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八百九十五章 进步的医术(二更)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八百九十五章 进步的医术(二更)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暖帐伤兵房,是大明医学进步的证明。

为了解决军队医官问题,朱允炆曾命令太医院、国子监医学院联手,在京师大小教场设置了军医院,院使由太医院太医、医学院博士陈常担任。

陈常是松江府上海人氏,虽只有四十出头,却医术精湛,闻名于外,更兼此人善于博采众长,心思活络,对朱允炆所提出的新医学推崇备至,还曾参与过盛寅的解剖小组,对人体学有颇多见解。

盛寅研究的是人的生命是如何运转的,而陈常研究的是却是人体是如何康复与治愈的,比如骨头错位,是到底怎么个错位法,有没有其他的手法接回去,比如碎骨头该怎么开刀拿出来,比如血流不止,应该怎么处理,伤口如何缝合……

军医军医,自然以战场伤为研究重点,而战场之上,又多是兵器造成的外伤,陈常主攻的医学,就是服务于战场伤病治愈的。

经过几年的建设,京师军医院已经有了五百人,除了一百余人来自国子监,大部分都是陈常从军队中遴选出来的。

五百人,平摊到京军之中,每八百名京军配一个医官。这个比例相对于建文初期一万名士卒配一个医院,一个京师就只有四十几个军医进步太多了。

可即便是陈常一口气带了三百名军医跟着朱棣到了西域,平均五百军士配一名军医。按理说这个数据已经极是出色,可战争一起,三百军医根本就不够用!

与哈里的作战,大明取得完胜,杀敌两万六千余人,俘虏一万三千九百余,可付出的代价也不轻松,不说战死在的降将降兵,就说大明军士,战场之上阵亡两千三百余人,重伤近四千,轻伤也有三千余。

一战下来,直接减去战力六千多。

陈常不会听宋晟说什么拦截哈里时遭到了哈里近卫拦截,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不会听杨荣自责火铳兵投入早了,军士配合还没到位,更不会听徐辉祖嚷嚷什么骑兵不是练出来的,是杀出来的话。

作军医的,不需要听那么多道理,只知道军士受了伤,抬了过来就需要治疗。可战场的惨烈程度,超出了陈常等人的预期。

平时在京师,每天也就零散处理一些军士受伤问题。可战争来了,伤员不是一个来了再来一个,而是一口气送过来几百个,几千个!

三百医官,如何能一口气照顾好几千人?

先救治谁,后救治谁,都是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急切的治疗,这个军士呼呼流血,再不止血就完了,那个军士肚子都被打开了,肠子都露出来了,再不塞回去缝合也该死了,还有这个,小腿骨被马蹄子踩碎了,他已经疼痛到了极限……

有军士刚刚抬了过来,自己还没来得及救治就已经死了,还有些军士为了自己的兄弟先救治,直接咬舌自尽了,结果舌头断了,人也没死成。还有的将领抱着伤兵,威胁医官一定要救活这个,救不活如何如何。

从寥寥无几的伤员到一瞬间充满伤员,只不过是短短几个时辰,而这三百人,根本就忙不过来!

幸是在这之前,军医院就考虑到了这点问题,设置了四个区域:轻重鉴别区,重伤区,轻伤区,暖帐伤兵房。

不管是谁送来的负伤军士,一律先从轻重鉴别区进入,有二十名军医判定,然后将重伤军士安排到重伤区,将轻伤军士安排到轻伤区,先作分流。

轻伤区的可以等待,安排三十名军医。重伤区急切,安排二百四十军医。

每个军医负责三十床,伤员满之后,治好一个进入一个。为了避免等待中军士失血过多,伤口过于严重,安排了十名军医在门口照管,安排一批军士听指挥,该怎么绑扎伤口的暂时绑扎好,该固定的暂时固定,实在是疼的要死要活的,先给他们服下麻药汤。

大明太医院、国子监医学院调查了诸多古籍,也没找到华佗剖腹探心所用的“麻沸散”配方,好在宋人窦材留下了一些记录,给大明研究麻指明了方向。

窦材言:“汉北回回地方有草名押不芦,以少许磨酒饮,即通身麻醉如死,加以刀斧亦不知……不芦即曼陀罗。”

曼陀罗与酒,这就是麻醉的配方。

曼陀罗原产佛国之地,据说是跟着佛教徒传入中国的,也说不准是唐还是宋,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大明初期,长江以南就有曼陀罗。后来的李时珍还吃过两口,亲身体验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

即便是没有曼陀罗,还有其他麻醉之物,如羊踯躅、大-麻、乌头、附子、莨若子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都记述了一些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对于大明医学已经不是什么难题。虽然这里是西域,军士也找来了不少曼陀罗,可缺乏制备的人手,加上随军带来的高度酒精极是有限,只能分配给少量、重伤人用麻醉,根本无法实现普遍应用。

