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六十一章 议商西进唐使谒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六十一章 议商西进唐使谒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一章议商西进唐使谒(第1/2页)

高开道、李景,对罗艺来说,不好对付。

对李善道来说,对付起来不难。

因为高、李的地盘在冀北的边地,和李善道的势力范围之前隔着罗艺、窦建德,所以他俩的情况,李善道此前只是大致了解,没有过度关注。而今他既已与魏征等议定了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又罗艺算识得时势,愿意从附了,则不仅是为完全地安定河北局面,——高、李不定,北边就安定不了,亦是为下一步战略计,高开道、李景确也到处理之时。

是以,亦的确就如李善道所言,即便罗艺不提高、李,李善道也是要提他两人的。

所谓“便是将军刚才所言之,将军已计略详当的消弭贼乱之两策”,无须多说,李善道决定的处理高、李两人的办法,自就是“剿”和“抚”。

先以高士兴、薛世雄,来招降高开道、李景;他两人如是不肯从降,就以武力解决!

李景现任隋官为右武卫大将军,与薛世雄被俘前所任之右御卫大将军是平级,并为十六卫之大将军,已久为同僚,第三次征伐高句丽之后,他俩一个留守涿郡,一个留守北平郡,留守的地方又近,负责的事务也近类,俱是负责准备下次征伐高句丽的战略物资,故他两人很熟。

当下李善道就把自己的决定,告与罗艺听知。

罗艺脑子里还回荡着“卧榻之侧,焉容他人鼾睡”,听罢了,无甚可说,俯首从令而已。

便又说了会儿高开道、李景,以及涿郡等地现下的形势,叙了些别的杂话,李善道端起茶汤,王湛德咳嗽了声,以作提醒,罗艺识趣,就离席拜辞。李善道亲送他出堂。

直到出了汉王府,——实际上就是以前的武阳郡府,罗艺犹觉有点恍恍惚惚,回顾汉王府的大门,门边侍立的甲士在寒风中威武雄壮,他不禁暗自感慨。李善道年轻是年轻,名下无虚士,却自己本是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竟却只因他一句“卧榻之侧”,就令自己心神动摇!

这句话,直击罗艺心底,与其说李善道是在说高开道、李景,何尝也不是在说他?

冷风吹面,离开汉王府颇远了,随从来的亲信吏卒牵着马,请罗艺上马。罗艺上了马,心神稍定后,忽又回想起李善道提及的“剿”与“抚”之策,猛地惊醒,忍不住又自忖道:“‘便是将军所言之,将军已计略详当的消弭贼乱之两策。’嘿嘿,嘿嘿!俺的心思,在他面前,却是尽露无遗了!”李善道那温和却犀利的目光,浮现他的眼前,仿佛能穿透人心。

他向李善道自言消弭涿郡贼患之策,他已“计略详当”。

这个“计略详当”,实是暗含了试探能否拒绝李善道“染指”幽州之意!

“罢了!窦建德拥兵十余万众,且非他对手,魏刀儿、宋金刚皆剽悍之士,今对他服服帖帖。俺半郡之地,万众部曲,又怎能挡他在外?识时务者为俊杰。他现既势大,俺便姑且屈从。先借着他的力,拾掇了高开道这贼厮!至若以后,观其成败,再决将来。”

罗艺这样想着,驰马还迎宾馆。

有道是,“养移体,居移气”。所处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此话是孟子所说,他乃是在远远见到齐王的儿子后,发出的这句感叹。后边还有一句,讲的是“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意为“所处的环境真是关系大极了,他和别人不都一样是做儿子的么”?放到李善道身上,孟子对齐王之子的这句慨叹,现就得以了体现。

李善道不也是个年轻人么?他和别的年轻人区别在何处?

无它,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他於今的地位!

