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五章 两郡之要在阻援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五章 两郡之要在阻援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章两郡之要在阻援(第1/2页)

“什么要求?”

王须达取出两封信,呈给李善道。

一封王敬之写的,一封吕崇茂写的。

李善道接过信,展开来看。王敬之这封信的用语比较粗鄙,吕崇茂这封信的用语则文绉绉一点,但内容都是一件事,索要官爵。王敬之的胃口不大,只求个虞州总管,吕崇茂则狮子大开口,除了总管的实授,还要求夏公之封。——虞州,大致上即河东郡。

却这河东郡,是吕姓的郡望之一。吕姓的堂号,其中有一个,即唤“河东堂”。此郡的吕姓族人,自称系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吕锜的后代子孙。从春秋时期到现下,於此地繁衍已千余年,人丁兴旺,世代经营,根基深厚,吕崇茂以此为据,自恃族大势强,故敢大胆索要高位。

之前奉李渊之令,留攻蒲坂的吕绍宗,亦河东吕氏之出身,正是吕崇茂的族亲。

看罢两信,李善道摸着短髭,呵呵笑道:“倘能得占河东,王敬之、吕绍宗各有著功,虞州总管不过尔尔,莫说夏公,河东公之封,我也不会吝啬!”当即令杜正伦,“代我回信王、吕,所请一概允之!告诉他俩,只要他俩竭忠尽力,河东下后,各以总管授任、郡公封赐!”

——夏县是个县,“夏公”是县公。河东郡是个郡,“河东公”是郡公。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这句古语当然是对的,但乱世之际,说实话,最不值钱的就是官爵。想李渊太原起兵以后,所授出的官爵车载斗量,只西河一郡,一日就除千余人,要知西河郡总共才六个县,人口盛时不过二十多万,所为者何,无非笼络人心。人心既得,天下可图。若能只以官爵,就换来人心,诚如李渊所言,“隋氏吝惜勋赏,致失人心,奈何效之?且收众以官,不胜於用兵乎”?这买卖大可以做。至於滥授之弊,等天下定后再收拾不迟。

王须达等闻言,或有相顾,或有异色。

看到了王须达等人,特别是王须达的反应,李善道又笑道:“我读史书,曩昔项羽重行功爵邑,刻好的官印反复摩挲,棱角都磨平了,仍舍不得授予功臣,因被韩信讥之为‘妇人之仁’。反观刘邦,有功即予重封,承诺分封关东之地尽与诸侯,韩信求假王而授以真王,因得以号召海内,遂成大业。往事不可不鉴,我自当效法刘邦之慷慨,不蹈项羽之吝啬。

“诸位,今取河东诸郡,只要诸郡能为我军所得,天下之事,足堪问之!这一场仗,关系紧要!望公等齐心协力,勠力向前。但有功劳者,虽微功,我不吝重赏;河东十余郡,若立大功,郡公、县公之封,乃至国公之拜,何吝之有!愿与公等共功业富贵!”

堂中诸人闻之,无不动容。

王须达慨然说道:“大王素来重赏功臣,臣等久受大王厚遇之恩,深感大王仁德,早就欲以死相报!今攻河东,臣等岂敢不竭尽全力,誓死效命!臣王须达愿为大王先锋,先下河东郡!”

“哈哈,哈哈。三郎,你忠勇可嘉。不过具体进战上,且等先将河东、绛两郡的形势使大家知后,再作计议。”河东郡的情况基本已经说完,底下就是绛军当前的形势了,李善道请王须达坐下,抿了口茶汤,於是转问季伯常,“伯常,绛郡的情况你了解,也说一说吧。”

季伯常恭谨起身,向李善道行了个礼,接着向屈突通等在座诸人也行了个礼,便回答说道:“启禀大王,绛郡县共有八,西倚吕梁山余脉,东邻中条山,北控黄河渡口,南扼盐池重地,汾水自其郡北而入,西汇大河,沿汾水两岸,土地肥沃,实为河东南部之重镇,兵家历来必争之地。盛时,其郡民口约三四十万,今存者,约十余万。就臣在垣县等地所见,历年战乱之下,实是民生凋敝,庐舍残破,田地荒芜。郡中大姓,以闻喜裴氏、绛县王氏最为名族。

“李渊取绛郡时,隋官通守陈叔达献郡以降。其后,陈叔达从李渊去往关中,被授李渊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於今绛郡李渊所任之官,为陈叔达子陈政德。陈政德,文士耳,不谙兵事,郡中守将多隋旧将,其驻军主要集中在绛县和郡治正平两处,兵马总计约万余。

“今若往取之,臣以为,李渊留在绛郡的守卒不需多虑,此郡旬日可下!

