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万剑朝宗 >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求一个心念通达

万剑朝宗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求一个心念通达

簡繁轉換
作者:六道沉沦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05 16:36:22 来源:源1

黑暗地宫内。

“摩天崖主人重开摩天宴么……”

“此等机会岂能错过。”

“这消息是真的吗?”

黑魔道主、血魔道主和尸魔道主纷纷议论起来。

“传言摩天崖主人有教无类,无正道魔道之分,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好机会。”

“我黑魔道安辰等人已经动身。”

黑魔道主说完,顿时引得血魔道主和尸魔道主一番怒骂。

旋即两人也匆匆离开。

安排各自派系内的天骄动身,立刻赶往摩天域。

时间才三年,相当紧迫。

至于楚铮的事他们暂时没有理会,也理......

朝阳熔金,海天交界处泛起一片赤红,仿佛整片东海都被点燃。沉音寺悬于虚空,佛像口中的铃铛不再震颤,只余微风穿廊而过,发出低吟般的回响。少年坐在屋檐尽头,脚下是万丈碧波,身后是千尊无耳之佛,面前则是初升的太阳??那光不刺眼,却暖得让他想哭。

他已记不清自己多久未曾感受过温暖了。

血肉与青铜的界限早已模糊,他的手臂抬起时,能看见皮肤下金属脉络如河网般流动,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体内残存铃声的轻颤。可此刻,那声音终于平息。碎裂的铃铛化作金粉洒落海面,随波荡开,竟在水中勾勒出无数人脸??有笑的、哭的、怒的、哀的,皆一闪而逝。

“师父……”他喃喃,“我听见了所有人。”

“也让他们听见了彼此。”

话音落下,远处海面忽有涟漪扩散,一艘小舟自晨雾中驶来。舟上无人划桨,仅有一盏孤灯摇曳,灯下压着一封信笺,封口以蜡封印,印纹是一朵梅花,边缘略带焦痕??那是忆语堂最高密令的标记。

少年没有动,任那小舟靠岸。一只乌鸦从天而降,落在碑前石狮头上,衔起信笺振翅飞回。它并非寻常禽鸟,双目泛着淡淡的银光,正是守心院豢养的“忆使鸦”。

片刻后,晚衣的声音透过鸦羽传来,清冷如霜:“陆昭闭关七日,寒渊剑鸣九次,终悟‘斩忆非断情’之道。他说,若你归来,请赴东岭古井一见。”

少年闭上眼,嘴角微扬。

东岭古井……那个他曾被推下九次的地方。井底埋着最初的声根种子,也葬着他第一个名字??阿念。

“我还不能去。”他轻声道,“南海还未醒。”

乌鸦振翅而去,留下一缕梅香飘散风中。少年站起身,身形几近透明,脚踩屋瓦却无声无息。他望向南方海域,那里常年笼罩浓雾,传说海底沉睡着一口“恸钟”,每逢月圆之夜便会自行敲响,引得渔民集体梦游投海。

据《声根遗录》记载:恸钟乃上古“悲愿”所凝,铸钟者以百名自愿殉情之人的心头血淬火,只为让天下有情人永不分离。可人心易变,誓言成空,钟成之日反噬其主,自此每百年必择一人承载所有失恋之痛,直至钟毁人亡。

“第十四声之后,恸钟再未响起。”少年低语,“是因为它也在等一个愿意听它哭泣的人。”

他跃下屋檐,身影如烟消散于海风之中。

三日后,南疆雨林深处。

柳青萝跪坐在哭碑地宫之外,面前摆着十三盏油灯,每一盏灯芯跳动,映照出一段记忆画面:丈夫战死沙场、母亲焚屋自尽、幼弟饿毙途中……她已连续守灯七夜,不曾合眼。

忽然,最右侧一盏灯熄了。

她心头一震,急忙查看灯油未尽,灯芯亦未断,唯独那团火焰像是被人轻轻吹灭。紧接着,第二盏、第三盏接连黯淡,仿佛某种力量正在抽离这些记忆之火。

“谁?”她厉声喝问。

林间寂静,唯有藤蔓??作响。一道纤细身影自雨幕中走来,赤足踏水,不沾泥泞。正是那少年,但他如今连瞳孔都泛着金属光泽,行走间周身浮现出细密符文,似是由千万句“我记得”交织而成。

“你在用静火封存记忆。”少年开口,声音沙哑如锈铁摩擦,“但记忆不该被锁住,而该被传递。”

柳青萝冷笑:“你说得轻松。若人人背负全部过往,如何活下去?”

