明的话,知道李明早有打算,就放心回房睡去了。

在张家兄弟相会的时候,李明在宾馆转了转,想着自己在建的宾馆,有了个参照物,对照着总体布局,房间布置,心里又多了一份想象。

第二天早晨,李明请张大山两老喝早茶,朱望去买火车票。

张大山还没洗潄好的时候,李明趁机再次在宾馆里转了转。想象以后如何吉昌公司大酒店建成后的具体规划。

李明在喝茶的时候,没有提起公司的事,只是向张大山两老问好,把说话的机会都给了张大山兄弟。

张家兄弟都知道李明的用意,心里都有点小小的感动。

朱望给张大山夫妇买的是高级软卧,其他人是一般软卧。上午十点的车票,回到黄州市已经是下午五点了。

李明把张大山两老送到市招待所,十分不好意思地对张大山说:“伯父伯母,真是不好意思,黄州市就只有这样的住宿条件了。等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五星级酒店招待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