“但有一点,须当在意。即闻喜裴氏、绛县王氏等族,各在其乡,分有宗兵,筑有坞壁。比之城内守军,这些大姓的宗兵更为能战,且熟悉地形。敢禀大王,臣头次兵入垣县的时候,曾与其县的本地豪强裴、垣、段等族的宗兵交过手,虽然只是小战,其战斗力不容小觑。

“因臣愚见,此取绛郡,用兵的重点,似宜放在此郡的这些大族身上。若能先安抚或收服这些大族,使其不战而降,则绛郡可轻易入手;并且得之后,地方上也能便於治理。不然,若彼等顽抗,不免就会纵然绛郡的诸县得取,可地方仍不能得以安宁。

“大王,臣有一计,不妨可先遣使前招闻喜裴氏、绛县王氏等族,晓以大义,许以厚利,若能说服彼等归顺,则绛郡不战而下;若不从,再以兵威震慑,双管齐下,或能事半功倍。”

如前所述,陈叔达是陈叔宝之弟。陈叔宝兄弟四十一人,陈叔达排行十七。陈叔达等南陈宗室入隋后,在杨坚时期,本不得用,系因杨广启用陈氏子弟之故,陈叔达乃得以出任绛郡通守。其人容止出众,颇有才学,故在降李渊后,得到了李渊的重视,现与从李渊起兵的元勋温大雅同掌机密,李渊近来的军书、赦令,多出陈叔达之手。这些且也不必多说。

闻喜裴氏是北地名门,这也无须多言。

“南扼盐池重地”,河东产盐,其盐质优量大,自古便是朝廷赋税之源。盐池的面积很大,主产区位於河东郡的安邑,周长百余里。河东地界最有名的冠族共有三个,闻喜裴氏、解县柳氏、汾阴薛氏。其中薛氏是从蜀中迁徙来的,所以能在河东站住脚,并成为大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薛氏控制了河东郡盐池的部分产区,以此其族乃得以豪强。亦无须多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章两郡之要在阻援(第2/2页)

比之王须达对河东郡的介绍,季伯常对绛郡的介绍明显得更为详尽,不仅细述了绛郡的唐官、守卒,还讲说了其郡中的宗族势力的情况,且还提出了可行的迅速攻占此郡的办法。

李善道点了点头,说道:“伯常所言极是,绛郡大族确为关键。遣吏招抚,恩威并施,亦确为上策。”琢磨了下,问道,“伯常,你与闻喜裴氏等之间,可有接触?”

“回大王的话,与闻喜裴氏等间,臣暂尚无接触,但与垣县的裴、垣、段等族,臣除了头次兵入垣县时,与他们小有交战,后来便无冲突。臣派人备礼,与此诸姓现略有来往。”

李善道问道:“垣县裴氏,与闻喜裴氏有无渊源?”

“回大王的话,垣县裴氏与闻喜裴氏是为同宗,闻喜与垣县两县接壤,是以有裴氏的分支迁居至此。”季伯常顿了下,补充又介绍了下垣、段两姓,说道,“垣县的垣氏据说其先略阳氐人,从关中迁过来的,自言为垣护之之苗裔;段氏是鲜卑人,垣县的段氏迁至此县已久。比之垣县裴氏,垣县的垣、段两姓虽不及裴氏显赫,然颇尚武,论以宗兵之力,乃胜裴氏。”

垣护之是南朝宋的名将,其侄垣崇祖为南齐的开国功臣,其族主要是活动在南朝。垣县的这支垣氏,从关中略阳迁过来的可能性很大,但要说是垣护之、垣崇祖的后裔,只能说是有可能。毕竟垣护之其族,也是出自略阳,本为前秦、南燕之臣,可能两下的祖上有关系。

李善道摸着短髭,沉吟了片刻,看向堂中两人,问道:“柳公,绛郡裴氏子弟,你可有相熟?”

