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十四章 懋功忠表赠衣辱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二十四章 懋功忠表赠衣辱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02 16:28:50 来源:源1

第二十四章懋功忠表赠衣辱(第1/2页)

张亮既然猜出李密心中思虑,犹豫片刻,起身行礼,说道:“明公,臣有一议,敢冒死进言。”

李密停下脚步,示意他说。

张亮就大胆进言,说道:“明公,而今河阳、太康两败,我军已失先机。兼之谣言四起,军心浮动。李善道绝非易与之辈,今其复士气正盛,我军若再顿兵管城,与之对峙,臣恐已是胜算渺茫,且危如累卵。故臣斗胆建议,当下宜当机立断,不如暂弃与他一战决胜负之念,而将主力先撤回兴洛仓。一面裁汰老弱,补充军械,重整战力;一面澄清流言,安抚士卒。然后,先图解决王世充之患,待洛阳稳固,号令统一,再北上与李善道争锋不迟!”

“荒谬!”话音未落,祖君彦奋然起身,声色俱厉,却是坚决反对张亮之议,说道,“大王,张亮之议,断不可取!今我军虽河阳、太康两战失利,小挫耳。我军主力犹存!岂可轻言撤兵兴洛?若就此撤回,不虑军心将会愈加低沉?且此举,无异於将山东、河南千里之地,拱手让与李善道!彼已据河北,若再得山东、河南,其势大成,将不可制矣!”

张亮争辩说道:“明公,祖公所忧,未免过虑。李善道纵因此而一时占据山东、河南,短日内根基却必然不稳,难以尽服人心。如此,只要明公将洛阳完全掌控在手,握朝廷之大义,持兴洛仓之粟,养我军之锐,待时机成熟,大军再北上之日,山东、河东豪杰定会争相响应。”

“无稽之谈!”祖君彦冷笑说道,“正如你言,李善道岂是等闲之辈?周文举、李公逸、綦公顺诸辈已降李善道,苗海潮诸辈也已向其输诚,所以山东、河南尚未为他尽得,实因明公今亲在管城之故也。我主力一旦撤回兴洛仓,彼必乘虚而入,席卷而据之,至时其势已成,我军再欲图之,难矣!此其一。再则,我主力精锐未损,若便就此竟撤回兴洛,亦将大有损於明公威望。纵欲借此先图王世充、掌控洛阳,只怕亦是难矣!张亮书生,误国之论!”

李密问道:“公何意也?”

祖君彦说道:“明公,臣愚见,当下之要,在於进取!雍丘目前仍在我重围之中,孟让收拢败兵,在淮阳仍可牵制二高。时下应加强对雍丘的攻势,只要攻克雍丘,局面必可逆转!”

张亮毕竟新进之臣,见祖君彦态度坚决,不敢与他强争,遂不再多言,垂首退下。

李密背着手,在堂中又踱了几步,问郑颋:“长史之意若何?”

郑颋捻着胡须,沉吟说道:“祖公与参军所言,皆有其理。臣以为,要不就先试着再打一打雍丘,若是有利,就进战,若不利,就撤回洛口仓城。”

这番话模棱两可,等於什么都没说。

李密知他不谙军旅,便转而问裴仁基,说道:“裴公有何高见?”

裴仁基思酌良久,回答说道:“明公,山东、河南之地,确不可轻弃,否则李善道势将更盛。然臣之愚见,张参军所议,亦不无道理。今汉军势锐,‘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此孙子所教,暂弃与李善道一战决胜之念,改以先图王世充,掌控洛阳,也非不可行之。

“但需三点前提:其一,管城须留重兵驻守,以遏李善道进兵洛阳,与王世充夹击我军;其二,襄城、颍川、淮阳为洛阳东南藩篱,山东、河南门户,不可失;其三,杜伏威向洛阳称臣,受封楚王,拜东道大总管,沈法兴亦上表洛阳,可以朝廷名义,令他两人出兵淮泗,逐走李善道於当地之兵,并与我淮阳之兵呼应,从而保证山东、河南不落入李善道之手。

“若此三点皆可得以落实,明公便可西还洛口,后顾无忧,进退有据。”

众人听出,裴仁基的意见倾向於张亮,但也不与张亮完全相类。他的建议,简言之,可用“战略收缩”来概括,但与张亮的简单撤退不同,而是有条件的固守与牵制。

李密走到墙壁上挂着的舆图前,凝视良久,又问堂中另外一人:“懋功,卿何意也?”

