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1277章 图穷匕见

不明不清 第1277章 图穷匕见

簡繁轉換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3 00:43: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同时兰州、滦州、通州、邯郸工业基地,松江、小琉球、岘港、马尼拉造船厂,以及所有和这些厂矿沾边的产业也全接到了兵部、建设部、总参谋部下发的订单。

从单衣棉衣袜子鞋子到火枪火炮火药火油,全都是与军队相关的货物,不仅数量大时间还紧,想完成订单光靠目前的工人数量肯定不够。

于是很多地方出现了招工潮,突然间把青壮年捧成了香饽饽。没资格不够条件吃兵饭的也不用沮丧,还可以去工厂里干些日子,只要人勤快身手别太笨,保不齐就能吃上口工人饭了呢。

此时响应最积极的并不是大明本土,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潜移默化,当兵已经从丢人现眼变成了高薪工作,可埋在明人骨子里的风俗并没完全褪去。尤其在沿海比较富裕的地区,一般家庭还是不愿意让孩子去冒险,尤其是战时。

但与本土正相反,大明帝国的海外领土和特区对征兵令都展现出了趋之若鹜的态度,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徒步走到征兵点报名,为了能获得一个名额,贿赂官员的事件屡见不鲜。

仅仅两个月,吕宋、安南、朝鲜、沙廉、科伦坡等地就完成了大半征兵额度,当地驻军一直还在向总参谋部要求适当增加名额。

而最先完成征兵工作的地区,有点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居然是西域都司。征兵令发出去不到三个月,古兰丹姆就把来自哈密的密奏转呈到王承恩手里。

黄太极说西域都司的一万名额已满,民众踊跃者仍络绎不绝,恳请皇帝开恩再多增一些,或者从征兵不畅的州县挪一些给西域都司。

“看来朕之前的想法有些脱离了实际情况,谭不明,把沿海各县的名额减少一半,均给海外领地和特区,但官员子弟不在其列!”

实际上这样的奏折已经不是第一封了,吕宋、安南、朝鲜利用海运便捷早就给总参谋上过类似的文书,都是申请增加名额的。

相比起来东南富庶之地的征兵工作进展就要缓慢许多,不是说当地民众不支持,只是不太积极,能缩就缩,要等当地官员去催才会勉强把名单交出来。

这种现象好不好呢?当然不算好事。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都不愿意保家卫国,那经济再发达也是枉然,尤其是大国。

但也是人之常情,除了个别人之外,大部分民众对战争必须畏惧,吃的越饱越不愿意打仗,挣钱越容易就越不愿意玩命。反倒是相对贫穷落后地区的民众,会把当兵做为比较容易获得的上升通道。

那该不该花力气加以改变呢?洪涛认为该,但自己没本事彻底改变人性,所以只能听之任之。不过有一样是可以保证的,那就是先让官员的孩子上前线。

为此端王朱常瀛除了长子在西域都司服役,刚满17岁的四子也第一批加入了预备役,大概率会被派上前线,生死未卜。

“又是谁的?以后少接这些东西,该送通政司的让他们自己去送!”处理完了黄太极的密奏,洪涛刚要继续去看地图,王承恩又从兜里掏出份奏折。

这下洪涛有些不耐烦了,各都司指挥使有密奏可以通过私下渠道快点送到皇帝面前,那也是有紧急公务或者不宜公开的绝密,如果谁都利用这个方法送公文,通政司和司礼监不就成了摆设。

“回禀万岁爷,今早奥兰治亲王一行人出朝阳门坐轨道车去了大沽口。杨尚书怕万岁爷还有交待,特此让奴婢提醒一声。”

王承恩还真不是那么不开眼的性格,对钱财也没需求,只是觉得有必要告之皇帝一声才会帮外臣们传话,否则谁的帐也不会买。

“这么快就走了?都谈完了啦!”确实该提醒,洪涛已经把这件事忘了。但没全忘,礼部隔些天就会把谈判过程抄录一份送进宫,大概进展还是掌握的。

“陛下都下旨征兵了,一下就是20万,人家要是还能和礼部官员扯皮玩,那就真有点不知趣了。”

接茬的是宇航员,他与谭不明以及十多位总参谋部机要参谋人人顶着双熊猫眼,显然有些睡眠不足。但工作热忱不减,只要皇帝不驱赶经常好几天吃住在偏殿里,找几条板凳搭上几块木板轮着睡。

作为军人,还坐在了指挥的位置上,一辈子能赶上如此大规模战争得算福气,谁也不想错过。最终能不能赢要靠前线将士拼杀,可运筹帷幄如果出了纰漏导致战败那就百口莫辩了。

“早就该走,十几个人吃喝住都是银子,也谈不出个所以然,纯粹就是来给朕下**药的!”对于奥兰治亲王一行人的离去洪涛没有半分内疚。

通过这两个多月的谈判,能明显感觉到对方并不是很急,除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外,还经常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上咬文嚼字不依不饶,到了关键问题又躲躲闪闪不肯深入。

很显然,奥兰治亲王被欧洲各国君主当成了弃子,根本就不是来谈判的,而是来耽误时间外加迷惑敌人的。如果大明皇帝认真了,以为能靠谈判解决问题,就会成为冤大头。

此时欧洲各国肯定没闲着,正忙着补充人员、调集粮草、整备军械、运输部署,然后从某个点突然发起进攻,以求占据主动权。

多看看人类战争史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一方紧忙,一方好像茫然不知,然后吃了大亏。

可为什么一方有准备,一方松懈呢?并不是指挥官无能,而是被某种假象迷惑了,也就是所谓的兵不厌诈。

做为胜利者战后肯定不会说自己用了多操蛋的招数,而是大书特书怎么运筹帷幄、计谋百出。

所以说史书必须看,也必须带着脑子和逻辑边看边分析。胜利者往往要比失败者更卑鄙无耻、更没有底线,战争就是人类之间比拼谁更不像人的活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