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十五章 西南要害数柏壁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二十五章 西南要害数柏壁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十五章西南要害数柏壁(第1/2页)

“你有何策?”

高延霸夺过窦建德持的细直鞭,指点龙门、定胡,说道:“既然唐援有可能主力渡定胡,偏师渡龙门,为免打草惊蛇,我军何不先按兵不动?等唐援的主力,果然从定胡渡河,入到离石郡,将攻刘武周,解晋阳围时,我军再挥师疾进,攻打龙门!然后分兵略临汾等郡?”左顾右盼,给自己的此策做了个总结,说道,“小奴此策,嘿嘿,唤作‘驱狼吞虎,渔翁得利’。”

李善道啧啧称奇,不禁地对高延霸刮目相看,笑问屈突通、窦建德等:“延霸此策何如?”

屈突通捋须沉思,缓缓说道:“高柱国此策,可称精妙。若能精准把握时机,我军的确可从中取利。只是,宜防唐援另有奇谋,须得严密监视其动向。”

不看僧面看佛面,窦建德也例行地称赞了下高延霸,随之说道:“不过以臣愚见,在唐军渡河前,龙门,我军固是可先不攻,然亦无须按兵不动。河东郡北部的河北、芮城两县,尚在唐军控制之下,我军不妨可先将此两县夺占,从而打通与陕、虢的通道。这样,既可稳固河东郡的局面,道路打通,常平仓之粮可源源不断运抵,又能为我军后续行动提供便利。”

“窦公所言,与我意同。芮城、河北两县,我也认为,我军须当尽快将之攻拔。把这两个县打下来,不仅有窦公说的这两个好处,还有一个好处,便是能使唐援、刘武周不致生疑。”李善道看着沙盘上的芮城、河北两县所处,赞同窦建德的建议,颔首说道。

数万汉军,如果在打下蒲坂以后,全军按兵不动的话,不免就太过反常,肯定会引起唐援、刘武周的怀疑,也许会因此产生不必要的战场形势的变化,是故而“一静不如一动”。

说着,李善道将目光转到了龙门县的东边一处,摸着短髭,话语顿下,面露思索之色。

屈突通、窦建德等随着他的目光,看向他落目的地方。

是龙门县城东侧,约百余里外,绛郡郡内的一个地方。此地位於绛郡郡治正平的南边,在汾水的南岸,正处於汾水由南北走向转为东西走向的转折地带。沙盘上标注着此地名字:柏壁。

柏壁不是县,是个军事堡垒性质的小城,始建於北魏明帝元年,本名柏壁镇。此城占地不小,周回八里,城墙坚厚高大,基宽两丈余,高两丈五尺,且位处台地之上,三面环水,居高俯瞰,实为要津之所。根据黄君汉等的军报,此城中现有两千唐兵驻守,还没有攻下。

屈突通说道:“柏壁?”

“龙门周边,此地最为要害。唐援若如我等所料,仅以偏师渡龙门,则且罢了;若不如我等所料,竟以主力渡龙门,则柏壁此城,我军就必须先将之攻取!不然,一旦被唐军入驻,此城粮秣充足,地势险要,就势必将会成为唐军在河东、绛郡、文城郡一带的支点,进而威胁我军侧翼,牵制我军,影响整体战局,使我军不敢贸然北进,不利於我军矣。”

柏壁的大名,李善道前世是有知道的,但他前世时,并不知道柏壁的具体地点。

也是这回打入河东后,他才知道了柏壁的位置。

不得不说,原本时空中,李世民选择驻兵此处,确实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

首先,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可以坚守。

其次,其地位处在河东郡、绛郡、文城郡三郡的交汇处,城在绛郡西部,西北数十里外是文城郡,西南数十里外是河东郡,占据住此地,影响就能辐射到这三郡的大片区域,足可保唐军即使是在河东地界大多失陷的情况下,也能牢牢地占据住河东的一角。

——河东、绛与文城这三个郡,位处在河东地界的西南角。

再次,从关中进入河东的重要渡口,如蒲坂渡、龙门渡,都在这一带,占住了此地,同时就又能保证关中与河东的通道不会断绝,粮食也好、兵源也好,都能从关中进入河东。

又再次,此地临汾水,向北即是临汾谷地,沿着汾水,一路可达西河郡、太原郡,进兵方便。

——整个河东地界,也就是后世山西的地理特征,简而言之,可概括为“两山夹一川,表里山河,盆地串珠”。“两山”,其东为太行山脉,西为吕梁山脉,两座山脉各长千余里、八百余里,对峙地将山西包在其中;“一川”,两山间是汾水,两山夹川,西、南为黄河,是为表里山河。“盆地串珠”,中部自北而南,是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五个盆地,分布在汾水流域。又具体到这五个盆地,在当下的对应位置,运城盆地即河东郡;临汾盆地即临汾郡;太原盆地即太原郡;忻定盆地即楼烦郡东部和雁门郡;大同盆地即马邑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五章西南要害数柏壁(第2/2页)

