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四章 坐守蒲坂策难决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十四章 坐守蒲坂策难决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四章坐守蒲坂策难决(第1/2页)

却李善道提出了什么要求?

李善道要求的是:追击姜宝谊、李仲文,只许败,不许胜。

胜仗,高延霸打的,败仗,他就不愿意了。

旁边转出一将,笑道:“大王令此追击,许败不许胜,臣斗胆妄测,以骄唐军之计乎?”

问话之人,萧裕是也。

李善道点了点头,摸着短髭,说道:“我军席卷河北,今取河东,方入河东、绛两郡,连下城池,数挫唐锋,声威大振,士民从附如流,常理计之,正合当兵骄。既然如此,我意索性就诈为骄兵,败给姜宝谊、李仲文一阵。这样,或既可帮忙重振一下姜、李两部援助独孤怀恩的士气,又可迷惑独孤怀恩,让他以为我军不过如此,进而放松警惕,便有胆子出蒲坂,来与我战。岂不两全其美?”笑吟吟问高延霸,说道,“延霸,我之此策,怎么就为难你了?”

——负责攻打绛郡的黄君汉等部,连日军报不断,入进绛郡境后,绛郡没有唐军的主力,又季伯常与绛郡的一些豪强、群盗早有联络,彼等聚兵接应,里应外合,故而进展颇速,接连已下垣县、绛县,现正围攻闻喜。黄君汉部已占据闻喜的外围要地,预计不日即可攻克。闻喜再一下,绛郡南部诸县就尽为汉军占据,底下来,便可集中力量,攻打绛郡的郡治正平。

高延霸挠着头,掩住门牙,陪着笑脸,小心翼翼地答道:“大王,非是为难,只是大王素知小奴,小奴最是老实淳朴,不擅败战,担心万一诈败露出破绽,反误大王的大事,十分不美。”

萧裕接口笑道:“大王,高柱国部多步卒,若往追姜宝谊、李仲文,恐怕不好追上。臣部皆骑,若往追之,一夜兼程,必能追及。况高柱国我军之名将也,若使其诈败,恐损军威。不如由臣代高柱国,领骑追击?定能确保败而不露痕迹,且可保高柱国声名无损,也许更妥?”

高延霸大喜,暗朝萧裕伸个大拇指,就差“元德兄,你真是个好人”的感谢话语出口。

一番作态,落入屈突通、萧裕、高曦诸人眼中,诸人便严整如屈突通、高曦,亦不禁莞尔。

李善道自也知晓,高延霸好脸皮,让他诈败,确然强其所不愿,遂颔首应允,同意了萧裕的提议,叫他到了边上,细作嘱咐:“元德,你此往追,追上姜、李两部后,须掌握分寸,不仅要败得逼真,又不可折损实力,切要让姜、李二人信以为真,方能达到骄敌之效。”

暮色四垂,将已入夜。

萧裕领命过后,不多耽搁,即从本营挑了两千骑,离开主力,扬鞭疾驰,往西北追击姜、李。

当前此战的重点,如前文一再所述,不是为歼灭姜宝谊、李仲文两部,而是为“围敌打援”,吸引独孤怀恩出兵,野战以歼,因而对於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在独孤怀恩尚未有遣兵出营的迹象前,没必要迫之太急。於是,萧裕引骑离开后,李善道所率主力,便当晚筑营休整。