却原来徐世绩也在堂中。只是他一直没有开口。

这会儿被李密点名,他不能再不开口了,赶忙起身,叉手为礼,姿态恭谨,说道:“敢回明公问话,臣以为,裴公所言老成持重,然祖公之议,臣亦深以为然。河阳、太康两役,虽然不利,只是小挫,仅伤我军皮毛,未动根本。若此际贸然撤退,恐士气崩沮,再难收拾。

“雍丘此处,一则我军围攻已久,王公自率援兵到后,猛攻不辍,料之当下雍丘守军必已疲惫,再加把劲,也许就能攻下,战场态势对我有利;二则雍丘的地形也对我有利,李善道若敢大举来援,我军正可借助地利,将其大败,或至少予以重创。

“故臣以为,现在宜当加大对雍丘的攻势。臣愿领本部兵,往助王公,为大王夺取此城!”

李密深深地看了徐世绩一眼。

徐世绩态度恭顺,话似真心,可他究竟是真的赞成祖君彦之议,是真的主战,还是因为与李善道的关系,怕自己猜忌,为避嫌而故作主战姿态?

他点了点头,叫徐世绩坐下,再次面对地图,陷入了思索。

堂中安静了好一会儿,最终,李密做出了决断,说道:“有孝朗坐镇洛口,王世充纵有异动,不足忧也。我大军倾巢而至管城,若因河阳、太康两挫,便仓促撤回,非但士气坠地,亦将为洛阳所轻!撤兵洛口之议,不可用也。祖公之议,可用!便加大对雍丘攻势,倒要看看能否逼李善道出来!”顿了下,再次看向徐世绩,说道,“然增兵雍丘之事,杀鸡焉用牛刀?懋功乃吾大将,不可轻动。便遣张仁则为将,率兵五千,增援伯当!”

针对河阳、太康两败之后的对策,做出了继续与李善道对峙的决断之后,李密综合诸人意见,又说道,“关於谣言此事,则便依参军之策,即日起,各部须着力平息。裴公所提之令杜伏威、沈法兴北进之策,亦甚佳,我即上书朝廷,请旨办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四章懋功忠表赠衣辱(第2/2页)

战略既定,众人无论内心是否赞同,皆领命而已。

军议定下,诸人又就李密的决定,议论了会儿,相继辞拜离去,着手实施。

李密独留在堂中,却正在察看地图,不意徐世绩去而复返。

“懋功,还有何事?”

徐世绩下拜礼毕,站起躬身,依旧恭谨之状,乃是向李密又献上一计,说道:“明公,李善道侥幸连胜,其心必骄。臣愚见,为促其出兵救援雍丘,何不行激将之法?”

“哦?何计?”

徐世绩说道:“臣愚以为,可效诸葛孔明故事,赠其妇人巾帼素衣,以激其出战。臣素知李善道,其人矜傲,受明公此辱,或便按捺不住,愤而出兵。我军可预设埋伏,不求全歼,但求大挫其锋,如此,足可重振我军心士气!”

……

数日后,李密的“礼物”送至白马。

李善道颇感兴趣地命人打开漆盒,见内里是一套做工精致的妇人衣裙,并附书信一封,上书:“公拥强兵,龟缩城中,怯战畏我,与老妪何异?特赠巾帼素服,望公装扮,可安心为妪。”

堂中的屈突通等人先是愕然,随即爆发出大笑。

屈突通捋须笑道:“李密计穷,徒效古人故智。昔司马懿能忍诸葛之辱,况我王英明,岂会中此拙计?莫不李密竟以大王为王僧辩乎?”

