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缺粮的问题,郑和归航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缺粮的问题,郑和归航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苏伊士运河的开挖并不是一帆风顺。

四年来,出现的大大小小暴乱足足有二百多次,最大一次超出了两万余人,结果都被马穆鲁克王朝的军队血腥镇压了。

马穆鲁克已经是骑虎难下,不挖河,大明不答应,挖河,百姓不答应。

一些贵族想要反对国王,反对大明,强力要求放百姓回去种田,而不是无休止地劳作,但这些贵族的结果和暴乱的百姓一样。

马穆鲁克的国王纳斯尔丁·法拉吉拿到了大明的火器援助,见识到了火器的可怕,也清楚大明想要消灭马穆鲁克实在是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加上朱能、骆冠英、燕王等大型船队出现在红海之上,数万人军队从遥远的大明说来就来的气势,让法拉吉根本生不起反抗大明的心思。

一旦朱权的水师受到攻击,那马穆鲁克将面对的不再是朱权这部分水师,而是更为庞大、更为精锐的大明主力!

开罗城。

法拉吉见到了朱权、郑和、沈伟等人。

郑和送上了精美的陶瓷与黄金打造、宝石点缀的王冠,肃然道:“尊敬的马穆鲁克国王,感谢你们为开挖苏伊士运河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这将是一条伟大的河流,是一条留名千古的河流,大明现在也有一条河流,名为京杭大运河,隋时皇帝开挖时,背负了无数骂名,但河流一直存在,无数百姓为之受益……”

法拉吉不知道隋朝皇帝是谁,但郑和的话很是中听。

现在马穆鲁克王朝内部确实出了很大问题,年年镇压,矛盾越来越大,军队承受的压力与煎熬也不断增加,照这个进度下去,不等运河挖出来,马穆鲁克的坟墓先挖好了。

眼下的付出,确实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

一旦等运河挖出来,马穆鲁克王朝将会控制这一条运河,坐收运河之利,只要收税,便足以带来无尽财富,现在的牺牲与付出,是为了日后的好处。

法拉吉面对郑和,笑道:“睿智且勇猛的大明公爵,马穆鲁克将会不留余力,推动运河开挖。愿你们转告伟大的大明皇帝,我们愿意臣服大明,并派出使臣前往大明。”

郑和当即答应道:“大明包容天下,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若国王派使臣随我等一起返回大明,皇帝定会高兴,好好接待。”

法拉吉很是高兴,安排道:“既是如此,那就让诺鲁孜·哈菲齐带人与公爵同行而去,如何?”

“善。”

郑和答应下来,然后说道:“马穆鲁克是大明的朋友,修运河是为了东西方贸易,大明理应出一些力。若国王有所请,可以写书信或让我等带话给皇帝。”

法拉吉重重点头,叹了口气:“不瞒公爵,修运河确实遇到了诸多困难,最难之处还是粮食。为了筹备粮食,我们用尽了手段,增加了税赋,可依旧难以满足运河粮食所需。威尼斯国虽全力支持,大量购买粮食,甚至用三千船只日夜运粮,可如此庞大的粮食供应,依旧让其后力不足,供应时常跟不上……”

郑和眉头微皱。

这倒是事实,也是最大问题。

听宁王朱权说,威尼斯国为了筹备更多的粮食,结果米兰公国不卖,两国起了战争,威尼斯国将米兰公国给打的大败,不得不帮助威尼斯国筹粮以求自保。

而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威尼斯国也开始了水师扩张,曾经前往大明的商人亚当摇身一变成为了威尼斯的贵族,并进入了十人委员会,后被委任为水军将领,如今正带着八百多艘小船在地中海上游荡。

朱权的预判是,亚当想要凭借水师朝着东部进发,一是为了配合帖木儿国的西征,二是想要扫荡拜占庭、奥斯曼的残存海上力量,确保威尼斯国在地中海的海上地位,三是为了筹粮。

哈里西征抢掠的一部分粮食,便被送到了马穆鲁克王朝以供运河百姓。可即便如此,粮食依旧不够吃。

郑和对法拉吉道:“我回去之后,会将此事奏报上去,一旦收到许可,将会有大批粮食从遥远的东方运来,大明绝不会亏待你们,也不会看着你们受苦,只是运河事大,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必须挖下去!”