陈常带人奋战了两天两夜,才将所有的伤兵处理好,轻伤的直接让回营地休息,重伤的不能走路的,安排到暖帐伤兵房,这里配有火炉与暖气,清洁、干爽。

这种待遇,原本只有高级将领,像朱棣、徐辉祖、宋晟等,还有重伤军士享有。只不过伤兵的数量超出了预期,导致朱棣不得不临时多建出三座暖帐伤兵房,为了不让受伤军士挨冻,便将自己大帐里的火炉等送了过来。

朱棣看向疲惫的陈常,他还没有休息过来:“本将军有的是暖帐,可不敢和军士撒谎。既然你犯了过错,那就领罚,今日准你休息一日,找地方睡觉去吧。”

陈常没有接受朱棣的好意:“大将军,今日需要检查军士伤口,我需要在场。这对于研究伤口愈合极是重要,医学院与太医院都在等着我的文书。”

多大的伤口,缝合效果如何,消毒之后伤口是否感染,愈合速度,有没有其他病症,都需要记录下来,作为后续医学研究的材料。

朱棣看着陈常等人,摇了摇头:“你们是越来越厉害了,我可是听说了,医学院还在研究一种以命换命术,可是真的?”

周围的军士瞪大眼,这种神仙法术竟也有得研究?

以命换命?

大明子民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自然是不好换的,但抓几个俘虏,是不是以后自己也不用死了?

陈常白了一眼朱棣:“大将军说笑了,这世上哪里有以命换命的事。不过皇上说起过,人身上流淌的血液有几类,如果血型相同,可以抽取一个人输给另一个失血过多的人,便可以人救回来。不过这种学问医学院也好,太医院也好,都没有半点头绪,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判定血型是否相同,而且如何抽血、输血,我们也没有工具……”

朱棣双目炯炯,起身道:“你们一定要研究出来,皇上说有,那一定是有的!”

陈常没有反驳朱棣,虽然朱允炆一些话很多时候都听不懂,但医学越来越研究,朱允炆的话一个个在得到验证,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虽然目前还找不到血液的秘密,也找不到输血的工具,但医学院已经在秘密研究了,一旦有了成果,将是改变医学历史的大事件!

朱棣相信朱允炆掌握着一些未知的事,他总是能洞察到未曾发生却即将发生的事,他可以看到很远之后,他的主张、见解、施政、发明等等,都证明了他卓越而非凡的智慧。

他说能输血救人,那一定能。

朱棣深信不疑。

安抚、探访重伤病之后,朱棣又带人去看望轻伤兵,鼓舞士气。

离开伤兵营之后,朱棣对徐辉祖、宋晟、杨荣等人说:“动用了诸多手段,对付哈里四万骑兵,我们就减员六千多军士,若是帖木儿再带十五万大军而来,我们又要战损多少?兵练过了,惨烈的战场他们也见识了,是时候拿出所有的力量,对付帖木儿了!”

徐辉祖露出了狰狞的面容:“无论帖木儿带多少人来,我们都要让他有来无回!只不过对付哈里,我们多少有些取巧,吃他大意。帖木儿恐怕不会让轻易出手,也不会分兵太多。若他一直耗着我们,我们会很难。”

宋晟凝重地点了点头。

帖木儿兵力众多,想要打败他并不容易,一旦陷入长期作战,这对大明来说并不利。而且冬日即将到来,严寒也是一个问题。

听说这里最冷的时候,一场雪下来,就足以将牛羊马人一起冻死。若是在严寒之日作战,那军士冻伤的数量怕不在少数。

朱棣目光看向西方,严肃地说:“帖木儿不会与我们长期作战的,他一定会想尽办法,尽早与我们决战。”

“为何?”

宋晟不解。

帖木儿虽然损失了先锋军,但主体兵力并没有折损太多,数量依旧庞大,战力依旧很强,他完全没有必要冒险,过早寻找明军进行决战,可以徐徐作战,一点一点的蚕食大明军士的力量。

徐辉祖想了想,赞同道:“没错,帖木儿不会与我们打长久战。”

朱棣笑了,看了看徐辉祖,他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将领,经过这一次战场的磨练,也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

面对宋晟的追问,徐辉祖笑着说:“因为帖木儿失败了一次,而且还是惨烈的失败,他急着需要证明自己的强大与不可战争。无论他想还是不想,都会投入最精锐的力量,在开战之初就打一次胜仗,重振军威。0”

宋晟想了想,确实也是这个道理。

孙子都人给俘虏了,还折损了四万精锐,没跑出去一个,说出去都丢人。帖木儿如此英明神武,多少年没吃过这样的败仗了,他习惯了胜利,也将重新用一场胜利来告诉所有人,他是真的战无不胜。

“这是我们的机会。”

宋晟了然,笑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