已占河北,进号汉王,不论是谁,纵然罗艺这等勇将,在拜见他时,先天的心理上就会有压迫。再加上与齐王之子还有根本上的不同,河北的地盘、现今的地位,都是李善道自己打出来的。即,齐王之子,只是个“二代”,李善道则是创业者。他在这期间,经历了多少的风霜雨雪、经历了多少的疆场鏖战、见过多少忠诚背叛?这对他自身是一个磨炼和成长,与当年初上瓦岗的那个李善道相比,他早是今非昔比!因年龄虽未增加多少,气势断非往昔可比。

亦不怪罗艺会被他一两句话,就震动得心神不定。

且亦不需多说。

只说目送罗艺去后,李善道回堂中坐下。

魏征摸着下巴,——他胡须不盛,因无蓄须,笑道:“明公,察罗艺方才言辞,数次试探,似犹有不得不屈从之状。说不得,他现在的盘算是,先借明公之力除掉高开道,其它的,观后效再定。向闻之,其性桀黠,任气纵暴,早年他是李景的部将,却每凌侮於景,而又频为景所折辱,其遂深衔之,后居然诬告李景谋反。此人任性狡诈,明公须谨慎待之。”

“彼心存疑虑,实属自然。他想要借我之力,除掉高开道、李景,也随他想去!玄成,高、李二人,你我前已议定,反正是也已准备将之拔掉,以免影响下步计划。”

卢承道“哼”了声,说道:“大王威震河北,窦、魏、宋诸辈,无不慑服。罗艺一匹夫耳,地不过数县,兵不过万人,他若老老实实,尚可容他,他若敢怀异志,就让他知知大王军威!”

魏征等卢承道话音落地,问道:“明公,计议何时拔除高开道与李景?”

“且待收拾得了河间诸郡民心,收编完毕窦建德诸部兵马,便即着手。”

魏征说道:“明公适言,将用‘剿’、‘抚’两策,处理高、李。臣愚见,罗艺今既已从附,‘剿’之此策,固可等到收拾好民心、收编完窦建德等部兵马后再作着手,然‘抚’之一策,是不可趁此势,不妨现就可着手一试了?如高开道、李景应抚而降,‘剿’也就省掉了。”

“卿此议甚是。”李善道想了下,说道,“便明日召见窦建德,令高士兴来贵乡,我当面吩咐,使他招高开道。薛公处,我亦亲自说,请他招降书信一封,写与李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一章议商西进唐使谒(第2/2页)

魏征揣测说道:“高开道虽然剽勇,贼耳,明公今已尽得河北,招降他应是不难。唯李景,对昏主忠心耿耿,杨玄感之反,朝臣子弟多预,景独无关涉;罗艺诬李景将反,昏主遣其子慰谕李景,说:‘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师,吾无疑也。’臣恐薛世雄去书,不见得能招降他。”

卢承道拍着案几,唾沫四溅,大声说道:“李景如若识趣,留他性命一条!他若不识趣,要为昏主尽忠,大王,臣敢请领兵一部往讨,为大王取了他脑袋便是!”

却这卢承道毫无用兵之能,此话纯粹表表忠心。

李善道笑道:“李景降与不降,皆无关大局。他如果真不肯降,讨伐之事,到时再议。”

魏征分析的不错,李景可能不会投降,但高开道应该是会降从,则到彼时,一个李景,数千部曲,甚至不需要调兵前往,只需择一将,督罗艺、高开道往讨,便即可以。

这不是个很大的问题。

魏征点了点头,说道:“明公所言甚是,李景降也好,不降也好,确乎皆无关大局。比起李景,当前最要紧的事,还是加紧安定河间等郡民心、收编窦建德等部兵马,以筹划下步进战。”沉吟了稍顷,接着说道,“明公,民心、收编两事,旬月可毕。天气渐亦转暖。有关下步进战,臣愚以为,是否也已可提上日程?要不要先运粮械等后勤辎重,至上谷、博陵?”

“下步进战”,就是李善道和魏征等已议定的“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这个计划,是李善道提出,魏征等讨论后,俱皆赞成。

则计划为何?

一句话概括之:安定了河间等郡、收编完窦建德等部兵马后,就自上谷等郡西取河东!