法拉吉听清楚通事的翻译后,笑容满面:“我们一定保证运河可以顺利开挖,直至通航。”

郑和在开罗停留了两日,便带人返回港口。

朱权将一份文书交给郑和,凝重地说:“告诉皇上,一定要运来一批粮食,没有粮食,运河很难持续下去,大明将会充当发放粮食的救世主,让这里的百姓看到大明的仁慈与富庶。”

郑和接下文书,商议一番后,带领船队离开。

目送郑和船队走远,朱权忍不住叹了几口气。

护卫周海询问:“王爷似是不高兴。”

朱权呵呵摇头:“如何能高兴得起来?随着蒸汽机船经历过远航的洗礼,跨海航行不再是遥不可及,也不会是动辄数年的远航。从红海到旧港万里之遥,他们需要多久?呵,不会超过一个月,甚至只需要二十日。旧港有大明水师主力,二十日意味着什么?我告诉你,洪武时,金陵文书送到嘉峪关,都需要二十几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蒸汽机船的出现改变了太多,大明水师不仅可以无视季节与洋流,还实现了昼夜兼程。它们比八百里加急的驿使还要快,大明朝廷对海外的控制,将会因此大大增强。

朱允炆对红海的关注越来越多了,在朱能、朱棣离开红海之后,朝廷在建文十三年里送到自己手里的文书竟然高达六封!

而在几年前,朝廷的文书主要是李素运矿归来时带回来的,两年一封。

这说明朝廷对本土之外飞地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强到了俨如本土边陲的地步!

最可怕的是,朝廷还在推动火车建设,一旦建成,朝廷对边陲的掌控能力将会达到空前地步,曾经来回动辄三个月的地方,将会在一个月内走个来回。

朝廷越是强大,手伸得越长,野心越显得可笑。

说到底,适合野心家的时代已经在朱允炆手中彻底结束了,强大的朝廷足以碾压一切不敬的敌人。

朱权彻底死心了,只要这运河开挖出来,自己以后去非洲南面钓鱼去也好,热是热了一些,可以自己王爷的地位,弄个小花园过日子还是没问题。

郑和的船队在海面之上全速前进。

古里补充物资之后,没有更多停留,直奔旧港。在旧港,郑和听到了朱能、骆冠英船队安全返回大明的消息。

抵达勃固岛时,郑和听到了一个更惊人的消息。

大明南海水师的一艘宝船因操作不当,军士失误,导致意外在吕宋岛滩涂搁浅,强大的蒸汽机动力直接将半个宝船送到了岸上,蒸汽机过载出现了故障,彻底失去了动力。

毛舟泰听着消息,总感觉其中问题不同寻常,尤其南海与南洋水师同时出动了不少军士去拯救,依旧没有拯救出来,不少军士被迫驻留在那里。

吕宋王国怎么反应的,没人知道,反正大明下了决心,一定要将宝船带到海上去,只不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军士不能住在宝船上,需要找个地方住,然后找更多的人过来一起商议对策。

于是修房子的修房子,弄篱笆的弄篱笆。

等郑和带船队路过的时候看了一眼,好嘛,竟然还有人运输了水泥,这是打算筑造城池了?

很显然,这不是一次宝船事故。

朝廷如何想的不好说,但郑和、毛舟泰等人都清楚“多多益善”的可不只是兵,还有地盘。

船队在建文十四年十月五日,顺利抵达了金陵。

朱允炆、朱文奎与诸大臣在龙江码头迎候归来,又免不了一番礼仪与庆贺。

郑和船队的回归,意味着第一次全球大航海的完美结束,两支队伍,均实现了环球之旅,最重要的是,这次航行培养了一大批新人,尤其是毛舟泰的崛起,让朱允炆断言水师未来三十年不缺统帅。

朱允炆看着郑和带来的朱棣的信,朱棣在信里面并没有请求援助,也没有渴望贸易,只是寻常地嘘寒问暖,报告下燕国的开发情况与计划。

看似平淡的书信背后,是朱棣的戒心,那意思是:燕国是我和我子孙的,朝廷少操点心。

朱允炆并不在意这些,大明需要解决的事还有很多,本土还没有达到盛世,哪里有心思去找朱棣的麻烦。

在金陵的这两个月时间里,朱允炆时刻关注着北京的动态,安全局一日一奏,将二皇子接触的官员名单一一送来,甚至连对话都写得清清楚楚。

水师的人都回来了,该回北京了。

只不过这次返回,朱允炆选择了微服私访,看一看大明的底层,到底有没有一改登基初期的落魄与窘困。

洪武朝,用了三十一年打造地基,建文朝,用了十四年来建筑。

盛世,终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再次降临华夏大地。

喜欢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