所问之人,便是柳燮、薛万彻。

却柳燮出自河东郡的解县柳氏,薛万彻出身汾阴薛氏,其两族与河东大族多有联姻,他俩自是有相熟的绛郡裴氏族人。

柳燮答道:“回大王的话,臣弟妻便是闻喜裴氏女,臣与绛郡诸裴,最以裴景相善。裴景有才名,颇得宗族推崇,若大王有意,臣可以书信一封,委婉相劝,或许能为大王所用。”

薛万彻年轻归年轻,裴氏的子弟也有相识,亦作答了。

“好啊!柳公、四郎,就劳你两人为我书信招之。另外,柳公,你与四郎之族,待我兵入河东以后,也敢劳烦公与四郎你两人,或亲自回家一趟,或书信送往,为我致意,抚慰宗亲,将我吊民伐罪、此攻河东之意,晓谕你两人族中知,何如?”

柳燮、薛万彻下拜应道:“敢不从命!”

李善道将身起来,到堂中,亲手把他俩扶起,拍了拍他俩的胳臂,说道:“河东诸姓,能否得安,就全靠你两人之力了!”笑语亲切,寄望甚高。

柳燮、薛万彻皆道:“臣定竭尽心力,不负大王所托。”

叫他俩坐下,李善道转看向另一人,说道:“君宾,你与陈政德是何关系?”

这个被问之人,不是别人,自即是陈君宾。

陈君宾跪拜於地,恭敬地回答道:“回大王,臣祖与陈政德祖是为兄弟。”

陈政德的祖父是南朝陈的第四个皇帝,陈宣帝陈顼;陈君宾的祖父是南朝的第二个皇帝,陈文帝陈蒨。陈蒨和陈顼是兄弟。陈蒨传位其子陈伯宗,后被陈顼废掉自立。陈君宾的父亲陈伯山,是陈伯宗的二弟。——这要说起来的话,陈君宾和陈政德这两支之间还有夺国之仇。

然而,陈君宾回答之际,神色泰然,毫无波澜。

也确然是没甚波澜好有了,陈灭国都三十多年了,他和陈政德父祖辈的恩怨早随着风烟散去。

李善道问道:“你与陈政德可熟悉么?”

还真是问对了,单只陈叔宝兄弟就四十多个,加上陈氏其它的宗族后裔,他们这一族到今已数百口,只杨广启用的就百余人,陈君宾和陈政德说来同祖,两人其实并不熟悉。

陈君宾回答道:“回大王的话,臣与陈政德虽同祖,但疏於交往。然而,若大王有所命,臣定当尽心竭力,以求达成。”

“如此,就烦卿为我致书陈政德,看看能否把之招降。”

陈君宾恭谨应诺。

陈政德估计是不会降的。他的父亲现跟着李渊在关中,他怎可能会轻易投降?且李渊的确是待人恩厚,不止是重用了他的父亲,还用他接任他父亲的职务,对他父子是非常的厚待。

但无论他降不降,试一试总没错。

李善道叫陈君宾起身还坐,自到沙盘边上,俯身察看,看了稍顷,顾与诸人说道:“河东、绛两郡的情势,大概即是如三郎、伯常所言之这样了。简言之,这两个郡,如若只以此两郡中驻守的唐军实力来说,我军全力进攻,不难一举拿下。可是,除掉两郡中的唐军人马以外,还有唐军在周边的驻军需要考虑。最需要重视的,共是两部唐军。”

他持细直鞭,指了下沙盘上河东郡西边,黄河对岸,继又指了下河东郡南边,潼关这里,说道,“一个是驻在韩城、郃阳、蒲城等地的姜宝谊、李仲文等部;一个是驻在潼关的刘文静部。不过,据报,刘文静现已不在潼关,前些时,他刚到长安。这两部唐军,距离河东郡很近。我军一攻入河东,这两部唐军必会支援。计河东、绛此两郡将会打响的战斗,以独孤怀恩部最为唐军之主力,是我军作战的重点。如何能在消灭独孤怀恩部时,不受这两部唐军的干扰,或者将这两部唐军阻截在外,是我军攻取此两郡的关键。公等有何良策,且请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