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四章 李道壮志不足惧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三十四章 李道壮志不足惧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四章李道壮志不足惧(第1/2页)

时已入仲夏。

临汾城下,近午时分,热浪蒸腾。

远处部队攻城的鼓角、杀声隐约可闻,没有半点的风,又是在帐中,李善道汗流浃背。

额头的汗水滴在了最新的军报上,他皱着眉头,泛起了嘀咕。

龙泉郡的李孝基部唐援,这两三日间,一改按兵不动的态势,突然异动频繁。

怎么看,都透出一股不同寻常的意味。

先是前日,李孝基部分兵数千,急入西河郡,增援灵石。

接着,除留兵驻守龙泉郡外,又遣兵两部,一部开进临汾郡,增援霍邑;一路南下文城郡。

这道最新的军报,即窦建德部在文城郡,碰上了李孝基南下文城的兵马,双方小有交战。

——采用了窦建德“分兵一部,北入文城,佯攻龙泉郡”此策之后,北入文城的任务,李善道就交给了窦建德负责。拨给窦建德的兵力,主要由高雅贤等部组成,约四千步骑。

擦了擦汗,李善道痛饮了半碗凉水,稍微去去暑气,心头的疑云却愈发浓重。

他抬起头,咂摸了会儿,说道:“怪了。李孝基连着十来天不动,怎突然间动作频频?莫非?”

“大王可是在忧,莫非是李渊又遣了援兵?”屈突通代李善道说出他没说完的话。

李善道点了点头,说道:“正为此虑。要非李渊又增援兵,李孝基不会动作频仍。只怕是李渊不但又已增援,并且必是给李孝基下达了明确的指示,故此李孝基才会如此急切地调整部署,又援灵石、又援霍邑,还分兵南下文城。其意图显是一边欲借灵石、霍邑这两座坚城,阻刘武周部南下,及我军北上;一边欲经文城,威胁我军后方和侧翼,以牵制我军主力。”

文城郡虽然小,但南与河东郡的龙门相接,东与绛郡、临汾郡接壤,地理位置相当关键。

若非是接受了窦建德的建议,提前先派了一部兵马进入了此郡,已攻下了其中南部的昌宁县,李孝基的兵马这一入文城郡,还真有可能会对汉军主力的后方、侧翼造成威胁。

屈突通以为然,说道:“察李孝基部近期异动,大王此忧甚是。敢问大王,打算何以应对?”

“刘武周部最近是何动静?”李善道沉吟了稍顷,问王宣德等。

王宣德答道:“今日尚无刘武周部的情报。仍是昨日军报所报。尉迟敬德、寻相两部,围攻介休等县,攻势颇猛,然得了唐军张纶等的援兵,介休等地犹能守御;至於刘武周部主力,在攻下晋阳后,烧杀掳掠,暂时尚未见其有增援尉迟敬德、寻相,大规模南下的迹象。”

晋阳是个大城,民口多,物资丰,只图掳掠的话,这一座城,至少够刘武周部掳掠十天半月。

“李孝基不仅增援了灵石,且也增援了介休。刘武周不给尉迟敬德、寻相派足够的援兵,介休城,看来还能再守一段时间。”说到这里,李善道顿了顿,接着说道,“这也有点古怪。”

屈突通知其所疑,说道:“大王是疑刘武周另有图谋?”

“常理计之,晋阳既下,我军现又在攻打临汾,不为别的,只为抢地盘,刘武周他现也不该只顾掳掠,而不增援尉迟敬德、寻相,以抢在我军前打下西河。他今却只顾掳掠,怪也不怪?”

屈突通猜测说道:“也许刘武周意在拖延?会不会是,他打算待我军与李孝基部唐援两败俱伤后,再趁机南下?大王,不妨派细作深入晋阳,探明刘武周真实意图,以便早作应对。”

仗打得越多,李善道越发觉情报的重要性。

便召来杨粉堆,当面令下:“拣选精干细作,往察晋阳现下动向,——问一问吕崇茂,他有无识得晋阳本地人,如有,叫他写封书信,带去与之,看看能不能有所帮助。李孝基处,也再遣斥候,任何风吹草动,有异常的地方,及时禀报。”想了下,补充令道,“传令宋金刚,密切关注晋阳的情况,另外,不要与刘武周部产生冲突。此外,多遣斥候,往长安方向探查,查明是否李渊又遣了援兵,如果有遣,务必速报,把主将、步骑数量都搞清楚。”

从李善道起兵开始,杨粉堆一直都在负责情报方面的工作,早是熟门熟路,已可谓专家,闻得李善道这几道命令,他牢牢记住,领命而去,随即便安排精干人手,分头行动,不必多言。

目送杨粉堆出帐,李善道摸着短髭,神色落入屈突通等人眼中,只觉他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却是屈突通等人,不知李善道此刻所想!