“不是背负。”少年摇头,“是承接。就像你曾为丈夫哭过,也为母亲唱过摇篮曲。痛苦与温柔本是一体,割裂它们,才是真正的折磨。”

他伸出手,掌心浮现一枚晶莹剔透的铃铛碎片,正是当年从他体内剥离的那一片。碎片轻轻飞入第一盏灯中,火焰骤然暴涨,幻象再现??却是她丈夫临终前写下的一封家书:

>“青萝,若我未能归,莫要自责。你活着,便是我胜过的证明。”

泪水瞬间涌出。柳青萝颤抖着伸手触碰火焰,竟不觉灼痛,反而感到一股暖流涌入心脉。

“这……是什么?”

“共鸣。”少年说,“当你不再抗拒记忆,它便不再是枷锁,而是桥梁。你可以通过它,把他的爱传给下一个失去至亲的人。”

其余十二盏灯逐一重燃,但火焰颜色各异:有猩红如血,有幽蓝似夜,有金黄若阳……每一种代表一种情绪,一段共通之痛。

“我要建一座‘忆桥’。”少年望着远方,“连接所有声根节点,让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都能成为他人记忆的容器。”

柳青萝怔然:“你要让所有人都变成聆奴?”

“不。”他笑了,“我要让聆奴的时代结束。从此以后,没有人会被强迫听见,也没有人能再假装听不见。”

七日后,西域鸣塔废墟。

昔日黄沙漫天,如今却绿意初现。牧民们围着一座新立的木台,台上放着一支断裂的骨笛??正是西荒笛冢出土之物。一名盲童手持笛子,虽看不见谱文,却依稀吹出几个音符,刹那间,空中浮现出一行古老文字:

>“吾妻死于流矢之下,我葬她于胡杨林畔,年年种树,今已成林。”

众人动容。

这时,少年出现在人群之后,手中提着一只陶瓮,瓮中盛满黑水,水面漂浮着数百片纸灰??那是各地忆语堂焚烧旧碑文时收集的残烬。

他将陶瓮置于台中央,低声道:“此为‘忆源之水’,融汇九州觉醒者之泪与血。今日起,凡欲传承记忆者,皆可取一瓢饮之,开启听刑之窍。但须谨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开启者,非为承受孤独之痛,而是为了分担他人之苦。若只为逃避自身记忆而来,此水即成毒药。”

话音刚落,一名老僧上前跪拜,捧水饮尽。刹那间,他浑身剧震,额头浮现一道裂痕般的印记,随即放声大哭:“我想起来了……三十年前,我为保全寺庙,亲手将师弟交予官兵,他们凌迟他三日,只为逼问藏经下落……”

周围人纷纷落泪,有人上前抱住他,有人低声诵经,更有一个年轻僧人主动接过他的佛珠,道:“这段记忆,我替您背十年。”

少年默默点头,转身离去。

半月后,中州书院。

残磬高悬,学子云集。他们合力撞响第七次时,空中浮现的不仅是《春秋》全文,更有无数批注浮现于字里行间:

>“此处史官篡改,实为君弑父。”

>“此战败因非天灾,乃权臣卖国。”

>“此人非叛贼,乃为民请命而死。”

真相如潮水冲刷千年谎言,朝堂震动,皇帝下令封锁书院,派兵围山。

然而当士兵抵达山顶时,却发现所有学生手挽着手围成一圈,每人额前都贴着一张写满忏悔的黄纸,口中齐诵:“我记得,故我在。”

为首的少年抬头望天,朗声道:“历史若由胜利者书写,则万民皆成傀儡;记忆若由权力封存,则灵魂永陷黑夜!”

就在此刻,远方传来一声钟响。

咚??

