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四十三章 王宣德夸赞好汉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四十三章 王宣德夸赞好汉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三章王宣德夸赞好汉(第1/2页)

当日令下,到晋阳城西的唐军,於城外十几里处安营扎寨。

休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亲自督军,出兵万人,布阵野上,向刘武周挑战。昨日被李世民冲锋一阵,刘军士气已落,今日李世民挑战,若再不应战,士气势必更低。刘武周遂亦出兵万人,列以坚阵,与唐军对峙。但是,不论李世民怎么搦战,因为唐军的虚实尚未搞清,刘武周听了苑君璋的劝阻,却都没有接战。双方只在下午时,小规模地斗了一场,刘军稍挫。

到至傍晚,各自鸣金撤兵。

刘武周召集文武,商议军情。

高满政进言说道:“李渊诸子,以李世民最为英武。今李世民佯攻昌宁,而引率大军,忽然到我城下,察其意图,明显是欲先收复晋阳,再图汉军。目前为止,也不知他还有没有后续兵马。臣之愚见,决不可掉以轻心。不如传令尉迟敬德、寻相,令他两人速率兵马回援。”

杨伏念赞同他的意见,说道:“昨日登高远眺,大略已经看清唐军阵势,其兵强马壮,众约两三万,如果再有后续兵马,恐怕其兵力就会增至四五万之众。我军却新才分兵万人,南下介休。两相对比,我军可用来迎战的兵力或有不足。故此,臣亦以为,宜速召尉迟敬德、寻相回援,以充实我军力量;同时,稳固城防。待尉迟敬德、寻相部抵还,再与唐军决战不迟。”

“君璋,你是什么意思?”

苑君璋忖思了会儿,倒也赞成高满政的建议,说道:“高将军、杨公所言极是。李世民虽然年轻,小有智谋,颇擅用兵,他於今既然是佯攻昌宁,而实取晋阳,又昨日他兵马到后,他乃敢以数百骑就进战,可以料出,他这一回必是倾力而来,确然不可排除他还会有后续兵马。既然如此,我军当务之急,确应召回尉迟敬德与寻相,待兵力齐备,再行决战。”

黄子英接口说道:“正是!陛下,不但因李世民可能还会有后续兵马此故,臣拙见,还有另一个原因,也需要召回尉迟敬德与寻相。便是张纶现已兵向介休,万一李世民大张旗鼓地攻我晋阳,是又一次的‘声东击西’呢?实际上他另有兵马,与张纶合兵,偷袭介休,则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诸部,怕就会有危险了!再又如果尉迟敬德等败绩,形势就将更为严峻。”

一语惊醒,刘武周拍了拍额头,说道:“子英说的是!还真有这个可能!”

参会诸臣的意见一致,刘武周再问了问郁射设,郁射设也不反对,於是他就当即下令。

命令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除留下部分兵马守介休北的平遥等地外,其余主力火速回援晋阳,务必三日内抵达,以应对唐军也许很快就发起的大规模进攻。

苑君璋补充了一个建议,说道:“陛下,宋金刚部现驻在平城一带,距晋阳二百多里而已。陛下与汉王今系结盟共取河东,且宋金刚与大王相熟,何不召他率部前来助战?宋金刚骁悍知兵,其部精锐敢战,若能及时赶到,可大大增强我军实力。唐军纵仍有后援,不足为虑了!”

宋金刚部驻在平城一带,已有多时。他谨从李善道的军令,自驻在这一带之后,一则不与刘武周部争地盘,二则,时刻关注刘武周部的动静,如此罢了。刘武周因与他有旧谊,故而也没有派兵驱逐他,任其驻扎了事。却没想到,这个时候,倒是用上宋金刚了。

便给尉迟敬德等的军令,以及给宋金刚的求援书夤夜送出。

下军令的军吏沿着汾水南下,送求援书的军吏出城向东。

……

夜色如墨,快马加鞭。

送求援书的军吏疾驰一夜,第二天下午,到了平城城外的宋金刚营地。

宋金刚在晋阳城内外,安排的有大量细作、斥候。

唐军突然杀到晋阳的消息,他昨晚已知。

昨天晚上,获知此讯的当时,他就立刻给李善道去了上书,请求李善道的指示。李善道的指示肯定不会这么快就送到,而在此际,刘武周的求援书却已抵达。

宋金刚阅毕求援书,抚须沉吟,权衡利弊。

虽与刘武周有旧谊,但他身属汉军阵营,汉军的利益,他自是得首先顾及。

思忖片刻,考虑到李善道与刘武周定了有盟友的关系,则刘武周求助,不好置之不理,他遂作出决定,决定先派一支精锐前锋驰援晋阳,以示盟好;至於本军主力,却以“需时集合”等等为由,暂且不动,等到李善道的令旨下达到后,再按照李善道的命令进一步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三章王宣德夸赞好汉(第2/2页)

且不必多说。

只说介休与晋阳的距离,与平城到晋阳的距离相仿。

给尉迟敬德等传令的传令军吏,差不多也是这天下午,到的介休城外。

看罢军令,向这传令军吏问得清楚,知了是李世民亲率唐军两三万,前日忽然到了晋阳城西,尉迟敬德大吃一惊。此前思之不解的疑惑,登时豁然开朗。他叫道:“俺知道了!”