综合此四点,只要此地在手,唐军就能在河东站稳脚跟,进可攻,退可守,局势不利的时候,便坚壁固守,待局势好转,或战机出现,即可长驱直入,收复北边的诸郡失地。

毕竟唐援可能会采取“主力渡定胡、偏师渡龙门”的援河东之策略,现在还是李善道等的猜测之言,李孝基、唐俭到底会不会采用这个策略,目前尚不能确定。则柏壁城的地理位置既这般重要,为避免出现万一,完妥起见,当前对汉军来说,确实是最好得先把之攻下。

屈突通、窦建德俱是用兵的行家,听罢李善道的话,皆以为然。

窦建德应声说道:“大王明见,柏壁城诚为咽喉要地。臣愿领本部兵,为大王夺取。”

“此城虽要,一城之地,何须窦公亲往攻打?”李善道琢磨了下,目光在帐中诸将的脸上一一掠过,看向了王伏宝、薛万彻,令道,“伏宝、万彻听令,引你两人部曲,明日离营,往攻柏壁。我会令黄上柱国分兵,协同你两部。不惜代价,务要将柏壁攻克。”

王伏宝、薛万彻躬身应令。

“雅贤、君羡,分领你两人所部,亦明日离营,南取芮城、河北两县。”

高雅贤、李君羡忙出列,也躬身应令。

“传令王须达、王君廓,攻下汾阴、桑泉两县,占据龙门之汾水对岸的要地渡口。姜宝谊、李仲文若渡河来战,便迎战之;若其两人守城不出,不需理会。”

帐下自有传令军吏将此令立即传出。

“传令黄公,分兵一部,协助伏宝、万彻攻取柏壁;正平守兵若出,便歼灭之,若不出,打下柏壁后,尽速取下曲沃等县,之后全力攻打正平。”

正平,如前所述,是绛郡的郡治。前时给黄君汉下达了先扫清正平外围曲沃等县的命令,黄君汉部已攻下了翼城、稷山,但曲沃、太平还没打下。

亦有传令军吏将此令送出,传达往黄君汉部。

“多遣斥候,密切打探李孝基、唐俭部动向。”

杨粉堆接令。

“连日鏖战,到蒲坂后,又备战数日,部曲多疲。其余诸部,暂且休整,养精蓄锐。待柏壁、芮城、河北三地攻下,及唐援开至,视李孝基、唐俭动向,再作进战。”

高曦、高延霸、萧裕、焦彦郎等将肃然领命。

……

却说李孝基、唐俭兵出长安,沿渭水东进,行三四百里,这日到至华阴。

其部到华阴时,正李善道与屈突通等定下应对之策后的第三天,时暮色四合,遂安营扎寨。

王长谐从蒲坂西渡赶来,与他两人见面。

渭水与洛水在华阴北部相汇,李孝基、唐俭的驻兵之处,便在相汇处西面。

王长谐年近四旬,红脸长须,形貌健硕,虽为军将,然并不粗质,谈吐间颇具儒将风度。其族为京兆霸城王氏,与王世充名义上出自同族,其曾祖仕北魏,官至鄯州刺史;其祖仕北周,官至定州刺史,爵拜武都郡开国公;其父举秀才出身,参加过北周灭北齐之战,授骠骑大将军、宁甘二州都督,册封临漳县侯,入隋后,病逝於开皇六年,追赠瓜州刺史。

却此王长谐亦可谓将门之后,又系关陇贵族出身,所以李渊起兵后,用他为“六统军”之一。

与李孝基、唐俭在帐中相见。

双方见礼罢了,王长谐与李孝基、唐俭是老熟人了,他们皆是李渊太原起兵时的老人,但他没有过多寒暄,神色凝重,说道:“蒲坂东渡现被汉军占据,俺试了两次,渡不得河。已分兵千人,北至龙门西渡。姜、李二公现据龙门,龙门渡口还在我手。汉军近日,刚刚打下芮城、河北,王伏宝等部正在围攻柏壁城。根据斥候探报,攻势甚猛,柏壁城岌岌可危。”

李孝基和唐俭对视了眼,问道:“姜、李二公,为何没有来见?”

“龙门的形势不太乐观。汉军王须达、王君廓部,这两三天中,相继攻克了桑泉、汾阴,逼近到了龙门对岸的渡口,搜集船只,似有渡汾水而攻龙门之态。姜、李二公因不敢擅离。”

李孝基说道:“王君廓?”转目视向了帐中的另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