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1261章 开门见山3

不明不清 第1261章 开门见山3

簡繁轉換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3 12:24: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呃……我想事情应该不会糟糕到那一步的,亲王殿下?”

和本土的三位官员相比,最了解实际情况的科恩总督反倒更谨慎,没有直接回答赫尔蒙特,而是把问题扔给了奥兰治亲王,且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实际上他才是被蒙在鼓里的人,这次亲王来访根本没提前通知,也不在计划之内,直到护送船只距离巴达维亚两天路程时才被提前抵达的商船告知。

而亲王是来做什么的,欧洲那边又发生了什么事,他知道的还不如大明皇帝多。只听说大明海军在太平洋东侧袭击了西班牙舰队,造成了很大损失,为此还去酒馆里请客庆祝了一番。

直到抵达通州驿馆才从席尔瓦大学士嘴里听到些内情,可仍旧不相信奥兰治亲王是来替西班牙王国向大明帝国讨公道的,这不成亲者痛仇者快了嘛。

“当然,我只是替欧洲君主们向大明皇帝提出些建议,荷兰共和国与大明帝国有着几十年的友好合作基础。不过皇帝陛下的这份计划太过草率了,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国的不同需求,包括荷兰。”

对于科恩总督的眼神奥兰治亲王心知肚明,外加满嘴的苦涩。他也不想和大明帝国闹翻,可这些年大明帝国不断在亚洲扩张势力,已经影响到了欧洲各国的发展。

这还倒在其次,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前没人能顾得上亚洲。可染指新大陆就另当别论了,欧洲各国在上面打得头破血流,是亲戚之间的分赃不均,说到底肉最终还是烂在了锅里,多吃一口少吃一口的区别。

但大明帝国来插一脚性质就完全变了,堂兄表弟外甥侄女嫂子小姑子们必须不能让肥水流进外人田,谁在这个时候掉链子、胳膊肘向外拐,很可能被视为欧洲的公敌。

荷兰这些年确实从亚洲赚取了海量财富,这才有了阿姆斯特丹取代巴黎的说法,也造就了共和国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不过荷兰再怎么富裕毕竟是个弹丸之地,之所以敢和西班牙撕破脸还是看准了法国人的态度,并得到了法国、英格兰、丹麦、瑞典和部分德意志贵族的暗中帮忙。

如果把这些国家和诸侯全给得罪了,不用人家反戈一击,只需表明中立态度,再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看不见,用不了一年时间荷兰就会被西班牙从地图上抹干净,包括奥兰治家族。

为了家族的生死存亡,哪怕面前放着一座金山也得舍弃。没有大明帝国,奥兰治家族与荷兰共和国仍旧还能活着,只是收入少了些。

而在欧洲被视为公敌,家族将无处容身。到时候国内的共和派正好趁机取代奥兰治家族的统治地位,自己总不能搬到巴达维亚去吧。

“请恕我直言亲王殿下,荷兰的出路不在欧洲,恰恰在亚洲,准确的讲是大明帝国,在我刚到这里不久时曾与皇帝陛下当面交流过欧洲各国的状态。

当时皇帝陛下就明确指出,欧洲的战争不会一直打下去,等西班牙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显露出疲态时,也是战争结束之日。

到时候法兰西将成为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而英格兰则会逐渐取代荷兰成为大西洋上的霸主。原因很简单,荷兰共和国太小了,没有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大明的古人有个寓言,说是一个小孩子抱着一大块金子走在街上,早晚会被人抢。道理很简单,小孩子太弱了,而金子太贵重了。

我当时也问过有没有办法改变,答案比较乐观。皇帝陛下说荷兰只需继续与大明加强合作,成为真正的盟友,全方位的盟友。就像抱着金块的小孩子找到了一名壮汉携手,才能让自身更安全。

关于这一点明人的哲学里有句话总结的非常恰到好处,远交近攻。大明皇帝有句话说得更富有智慧,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做为一个小国,不在于有多富,也不在于建立强大的军备,那样反而会死得更快。在远方找到一个强大的盟友,反而是生存之道,如果这个盟友碰巧和你身边的威胁敌对,更保险。

其实原理很简单,利益。对于大明帝国来讲荷兰是其在欧洲的代言人和商业伙伴,荷兰的安危关系到大明帝国在欧洲的利益。为了自身利益,大明帝国也会想办法保护荷兰的安全。

反过来讲大明帝国是荷兰的货源和保护者,必须小心维护。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关系不是血缘也不是婚姻,更不是盟约,而是利益。只有双方互相需要时,才会真的为对方着想。

放眼全世界,荷兰找不到第二个大明帝国,大明帝国却可以找到第二个荷兰。远的不提,威尼斯人就非常想取而代之。

设想一下,如果荷兰的商船被赶出亚洲海域,最快捷方便的替代方向就是地中海。大明帝国的货物可以从波斯湾、红海登陆,通过陆运抵达地中海东岸,再转为海船运往威尼斯共和国。

虽然要经过两次转运,成本可能会提高一点,可总体路径却短了不少。在没有同样货物竞争的前提下,最终获得的利润并不低。

现在诸位应该明白大明皇帝为什么因为一点小事就御驾亲征奥斯曼帝国,又为什么只顺着底格里斯河攻占了大马士革,没有向北进一步打击奥斯曼的城市。

那根本就不是报复,而是战略。打通连接亚洲和地中海的商业路径,并把这条路控制在自己手里。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大明皇帝早就做好了失去荷兰的准备。”

笛卡尔认为奥兰治亲王并没有深入了解目前的世界格局,尤其是荷兰共和国所处的地位。只有把这一点剖析明白才能更清楚看到前方的道路,避免成为其它国家的陪葬品。

他虽然出生在法国,少年和青年时期也成长在法国,但真正步入成年见识到社会是在荷兰。父亲去世后更是为了躲避教会的限制移居到了荷兰,对这个相对宽松的国家还是比较有感情的,不愿意看到其步入歧途、自寻死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