一**的斥候,遣向蒲坂方向,严密打探独孤怀恩部的动静,且也无须多言。

次日一早,最新的独孤怀恩部的情况报到。

独孤怀恩终於获悉了李善道部出现在了涑水北岸,先后派出了数队骑兵,或向姜宝谊、李仲文两部所在方向去,与他俩联系,或向李善道部现所在方位来,探查虚实。

李善道当即令下,命令杨粉堆,不要剿杀独孤怀恩所遣骑兵,任由他们打探就是。——当然,为装得像一点,“任由打探”也不是完全不理,两下斥候相遇时,该交手还是交手。

后世时间,上午七八点钟时,诸部饭罢,整装开拔,接着向虞乡县城前进。

李善道专门下令,命令各部行进间不需保持整肃的队形,旗帜也可打得乱点,并破天荒地允许士卒们闲谈嬉笑,乃至相互打闹,逐猎狐兔,以进一步营造出“骄兵”之状。

行军半日,虞乡县城在望。

百余骑迎接道边。

领头之将,披盔贯甲,鲜衣怒马,正是王君廓,边上数将,多陌生面孔,则是王敬之等。——王君愕没有来迎接李善道,他留在了虞乡城外的营地坐镇,以防有变。

眼望得由张士贵、李孟尝等随从着,李善道驰马来至,王君廓赶紧下马,整了下衣甲,领着王敬之等快步迎上,离李善道还有大老远,就下拜在地,大声说道:“臣王君廓等拜见大王!”

——在消灭了窦建德部后的整军、扩编中,苏定方因与高雅贤等窦建德旧部的将士多熟,被李善道放了出去,取窦建德部四千兵由其统带,现已独领一营。李孟尝,原是王君廓的部将,李善道喜其年轻骁勇,把他从王君廓营中调入自己的亲卫,顶替了苏定方的位置。

李善道勒马停步,含笑俯视王君廓,和蔼说道:“将军免礼。这次劳将军先行,为我招揽得虞乡英才,将军更且两败唐军,元仲文、姜宝谊等悉唐军上将,皆败於将军之手,功劳高矣!”

王君廓没得李善道叫他起身的命令,趴在地上,不敢起来,说道:“臣微末小人,怎敢居功?都是大王的威德和运筹帷幄所致,臣才侥幸先后两败唐军。”侧手指向边上的王敬之等,介绍说道,“敢禀大王,此乃王敬之等虞乡诸君,均愿效忠大王,为大王马前驱。”

李善道下马,扶起王君廓,又将王敬之等也扶起,温言说道:“卿谦逊了!临敌作战,运筹固重,但勇猛果敢亦不可少。卿两败唐军之功,我已为卿记下,等打完这一仗,再论功行赏。”

打量王敬之等,见这几位虞乡群盗的盗首,铠甲在身,各是健壮,以往多年常在山林之故,肤色都黝黑粗糙,有的脸带伤疤,有的须髯虬结,草莽粗野之气扑面而来,却也不失剽悍之姿,内尤以王敬之体量最雄,其余几个盗首从其侧边,显是以他为主。

李善道看了数眼,便笑道:“君等大名,我早闻之,今日相见,不胜欣喜。君等既愿效忠,便是我之臂膀,望君等日后齐心协力,我有功必赏。君廓已向我进禀,两败唐军的这两仗中,君等各有功劳,亦待河东此战打完,一并赏赐以酬君等之功。”

王敬之等中有胆大的,偷觑李善道,见他果如传言,年才二十余,然英气毕露,举止间带着威严,可言辞又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不禁心中暗叹,真是人中龙凤,难怪能威震北地!

随着王君廓,王敬之等虞乡诸将,齐声答道:“大王厚恩,臣等感激不尽,唯以死相报!”

李善道勉励了王敬之等几句,话转正题,问道:“君廓,虞乡县城现下情形何如?”

“敢禀大王,这虞乡县城,要打的话,臣早把它打下来了!臣自到虞乡,守卒胆怯如鸡,没一个敢出城照面。只是大王有令,臣才按兵不动,等待大王亲临。”王君廓昂首挺胸,回答说道,答罢,积极请战,“大王统大军已到,敢问大王,要不要打虞乡了?只需大王一令,不必劳动诸位将军,臣只以本部,即刻率军攻城,一两日间,定就能叫城头插上大王的王旗。”

李善道笑道:“虞乡城,现在是可以攻了,不过君廓,我却不要你一两日就为我攻下此城。”

王君廓眼珠一转,立刻领会到了李善道的意思,说道:“大王莫不是欲自弱於独孤怀恩?”

