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一章 尧君素忠义断头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十一章 尧君素忠义断头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一章尧君素忠义断头(第1/2页)

蒲坂城外。

唐军营地,旌旗飒飒,帐篷连绵。

蒲坂县城位处於两河交汇的咽喉要地,涑水在其城南汇入黄河,易守难攻。尽管西、南两面的城外也有唐军驻守,但这部分唐军只是起着断绝城内外联系的作用,限於地域不够开阔,难以展开大规模攻势。唐军能够集中多数兵力,发起攻城的位置,只有城北、城西两面。这也是为何唐军兵马虽众,却攻了几个月的城,还不能将蒲坂攻克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之日前以进攻为主的态势,而下的唐军营垒,肉眼可见地加强了防御设施,壕沟更深,栅栏更密,鹿砦交错,士兵们日夜巡逻,显然已从攻势,转变为了一边困城、一边自御的守势。

独孤怀恩帐中。

刚刚送到的军情急报,摊开在案上,字迹粗陋,一看就知书写者没甚书**底,内容严峻。所报的是:李善道引兵两万,大张旗鼓,已出安邑,向蒲坂行来,至迟三五日可至。

独孤怀恩眉头紧锁,在军情急报上反复扫视。

帐内气氛紧张,将领们屏息以待,等候他的命令。

独孤怀恩深吸了口气,说道:“李善道入河东郡以来,相继陷夏县、安邑,得了吕崇茂等的归附,气焰日盛,今其终於领部来攻我军。两万步骑,来势汹汹,我等不可大意啊。”

韦义节满心懊恼,这李善道早不来,晚不来,偏在这个时候来攻河东郡,真是捣乱!他就不会晚些时日再来攻么?不需晚太长时间,晚个十天半月,李渊召他去长安的令旨必就能下,则到彼时,他已去了长安,又怎会像现下这样,横生枝节,使他不得不继续留在蒲坂!

不过还好,总算李渊给王长谐、姜宝谊、李仲文的令旨已下到他们各军,王长谐部现正在试探强渡黄河,而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已得以渡河,进到了汾阴地界。“坚城未下,汉军杀到”的危险局面,因此稍微得到了些缓解。只望姜宝谊、李仲文两部能够快点来到罢!

感受到了独孤怀恩的视线,韦义节便说道:“将军所言甚是,我等确是不可大意。好在姜、李两位将军已率部渡河,正火速驰援,待他两部抵达,与我军合力,李善道气焰虽盛,亦不足惧。仆之愚见,当下上策,宜为严阵以待,固守待援,如此,我军乃可立於不败之地。”

“柴公、君宝,公等何意?”

柴静说道:“仆窃以为,韦公所言固不无道理,然李善道骄盛,若仅固守,恐其气焰更炽,且若拖以时日,有利於李善道安抚夏县、安邑等地,巩固其势,何不择遣精兵,先扼蒲坂东部要地,挫其锋芒,令他不敢轻进?既可为我援军争取时间,也可借此振作一下我军士气。”

上次打王君廓,柴静最先献的就是“东扼山地、以阻李善道部”此策,但没被独孤怀恩采用,其后他才改献的“先将王君廓部歼灭”。此时,他旧事重提,又将“阻李善道部”此策提出。

韦义节不以为然,抚着胡须,说道:“柴公此策,仆以为不可。将军,前攻王君廓,我军已败了一场,士气未复,若再贸然出兵,阻击李善道部,……将军,李善道可不是王君廓能比的!仆深恐,我军怕是纵扼要地,也难挡其锐,反致损兵折将。且李善道部两万众,我所遣阻击之兵,若少,无甚用,多则主营空虚,万一尧君素趁机突袭,我军局势更危。稳妥之计,仍以固守待援为宜。反正姜、李两位将军已渡至汾阴,几天内,就定能抵至蒲坂我营。”

虞乡城外一败,元君宝、元仲文侥幸得脱,两人犹心有余悸。

对柴静之策,元君宝因也不赞成,附和韦义节,说道:“将军,韦公所议,末将以为,老成持重之见。诚如韦公所言,姜、李两位将军部,抵至我营在即,两位将军部众两万,合以我军现有兵力,总计兵力可达四万余。以此四万联兵,李善道只两万兵马,即便蒲坂未下,何愁不能一战而定胜负?又何必急於此际冒险?而且,我军固守,也正可养精蓄锐,有利於我。”

柴静皱着眉头,看看韦义节,看看元君宝,直言说道:“二公谬哉!”