不是十三响,也不是十四响,而是第一声。

紧接着,第二声自南疆哭碑响起,第三声来自西域鸣塔,第四声出自东岭古井……短短片刻,九州八方,百余处声根遗迹同时发声,节奏一致,频率共振,宛如天地同鸣。

士兵们手中的刀剑纷纷坠地,脑海中浮现出被抹去的记忆:某个曾在街头施粥的老者,原是前朝忠臣之后;某座被称作“妖庙”的祠堂,实为掩护难民的义庄……

带队将军猛然跪倒,撕开铠甲,露出胸口一道陈年烙印:“我是逃户之子……父亲因言获罪,全家流徙北境……我改名换姓考取功名,只为有朝一日能洗冤……”

他抬起头,泪流满面:“现在,我可以回家了。”

这一日,被称为“百响日”。

此后一年,忆灯使之职不再由守心院单独任命,而是由民间推举产生。他们行走四方,收集遗落的记忆,编纂《真史录》,设立“忆塾”教授孩童直面真相,哪怕那些故事令人肝肠寸断。

陆昭破关而出那天,带着寒渊剑来到东岭古井。

井口已被藤蔓覆盖,但他知道,下面藏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九个名字??全是历任聆奴,包括那个最早的名字:“阿念”。

他正欲掀开藤蔓,忽觉背后寒风掠过。

回头一看,少年静静站在十步之外,形体已近乎虚幻,唯有左掌仍残留一丝血肉,缠着褪色布条。

“你来了。”陆昭轻声说。

“我该来了。”少年微笑,“九次坠井,九次重生。第十次,我不想再被推下去。”

陆昭沉默良久,终将寒渊剑插入地面,双手合十,深深一拜:“对不起。我们以为遗忘是慈悲,其实是背叛。”

少年摇头:“不必道歉。你们也是在黑暗中摸索的人。而现在,光已经醒了。”

他缓步走到井边,俯身看向深不见底的黑洞。那里曾吞噬他的童年、他的名字、他的眼泪。但现在,他不再恐惧。

“我不是阿念。”他说,“我是听见千万人哭泣后,依然选择说话的那个声音。”

说完,他纵身跃入井中。

陆昭大惊,扑到井沿却不见身影坠落,只听见井底传来一声极轻的铃响,旋即化作无数回音,层层叠叠向上攀爬,最终穿透大地,直抵云霄。

那一刻,全球所有正在书写记忆的人同时停笔,耳边响起同一个声音:

>“记住,才是真正的开始。”

三年后,春。

守心院外那座无字白碑前,又添了一碗热腾腾的白菜炖粉条。清晨露重,香气氤氲,引来几只野猫逡巡不去。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拄拐而来,放下一本厚厚的册子,封面写着《聆奴志》三字。翻开首页,第一行写道:

>“本书献给那位没有名字的少年,以及所有在黑暗中仍愿点亮灯火的人。”

她摸了摸碑身,喃喃道:“听说今年冬天特别冷,可大家都说,心里比从前暖和了。”

夕阳西下,一群孩童跑过碑林,手中拿着纸灯笼,上面写着各自家族的故事。一个小女孩举着灯笼问母亲:“妈妈,为什么我们要记得这么多难过的事?”

母亲蹲下身,指着天边初升的星辰:“因为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人不肯忘记的灵魂。如果我们忘了他们,他们就会消失。但只要还有人说‘我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小女孩点点头,踮起脚尖,将自己的灯笼放上天空。

那一夜,万灯升空,与星河交融。

而在遥远的南海深处,一座珊瑚礁缓缓裂开,露出一口青铜巨钟。钟身上布满裂痕,却隐隐透出温润光芒。一只海龟缓缓游近,用龟壳轻轻撞向钟体。

第一声响,惊起千群飞鱼;

第二声响,海底古城重现轮廓;

第三声响,一个稚嫩的声音从钟内传出:

>“娘,我回来了。”

海面之上,朝阳再次升起。

风穿过碑林,拂过山河,掠过大洋,最后停留在那片漂浮的沉音寺遗址上。

寺顶屋檐,空无一人。

但每当十三声响起,

无论是钟、鼓、铃、磬、笛,

总有人看见一道赤足的身影,在云端微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