刘武周与他本是“因利而盟”,结盟之初便各怀心思,因此而今他就算是起了“坐等李善道与唐军两败俱伤后,再从中牟利”之心,也不足为奇。河东是李渊起家之处,他势必不会轻易放弃,再遣援兵,亦在意料之中。唯一的关键是:李渊再遣的这支援兵,主将会是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四章李道壮志不足惧(第2/2页)

打蒲坂时,就李渊可能会挑选的再援河东的主将人选,李善道和屈突通、窦建德等有过揣测。

当时他们判断,李渊的援兵主将人选,极有可能会是刘文静。

但事实证明他们猜错了,李渊结果用了李孝基为再援河东的主将。

则这第三次救援河东,李渊又会用谁人为将?

会不会这一次,他会任用刘文静?

根据刘文静的用兵能力明显比李孝基强,但李渊上次却不用刘文静,而任用了李孝基为主将的选择,李善道将自身代入为他为何这么用人的思路,思酌了会儿,得出结论。

他肚皮里盘算想道:“李孝基能力不足,李渊却不用刘文静,而用李孝基。其之此举,明显‘任人唯亲’。若他再遣援兵,用刘文静为主将的可能性,估计仍然不大,或许会是李建成或李世民?……李建成现是唐王世子,身份不同寻常,不宜轻动犯险,论以兵略,也不如李世民。这般看来,李渊这第三次救援河东,其主将说不得,便是李世民亲自出马也未可知了!”

人的名,树的影。

虽然还没有与李世民交过手,但李世民在后世的赫赫威名,早已如雷贯耳。其用兵如神,谋略深远,绝非李孝基可比。若唐军的第三拨援兵,真由他领兵前来,这场仗可就难打了。

李善道深吸一口气,按住案几,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帐中踱步。

屈突通等目视於他,不知他为何忽而这般深沉,互相顾盼,没人敢出声打扰他。

帐外阳光灿烂,透过帐帘洒落一地。

晒在李善道的身上,他感到炽热。嘿嘿,李世民。他站定脚步,迎对午时的日光,负手望向帐外。他的“汉”字大纛,在帐前的广场上高高矗立,张士贵等亲兵将士肃立火热的日头下,纹丝不动,汗水浸透甲胄,却无一人懈怠。李善道目光扫过,嘴角露出了一丝难言的笑容。

“嘿嘿,李世民!这第三拨援兵,若真是你为将,那便是一场硬仗,就来看看是你这个李二强,还是老子这个李二强!”李善道心中暗自较劲,决心已定。

若是刚来到这个时代,李善道一听到李世民之名,肯定不敢与他交手。

但如今他已历经沙场,大仗、小仗,步骑野战、围城攻坚,不知打过多少,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帐下人才济济,他自问已非吴下阿蒙。李世民虽强,他又何惧之有?

况乎,当前河东的局势,比之原本时空中,李世民救援河东时,更不利於唐军。原本时空中,对李世民最终取得救援河东之胜利,起到很大作用的柏壁,李善道已经占据;原本时空中,李世民需要面对的只有刘武周、宋金刚两部,而现今,却还有比刘武周更强的李善道部。

又及李世民帐下,现在也不像他原本时空中救援河东时,那般英才聚集,如屈突通、徐世绩、秦琼、程知节等,现皆未在其麾下。相反,李善道军中,却文武云集,别的如薛万彻、张士贵等不提,只说刘黑闼、宋金刚、窦建德、罗艺、高开道、王君廓这些,谁个不是一时豪杰?

今日之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李善道目光如炬,战意熊熊,难以克制,他暗骂了声“他妈的”,心道:“就在这河东之地,老子与李世民一较高下!这场仗只要打赢,唐不足再惧,长安、洛阳之鼎,老子即可问之!”他回身转向帐中诸人,下令说道,“传令三军,猛攻临汾,五日之内,老子要见城克!”

令下,围攻临汾县城又三天。

刘黑闼攻下了岳阳、杨县,率部赶至。

两军并力,又攻了一日,却是未需五日,第四天,王君廓、高开道先登陷城。

这天晚上,杨粉堆派往长安方向的斥候,疾驰而还,带来消息。

李渊果是又遣援兵,主将正是李世民!

李渊令其接替李元吉,出任为新的太原道行军大元帅。大元帅府长史窦轨、司马殷开山,行军典签长孙无忌,豆卢宽、房玄龄、杜如晦等为其从属谋佐,刘弘基为左领军大都督、段志玄为右领军大都督、柴绍为马军总管,李道玄、李道宗、长孙顺德、史万宝、史大奈、侯君集、梁实等为左右步骑统军,号称步骑十万,日夜兼程,沿渭水急进,浩浩荡荡直逼河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