河北已经尽得了,底下摆在李善道面前,可供他进一步发展实力的方向,无非东渡黄河,攻略山东,或便是西逾太行,进取河东。两个方向,李善道自是优先选择河东。——东、西之外,还有个南,南是洛阳,此个方向,李善道现当然不会去选。

他的考虑出於两点。

山东的地界比河东大,也富饶,民口也多,但山东各郡目前的形势是散沙一盘,孟海公、徐圆朗等等,名义上从附李密,实则仍是各自割据,只要等李密一败亡,他们必然就会陷入群蛇无首之局,乃至会自相攻战,对李善道形不成威胁,什么时候收拾都行,这是第一。

长安、关中的情报络绎不断,李渊在关中已是逐渐站稳了脚跟,他才是李善道最强的敌人,因而须得趁他在关中还不是非常稳固的时候,最好是争取能把河东先打下来,这是第二。

综合两点,选择了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定为河东。

李善道只要兵越太行,李渊势会调兵往援,极有可能,他所遣之援的主将会是李世民,可以预见得到,这肯定会是李善道从起兵以今,到眼下为止,最将难打的一场仗。

说实话,李善道在作出这个决定时,也是充满了压力,然压力以余,亦有重压下产生的昂奋。

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溜。

既然随着实力的增强,已经生了争夺天下的志气,那就必须面对这场硬仗。不能因为李世民后世的知兵之名,便心生畏惧。岂有不经险阻,而就能成霸业者?李世民再强,这场仗也得打!况乎,李世民虽强,经过这么多大战的锻炼,加上从前世得来的眼光见识、战略见解,李善道自问之,他也不弱。只要策略得当,粮草充足,士气高昂,未必不能一战而定河东!

——原本时空中,一个宋金刚、一个刘武周,就把河东搅了个天翻地覆,要非最终因为粮尽和战略上的欠缺,河东之得失,还真说不好归谁所有!则在明知宋、刘何以兵败的原因之前提下,又拥有比宋金刚、刘武周更多的兵马、更充足的粮食,此仗又怎知李善道不能打赢?

此战若胜,不仅巩固了河北根基,更能另外打开一片天地,一方面,将李渊彻底地锁死在关中;另一方面,河东俯瞰洛阳等地,也能为日后逐鹿中原,攻取洛阳,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仗,李善道已是重压之下,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打,还要打胜!

不过话说回来,李世民到底不是窦建德等可比,具体到这场仗怎么打,战前还是得备战充足。

听了魏征的建议,李善道颔首说道:“刘文静攻陕县不克,虽已暂退潼关,然近得关中情报,李渊已令李世民统兵往援刘文静。李世民兵一到,陕县定然就守不住了。无论是从这一点出发,还是从李渊在关中根基已然稍稳出发,我军西进河东,确实是都该提上日程。

“罗艺降从,高开道、李景不成我患,我军经上谷等郡入河东的道路已经打开,玄成,先将粮秣、军械等辎重后勤运到上谷等郡,是已须当着手。但另外还有三事,也得安排施行了。”

魏征说道:“明公所指,是分遣使联络突厥、与刘武周议盟,以及联络河东豪杰?”

“正是这三件事。三事中,又以刘武周和联络河东豪杰为重。”李善道下到堂中,负手看壁上的地图,注目河东北部的雁门等郡,这里是刘武周现盘踞的地方,说道,“我军出上谷,进河东,必经雁门。刘武周若肯与我结盟,则我军攻略河东的通道就畅通无阻,且有刘武周兵马助力,取河东的把握亦就更大。唯是玄成,你说这刘武周,他会愿与我结盟么?”

魏征答道:“刘武周依仗突厥之力,虽自称王,然其所据,偏隅一地,实难长久。臣料之,只要以足够的好处承诺他,晓喻利害使他知之,又宋金刚与他交好,结盟并非无望。”

“也好,就按卿之意,便先让宋金刚试一试。盟约如能顺利达成,我军就即刻用兵河东!”

正说话间,堂外一吏进禀:“大王,李渊使者求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