却历史上用妇人衣服激敌将的事例不少,非是只有诸葛亮激司马懿。

南朝梁末,陈霸先也曾用计,激王僧辩。

而且当时两边的情势与当下李密与李善道的情势也很类似。陈霸先军中粮草不足,急於打破僵局,而王僧辩率大军驻守石头城,坚守不战。陈霸先於是给王僧辩送去了巾帼与妇人素服。王僧辩见之大怒,不顾麾下将领劝阻,率军出城决战,结果中了陈霸先的埋伏,兵败被杀。

李善道亦大笑不止,笑了一阵,琢磨稍顷,敲着案几,说道:“李密此举,意在激我出兵雍丘。他料我军两胜必骄,可我偏不上当。不过,他既送‘礼’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亦当有所回赠。”便即令下,召苏定方、李君羡来见。

河阳大败李士才、常何此战,罗艺、高开道是本援河东,稍待先打了这一仗,苏定方、李君羡则不是,他两人是被李善道从白马调去的,也因此,他两人带到河阳的骑兵不多。昨日,他两人刚押着邴元真等从河阳回到白马。不多时,两将应令到至。

待他两人行礼罢了,李善道将这套妇人衣裙示於他俩,说明来历。

苏定方、李君羡顿时勃然大怒,跃起大骂李密,向李善道请战:“大王!李密鼠辈,安敢如此欺辱大王!末将等愿请精兵,踏平管城,生擒此獠!”

李善道令他俩落座,笑道:“我军两战克胜,李密气急败坏,因行此小儿之戏,以妇人之衣辱我,恰见其黔驴技穷。然我军因此与他决战,岂不反倒正中其怀?故我军现宜更坚壁垒,蓄锐以待,以逸待劳,方是取胜之道。不过……”他话头一转,说道,“既知李密已蹙,对他这件送我的衣裙,我却也不能没有反应。我意,便再给他两把火,烧得他更加坐卧不宁。”

问苏定方、李君羡,“若给卿两人各精骑五百,卿两人可敢入掠荥阳?”

苏、李二将虽不明其意,但豪气干云,慨然应诺:“但凭大王差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善道赞道:“好!要的便是卿等这般胆气!河阳、太康两胜,李密军心现必已惶惶,但若便攻管城,其主力猬集坚城,於我反而不利。当前上策,是迫使他出管城,来与我野战。怎么迫使他?进一步加大其军心之乱,便是办法之一。因我令你两人各率骑五百,入掠荥阳。不求杀伤,只要搅的荥阳动荡,从而使李密军心更加不安,进而迫使他不得不出兵即可。”

二将恍然大悟,这才知晓李善道此令之目的,李密的主力在管城,各以五百骑入掠荥阳,这是很危险的,却他两人毫无畏缩,同声凛然,应道:“末将领命!”

等他两人坐下,屈突通问道:“敢问大王,另一把火是?”

薛收也在堂上。

李善道令薛收,说道:“伯褒,为我拟令:着延霸、沐阳二部联兵,不必再攻汝阴等郡,乘胜进击,力求全歼孟让残部,尔后西向颍川、襄城,作出迂回包抄荥阳之态。”

令完,笑与屈突通等说道,“此即我之第二把火,如何?”

如前所述,荥阳、襄城、颍川、淮阳这四个郡的位置如此,襄城郡在荥阳郡的西南边,颍川郡在荥阳郡的东南边;淮阳郡,在颍川郡的东边。等於即襄城、颍川两郡是荥阳郡的侧后方,同时颍川与淮阳两郡接壤,从淮阳进兵颍川也很便利。

故此,两高之部,只要歼灭孟让余部,就可从淮阳西入颍川、襄城。

而又只要其两部进入颍川、襄城,退一步说,即便不能攻下这两郡,只要挺进到此,李密在管城的主力,肯定就会军心更加动荡。内有苏定方、李君羡入掠搅扰,外有两高挺进压境,李密确实很有可能,迫於形势,就没办法继续在管城待着了。

李靖赞叹说道:“大王的这两把火,妙哉!定教李密焦头烂额!”

屈突通等也尽叹服,皆道:“大王此两策只要得成,李密纵想稳坐管城,只怕也由不得他了!不论他是出兵,抑或撤退,主动之权,悉为大王所有,此正制人之术也。”

当日,苏定方、李君羡各率五百铁骑,出了白马,向荥阳进发;给高延霸、高曦的令旨亦下。

白马城中,汉军将士,摩拳擦掌,只待李密无奈出兵,一举破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