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开学了,和施秋晴上夜大的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百三十九章开学了,和施秋晴上夜大的第一晚(第1/2页)

九月一,小媳妇在哈师大开学上课的同时,加工厂也迎来了一批新学员,是来自其他乡镇的人。

许承安等人代表沧城去省会拿了农展会农副产品金奖,回来后这事就迅速发酵,阳平镇大力推广黑木耳技术今年让九个乡屯脱贫之事早已在全城传开了,很多乡镇都想过来取经。

而沧城市政府和周建国也推波助澜大力想促成此事,又是划集体林地扩大种植基地规模又是修路的,并且早就和许承安商量好,让他今年继续开班了。

许承安也很豪气,不管你来多少人,我都免费培训且包食宿。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那点钱只是小钱,巩固自己在这块的龙头地位才是大事。

之前自己给全阳平镇做了培训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谁不认自己是老师,去到哪个种耳的屯子全村都得恭恭敬敬的,想不留下吃顿饭才走都不让。

这期培训班,踊跃报名的程度可就远超当年阳平镇组织九个乡屯过来学习。

因为沧城位于林区地带的关系,像阳平镇这样的镇子总共有九个!

除了已经全面推广黑木耳种植技术的本镇,其他镇子依然有八个。

得知培训免费还包食宿之后,这八个乡镇都抢着报名,学员实在太多了,就只能排期,早报的早来。

许承安也希望尽快给所有镇子上完培训课,毕竟种出来外销都得通过自己的渠道,但是没办法,每次开班能接待的人数有限,初步估计得下年年中这些乡镇才能完全培训完成,培训晚的就只能赶得上种下年的秋耳了。

白天给其他人上课,晚上自己还得上课,因为夜大那边也是九月一开学。

上夜大的时间安排比较自由,每周有一半时间的课是重复的,可以选择任意一晚,比如九月一和九月二的课程相同,许承安去一次就行了,当然如果有些人感觉自己跟不上的话,也可以选择两晚都去上课。

夜大六点半开始上课,厂子那边则五点下班,许承安也是五点上完当天最后一节培训课,为了省事,就在厂里食堂吃晚饭。

吃过晚饭,呆到五点半这样,拖拉机队回来了。

车队等狗蛋几人也是在厂里吃晚饭。

“秋玲,待会你坐拖拉机回去,在家里小心,晚上要锁好院门,知道不?”

施秋晴放心不下幺妹自个在家,叮嘱道。

许承安也补充了几句:“院子里的灯开着没关系,能防贼,咱不差那点电费。如果有啥情况就让小青去找人帮忙,自己千万别出来!”

顿了一下,他又道:“当然了,只是以防万一而已,应该是不会有贼来咱们屯子的,你也不用太担心,我们九点下课,就会立马赶回来的,到家应该也就九点半多点!”

施秋玲点头:“我知道,二姐夫,大姐,你们就放心去夜大吧,我是大姑娘了,会照顾好自己的!”

交代了一番,许承安看了眼腕表,瞅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开着摩托车带施秋晴出了门。

而赵建平则小子早就进城了,尽管六点半才上课,但是可以先去国营饭店看看自己媳妇。

以前和进城都是和施秋玲或者三姐妹一起,这次一男一女单独去城里,施秋晴那双手就有点无处安放了,坐在后排也隔得远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百三十九章开学了,和施秋晴上夜大的第一晚(第2/2页)

许承安开着车,忍不住逗她道:“秋晴,我是有毒吗,你坐得离我那么远,怕会中毒啊?”

施秋晴俏脸一红:“专心开车,看路别说话!”

许承安嘿嘿笑着:“我整天开车,早就成老司机了,能一心两用,你怕个啥呀?倒是你得注意安全,坐那么靠后,都在车屁股位置了,要是碾着个坑,颠簸点搞不好就得摔下去。我可是答应过秋宁给你当护花使者的,要是你刚上夜大第一天就出了岔子,我咋向她交代啊,为了安全起见,你也配合一下嘛!”

“哪有这么严重,我抓得紧紧的。”

施秋晴撇了撇嘴,不以为意,然而还是往前挪了挪,和许承安隔着一尺左右的距离。

一路逗大媳妇说着话,来到城里的夜大。

夜大在国内其实已经有着超过七十年的历史了。

1909年,湘南几位士绅便在长纱北正街骆家祠堂开了一个夜学堂,当时教的是认字写信打算盘等知识。

只要年满十四岁都可以听讲,只要交一百文书钱就行,不用学费。

建国之后夜校就更多了,种类也更丰富了。

比如面向商业职工和学徒的夜学堂。

保腚创办的商务半夜学堂和羊城清平的商业半夜学堂都是这种,教的是如何做买卖经营,识别商品,盘点货物,还有打算盘记账目。

还有贫民夜学堂,主要教老百姓识字认字。

农民夜校的是话则是学习革命道理,学唱一些打倒列强之类的歌曲,旨在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帮助他们从封建的旧思想中走出来。

还有工人夜校,顾名思义,是学相关技能的。

沧城这个夜大,其实以前就是农民夜校。

结束了动乱,如今不搞革命了,改成搞经济,原先的农民夜校便改成了让想改变自己命运的青年和单位职工干部学习进修的夜大,也是顺应时代。

改开后郭嘉对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剧增,不管工业农业还是科研,各大领域对人才都求贤若渴,所以这个年代又被形容为“科学的春天”。

然而80年代的高考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实在太少了,单靠全日制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远远无法满足郭嘉的需求,于是夜校在国内蓬勃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大小城市纷纷冒头,作为全日制大学的补充,培养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在教学楼下停好摩托车,看了下腕表六点三个字,还有一刻钟才到上课时间。

两人走进财务班的教室,发现里边已经来了很多人。

稍微靠前点的座位已经没有了,全都挤满了学生。

现在夜大的学生可不比后世那些懒懒散散的人,经常不去上课或者去到就在下边玩手机,有些甚至就随便报个名,连课不用去上,到时候就拿证。

这些人都是真的冲着学习进步而来的,所以越靠近前排,越能更好听课的位置就越是抢手,有些城里的学生六点没到就早早过来占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