独孤怀恩问道:“先生此话怎说?”

“从汾阴到蒲坂,需经虞乡。王君廓据守在此,姜、李两位将军只怕是不好迅速突破。敢问将军,一旦在被王君廓部阻击时,李善道分兵北渡涑水,由侧而击姜、李两部,姜、李两位将军部是不是就将陷入险地?我军与姜、李两部,是不是就有被李善道分而歼之的风险?

“将军,仆所以建议出兵扼蒲坂东部山地,一是为挫李善道部锋锐,提振我军士气,二实正是为防此点!只有我军在正面牵制住李善道部,姜、李两位将军才能尽快抵达蒲坂,与我军形成合力。否则,李善道一旦改攻姜、李,局势就更难收拾。此乃未雨绸缪之计,非冒进也。”

韦义节连连摇头,说道:“仆虽不精兵事,柴公此虑,亦觉过於牵强。王君廓部兵才三千,姜、李两位将军部众两万,破其何难?而若竟真如柴公所忧,姜、李两位将军被阻在虞乡,虞乡距我营仅数十里耳,我军便分兵一部,往助姜、李,与两位将军南北夹击,王君廓部也是灭之易也!又何来被李善道分而歼之的风险?仆愚见,固守营中,方为稳扎稳打之上策也。”

却这韦义节不通兵事,独孤怀恩比他强不了多少,亦寡算略。

并且元君宝、元仲文之败,不但使两元心有余悸,独孤怀恩也深受打击,已生畏敌之心。

思酌了多时,独孤怀恩做出了选择,决定听从韦义节、元君宝的建议,说道:“柴公之策虽然好,然当前士气低落,固守待援更为稳妥。毕竟,我军新败,士气未复,冒然出击,恐难奏效。且待姜、李两部抵达,再图进战,才为上策。诸位不必再争,就此定议。”

柴静尽管现被独孤怀恩引为谋主,可他的出身、资历,都不能与韦义节、元君宝等相比,故其策不被独孤怀恩采用,他也无可奈何,见独孤怀恩心意已定,只好不再进劝。

便独孤怀恩传下军令,命各部坚守营垒,不得轻出,急遣快马,催促姜、李两部速速来援。

……

夜幕降临,城外的唐营火光点点。

蒲坂城头,尧君素立在城楼上,眺望城北、城东的唐营灯火,微微蹙着眉头,若有所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一章尧君素忠义断头(第2/2页)

“敢问明府,在想什么?”

尧君素缓缓答道:“这几日,贼兵动静异常。先是元君宝引兵四五千出营北上,旋即狼狈逃回,之后到今,贼兵唯不断加强守备,不曾再有攻我城。却也不知贼兵是碰上了甚么事?”

“明府,会不会是洛阳看到了明府的求援上书,遣兵来援?”

尧君素说道:“洛阳援兵即便来,亦只会从东边、南边来,断不会从北边来。”

“……,莫不是郡中起了义兵,欲相助我城?”

尧君素说道:“若有起义兵,应有信使通报,且河东诸县长吏悉已降贼,也应不是有义兵起。”

“……,或是贼兵内部生乱?”

尧君素说道:“贼兵内部能生甚么乱?贼在河东郡之主力,尽在我城外,余驻诸县之兵皆不多,便是生乱,元君宝、元仲文以数千兵马往击,常理言之,亦打不了败仗。”

几个猜测,都被尧君素否定。

与尧君素说话此人名叫王行本,是尧君素的亲信将领,实在想不出别的可能性了,问道:“以明府高见,贼兵会是碰到什么事了?”

尧君素沉吟片刻,说道:“元君宝领兵北出,贼兵碰到的情况,一定是发生在北边。从元君宝出营,到其败回,只一两天的功夫,其所交战的敌人则又必距蒲坂不远,不是在虞乡,就是在桑泉。也许是河东郡北的绛郡、文城郡出现了变故?有兵马开进我郡,现驻此两地?”

“明府,绛郡、文城郡能出什么变故?”

尧君素也猜不出了,说道:“不管是不是绛郡、文城郡有变,总之北边必有状况。”再次望了望城北、城东的唐军营地,与王行本说道,“如果确是北边有变,对我军而言,正是转机。若能趁贼兵分兵应付之际,出奇兵袭扰,或许可以迫使贼兵撤围我城!”