“我正此意。我之此令,君廓,卿可能做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四章坐守蒲坂策难决(第2/2页)

王君廓却是不像高延霸,只要能立功,得李善道欢心,胜仗、败仗有甚干系?拍着胸脯,大包大揽,说道:“大王知臣,胜仗,臣尚手到擒来,佯攻不克,有什么难?就请大王下令,臣今日就可展开攻城,向大王保证,一日独孤怀恩不出,虞乡城,臣就一日打不下来!”

“好!就这么定了。便以你部为主力,佯攻虞乡,涨涨独孤怀恩的志气,催他早日出营!”

计议已定,李善道传令下去,一边命主力各部进至到虞乡城北,择地筑营,构建工事,做出防备独孤怀恩与姜宝谊、李仲文联军来攻的样子;一边为演得逼真,分出了五千兵马,配合王君廓攻打虞乡县城。加上王敬之等部,攻城部队达万余,声势浩大,旌旗蔽日,鼓角齐鸣,料独孤怀恩必是瞧不出,这一番攻打虞乡县城,竟只是做戏罢了。

主力各部到达虞乡城北,开始筑营,并及王君廓、王敬之等部调动兵马,将要作势开始攻城的时候,斥候禀报:“萧柱国部从北还回,已抵城北二十里。”

留下了骑兵大队后行,萧裕先到军中,向李善道复命。

城北筑营的营地上相见,萧裕风尘仆仆,铠甲上沾着点血迹,他拜倒回禀:“启禀大王,臣幸不辱命,败给了姜宝谊、李仲文一仗。”细禀他“战败”的经过,“臣引骑於今晨,追上了姜、李部。姜、李遣兵出阻。臣留两团为接应,亲率余骑千余,略作整顿,便对姜、李出阻之兵发起进攻。姜、李出兵仓促,备战不足,接战不久,臣即溃其右翼,旋乃臣佯装轻敌,冲其中阵,自陷其围,又战稍顷,佯败不支,遂就撤退。姜、李部骑追臣等十余里乃还。”

李善道吓了一跳,说道:“元德,你自陷其围?”急细察萧裕,见他身上无伤,这才放心,责备说道,“我只叫你佯败,可没叫你自投险境!元德,你若有失,我岂不痛哉!此战虽得佯败,然你轻身犯险,实为不智。今后行事,务以自身安危为念,不可再如此鲁莽。”

萧裕心头暖暖的,恭谨地答道:“大王,姜、李两部出阻臣之兵,多半是李仲文所部,臣一接战,便就试出,其部兵马甲械不精,操练不足,战力寻常,故臣才敢大胆佯作攻其将旗,以诈为骄狂。大王教诲,臣谨记在心。往后再有接战,臣一定不再犯险,谨从大王之令。”

李仲文部原先也是“群盗”,与姜宝谊不同。姜宝谊部主要是由他旧部的军府兵士、宋老生等部的降将降卒组成,系正规的隋军官兵,所以,在装备、操练等方面,姜宝谊部胜过李部。

萧裕轻身犯险,直取出阻之唐军的中阵将旗此举,危险是危险,但如他所说,却倒也的确是通过此举,更能显出他,或言之李善道部的骄狂轻敌,能够起到更大的迷惑姜宝谊等的作用。

南边不远处的虞乡城外,鼓声号角阵阵,萧裕回望了下,问李善道:“大王,是要攻虞乡么?”

“与卿佯败相同,此亦疑兵之计。”李善道将攻虞乡的目的,与萧裕简略说了一说,抚摸短髭,目光越过南边的虞乡县城,望向更南边,悠悠说道,“戏已作足,就等孤独怀恩上台了!”