张万岁问他说道:“将军知道什么了?”

“俺知道张纶为何率部来介休了!这厮原来是响应李世民,分明是欲牵制我军在介休,令我军不得回援!”不论尉迟敬德的这个猜测对不对,听来最起码是有几分道理,他说完自己对张纶的猜测,神情变幻,忖思了稍顷,问帐下参军,“张纶部现到何地了?”

帐下参军答道:“张纶部已至介休对岸三十里处,正按兵不动,似在等待进一步指令。”

尉迟敬德当机立断:“唐军忽至,敌情不明,若李世民果尚有后续兵马,只靠晋阳现有之我军兵力,难以抵挡。当下之计,须当奉从圣上之旨,迅速整备兵马,回援晋阳!诸位,俺意已决,趁张纶部还没有到介休北设阻,立即挥师北上,务必抢在张纶部阻我部前,还至晋阳!”

张万岁等无有异议,同声应诺。

尉迟敬德一声令下,全军集结,就於翌日从介休城下撤围,北还晋阳;路过平遥时,为防张纶部转攻平遥,亦按刘武周之令,分了千人兵马进城,加强了下平遥的城防。

仍如前文所述,这平遥县境内,有一大湖,即蒿泽。

蒿泽的南端,至介休县界;北端至平遥县北的祁县县界。——平遥是西河郡的辖县,祁县是太原郡的辖县,也就是,这蒿泽横跨两郡,水势浩渺,时当仲夏,水草正是丰茂。

却正行军之际,从介休城外拔营的次日下午,刚刚将行出平遥县界,入进祁县县界,蓦然间,不知何处鼓声响起!尉迟敬德勒马四顾,只见前侧的湖畔芦苇荡中,隐约现出唐军旗帜。

唐军也许还有后续兵马。

张纶是为阻其部北上。

刘武周檄令赶紧回援。

几个念头,在尉迟敬德脑中交错而过,他大叫一声:“中计了!”

唐军的伏兵自芦苇丛中杀出,两杆将旗飘扬入目,一杆上写着“太原道行军大元帅府”,一杆上写着“左领军大都督刘”,却这支唐兵,是刘弘基所率!又三两将旗,随着几将,冲杀於伏兵最前,旗上面分别写着:“车骑将军史”、“骠骑将军李”等字眼,是史大奈、李道玄等将;又在后头呐喊杀近的唐军步骑中,飒飒着“左一军总管罗”、“左二军总管袁”等众旗!

唐军设伏有备。

而尉迟敬德等部原本就是行军的队形,无论步骑,皆未着铠甲,强弩也没有取出,并且因将出平遥,进入太原郡,各部兵马的行速还加快了,队形就更是混乱。

这一下子,万余人的长长队伍,登时陷入被动,喧哗大乱。

尉迟敬德横眉瞋目,驱马扬槊,顾召亲从骑兵,如雷暴喝:“从俺杀贼,令各部阵以迎战!”

湖水浩荡,阳光刺眼。

唐军伏兵中冲杀在前的侯君集、李道玄等骑已杀到了近前。

……

展开军报,李善道才看两眼,为之色变。

这已是尉迟敬德等部遭伏的第二天晚上。

却尉迟敬德等遭伏之地,离霍邑城亦二百里上下。故消息次日入夜未久,汉军斥候已然报知。

军报出自一个粗通文墨的斥候之手,没甚么修辞,直白用语,字迹也不好看,如似枯草,时不时还有个墨疙瘩,但内容足以令人神驰心动:“李世民兵到晋阳,身自引数百骑陷阵,刘军无敢挡者。刘武周调尉迟敬德等部回援,至平遥、祁县间,为唐军伏兵刘弘基等部截击。李道玄反复冲阵,贯穿刘军阵再三,史大奈阵杀刘军将四五,寻相、张万岁部先后奔溃。尉迟敬德夺罗君副槊,斩唐军校尉以上数人,血战鏖斗,手杀百余,刘军余部乃得出困脱围。”

军报看完,李善道令王宣德读与帐中诸人听。

王宣德读时,起初权且罢了,读到尉迟敬德力挽狂澜时,亦不觉是心潮澎湃,读罢过了,忍不住拊掌,赞了一句:“好个尉迟敬德,宋柱国说的不差,当真一条好汉!”

帐中一人闻言不乐,奋然起身,挑眉冷笑,说道:“参军说的,这叫什么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