守城已经数月,尧君素衣不卸甲,常在城头巡视,与守卒将士同甘共苦,早已身心俱疲,浑身脏污,眼中血丝满布,嘴唇干裂,憔悴不堪,但眼中仍闪烁着坚毅之光。

天气渐热,衣甲里生满了虱子,咬得人痒不可耐,他摘下兜鍪,露出杂乱的发髻,抠了几抠,挑出了几只虱子丢掉,又重新将兜鍪戴上,转顾从在他身边的王行本等将,勉力振奋诸将的士气,说道:“诸公!今正我辈齐心协力,以报皇恩之际!望公等切勿懈怠,莫失忠义,为天下人骂。我明天就想办法遣吏出城,探听北边情形,待消息明朗,便是解围之期。”

王行本等将,齐声应道:“愿随明府共守此城,与城共存亡!”

等诸将退下,各回防区,单独王行本留了下来。

尧君素放低了声音,刚才激励士气的振作神情不见,改以语气中带出了深深的忧虑,说道:“王将军,贼兵虽然出现异动,对我守城当是转机,可我军守城日久,近日我闻密报,城中已有豪猾骚动,并军中也有私相串联,欲图降贼者。

“守城之要在於二,一为外援,一为内稳。外援,我军现已难期,若内再不稳,城池不保。王将军,你需暗中排查,严防内乱,务必确保军心稳固,城内人心安定,你我方能待北边消息,图谋破贼保城之策。此事关乎存亡,不可轻忽。一旦发现异常,即刻禀报,勿留隐患。”

王行本原就是尧君素军府的属将,对尧君素他是素来敬重,忠心耿耿,闻言神情一凛,肃然点头,说道:“明府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严查细访,绝不容内乱滋生!”咬了咬牙,发狠地补充说道,“若果有宵小,敢生异心,末将定斩不饶,以儆效尤!”

尧君素微微点头,欣慰说道:“好!好!今守孤城,多仗将军力。有将军此言,我便安心了。”

王行本得其深信,左右这会儿没有外人,他话到此处,不觉动了心事,喟叹了声,又说道,“方今海内大乱,河东尽失,东都遭困,天子远在江都,王将军,我实也知,在可能不会等到任何援兵的情况下,我城独木难支,纵使你我用尽浑身解数,恐怕也难以长久支撑。

“然而,我是籓邸旧臣,累蒙奖擢,至於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必若隋室倾败,天命有归,我当断头以付将军与诸君也,使将军等日后不失富贵。”

听得尧君素此言,王行本感动涕零,垂泣说道:“明府何出此言!如果确如明府所料,河东郡北出现了变故,得此外援,亦如明府所言,城围也许可解。‘断头’云云,末将不敢听!”

纵可解围一时,敌人再来围攻,何以应对?

这些话,王行本其实也知道,尧君素更清楚。

尧君素拍了拍王行本的肩膀,没有再多说了。

亲兵捧来半碗粟米粥,一张裹着榆树皮的黑饼,请尧君素用些饭。

今天一天,尧君素只尚中午时,略吃了些东西。

尧君素没有接,只掂起革囊,抿了口水,以湿润干疼的嘴唇。

他举目望向东北方。夜色深深,越过唐军的营地,数十里外即虞乡县城,又数十里外,是桑泉县城。到底虞乡、桑泉出现了甚么变动?苦於内外隔绝,耳目闭塞,无法得知。明天,遣吏出城,却又也不知能不能得以混过唐军营地?此前已经遣过数次勇士了,可皆不能得出。

……

同样的夜色,笼罩在虞乡城南。

城南,是王君廓部的驻营。

李善道下给王君廓的命令,就在尧君素远望东北边的时候,才传到王君廓营中不久。

王君廓识字,但识字不多,由王君愕为他将此军令诵读。

听罢,王君廓托着下巴,琢磨了会儿,拍着案几,哈哈大笑起来。

王君愕惊讶问道:“将军,大王令我部阻击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彼军两部两万之众,我部才主力三千,三千迎击两万,这项任务端得艰巨。将军却为何作笑?”

“艰巨?君愕兄,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这分明是大王又给你我了一次立大功的机会!”

王君愕问道:“将军此言怎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