……

急报如雪片也似,飞送到独孤怀恩的中军帐中。

一道道的急报,看得独孤怀恩焦头烂额。

风陵渡对岸,王长谐部的军报:北岸渡口被刘豹头等牢牢守住,强渡不得,已向李渊奏报,请求转往河东郡西边的蒲坂渡口渡河,以增援独孤怀恩部。李渊的回令还没下到。

蒲坂城南,置在涑水对岸的守备兵马军报:打着李善道大旗的汉军,已经到达涑水南岸渡口附近,在搜集船只,似欲强渡涑水,其之先锋,逼近营外,指点叫骂,气焰骄横。

姜宝谊、李仲文部的军报:约两万人的汉军,也是打着李善道的旗号,沿涑水北岸疾行,姜、李部本欲入虞乡据守,虞乡城内有虞乡群盗的党羽,虑其与汉军响应,不得不暂改退往桑泉。

“到底涑水南岸的汉军,是李善道亲率的主力,还是涑水北岸的汉军,才是其亲率之部?”独孤怀恩抓着王长谐、姜宝谊与李仲文分别送来的军报,反复比对,疑虑说道。

柴静说道:“将军,此事不是已经分析过了么?涑水南岸的汉军,必然不是李善道主力!李善道的意图已很明确,他此是打算以涑水南岸之部,牵制我军,而其主力先打姜、李部。将军,情势已经相当明了,复有何疑可存?敢请将军,速下决断,不可贻误战机。”

“战机、战机……,先生,你所说的战机?”

柴静说道:“便是仆所献之策,涑水南岸之汉军,非是李善道主力,我在涑水两岸渡口,又有兵马设备,料此部汉军短日内,肯定是渡不了水,无法威胁到我军。我军当抓住此机,趁李善道攻姜、李两部的大好机会,调精兵北上,与姜、李两部南北合击,先将其击败!

“否则,汉军敢战,又是李善道亲率之,只怕姜、李两位将军难为他的对手。一旦姜、李落败,李善道挟此大胜,改向我蒲坂,其主力在北,其偏师在南,两路夹击,我军将难支撑!”

独孤怀恩迟疑说道:“先生,但我若精锐北上,南岸之敌如果趁机渡河,我军岂不危哉?”放下两道军报,拾起王长谐的军报,说道,“王公已请令旨,改由蒲坂渡口来援我军。以俺之见,何不如稳妥为重,待王公援军至,再行北上合击?”

“将军!王公的请令,一来一回,少说三天,王公再调兵改向蒲坂渡口,又至少两三天。李善道知兵善战,若待王公援军至,战机恐怕已失,姜、李两位将军恐怕已败!至时,李善道两路夹击,蒲坂弹丸之地,西、南皆河,地势紧促,难以周旋,纵王公援至,何能为也?”

独孤怀恩犹豫不决,说道:“可是,先生,正如你言,李善道知兵善战,我若贸然出兵北上,能确保胜算?若北击不成,为其所败,南岸之敌趁此渡河,我军腹背受敌,岂不更危?”

却是之前与汉军没打过仗,独孤怀恩对汉军,起先还不算惧怕,但王君廓两场仗,连着打败了元君宝、姜宝谊等诸部,已使令独孤怀恩知了汉军的能战,生起了畏惧。

柴静焦急之情,溢於言表,急切地说道:“将军!战机稍纵即逝,若再犹豫,悔之晚矣!我军只需留足兵力防守南岸,主力北上,定能联以姜、李,击溃李善道。且王公援军将至,即便南岸有变,亦能及时驰援。将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乞请将军莫再犹豫,速决速行。”

独孤怀恩依然是犹疑难定!

帐外脚步匆匆,军吏奔进,呈上了最新的军报两道。

一道是汉军萧裕营骑追击姜宝谊、李仲文,为姜、李击败;一道是李善道主力军行不肃,队形散乱,已到虞乡,遣兵万余,围攻虞乡县城,攻了多半天,未有破城,还营休憩。

听完这两道军报,柴静喜色满面,按住案几起身,说道:“将军!萧裕系李善道军中大将,其轻骑冒进,败於姜、李;兼以李善道部行军散乱,以万余众,攻虞乡小城,半日无功,这些足见李善道部必是因其连胜而骄!兵法云之,骄兵必败。将军还有何疑?”

独孤怀恩却仍难决。

翌日,又一道军报送到,独孤怀恩终於下了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